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四诊 是 望闻扪切 而非 望闻问切 !

医乙丁

会员违规,头衔屏蔽
封禁会员
注册
2018/12/28
帖子
696
获得点赞
59
声望
28
所在地
西丌
这是一个说了很久的“话题”,从第一次写已经十多年了。是对学医者的一个善意提醒,说的是人话,看得懂的-并听进去的似乎不多。
四诊 远比现代科学技术所能给出的检查报告提供的信息要多得多。 中医四诊 是 望闻扪切 而非 望闻问切 。中医四诊从望闻扪切变成望闻问切皆因不识字(抄书抄错了字)以讹传讹造成,以至于流传至今“望闻问切”成了金科玉律。这“扪”和“问”一字之差 差之千里 “ 问【問】” 代替了“門” (在上)“口”(在下)的“門”字 。其义大约和现在的“扪”相当。 以{手}度量之义。 字在医在,有缘人自会明白。

现在把“问”诊做为四诊之一,是件搞笑的事。 “望闻捫切”四诊时都要问!
捫诊 ---即今日查体。用手遍查身体,以确定阴阳虚实寒热。 不用手“捫”怎么能感觉到身体是冷是热?怎么能知道是否有包快囊肿陷凹枯槁?
四诊也不一定都要做,比如感冒 望 切 就足以辩证。
但现在所谓中医外科,不做捫诊是万万不行的。
针灸 必须四诊 其中捫诊不做 常常会导致“跳针”

《素问·举痛论》:“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素问·离合真邪论》:“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
王冰有注:“扪,摸也,以手循摸也。” 其注只说明了具体操作,并未及扪诊的本质。 扪 除了摸的意思外,更主要的意思是“以手指度量”被王冰忽略了。

《经水》(第十二)“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

《举痛论》(第三十九)“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中医 望闻+问 是低层次诊断 扪切+问是高层次诊断
望闻 就不多说了 切 大家也都知道
就扪多说几句
扪 就是以手丈量(捺)确定五体、五脏的组成物质(阴)具体情况,判断形和组成组织的物质变化
可查经络结节 寒热 肿胀 筋 肉 骨 皮等
与此对应的是 切 切者 分也 确定经络气(物质)氺(物质)的运化情况 也会就是气(丌)机

扪和切的结合 可也精确判定 症的产生原因 是正确辩证的直接手段。


望诊 无论是望舌 面 指掌 耳 皆为“可见一斑”,均可定症,但不能定证。闻诊也是。

四诊合参 是 望闻 合 扪切;即 症与证相吻合,精确定位病机之所在(确定表里),为表里辩证不二之手段。
现在扪诊 被人为归类于中医骨科( 触诊),主要通过对损伤局部的认真触摸,可以查明损伤部位的形态、硬度、温度等有无改变,借以了解肿胀、畸形、筋肉的硬度、皮肤的温度,患肢的功能状况等,从而判断伤情。 已经和原本诊一身之组织变化有一定分别,只剩其中一小部分。

扪摸的方法,要由轻渐重,由浅而深,沿着肌间隙才能触摸清楚骨骼、以骨骼为参照,判定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变化情况,以便分经定证。检查时应注意局部有无高凸、凹陷、成角、旋转等畸形改变,并结合触摸骨性标志有无异常。可以帮助判断有无骨折、脱位(形变--阳伤)。触摸局部肿胀与包块 皮肤颜色、温度正常与否,或内出血及组织反应性水肿所引起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温度正常,皮色正常或发紫,按之不即起,或伤肢下坠过久,按之有硬韧感,系筋肉组织弹性减弱,肌力减退,血液回流受到影响所致,为气血不能通达于四肢,气虚血滞中。若触及包块,应了解其部位、大小、形状、硬度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还应注意肿块的边界是否清楚,推之能否移动等。用力应轻柔,以免增加病人疼痛。对肿瘤不要过多的挤压,防治瘤细胞的转移。触摸时还应区别肿块的解剖层次,是在骨骼还是在肌腱、肌肉等组织中。以便确定病位在“髓骨筋肉皮”进而与六经“和”共同辩证。
扪诊可以发现确定是十二经定证直接指征。

人是整体,病传三部,三部不识,不参“平人”定证,证不辨,病难治也。
辩证准确才能选中药法手术。

仅以症在五脏 病机在五体 举几个扪诊例子,
1.持续打嗝不停,药不效,很可能是颈椎形变。
2.四逆汤后手足不温,胸椎。
3.肾虚腰痛药不效,旧伤腰椎。
4.消渴药不效,三焦结节。
5.心悸药不效,天泉结节阻气。
如果不结合扪诊,累死也治不好,小病也成疑难!

【古书中因为竖写 原扪珍 是 古写的 繁体“門 ”下面 加个“口”。】 表示一定范围 现今滑雪比赛的“旗門” 古时“字”有 名词 和 动词 “两重性”】 书抄错了 流散无穷了2千年多年 呜呼哀哉
 
由版主最后编辑:
其实扪,摸,触,按这些在后来都归类于切诊,而脉诊又是在众多切诊里的一枝独秀。就象舌诊,舌诊属于望诊的一枝独秀,望色,望形,望神等。扪与切意思同类,所以不要重复,如此四诊便少了问,而问是必需的,伤寒里也有问诊。
 
其实扪,摸,触,按这些在后来都归类于切诊,而脉诊又是在众多切诊里的一枝独秀。就象舌诊,舌诊属于望诊的一枝独秀,望色,望形,望神等。扪与切意思同类,所以不要重复,如此四诊便少了问,而问是必需的,伤寒里也有问诊。
你说的没错 现在问诊 代替了 扪診。 所以 讲 今天的 望闻问切“中医” 就三脚猫的功夫{思考能力}不冤枉吧?
望 需要时 问,闻 扪 切 需要时 也必须得问。
中医 每一个字都不是 可胡改的。 改了之后 教出的 医 “不识数”,四诊变三诊,三四分不清能使数吗?
 
主要是现代很多人把切诊就认为只是切脉了,却不知还有很多种,比如有无发热啊,用手摸摸额头,手脚会不会冰凉也要用手摸摸,再如肚子痛,用手去按会不会拒按等等都属于切诊。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很多人会误认为切诊只有把脉,其实把脉只是切诊里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而己。
 
主要是现代很多人把切诊就认为只是切脉了,却不知还有很多种,比如有无发热啊,用手摸摸额头,手脚会不会冰凉也要用手摸摸,再如肚子痛,用手去按会不会拒按等等都属于切诊。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很多人会误认为切诊只有把脉,其实把脉只是切诊里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而己。
呵呵 你有道理,那 问诊并列 其他三诊 该是 怎么回事呢 :045: ? 诊病过程中 你咋操作的呢?
 
其实扪,摸,触,按这些在后来都归类于切诊,而脉诊又是在众多切诊里的一枝独秀。就象舌诊,舌诊属于望诊的一枝独秀,望色,望形,望神等。扪与切意思同类,所以不要重复,如此四诊便少了问,而问是必需的,伤寒里也有问诊。
:080::080: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问,即现在医患之间的沟通,通过问答聊天达到了解病患病史和生活习性的一些细节帮助我们医生更好的去施针用药,对于有心理精神疾患的病人,合适宽舒的聊天对话,对于病人的病情是有帮助的,也增进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方便医生进行扪切。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问,即现在医患之间的沟通,通过问答聊天达到了解病患病史和生活习性的一些细节帮助我们医生更好的去施针用药,对于有心理精神疾患的病人,合适宽舒的聊天对话,对于病人的病情是有帮助的,也增进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方便医生进行扪切。
其实 有据可查的 是 因为“礼制” 男女授受不亲。上古男女交际自由,进入宗法社会后,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然直至西周时的中原地区,华夏民族仍多少保留原始氏族的遗风,仲春之月,男女自由相会,尽情欢娱。至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规定的贵族家礼,相当于是儒家惹的祸--直接 废掉 了一诊。 而 学医者 只好适应社会现实,才导致 四法 中 捫 “手 触 测量 触觉” 被 “禁”。脉诊 也出现 “悬丝诊脉”的 荒唐事。
并不是 四诊 没有完整传承,只是 今天教材 没有写明白。
大概在07年前后,曾就现行中医教柴的问题有过讨论,有与“八老上书”中两位有过交流。 结果是“等我们这批人老去后,再说吧,以后该改回正路”。“有些事和 人,说不得。到时候看吧 最后会留下正路” “最早可能得是 12版教材 才能改正好多错误” 。 有些人看的明白,只是不能说而已。

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国医大师
主要是现代很多人把切诊就认为只是切脉了,却不知还有很多种,比如有无发热啊,用手摸摸额头,手脚会不会冰凉也要用手摸摸,再如肚子痛,用手去按会不会拒按等等都属于切诊。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很多人会误认为切诊只有把脉,其实把脉只是切诊里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而己。
李士懋(国医大师)亦是独尊一诊 --切脉,又怎能怨“现代人”有错误的认知?
 
其实 有据可查的 是 因为“礼制” 男女授受不亲。上古男女交际自由,进入宗法社会后,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然直至西周时的中原地区,华夏民族仍多少保留原始氏族的遗风,仲春之月,男女自由相会,尽情欢娱。至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规定的贵族家礼,相当于是儒家惹的祸--直接 废掉 了一诊。 而 学医者 只好适应社会现实,才导致 四法 中 捫 “手 触 测量 触觉” 被 “禁”。脉诊 也出现 “悬丝诊脉”的 荒唐事。
并不是 四诊 没有完整传承,只是 今天教材 没有写明白。
大概在07年前后,曾就现行中医教柴的问题有过讨论,有与“八老上书”中两位有过交流。 结果是“等我们这批人老去后,再说吧,以后该改回正路”。“有些事和 人,说不得。到时候看吧 最后会留下正路” “最早可能得是 12版教材 才能改正好多错误” 。 有些人看的明白,只是不能说而已。

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扪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触诊在当代机器诊断前更有效和迅速。
 
《难经》里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先说 《难经》的 难字,难本义=又+隹 {音:未 ;声: 阳平。} 故 难 经 的 难 是个 “合体字”,讲的事 是( 一+乂)+(丿+丨)+(丶+圭),是气的道理。
经里是给中医望、闻、问【正确的字是 [門+口,今 扪 字义】、切这四种诊断方法,排了一个技术难度。
从古书的成文体制,也可知 四诊 是“并列”。也就是 排比。古文中 排比要求严格,使动需相同。
望 闻 问 切 中 问 与 其他 三诊 在 范畴上不一致,构不成排比关系序列。
使用 的 是 望 “视觉” 闻 “嗅觉”听觉 味觉 ‘’ 扪 “肌肤(触觉) 切 “(第六) 感觉”。
这才是个完整的“人” 以己度人。
 
问诊只能作为对患者过往史,职业,籍贯,居住地等问题的手段。具体诊查,不能依靠问诊,因为患者主观性太强。经常有很多人在已经长时间耐受了某些症状后,对症状描述片面,失真。
 
中医的闻诊 不是听 患者 怎么说,患者的描述。 是医自己直接“感受”。

中医 的 问诊 不只是 “听说话”,在古代 有四样东西也做为工具应用于闻诊。 有的在考古出土文物中被错误分类。
中医 用的是 听筒; 直杆的听筒,在 周 就 已经是 可以插接的“喇叭”===后来发展成乐器“唢呐”。 是两支唢呐“喇叭”嘴对嘴插接。一只喇叭口 外翻 一只 内凹。 这个 大概在殷 {夏以前}就已经是“成熟”的检测设备了。更早的还有骨制的。 和现在使用的听诊器异曲同工之妙。【现代人 相信悬系诊脉,不知“中医”闻而知之 为圣 围声】
可以看一些考古文物。



附 些资料
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雷奈克发明的。当时,雷奈克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将耳朵贴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强了,听不到从内部传出来的声音,雷奈克非常懊恼,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正好有两个小孩蹲在一条长木梁两端游戏,一个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梁,另一端的孩子则把耳朵贴在木梁上,静听彼端传来的声音。雷奈克思路顿开,立刻返回医院,用纸卷成圆锥筒,用宽大的锥底置于病人的胸部,倾听了一阵,惊喜地发现,可以听到病人胸部内的声音了。

经过多次试验,试用了金属、纸、木等材料不同长短形状的棒或筒,雷奈克最后改进制成了长约30厘米、中空、两端各有一个喇叭形的木质听筒。由于听筒的发明,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雷奈克死于1826年,年仅45岁。

1840年,英国医师乔治.菲力普.卡门改良了雷奈克设计的单耳听筒。卡门认为,双耳能更正确地诊断。他发明的听诊器是将两个耳栓用两条可弯曲的橡皮管连接到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上,听筒是一中空镜状的圆椎。卡门的听诊器,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

1937年凯尔再次改良卡门的听诊器,增加了第二个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可产生立体音响的效果,称为复式听诊器,它能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凯尔的改良品未被广泛采用。近来又有电子听诊器问世,它能放大声音,并能使一组医师同时听到被诊断者体内的声音,还能记录心脏杂音,与正常的心音比较。虽然新型听诊器不断问世,但是医师们普遍爱用的仍然是由雷奈克设计,经卡门改良的旧型听诊器。
和 玉制的,====后来 发展成 笛子 箫等。
至于 听诊器,其原理 也是一样。西方记载的法国人发明的,今天的医生不知道中医比她们早用了六七千年。
 
其实 很多 中医的内容 因为 文字的衍变 导致 流散无穷。
一般来讲 读懂三本书 基本上就可以救民。这三本书 内经 伤寒 本草。
前提是 識字 懂 道理。
在论坛上 也常常能看到 一些 读書 人,只是 不太重视 “學” ,形而上學。
例如 如坐针毡! 贴中主要问题 是 “字”
因为 古籍中的字 被用今天的简化字“替换”,所以 进一步造成“医”传的混乱

就接着说几句望 诊

朢診 望 色 从阳判断取用 || (对比) 问诊 从 阴 判断取用。
朢診 就是 可见的(不能 含 可感觉到的)

朢診 张机在伤寒序 写了 一些 内经 里 就更多了。
上面 那个贴 中 涉及到 的 阙庭脉 如果是 知道 字 是怎么衍变流传的 就不会有疑惑。
(说来 是 师之惰 ,就算不是 以讹传讹,也是 没有 因材施教)
张机是 朢診 + 扪診

色 是 透过 络 的 “气”显现。

朢診 的 绝对指标 就是 色。 至于说 望 “神” 一说,望不到“神”,神居深不可见。

升级版的 望,极个别的人---可以望到气。 能望到起的人冲脉必通。
 
朢診 的 第二个 治标 是 形【或 成 太 苔 态】
朢診 就只有 这两个 客观旨徴,

朢診 部位 身体可见的所有部位。主要要 (按顺序) 窍 和 络{庭 苔 } 就是 眼鼻耳口 加上 面和舌 人体 排泄物 做为 “校” 正参考 今天的中医对“排泄”物 关注更多一些。
 
扪診 和 切诊

共同点 与身体实质上接触。
扪 主要 型大小 变化 切 行 变化 快慢 强弱
 
中医 各个定义 概念 都是 整个 体系中的一环节。阴阳 》虚实 里表 寒热 和四诊 望 闻 扪 切 都是 绝对的对映。 对治疗 法则的 选取 也是。
 
其实扪,摸,触,按这些在后来都归类于切诊,而脉诊又是在众多切诊里的一枝独秀。就象舌诊,舌诊属于望诊的一枝独秀,望色,望形,望神等。扪与切意思同类,所以不要重复,如此四诊便少了问,而问是必需的,伤寒里也有问诊。
说得很准确!
 
这是一个说了很久的“话题”,从第一次写已经十多年了。是对学医者的一个善意提醒,说的是人话,看得懂的-并听进去的似乎不多。
四诊 远比现代科学技术所能给出的检查报告提供的信息要多得多。 中医四诊 是 望闻扪切 而非 望闻问切 。中医四诊从望闻扪切变成望闻问切皆因不识字(抄书抄错了字)以讹传讹造成,以至于流传至今“望闻问切”成了金科玉律。这“扪”和“问”一字之差 差之千里 “ 问【問】” 代替了“門” (在上)“口”(在下)的“門”字 。其义大约和现在的“扪”相当。 以{手}度量之义。 字在医在,有缘人自会明白。

现在把“问”诊做为四诊之一,是件搞笑的事。 “望闻捫切”四诊时都要问!
捫诊 ---即今日查体。用手遍查身体,以确定阴阳虚实寒热。 不用手“捫”怎么能感觉到身体是冷是热?怎么能知道是否有包快囊肿陷凹枯槁?
四诊也不一定都要做,比如感冒 望 切 就足以辩证。
但现在所谓中医外科,不做捫诊是万万不行的。
针灸 必须四诊 其中捫诊不做 常常会导致“跳针”

《素问·举痛论》:“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素问·离合真邪论》:“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
王冰有注:“扪,摸也,以手循摸也。” 其注只说明了具体操作,并未及扪诊的本质。 扪 除了摸的意思外,更主要的意思是“以手指度量”被王冰忽略了。

《经水》(第十二)“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

《举痛论》(第三十九)“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中医 望闻+问 是低层次诊断 扪切+问是高层次诊断
望闻 就不多说了 切 大家也都知道
就扪多说几句
扪 就是以手丈量(捺)确定五体、五脏的组成物质(阴)具体情况,判断形和组成组织的物质变化
可查经络结节 寒热 肿胀 筋 肉 骨 皮等
与此对应的是 切 切者 分也 确定经络气(物质)氺(物质)的运化情况 也会就是气(丌)机

扪和切的结合 可也精确判定 症的产生原因 是正确辩证的直接手段。


望诊 无论是望舌 面 指掌 耳 皆为“可见一斑”,均可定症,但不能定证。闻诊也是。

四诊合参 是 望闻 合 扪切;即 症与证相吻合,精确定位病机之所在(确定表里),为表里辩证不二之手段。
现在扪诊 被人为归类于中医骨科( 触诊),主要通过对损伤局部的认真触摸,可以查明损伤部位的形态、硬度、温度等有无改变,借以了解肿胀、畸形、筋肉的硬度、皮肤的温度,患肢的功能状况等,从而判断伤情。 已经和原本诊一身之组织变化有一定分别,只剩其中一小部分。

扪摸的方法,要由轻渐重,由浅而深,沿着肌间隙才能触摸清楚骨骼、以骨骼为参照,判定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变化情况,以便分经定证。检查时应注意局部有无高凸、凹陷、成角、旋转等畸形改变,并结合触摸骨性标志有无异常。可以帮助判断有无骨折、脱位(形变--阳伤)。触摸局部肿胀与包块 皮肤颜色、温度正常与否,或内出血及组织反应性水肿所引起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温度正常,皮色正常或发紫,按之不即起,或伤肢下坠过久,按之有硬韧感,系筋肉组织弹性减弱,肌力减退,血液回流受到影响所致,为气血不能通达于四肢,气虚血滞中。若触及包块,应了解其部位、大小、形状、硬度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还应注意肿块的边界是否清楚,推之能否移动等。用力应轻柔,以免增加病人疼痛。对肿瘤不要过多的挤压,防治瘤细胞的转移。触摸时还应区别肿块的解剖层次,是在骨骼还是在肌腱、肌肉等组织中。以便确定病位在“髓骨筋肉皮”进而与六经“和”共同辩证。
扪诊可以发现确定是十二经定证直接指征。

人是整体,病传三部,三部不识,不参“平人”定证,证不辨,病难治也。
辩证准确才能选中药法手术。

仅以症在五脏 病机在五体 举几个扪诊例子,
1.持续打嗝不停,药不效,很可能是颈椎形变。
2.四逆汤后手足不温,胸椎。
3.肾虚腰痛药不效,旧伤腰椎。
4.消渴药不效,三焦结节。
5.心悸药不效,天泉结节阻气。
如果不结合扪诊,累死也治不好,小病也成疑难!

【古书中因为竖写 原扪珍 是 古写的 繁体“門 ”下面 加个“口”。】 表示一定范围 现今滑雪比赛的“旗門” 古时“字”有 名词 和 动词 “两重性”】 书抄错了 流散无穷了2千年多年 呜呼哀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