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5 获得点赞 357 声望 113 年龄 47 2011/04/22 #1 对于《伤寒论》我是初学,学到一定时间后觉得不能深入。追究其原因是对六经的了解不够,感受到六经不真正明了就不能真正理解伤寒。观对伤寒及六经的解释很多,众说不一,在此发个帖子探讨。《伤寒论》为何叫伤寒?伤寒之六经到底指的什么? 希望学习《伤寒论》的坛友们能在此探讨,为我解惑。也希望大家通过探讨也可以相互提高。
对于《伤寒论》我是初学,学到一定时间后觉得不能深入。追究其原因是对六经的了解不够,感受到六经不真正明了就不能真正理解伤寒。观对伤寒及六经的解释很多,众说不一,在此发个帖子探讨。《伤寒论》为何叫伤寒?伤寒之六经到底指的什么? 希望学习《伤寒论》的坛友们能在此探讨,为我解惑。也希望大家通过探讨也可以相互提高。
zhangjianxinty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05 帖子 90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8 所在地 太原 2011/04/22 #2 支持发起此讨论。伤寒论 是方书之祖,其方简效宏,为二千年中华民族的使用所验证。其中蕴藏的理法方药必是中医药继承、发扬、光大的真理所在,而其书隐没不显医“理”,由于不显,故未能确立,故不时受到各种各样的歪曲,此派那流,各呈奇说,什么症候群、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什么方证最高辩证说,愈演欲乱,无功于仲景。症候群,说六经是六大症候群的代名词,太浅薄了。方证最高辩证说,贬低理法的重要性,引人按证用方,弃理于不顾,丢了根本。其他表里半表半里看似简明,实则浅薄,里呀半表半里就是糊涂事一件,尤其那个半表半里,辩了千年,依旧不明不白(好在经常对应的就一个小柴胡汤,理不明,但汤还能用),表里间的界面?薄薄没厚度的面,也会病? 我的认识,三阴三阳就是足三阴三阳经,而经与脏腑相连,经与经亦相通,故以部位论,三阴三阳对部位的划分及部位间的联系更全面更灵活。而尤为重要的是,中医对十二经的发现及应用很久远,这从《灵枢》较《素问》为早以及马王堆汉墓帛书可知,经络是对人体部位的早期探知。经验是实践而得、继承而传的,很难想象仲景为何用经脉的三阴三阳名称,而不用其经脉的人体之实是何意思?(尽管经脉、经络的实质是现代意义上的“什么”还不清楚,但其存在却不能否认)。 三阴三阳六经论者,如刘渡舟,用许多辩证案例活生生地印证了经络论的正确。有兴趣者,可参看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三阴三阳六经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经络体系,上下纵横、内联外属,形成了人的体表、肌肉、筋骨、五脏六腑---的形质气化系统,这是中医的人的组成系统,人的病,不会越出这些系统而病。在此基础上,显而易见,其他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说是多么浅薄,多么枯燥。 认定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是六经的三阴三阳是研求伤寒论的前提,前提错,其他事皆错。前提对了,其他事,也仅仅才开头,发掘、继承仲景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仍有太多的努力需付出,因为张仲景没给我们留下一部“仲景内经”或“仲景外经”,他人只好在只言片句中求之,在无字处求之。求不得张仲景的“理”,想发扬光大他的“法”,恐怕是很难的,也就只能有一个方对一个证了, 就是那个“最高的方证对应”了。而得了理,才可处百病,而仅用113方,欲处百病,难啊! 求索吧!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支持发起此讨论。伤寒论 是方书之祖,其方简效宏,为二千年中华民族的使用所验证。其中蕴藏的理法方药必是中医药继承、发扬、光大的真理所在,而其书隐没不显医“理”,由于不显,故未能确立,故不时受到各种各样的歪曲,此派那流,各呈奇说,什么症候群、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什么方证最高辩证说,愈演欲乱,无功于仲景。症候群,说六经是六大症候群的代名词,太浅薄了。方证最高辩证说,贬低理法的重要性,引人按证用方,弃理于不顾,丢了根本。其他表里半表半里看似简明,实则浅薄,里呀半表半里就是糊涂事一件,尤其那个半表半里,辩了千年,依旧不明不白(好在经常对应的就一个小柴胡汤,理不明,但汤还能用),表里间的界面?薄薄没厚度的面,也会病? 我的认识,三阴三阳就是足三阴三阳经,而经与脏腑相连,经与经亦相通,故以部位论,三阴三阳对部位的划分及部位间的联系更全面更灵活。而尤为重要的是,中医对十二经的发现及应用很久远,这从《灵枢》较《素问》为早以及马王堆汉墓帛书可知,经络是对人体部位的早期探知。经验是实践而得、继承而传的,很难想象仲景为何用经脉的三阴三阳名称,而不用其经脉的人体之实是何意思?(尽管经脉、经络的实质是现代意义上的“什么”还不清楚,但其存在却不能否认)。 三阴三阳六经论者,如刘渡舟,用许多辩证案例活生生地印证了经络论的正确。有兴趣者,可参看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三阴三阳六经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经络体系,上下纵横、内联外属,形成了人的体表、肌肉、筋骨、五脏六腑---的形质气化系统,这是中医的人的组成系统,人的病,不会越出这些系统而病。在此基础上,显而易见,其他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说是多么浅薄,多么枯燥。 认定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是六经的三阴三阳是研求伤寒论的前提,前提错,其他事皆错。前提对了,其他事,也仅仅才开头,发掘、继承仲景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仍有太多的努力需付出,因为张仲景没给我们留下一部“仲景内经”或“仲景外经”,他人只好在只言片句中求之,在无字处求之。求不得张仲景的“理”,想发扬光大他的“法”,恐怕是很难的,也就只能有一个方对一个证了, 就是那个“最高的方证对应”了。而得了理,才可处百病,而仅用113方,欲处百病,难啊! 求索吧!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5 获得点赞 357 声望 113 年龄 47 2011/04/22 #3 如果从经络的足三阴三阳来论,则伤寒论中的心肺症状无法理解。我个人还是趋向于六经分为六个界限的说法。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5 获得点赞 357 声望 113 年龄 47 2011/04/22 #4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序中,张仲景说其理论来源于《内经》《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平脉辨证》等几大经典,故而我认为,其取六经的理论亦来源于内难。而在《内经》六经的排列有三种顺序。而与《伤寒论》排列顺序相同者,在《阴阳类论篇》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序中,张仲景说其理论来源于《内经》《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平脉辨证》等几大经典,故而我认为,其取六经的理论亦来源于内难。而在《内经》六经的排列有三种顺序。而与《伤寒论》排列顺序相同者,在《阴阳类论篇》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5 获得点赞 357 声望 113 年龄 47 2011/04/22 #5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雷公至斋七日,旦复侍坐。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软而动,九窍皆沉。 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 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 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 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肢别离。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于燥,病在土脾。 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瘦,沉为脓附。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含岁首。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证,皆归出春。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 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 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己。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雷公至斋七日,旦复侍坐。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软而动,九窍皆沉。 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 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 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 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肢别离。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于燥,病在土脾。 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瘦,沉为脓附。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含岁首。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证,皆归出春。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 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 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己。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5 获得点赞 357 声望 113 年龄 47 2011/04/22 #6 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 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帝曰: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礔(石历),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阳之病。 点击展开... 三阳者,太阳寒水也,其为人体之藩篱。其病在《内经》的“至教论篇”提到。
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 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帝曰: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礔(石历),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阳之病。 点击展开... 三阳者,太阳寒水也,其为人体之藩篱。其病在《内经》的“至教论篇”提到。
zhangjianxinty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05 帖子 90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8 所在地 太原 2011/04/22 #7 伤寒论序已有精通古文的高人指出,勤求古训,撰用二字后面复列书名不合当时书写习惯,为后人所加,又有日本康平伤寒论可证,况且内径亦是多家学说的汇总,观点不一,同时经络互相联通,互有表里,归纳症状差异不难理解。选六经,可概括者较多,当然,选十二经,概括的更全面,但同时更复杂了。而张仲景在全面与便利间取了方便兼顾全面的六经,而非十二经。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十二经辨证当然可以,吴鞠通《温病条辨》虽用三焦辨证,当条文中却采用“手太阴风温---”,实质上也是用经络分证。柯韵柏的六经界面说与六经不对立,充其量属于六经大集合中的小部分,界面是啥?人体中的物质基础是啥?空中楼阁一个,柯版症候群说。 即选用六经,而不用十二经,那么,手经的六经证候只能用其他方式向足六经归纳了,比如,时下常见的太阳病---风寒感冒,发冷、流清涕、打喷嚏、嗓子干、脉浮,手太阴肺的症状明显,就可用肺合皮毛,而皮毛为人身藩篱,属太阳,而归为太阳病。现在的温病学,理法方药非常详细,用了不同于六经的三焦、卫气营血辨证,但绝不是说温病不能用六经分证,如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明确无误地对温病亦用六经分证。猜想是,张仲景经历的温病较少,没有经验则没法写,故伤寒论中明显针对当今所谓温病的条文就极少。就像今人普遍的糖尿病,那时不见得有多少,比如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得糖尿病的就很少,时代不同吧。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伤寒论序已有精通古文的高人指出,勤求古训,撰用二字后面复列书名不合当时书写习惯,为后人所加,又有日本康平伤寒论可证,况且内径亦是多家学说的汇总,观点不一,同时经络互相联通,互有表里,归纳症状差异不难理解。选六经,可概括者较多,当然,选十二经,概括的更全面,但同时更复杂了。而张仲景在全面与便利间取了方便兼顾全面的六经,而非十二经。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十二经辨证当然可以,吴鞠通《温病条辨》虽用三焦辨证,当条文中却采用“手太阴风温---”,实质上也是用经络分证。柯韵柏的六经界面说与六经不对立,充其量属于六经大集合中的小部分,界面是啥?人体中的物质基础是啥?空中楼阁一个,柯版症候群说。 即选用六经,而不用十二经,那么,手经的六经证候只能用其他方式向足六经归纳了,比如,时下常见的太阳病---风寒感冒,发冷、流清涕、打喷嚏、嗓子干、脉浮,手太阴肺的症状明显,就可用肺合皮毛,而皮毛为人身藩篱,属太阳,而归为太阳病。现在的温病学,理法方药非常详细,用了不同于六经的三焦、卫气营血辨证,但绝不是说温病不能用六经分证,如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明确无误地对温病亦用六经分证。猜想是,张仲景经历的温病较少,没有经验则没法写,故伤寒论中明显针对当今所谓温病的条文就极少。就像今人普遍的糖尿病,那时不见得有多少,比如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得糖尿病的就很少,时代不同吧。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1 声望 83 年龄 56 2011/04/22 #8 不管怎么评论柯琴,此老以方类证,开辟了方证对应的先河,于仲景功莫大焉。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1 声望 83 年龄 56 2011/04/22 #9 仲景并没有明确提出“六经”的概念,只是有“传经”之论。虽没有提出“六病”之名,的确有六病之实。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整部《伤寒论》是讲“六经”还是“六病”?若讲“六经”,就与经络有关;若讲“六病”,就与六脏六腑有关,我想后者更与临床接近,但还是不完全吻合。
仲景并没有明确提出“六经”的概念,只是有“传经”之论。虽没有提出“六病”之名,的确有六病之实。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整部《伤寒论》是讲“六经”还是“六病”?若讲“六经”,就与经络有关;若讲“六病”,就与六脏六腑有关,我想后者更与临床接近,但还是不完全吻合。
qian1955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2 帖子 499 获得点赞 5 声望 16 年龄 69 2011/04/22 #10 伤寒论以伤寒命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乃指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所以是以广义命名的。但书中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邪气所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伤寒论以伤寒命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乃指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所以是以广义命名的。但书中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邪气所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石 石人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09 帖子 868 获得点赞 5 声望 18 年龄 13 2011/04/22 #11 是的。书中从未提过六经,而只有六病。故以12经定义伤寒六病未必是仲景之意,当然,具体的辨病有时是可以参考12经的。例如,某个病位正好在足厥阴肝经上,可以看看是否是厥阴病。
zhangjianxinty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05 帖子 90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8 所在地 太原 2011/04/22 #12 回复 8# 樊正阳 有功于正确选择和使用仲景方,但有碍于仲景理法方药的继承和深化。柯氏对仲景方的认识高人一筹,且文笔佳妙,极为有利于对仲景方证的理解。我的观点如此。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石 石人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09 帖子 868 获得点赞 5 声望 18 年龄 13 2011/04/22 #13 方证研究,虽然于理上稍有不足,但较实在,且事实上如果方证研究到位了自然于理暗合。 从理入手是很难有结果的。就说这个六经的意思,从来就没有统一的认识,讲来讲去都是自己的臆测,是否是仲景原意只有天知道了。所以,一家有一家之伤寒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方证研究,虽然于理上稍有不足,但较实在,且事实上如果方证研究到位了自然于理暗合。 从理入手是很难有结果的。就说这个六经的意思,从来就没有统一的认识,讲来讲去都是自己的臆测,是否是仲景原意只有天知道了。所以,一家有一家之伤寒也就不足为怪了。
zhangjianxinty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05 帖子 90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8 所在地 太原 2011/04/22 #14 回复 11# 石人 仲景的确未提六经,当若是有许多许多在某某经症状可以对应地划归为三阴三阳的某阳或某阴,不恰恰说明三阴三阳就是六经了吗?这点有许多例子可证。我们有什么理由舍弃明确、准确、具体的足六经脉,而另立什么六个症候群、什么三部六病、什么六个界面?其理由何在?好处何在?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回复 11# 石人 仲景的确未提六经,当若是有许多许多在某某经症状可以对应地划归为三阴三阳的某阳或某阴,不恰恰说明三阴三阳就是六经了吗?这点有许多例子可证。我们有什么理由舍弃明确、准确、具体的足六经脉,而另立什么六个症候群、什么三部六病、什么六个界面?其理由何在?好处何在?
zhangjianxinty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05 帖子 90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8 所在地 太原 2011/04/22 #16 回复 13# 石人 这是不可知论了。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qian1955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2 帖子 499 获得点赞 5 声望 16 年龄 69 2011/04/22 #17 六经,藏府,经络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六经是人体手足十二经的统称。十二经根源于藏府,运行于全身。六经病症就是藏府经络病变的具体表现。概括言之,三阳经病,反映了六府病变,三阴经病,反映了五藏的病变。由于经络,藏府,之间互相联系,因此六经病症的发生,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根据人体正气和邪气的力量的对比,显示正邪相争的部位(病位)。
六经,藏府,经络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六经是人体手足十二经的统称。十二经根源于藏府,运行于全身。六经病症就是藏府经络病变的具体表现。概括言之,三阳经病,反映了六府病变,三阴经病,反映了五藏的病变。由于经络,藏府,之间互相联系,因此六经病症的发生,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根据人体正气和邪气的力量的对比,显示正邪相争的部位(病位)。
qian1955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2 帖子 499 获得点赞 5 声望 16 年龄 69 2011/04/22 #18 关于半表半里,并不是表里间的夹层,也不是一半里一半表,而是又有里又有表,少阳主枢,是人体元阳生发的开关,是人体新陈代谢谢,营养交换的地方,所以说人身无处不三焦(少阳)。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石 石人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09 帖子 868 获得点赞 5 声望 18 年龄 13 2011/04/22 #19 六经本意,除非仲景再世,今天已不可得。何妨各猜各的,只要指导临床有效即可,不必强求一致。所以你的理解,刘渡舟的理解也只是你们自己的,并非中医界公认的标准,也不可能有公认的标准。从临床看,一些没有按这个经络理解的经方家,其医术并不比刘差,甚至更强,如胡希恕,曹颖甫等。 由版主最后编辑: 2017/06/27
六经本意,除非仲景再世,今天已不可得。何妨各猜各的,只要指导临床有效即可,不必强求一致。所以你的理解,刘渡舟的理解也只是你们自己的,并非中医界公认的标准,也不可能有公认的标准。从临床看,一些没有按这个经络理解的经方家,其医术并不比刘差,甚至更强,如胡希恕,曹颖甫等。
zhangjianxinty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05 帖子 90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8 所在地 太原 2011/04/22 #20 其实也对,在应用仲景方的层次上,按照方证对应观,辨出方证,便可处方,完全可以成为经方高手。实际上,大部分大部分人是这样的。我自己也是,见到脉浮紧,浑身发冷,头痛,刚不久冒了寒,便可直断为太阳伤寒,用麻黄汤,或自拟荆防羌苏汤,若见腹部冰凉,下利清水,直接就用附子理中,不会在脑中出现什么太阳经、太阴经的。但是,遇到不常见的症状,找不出明显的对证方,则难于立方了,此时,按什么“理”,寻什么道才能找出合适的方呢?若不探求出三阴三阳的本质,怎么才能有指路的明灯呢?
其实也对,在应用仲景方的层次上,按照方证对应观,辨出方证,便可处方,完全可以成为经方高手。实际上,大部分大部分人是这样的。我自己也是,见到脉浮紧,浑身发冷,头痛,刚不久冒了寒,便可直断为太阳伤寒,用麻黄汤,或自拟荆防羌苏汤,若见腹部冰凉,下利清水,直接就用附子理中,不会在脑中出现什么太阳经、太阴经的。但是,遇到不常见的症状,找不出明显的对证方,则难于立方了,此时,按什么“理”,寻什么道才能找出合适的方呢?若不探求出三阴三阳的本质,怎么才能有指路的明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