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求教:针灸治疗内科疾病的一些疑问

jurching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23
帖子
37
获得点赞
0
声望
6
问题一:很多内科疾病都是需要长期调理,但是针灸治疗内科疾病常常出现穴位疲劳的情况。

常常第一次效果很好,第二次效果就差了。这个要怎么破呢?

有经常扎足三里治好胃病的吗?有经常扎上巨虚治好大肠病的吗?

扎的时候效果还好的,不扎病又犯了。

问题二:经言: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为什么不说实则泻之,虚则灸之!反而陷下才用灸!难道写内经的圣师是为了对仗工整吗?

不盛不虚,又去扎哪里呢!经穴吗?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之经!或者而是在这条经络上随便找穴呢?这条经络不盛不虚,那还扎它干嘛!

针灸临床时间尚短。书越读越糊涂,恳请各位大神指点迷津!
 
中医治病,治的就是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纲辨证,气血升降功能的调整。针灸也同样。
 
中医治病,治的就是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纲辨证,气血升降功能的调整。针灸也同样。

谢谢,八纲辨证可以辅助诊断!但感觉针灸更侧重于调气调血!

经言:余子万民养而收其百姓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使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鉴其逆顺,别其出入之会。可立为针经!
 
以阴阳为纲的八纲辨证,是中医根本所在。如同煤球是黑的,偏有不少人说煤球是白的。显而易见把煤球看成白的是错了。中医看病明明是阴证,不足之症,需要补阳,确有人大量使用寒冷泄下,利水之品。同样是错误的。明明是阳证,实热症,有余之症,确用补法,同样也是看错了。中医治病有错贵在极时发现,极时改正过来。不要迟误时机。关健是提高医术水平。多看书多学习多积累提高悟性。
 
中医治病,治的就是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纲辨证,气血升降功能的调整。针灸也同样。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有关子母,“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本经取之,只能这样理解!所以读经者,实践为要,理论不通自通,没有实践,云里雾里!建议先把经书扔一边去,粗通可,一步一个足印给病人扎针,当然有个好师博重要!
 
谢谢,八纲辨证可以辅助诊断!但感觉针灸更侧重于调气调血!

经言:余子万民养而收其百姓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使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鉴其逆顺,别其出入之会。可立为针经!
你这样引经据典,好象那个陛下说的话,弄得大周天老师也没了人情!
 
我比较少上百草居了,但也不会离开。在别的网站会发现很多反中医的,我都中庸,偶尔也会跟帖,但不敢转到百草居来的,感觉自已有点夹心,两边不讨好。中医需要批评,需要长进!
同感。
 
有的老师写的文言文,我就见傻,似懂非懂了,答不切题了。没办法我水平有限。
管它呢,现代什么文言文?!照抄也没关系,但要抄得好,古为今用,祖宗的什么东西,特别是好东西都不能掉,如果现代人能拟很好的文言文,也是可欣慰的事!夜深,大周天老师也该休息了,明日还得早起推拿,营生操劳!
 
我的理解是,不盛不虚指的是人迎脉与寸口脉对比强弱而言,如果没有这个强弱(盛虚)比差就按寸口脉象,以经穴调理。
 
你这样引经据典,好象那个陛下说的话,弄得大周天老师也没了人情!

经读多了,自然会模仿古人文言说话。模仿多了,自然有助于根据语境去理解经义!这是我体悟经义的一种方式!希望大周天老师跟吴老师不必介怀!我并没有对大周天老师有不敬之意!何况大周天老师也是一片提携后辈的好心!
 
以阴阳为纲的八纲辨证,是中医根本所在。如同煤球是黑的,偏有不少人说煤球是白的。显而易见把煤球看成白的是错了。中医看病明明是阴证,不足之症,需要补阳,确有人大量使用寒冷泄下,利水之品。同样是错误的。明明是阳证,实热症,有余之症,确用补法,同样也是看错了。中医治病有错贵在极时发现,极时改正过来。不要迟误时机。关健是提高医术水平。多看书多学习多积累提高悟性。

谢谢大周天老师。我是一名执业助理医师!暂时还没有办法开方药!而对于一些内科疾病的针灸长期调理也是信心缺失!所以才有此一问!八纲辩证确实很重要。对中药针灸推拿都很重要。但感觉更偏重于中药!中药理法方药齐备。但针灸之要,却易陈而难入!所以才说对针灸没那么重要!
 
我的理解是,不盛不虚指的是人迎脉与寸口脉对比强弱而言,如果没有这个强弱(盛虚)比差就按寸口脉象,以经穴调理。

仔细翻看了一下《经脉第十》,发现不盛不虚确实是指人迎脉与寸口脉的对比!受教了!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有关子母,“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本经取之,只能这样理解!所以读经者,实践为要,理论不通自通,没有实践,云里雾里!建议先把经书扔一边去,粗通可,一步一个足印给病人扎针,当然有个好师博重要!

谢谢吴老师教诲!
 
问题一:很多内科疾病都是需要长期调理,但是针灸治疗内科疾病常常出现穴位疲劳的情况。
常常第一次效果很好,第二次效果就差了。这个要怎么破呢?
有经常扎足三里治好胃病的吗?有经常扎上巨虚治好大肠病的吗?
扎的时候效果还好的,不扎病又犯了。

问题二:经言: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为什么不说实则泻之,虚则灸之!反而陷下才用灸!难道写内经的圣师是为了对仗工整吗?
不盛不虚,又去扎哪里呢!经穴吗?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之经!或者而是在这条经络上随便找穴呢?这条经络不盛不虚,那还扎它干嘛!
针灸临床时间尚短。书越读越糊涂,恳请各位大神指点迷津!

  针灸存在“穴位疲劳”,服药同样存在“机体适应”,但这都不是“慢性病疗效差难持久”的关键所在。
  对于非“急性、传染、外感、外伤”性质的疾病,即占当今疾病谱主体地位的“慢性病”而言,是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这样的病如果没有患者饮食起居上的改变作为前提,仅用针药“辨证论治”是无法治愈的,治疗时效果差,停止治疗就复发,因为引起疾病的“病因”还在一直持续。

  作为医者,能够治病,不能改命,如何生活是患者的人身权利,不可能“强制修正”,要提高疗效只有用“医疗手段”来“行霸道”,强力纠偏。
  对于服药来说可以“重剂起沉疴”,对于针灸来说,就是“加大治疗量”,通过“选择更多的高效穴位”和“提高刺激强度”和“延长刺激时间”三条途径来实现。

  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考虑“穴位埋线”、“耳穴帖敷”、“化脓灸、斑痕灸”等。
  孙思邈就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