•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古案探讨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李某

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加之气短,精神不足,..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湿多成五泄故也。

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


《内经·标本论》∶大小便不利,无问标本,先利大小便。
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亦是先利小便也。
又云∶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别之。
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1、遇此类如何辩治?
2、利小便,可否?
 
1.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
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加之气短,精神不足

——————细辨此证似不应再利小便。此种小便闭塞,是溏泄脱水而致,再利小便,恐有变故,
从脏腑辨证来说,是脾肾阳亏,应用温阳燥湿法+辛润之法,如四神丸+防风白芷之类

从经方辨证来看,为太阴少阴病,用理中真武法。
 
请教白版,
当时没有用真武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此李某 既是李东垣
许版主果然有见地!佩服.
 
3# 假大夫

此案出于《脾胃论》其间机巧就不言而喻了
 
可能用五苓散来利小便实大便,方剂中桂枝还能通阳化气,一方而三用。
 
3# 假大夫

许版和柴桂版主的六经辩证也是值得学习的

但在《脾胃论》中更注重气机的升降。
我先把方药发上来,共同研讨。

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截半钱,炙甘草根截半钱,同 咀,水四中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两个辩证思路可能有不同,但在用药上可能稍有区别
我的问题是,许版的理中真武东垣当时没有用可能另有深意。
也就是说理中真武能否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东垣的高度,肯定选择更适合的药物。
如果按照白版说的,
按照气机角度讲,理中真武应该有在气机角度的解释。
我要问的就是,
不同的药,其起到作用是否一致?
 
症候: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
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加之气短,精神不足

方药: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截半钱,炙甘草根截半钱,同 咀,水四中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如若果然此种脾胃久衰,虚象败露之候而用此等风药升散,阳根必拔!

危哉

果然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先生过誉了,
懵懂学童而已。
 
利小便而实大便,以存津液,
方药: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截半钱,炙甘草根截半钱,
急则治其标,此祛湿加升阳,李东垣经常这样用药
这是我的理解,
 
只用升散,不顾根本,用于这种“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加之气短,精神不足”的病人身上,会出现怎样的反应?
 
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
这是湿重,湿重则恐更困其脾,故先治标,祛湿升阳,中病则止,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中医所固有的特点——整体观念在本案中如何体现?
 
对于脾胃病中风药的运用,本人在读孙曼之先生医案的时候就心存疑虑,难得其要领,几位的参与,让我开拓不少思路,先表示感谢。

接下来,先不定论,我再把书中的解说发过来:

噫!圣人之法,虽布在方册,其不尽者,可以求责耳。今客邪寒湿之淫,从外而入里,以暴加之,若从以上法度,用淡渗之剂以除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是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是阴重强而阳重衰矣,反助其邪之谓也。故必用升阳风药即瘥。

大法云∶湿寒之胜,助风以平之。

又曰∶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去矣。

又法云∶客者除之,是因曲而为之直也。夫圣人之法,可以类推,举一而知百病者,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
 


李东垣对其素疾的解释是:

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此阴盛乘阳,加之气短,精神不足,此由弦脉令虚,多言之过,皆阳气衰弱,不得舒伸,伏匿于阴中耳。






从他的解释中看,他认为是阴太重,郁闭了阳气的伸展,治疗上只要把阳气舒展开,阴翳就会消散,这个与火神的认识,显然大相径庭


不晓得我们临证如何把握?

还有他在运用风药中,剂量、用法上是否关系重大呢?
 
8# 假大夫

从他原文上理解,利小便是可以同样取消的
 
16# 白头翁

用中医的常道来分析而已,
与火神无干。
此证但用升散是不是有失偏颇?
所谓治病必求于本体现在哪里?
所谓的阳郁之候可以用此法(伤寒论中可见于四逆散证),
但是都是身体壮实,阳气不虚反实者,
就像冬天的暖气片,中间热,四末反冷,
绝不是此等久虚衰败之候所能适应。

吾非好辩者,
为真理耳,
请诸兄原谅。
 
理是越辩越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方向不同,所想自然有区别,
而我,则是在大家的高见中吸收养分
 

许兄过谦了,虽然我们这里还只能算纸上谈兵,但我一直认为,中医治病的理应当只有一个,在不同见解间是否存在一个共通之处没被我们认识、掌握呢?

就本话题,个人也是偏重于运用理中类来治疗,也就是说我很赞同许兄的认识,并且如果我治,也与柴桂版主的认识相同,会考虑加入车前、茯苓之类的药物佐助。这也是我发帖的初衷。。

至于能够共通的理是什么,我们共同期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