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诊治的一位女患者,36岁。经3个月左右的针灸为主、中药为辅的调理,症状已经显著改善了。诊余闲暇,患者叙说她的诊治经历,不禁让人唏嘘不止。
因全身困乏,嗜睡,哈欠连天,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持续数年,曾在北京三甲某医院系统检查未发现体内有异常指标,于是在北京东边著名的××堂,治疗2年有余,先找一位著名专家,服药3个多月,乏效。于是换专家看,就这样,看遍了所有专家,基本都没效果,专家集体失灵!诊费贵,药费更贵,花了2万多元,几近崩溃。为什么选择XX堂呢,患者说一是诊所名气大,二是专家名气大,三是宣传做得好。很多专家到处做讲座,自己听了,于是就随别的患者跟风而去。
虽说服药两年多没啥改善,到了这种程度,患者还未绝望,再次问及前台的工作人员,述说已服药近2年无效,希望再推荐一位重量级的专家,前台的女孩回答说:“这里的专家你不都看过了吗?我的痛经检查没有问题,喝中药都治疗半年以上了还没好呢,慢性病没有快的方法,这里的专家都是全国响当当的,你是不是心理方面有问题呵?”患者雷倒,自己的病2年多无效,诊所的人痛经能治疗半年以上而无效果,专家都干什么去了?!
看来只得靠自己再做功课,于是再仔细核查该诊所网页和所有专家介绍,看到一个个名气响当当的专家败在她的病下,心中甚是郁闷,而且非常不解。最后决定再找一位试试运气,到了就诊那天,她并未先去挂号,一个人在各专家的诊室前面转悠,几圈下来,仍然没有选定。转了1个多小时,一位老大夫开门,就诊时曾经熟悉的脸,曾经在讲课时头头是道的专家,这时却并没有那种神采,在专家看到她的一刹那,重重地叹了口气,将头缩了回去。看到此景,她真的彻底绝望了。XX堂呵,抱着希望而来,专家全都看遍,怀着失望而去,心里空空荡荡,头脑一片空白。
回家休养吧,可是症状仍象幽灵一样,时时缠绕着身体,再找西医看看,也说没啥问题,开了些胃药,服后效果也不明显。在没有服中药的两个月,症状既没减轻,也没加重。不甘心身体就这么下去,重新打开电脑搜索,也许是有缘吧,看到了我的微博中介绍的有一位病例的情况与她相似,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就诊。我当时希望看看XX堂的专家都开了什么中药,但患者没有带,也就作罢。
除了全身困乏,哈欠不止,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外,发现患者舌苔白厚腻,脉濡带滑,这不就是经典处方平胃散的症状吗?这些白发苍苍的专家不会不识此证吧?我思忖着,但从学中医时老师说的“识证不疑”的教诲中,坚定了信心,这肯定就是平胃散证。考虑患者服药太久,于是告诉患者还是以针灸为主,中药为辅。患者首肯。于是针内关、上中下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留针20分钟。处方:苍术15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3克,合上四君子汤以补中气,再加一味莪术,7剂。
二诊见舌苔稍退,食欲增加,哈欠明显减少,效不更法,继续治疗。其间患者述乳头痒痛,加上局部针灸。
三诊时患者症状已显著缓解,于是仅用针灸,停服中药,继续调治。
针灸治疗至今共20余次,食欲正常,食后腹胀消失,无哈欠,大便成形,舌苔基本正常,脉缓有力。患者因继续希望治疗面部的黄褐斑,仍不定期来针灸治疗。
患者感叹时下的中医大夫水平,我亦深有同感,虽然一个大夫不可能治疗所有的疾病,但是一个著名的诊所,汇集了大量白发苍苍的老中医,每个大夫水平应该都不错,怎么就集体失灵了呢?!目前很多“名中医”都大叹中医后继乏人,但是他们自己的水平真的就那么高吗?为师者尚且不能对这种一般的疾病手到病除,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将中医的绝技传承下去。
********************************************
翻看最近出版了一部中医著作《杏林求真》,其中有一篇“读《专家的看病绝招》有感”,在此原文录于下,感谢作者提供这么好的素材,中医界同道读之,不知作何感想。
最近读了一本有关中医的一本书,名子叫《江河湖海之医道》,其中有一篇文章读来令人沉思不已。还是先看原文,再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
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学中医,跟师很重要。于是,我们就被安排去跟师。
我的运气很好,被安排到一位非常知名的妇科专家章老师那里抄方。章老师擅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症、保胎、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后来成为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也就说是全国名专家了。
每天跟章老师抄方的有四个,其中两个是她带的硕士研究生,专门负责写门诊病历。其实她们写的不能算是真正的门诊病历,就是记录患者的就诊时间及主诉而已。而我和另一个就是给她写处方。
老师拿起患者的门诊病历,叫了患者的姓名。患者就从研究生那边转移到她的旁边的凳子上。她眼睛瞟着研究生记录的主诉,右手的三个手指头按着患者的寸关尺,然后叫患者伸出舌头,她瞟了一眼,就立即吩咐我们:“一号方加黄芪三十克、郁金二十克。”我们就按她的吩咐在处方写着。接着就是下一个。一个上午的三个多小时,一百四十三个病人就这么被打发走了。我们呢,就是反复写:“一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二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三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四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一百四十三个病人也就是这四个方加味就搞定了。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这样——都是这四个方加味搞定的。
后来,我们弄清楚了这四个基本方的组成,一号方是逍遥散;二号方是八珍汤;三号方是理中汤加桃仁、红花、龟板、牡蛎;四号方是小陷胸汤加柴胡疏肝散。凡是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她就用一号方加味;凡是保胎就用二号方加味;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囊肿等就用三号方加味;凡是不孕症是四号方加味。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她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用这四个基本方加味来给患者处方用药的。
原来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的阴阳理论、五行理论、气血津液理论、脏腑辨证、整体论治、辨证论治、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相生相克皆如浮云。理论是理论,临床是临床,这就是中医最深层的悖论。
这些全国知名的专家们,给学生讲课时都把中医理论抬得非常的高,但等他们自己去看病时,却大多和章老师一样。尽管他们用的基础方不同,但这些名医们的基础方很少超过十个的。大多数就是五个左右。其中有一个看儿科的名医,就只一个荆防败毒散加味就把所有到他那里看病的患者搞定,他每天处理的患者从未少于一百位,他曾多次被中医医院请去给医生们讲授他的临床经验呢,当我听了两次后,一看到他就想呕吐。
这篇文章初读完觉得好笑,细思起来还真是哪么回事。尽管作者对这样的中医颇有微词和不满,我们尚且不管,仅看对某些中医的画像还是满真的,不说入木三分,也八九不离十。
很多中医行医一辈,最后也就是靠几张方子来回加减。专科尤其是这样,不奇怪。
我始终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没有什么太深奥的地方。混日子,不求上进的守住几张方子来回加减和资历名声就够了;水平高的,能力强的无非是记住百十个方子,来回加减也就足够应付一切病证了。这是事实,这也说明阴阳五行的辨证施治不好用,倒不如汤方辨证来的痛快和有效。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不信这一套,迷信阴阳五行辨证施治,不去钻研探讨汤方辨证施治。我一生看病分二个阶段,年轻时用辨证施治,疗效不高;年老时用汤方辨证疗效卓然。这就是古人说的“执一法,不如守一方”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年轻的中医,从这篇文章中看出些名堂来,真正认识汤方辨证的价值。但不要学习某些老中医的作法,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行的是汤方辨证,讲的却是辨证施治,骗中医的未来---青年学子。这是我的一点偏颇之见,望大家讨论,以正视听。
因全身困乏,嗜睡,哈欠连天,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持续数年,曾在北京三甲某医院系统检查未发现体内有异常指标,于是在北京东边著名的××堂,治疗2年有余,先找一位著名专家,服药3个多月,乏效。于是换专家看,就这样,看遍了所有专家,基本都没效果,专家集体失灵!诊费贵,药费更贵,花了2万多元,几近崩溃。为什么选择XX堂呢,患者说一是诊所名气大,二是专家名气大,三是宣传做得好。很多专家到处做讲座,自己听了,于是就随别的患者跟风而去。
虽说服药两年多没啥改善,到了这种程度,患者还未绝望,再次问及前台的工作人员,述说已服药近2年无效,希望再推荐一位重量级的专家,前台的女孩回答说:“这里的专家你不都看过了吗?我的痛经检查没有问题,喝中药都治疗半年以上了还没好呢,慢性病没有快的方法,这里的专家都是全国响当当的,你是不是心理方面有问题呵?”患者雷倒,自己的病2年多无效,诊所的人痛经能治疗半年以上而无效果,专家都干什么去了?!
看来只得靠自己再做功课,于是再仔细核查该诊所网页和所有专家介绍,看到一个个名气响当当的专家败在她的病下,心中甚是郁闷,而且非常不解。最后决定再找一位试试运气,到了就诊那天,她并未先去挂号,一个人在各专家的诊室前面转悠,几圈下来,仍然没有选定。转了1个多小时,一位老大夫开门,就诊时曾经熟悉的脸,曾经在讲课时头头是道的专家,这时却并没有那种神采,在专家看到她的一刹那,重重地叹了口气,将头缩了回去。看到此景,她真的彻底绝望了。XX堂呵,抱着希望而来,专家全都看遍,怀着失望而去,心里空空荡荡,头脑一片空白。
回家休养吧,可是症状仍象幽灵一样,时时缠绕着身体,再找西医看看,也说没啥问题,开了些胃药,服后效果也不明显。在没有服中药的两个月,症状既没减轻,也没加重。不甘心身体就这么下去,重新打开电脑搜索,也许是有缘吧,看到了我的微博中介绍的有一位病例的情况与她相似,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就诊。我当时希望看看XX堂的专家都开了什么中药,但患者没有带,也就作罢。
除了全身困乏,哈欠不止,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外,发现患者舌苔白厚腻,脉濡带滑,这不就是经典处方平胃散的症状吗?这些白发苍苍的专家不会不识此证吧?我思忖着,但从学中医时老师说的“识证不疑”的教诲中,坚定了信心,这肯定就是平胃散证。考虑患者服药太久,于是告诉患者还是以针灸为主,中药为辅。患者首肯。于是针内关、上中下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留针20分钟。处方:苍术15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3克,合上四君子汤以补中气,再加一味莪术,7剂。
二诊见舌苔稍退,食欲增加,哈欠明显减少,效不更法,继续治疗。其间患者述乳头痒痛,加上局部针灸。
三诊时患者症状已显著缓解,于是仅用针灸,停服中药,继续调治。
针灸治疗至今共20余次,食欲正常,食后腹胀消失,无哈欠,大便成形,舌苔基本正常,脉缓有力。患者因继续希望治疗面部的黄褐斑,仍不定期来针灸治疗。
患者感叹时下的中医大夫水平,我亦深有同感,虽然一个大夫不可能治疗所有的疾病,但是一个著名的诊所,汇集了大量白发苍苍的老中医,每个大夫水平应该都不错,怎么就集体失灵了呢?!目前很多“名中医”都大叹中医后继乏人,但是他们自己的水平真的就那么高吗?为师者尚且不能对这种一般的疾病手到病除,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将中医的绝技传承下去。
********************************************
翻看最近出版了一部中医著作《杏林求真》,其中有一篇“读《专家的看病绝招》有感”,在此原文录于下,感谢作者提供这么好的素材,中医界同道读之,不知作何感想。
最近读了一本有关中医的一本书,名子叫《江河湖海之医道》,其中有一篇文章读来令人沉思不已。还是先看原文,再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
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学中医,跟师很重要。于是,我们就被安排去跟师。
我的运气很好,被安排到一位非常知名的妇科专家章老师那里抄方。章老师擅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症、保胎、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后来成为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也就说是全国名专家了。
每天跟章老师抄方的有四个,其中两个是她带的硕士研究生,专门负责写门诊病历。其实她们写的不能算是真正的门诊病历,就是记录患者的就诊时间及主诉而已。而我和另一个就是给她写处方。
老师拿起患者的门诊病历,叫了患者的姓名。患者就从研究生那边转移到她的旁边的凳子上。她眼睛瞟着研究生记录的主诉,右手的三个手指头按着患者的寸关尺,然后叫患者伸出舌头,她瞟了一眼,就立即吩咐我们:“一号方加黄芪三十克、郁金二十克。”我们就按她的吩咐在处方写着。接着就是下一个。一个上午的三个多小时,一百四十三个病人就这么被打发走了。我们呢,就是反复写:“一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二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三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四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一百四十三个病人也就是这四个方加味就搞定了。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这样——都是这四个方加味搞定的。
后来,我们弄清楚了这四个基本方的组成,一号方是逍遥散;二号方是八珍汤;三号方是理中汤加桃仁、红花、龟板、牡蛎;四号方是小陷胸汤加柴胡疏肝散。凡是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她就用一号方加味;凡是保胎就用二号方加味;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囊肿等就用三号方加味;凡是不孕症是四号方加味。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她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用这四个基本方加味来给患者处方用药的。
原来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的阴阳理论、五行理论、气血津液理论、脏腑辨证、整体论治、辨证论治、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相生相克皆如浮云。理论是理论,临床是临床,这就是中医最深层的悖论。
这些全国知名的专家们,给学生讲课时都把中医理论抬得非常的高,但等他们自己去看病时,却大多和章老师一样。尽管他们用的基础方不同,但这些名医们的基础方很少超过十个的。大多数就是五个左右。其中有一个看儿科的名医,就只一个荆防败毒散加味就把所有到他那里看病的患者搞定,他每天处理的患者从未少于一百位,他曾多次被中医医院请去给医生们讲授他的临床经验呢,当我听了两次后,一看到他就想呕吐。
这篇文章初读完觉得好笑,细思起来还真是哪么回事。尽管作者对这样的中医颇有微词和不满,我们尚且不管,仅看对某些中医的画像还是满真的,不说入木三分,也八九不离十。
很多中医行医一辈,最后也就是靠几张方子来回加减。专科尤其是这样,不奇怪。
我始终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没有什么太深奥的地方。混日子,不求上进的守住几张方子来回加减和资历名声就够了;水平高的,能力强的无非是记住百十个方子,来回加减也就足够应付一切病证了。这是事实,这也说明阴阳五行的辨证施治不好用,倒不如汤方辨证来的痛快和有效。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不信这一套,迷信阴阳五行辨证施治,不去钻研探讨汤方辨证施治。我一生看病分二个阶段,年轻时用辨证施治,疗效不高;年老时用汤方辨证疗效卓然。这就是古人说的“执一法,不如守一方”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年轻的中医,从这篇文章中看出些名堂来,真正认识汤方辨证的价值。但不要学习某些老中医的作法,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行的是汤方辨证,讲的却是辨证施治,骗中医的未来---青年学子。这是我的一点偏颇之见,望大家讨论,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