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吴鞠通医案》痰饮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一、
周,四十岁,壬戌八月二十五日
内而暑湿,外而新凉,内外相搏,痰饮斯发。
杏仁粉(三钱)白通草(三钱)广皮(二钱)生苡仁(五钱)飞滑石(三钱)小枳实(二钱)半夏(五钱)川朴(三钱)生姜(三片)桂枝木(三钱)茯苓皮(三钱)
二十八日,支饮射肺,眩冒,小青龙去麻辛。
桂枝(四钱)白芍(三钱,炒)焦于术(三钱)干姜(二钱)制五味(一钱)生姜(三片)半夏(六钱)杏仁粉(五钱)小枳实(二钱)生苡仁(五钱)炙甘草(二钱)
初一日,渴为痰饮欲去,不寐为胃仍未和,故以枳实橘皮汤逐不尽之痰饮,以半夏汤和胃令得寐。
半夏(一两)杏仁粉(三钱)广皮(三钱)桂枝(三钱)生姜(三片)生苡仁(五钱)枳实(二钱)秫米(一合)得寐再诊。
初六日,服半夏汤,既得寐矣,而反咳痰多,议桂枝干姜五味茯苓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逐饮。
桂枝(五钱)茯苓块(六钱)苦葶苈(三钱)半夏(二钱)肥大枣(四钱,去核)干姜(五钱)五味子(三钱)甘澜水五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再煮一碗服。
初八日,先以葶苈大枣泄肺汤,行业已攻动之饮,令其速去。
苦葶苈(四钱)肥大枣(五枚)服葶苈汤后,即以半夏汤和胃。
半夏(一两)生姜(五大片)小枳实(四钱)洋参(二钱,生姜块同捣炒老黄)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
九月初十日,逐去水后,用《外台》茯苓饮,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块(六钱)半夏(三钱)小枳实(四钱)洋参(二钱,姜汁制黄色)生姜(八钱)广皮(三钱)于术(六钱,炒)
十五日,饮居胁下则肝病,肝病则肝气愈衰,故得后与气则愈。先与行胁下之饮,泄肝即所以舒脾,俟胁痛止,再议补脾。
生香附(三钱)广皮(二钱)旋复花(三钱,包)青皮(钱半)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半夏(四钱)枳实(钱半)
二十日,行胁络之饮,业已见效,尚有不尽,仍用前法。
生香附(三钱)归须(一钱)半夏(三钱)广皮(一钱)苏子霜(钱半)降香末(钱半)郁金(二钱)小枳实(一钱)旋复花(三钱,包)二帖。
二十二日,通补中阳,兼行胁下不尽之饮。
代赭石(五钱)焦术(三钱)旋复花(三钱,包)桂枝(三钱)炙甘草(三钱)茯苓(五钱)生姜(三片)半夏(五钱)四帖。
十月初二日,通降胁下之痰饮,兼与两和肝胃。
旋复花(三钱)小枳实(二钱,杵)干姜(钱半)苏子霜(三钱)桂枝尖(二钱)广皮(二钱)生姜(三片)半夏(六钱)
 
二、
金氏,二十六岁,癸亥二月初十日
风寒挟痰饮为病,自汗恶寒,喘满短气,渴不多饮,饮则呕,夜咳甚,倚息不得卧,小青龙去麻、杏,加枳实、广皮,行饮而降逆气。
桂枝(六钱)制五味(钱半)炙甘草(三钱)干姜(三钱)白术(四钱,炒)半夏(六钱)小枳实(二钱)广皮(二钱)生姜(三片)茯苓(六钱)甘澜水八杯,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一日,昨用小青龙,咳虽稍减,仍不得卧,今用葶苈大枣合法。
桂枝(八钱)广皮(三钱)干姜(五钱)五味子(二钱)半夏(六钱)炙甘草(三钱)白芍(四钱,炒)小枳实(二钱)大枣(去核,五枚)苦葶苈(二钱,炒香研细)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二日,用小青龙逐饮,兼利小便,使水有出路。
桂枝(五钱)小枳实(二钱)干姜(二钱)白通草(钱半)杏泥(五钱)制五味(钱半)炙甘草(一钱)白芍(二钱,炒)生苡仁(五钱)半夏(五钱)生姜(三片)煮成两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三日,脉稍平,病起本渴,大服姜桂,渴反止者。饮居心下,格拒心火之渴也,仍以蠲饮为主。微恶寒,兼和营卫。
桂枝(六钱)茯苓(三钱)杏泥(四钱)半夏(六钱)干姜(三钱)白芍(三钱,炒)炙甘草(钱半)广皮(一钱)生姜(三片)小枳实(钱半)制五味(钱半)大枣(二钱,去核)煎法如前。
十四日,咳则胁痛,不惟支饮射肺,且有悬饮内痛之虞,兼逐胁下悬饮。
桂枝(六钱)青皮(二钱)干姜(四钱)广皮(二钱)杏仁泥(四钱)郁金(三钱)生香附(三钱)制五味(钱半)旋复花(三钱,包)小枳实(钱半)半夏(八钱)苏子霜(二钱)生姜(五钱)三碗,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五日,咳止大半,惟胁痛攻胸,肝胃不和之故。切戒恼怒,用通肝络法。
半夏、苏子(三钱,去油)干姜(三钱)桂枝尖(三钱)降香末归须(二钱)青皮(二钱)旋复花(三钱)郁金生香附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三、
谢谢氏,二十五岁,癸亥二月二十二日
痰饮哮喘,咳嗽声重,有汗,六脉弦细,有七月之孕,与小青龙去麻辛主之。
桂枝(五钱)半夏(五钱)干姜(三钱)白芍(三钱)小枳实(二钱)炙甘草(一钱)五味(一钱)广皮(钱半)甘澜水五杯,煮成两杯,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二日,其人本渴,服桂姜热药当更渴,今渴反止者,饮也。恶寒未罢,仍用小青龙法,胸痹痛加薤白。按∶饮为阴邪,以误服苦寒坚阴,不能速愈。
桂枝(八钱)小枳实(二钱)薤白(三钱)干姜(五钱)制五味(一钱)川朴(三钱)半夏(六钱)焦白芍(四钱)广皮(二钱)炙甘草(二钱)甘澜水五杯,煮成两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二杯服。
二十三日,胃不和则卧不安,亥子属水,故更重。胀也,痛也,皆阴病也,无非受苦寒药之累。
桂枝(八钱)半夏(八钱)炙甘草(一钱)白芍(三钱,炒)干姜(五钱)薤白(三钱)生苡仁(五钱)川朴(三钱)杏泥(三钱)苦桔梗(三钱)五味子(钱半)茯苓块(五钱)甘澜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四日,寒饮误服苦寒坚阴,大用辛温三帖,今日甫能转热,右脉始大,左脉仍弦细,咳嗽反重者,是温药启其封固也。再用温药兼滑痰,痰出自然松快。
桂枝(五钱)生苡仁(五钱)薤白(三钱)杏泥(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五钱)栝蒌(二钱)小枳实(二钱)半夏(八钱)白芍(三钱,炒)川朴(三钱)制五味(钱半)甘澜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五日,右脉已退,病势少减,但寒热汗多胸痹,恐成漏汗,则阳愈虚,饮更难愈。
议桂枝加附子,去甘草,以肋胀故也。合栝蒌薤白汤意,通中上之清阳,护表阳为急。
桂枝(六钱)大枣(二枚,去核)川朴(三钱)焦白芍(四钱)熟附子(二钱)小枳实(钱半)生姜(三片)薤白(三钱)甘澜水五杯,煮取两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其第一次即啜稀热粥半碗,令微汗佳,第二三次不必啜粥。
二十六日,昨日用桂枝汤加附子,再加薤白法,漏汗已止,表之寒热已和,但咳甚,议与逐饮。
桂枝(六钱)大枣(五枚,去核)半夏(五钱)茯苓块(六钱)生苡仁(五钱)葶苈子(二钱,炒研细)甘澜水八杯,取三杯,分三次服。
 
四、
僧,四十二岁
脉双弦而紧,寒也;不欲饮水,寒饮也;喉中痒,病从外感来也;痰清不粘,寒饮也;咳而呕,胃阳衰而寒饮乘之,谓之胃咳也。背恶寒时欲浓衣向火,卫外之阳虚,而寒乘太阳经也。面色淡黄微青,唇色淡白,亦寒也。法当温中阳而护表阳,未便以吐血之后,而用柔润寒凉,小青龙去麻杏,加枳实、广皮、杏仁、生姜汤主之。服此方十数帖而愈。
 
五、
徐,二十六岁,二月初十日
酒客脉弦细而沉,喘满短气,胁连腰痛,有汗,舌白滑而浓,恶风寒,倚息不得卧,此系内水招外风为病,小青龙去麻辛证也。
桂枝(六钱)干姜(三钱)杏泥(五钱)白芍(四钱,炒)生姜(五片)半夏(六钱)炙甘草(一钱)制五味(钱半)旋复花(三钱,包)
 
六、
邵,四十三岁,癸亥七月二十三日
右关单弦饮癖,少阴独盛,水脏盛而土气衰也。至吞酸饭后吐痰不止,治在胃肾两关。不能戒酒,不必服药,真武法。
熟附子(五钱)茯苓块(六钱)生苡仁(六钱)细辛(钱半)生姜(五片)真山连(钱半,同吴萸浸炒)吴萸(三钱)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二十八日,内饮用温水脏法,已见大效,但药太阳刚,不可再用,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且议理阳明,以为过峡文本。
半夏(六钱)广皮(一钱)小枳实(钱半)茯苓块(六钱)生苡仁(六钱)白豆蔻(一钱)生姜(六钱)四帖。
八月初三日,用理阳明,亦复见效,惟吐酸仍然未止。按∶吞酸究属肝病,议肝胃同治法。
半夏(六钱)桂枝(三钱)吴萸(三钱)茯苓块(六钱)青皮(六钱)生姜(三片)苡仁(五钱)山连(钱半,姜炒)四帖。
 
某氏
内饮招外风为病,既喘且咳,议小青龙法。
桂枝(三钱)麻黄(一钱,蜜炒)制五味(一钱)白芍(钱半)细辛(八分)半夏(三钱)炙甘草(钱半)茯苓块(三钱)干姜(三钱)生苡仁(五钱)痰饮喘咳,前用小青龙汤,业已见效,但非常服之品,脉迟缓,议外治脾法。
桂枝(五钱)炙甘草(二钱)生于术(三钱)制茅术(四钱)茯苓(六钱)生苡仁(五钱)益智仁(钱半)半夏(六钱)生姜(五片)四帖。
 
八、
皮氏,四十八岁,甲子十月二十八日
痰饮喘咳,左脉浮弦沉紧,自汗,势甚凶危,议小青龙加杏仁、浓朴,去麻、辛。
桂枝(六钱)白芍(四钱)半夏(六钱)炙甘草(三钱)干姜(五钱)浓朴(三钱)制五味(二钱)杏仁霜(五钱)甘澜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九日,于前方内加∶云苓块(五钱)半夏(五钱)
三十日,服青龙已效,然其水尚洋溢,未能一时平复。
桂枝(八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杏仁霜(五钱)半夏(一两二钱)干姜(五钱)云苓(八钱)白芍(五钱,炒)生姜(五大片)广皮(三钱)四帖。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初二日,以眩冒甚,于前方内加∶于术(六钱)
初四日脉现单弦,喘止咳喊,眩冒未宁,再太阴属土,既重且缓,万不能一时速愈。
且痰饮五年,岂三五日可了。
于术(六钱)半夏(一两)杏仁霜(五钱)桂枝(五钱)干姜(三钱)云苓(六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六钱)甘澜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福,三十二岁,乙丑二月初三日
痰饮胸痹,兼有胁下悬饮。
杏泥(三钱)薤白(三钱)栝蒌(二钱)桂枝(三钱)广皮(钱半)川朴(二钱)小枳实(三钱)旋复花(三钱)生香附(三钱)半夏(五钱)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三帖。
初七日,胸痹悬饮已愈,惟肠痹食不甘味,议和肝胃,兼开肠痹。
半夏(三钱)广皮(二钱)小枳实(二钱)白通草(二钱)杏仁(八钱)生苡仁(五钱)姜汁(三匙冲)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邵,三十八岁,十一月十一日
脉弦细而沉,咳嗽,倚息不得卧,胸满口渴,小青龙去麻辛法。
桂枝(六钱)白芍(四钱)炙甘草(三钱)干姜(五钱)半夏(一两五钱)五味子(二钱)茯苓(一两)小枳实(七钱)广皮(三钱)四次服。
十三日,服小青龙已效,但喉哑知渴,脉见微数,为痰饮欲去,转用辛凉,开提肺气法。
麻黄(三钱,蜜汁)杏仁(五钱)石膏(八钱)生甘草(三钱)苦桔梗(三钱)半夏(三钱)广皮(一钱)
 
焕氏,三十八岁,丙寅正月
痰饮法当恶水,反喜水者,饮在肺也。喜水法当甘润,今反用温燥者,以其为饮也。既喜水,曷以知其为饮?以得水不行,心悸短气,喘满眩冒,咳嗽多痰,呕恶,诸饮证毕具也。既为饮证,何以反喜水?以水停心下,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肾,反来上烁华盖,又格拒肾中真水,不得上潮于喉,故嗌干而喜水以救之也,是之为反燥。
反燥者,用辛能润法。
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小枳实(八钱)广皮(五钱)杏仁泥(六钱)生姜(一两)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
 
十二、
颜,四十二岁,丙寅正月二十四日
嗽不欲饮,倚息不得卧,胁痛,自汗,不寐,脉弦缓,议小青龙去麻辛,加杏仁、苡仁,再重加半夏。
桂枝(六钱)干姜(三钱)五味子(钱半)炙甘草(钱半)焦白芍(三钱)半夏(一两)杏泥(六钱)生苡仁(一两)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呕凉水,于前方内加干姜、广皮以消痰气。
干姜(二钱)广皮(三钱)
二月初一日《金匮》谓桂枝干姜为热药,服之当遂渴,今反不渴者饮也。兹证不惟不渴,反呕凉水不止,其为寒饮无疑。既真知其饮,虽重用姜桂何惧乎!世人之不能立方者,皆未真知病情也。畏而不敢服者,亦未真知病情也。
桂枝(八钱)干姜(七钱)五味子(钱半)半夏(二钱)焦白芍(四钱)带皮苓(四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五片)小枳实(三钱)广皮(三钱)甘澜水八杯,煮取三杯,渣再煮一杯,分四次服。
 
十三、
昆,四十二岁,正月二十六日
饮家眩冒,用白术泽泻汤法,脉洪滑而沉。
白术(一两)泽泻(二两)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小枳实(三钱)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一帖服三日。
二十六日,于前方内加竹茹六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二月初十日,脉沉微数。
于术(一两)泽泻(二两)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竹茹(一两)丸方半夏(八两)天麻(八两)泽泻(八两)白术(六两)云苓(六两)共为细末,神曲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日再服,重则三服。
 
十四、
陶氏,三十六岁,二月二十五日
痰饮脉洪数,咳嗽,倚息不得卧,有汗,胸痹。
桂枝(五钱)石膏(八钱)杏泥(五钱)炙甘草(三钱)半夏(六钱)枳实(五钱)老川朴(三钱)广皮(二钱)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五、

悬饮者,水在肝也,非下不可。但初次诊视,且用轻法。
半夏(一两)苏子霜(三钱)青皮(三钱)降香末(三钱)旋复花(四钱)广皮(三钱)生香附(五钱)
 
十六、
佟氏,七十五岁
脉沉细而不调,喘满短气,心悸气上阻胸,咳嗽倚息不得卧,乃中焦痰饮,下焦浊饮为患。年老全赖阳气生活,兹阴气阴邪上僭如此,何以克当。勉与通阳降浊法。
半夏(二两)茯苓(六钱)旋复花(四钱)秫米(一合)小枳实(一两)干姜(六钱)广皮(六钱)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日,悬饮内痛肠鸣,非下不可,以老年久虚,且不敢下,止有降逆而已。
半夏(二两)桂枝(五钱)生姜(一两)广皮(五钱)椒目(四钱)薤白(五钱)小枳实(一两)旋复花(三钱)秫米(五钱)
十八日,年近八旬,五饮俱备,兼之下焦浊饮,随肝上逆,逼迫心火,不得下降,以致胸满而愦愦然无奈,两用通阳降逆,丝毫不应。盖年老真阳太虚,一刻难生难长,故阴霾一时难退也。于前方内加香开一法。
半夏(一两)生姜(一两)栝蒌(三钱)降香(三钱)小枳实(一两)干姜(五钱)桂枝(六钱)薤白(三钱)沉香(二钱,研细冲)广皮(五钱)茯苓(一两,连皮)
又五饮而兼浊阴上攻,昨用苓桂,重伐肾邪,大辛以开中阳,虽见小效,大势阴太甚而阳太衰,恐实时难以复解也。勉与齐通三焦之阳法。
桂枝(六钱)茯苓(一两)生姜(一两)老川朴(三钱)公丁香(三钱)肉桂(二钱,研细冲)干姜(五钱)小枳实(六钱)薤白(四钱)黑沉香(三钱)半夏(六钱)广皮(四钱)
二十日,仍宗前法而小变之。
桂枝(六钱)干姜(五钱)半夏(八钱)小枳实(五钱)广皮(四钱)老川朴(三钱)肉桂(三钱)生姜(一两)薤白(三钱)云苓(一两)川椒(五钱,炒)
二十三日膀胱已开,今日可无伐肾邪,心下气阻不能寐,仍然议中焦,降逆法,令得寐。
半夏(二两)广皮(五钱)生姜汁(半杯,冲)秫米(一合)旋复花(五钱)小枳实(八钱)代赭石(八钱)
二十四日,昨用降逆和胃,业已见效,但逆气虽降,仍然有时上阻,阴霾太重,肝气厥逆也。
半夏(一两)小枳实(六钱)带皮苓(一两)旋复花(四钱)代赭石(八钱)广皮(四钱)姜汁(半杯,冲)
 
十七、
陈,四十三岁,正月二十五日
病由疟邪伤胃,土虚邪实,六脉俱结,且有块痰,寒滞经脉隧道,病有三虚一实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杏仁泥(一两)广皮(三钱)小枳实(四钱)云苓(五钱)姜半夏(六钱)苏子霜(二钱)甘澜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三次服。二帖。
二十八日,脊痛,痹也。右腿偏软,痿也。咳嗽而喘,支饮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误补用熟地等壅塞隧道之故,脉洪。
生石膏(三两,研末)杏泥(五钱)桂枝(五钱)片姜黄(三钱)姜半夏(五钱)防己(四钱)广皮炭(三钱)茯苓皮(五钱)苡仁(五钱)煮四碗,分四次服,二帖后退石膏一两,加赤茯苓一两,再两帖后加生石膏一两。以左乳旁有结核,痛加青橘叶三钱。
二月初九日痹夹痰饮,与开痹蠲饮法,现下痹解而饮未除,脉之洪者减,病减者减其治。
姜半夏(五钱)桂枝(五钱)小枳实(三钱)茯苓(六钱,连皮)防己(三钱)生苡仁(五钱)青橘叶(三钱)广皮(三钱)
初八日加小枳实(二钱)广皮(二钱)滑石(六钱)
初八日加生石膏(一两)
十一日肝郁夹痰饮,咳嗽痰多,吐瘀血。
旋复花(三钱,包)姜半夏(六钱)广皮炭(二钱)栝蒌霜(二钱)青皮(二钱)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归须(二钱)桃仁泥(二钱)青橘叶(三钱)广皮(三钱)丸方痰饮夹肝郁,吐出瘀血后,以两和肝胃为主。
带皮苓(八两)姜半夏(十两)益智仁(四两)郁金(一两)广皮(五钱)香附(六两)生苡仁(八两)泽泻(八两)共为极细末,神曲水法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钱,日三服,白开水下。
六月初五日暑湿行令,脉弦细,胃不开,渴而小便短,用渴者与猪苓汤法。
猪苓(五钱)云苓(四钱)姜半夏(四钱)泽泻(五钱)飞滑石(六钱)益智仁(钱半)广皮(三钱)煮三杯,三次服。胃开即止。
初六日痰饮之质,冒暑欲呕,六脉俱弦,虽渴甚,难用寒凉,与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钱)云苓(八钱)藿梗(三钱)广皮(三钱)生甘草(二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病减者减其制,减∶半夏(四钱)云苓(四钱)
十二日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议渴者与猪苓汤例。
猪苓(八钱)泽泻(八钱)滑石(一两二钱)云苓皮(六钱)半夏(六钱)煮三杯,三次服,以渴减肿消为度。
十四日脉沉细,胃不开,减∶猪苓(三钱)泽泻(三钱)飞滑石(三钱)加藿香梗(三钱)广皮(三钱)益智仁(三钱)
十六日暑湿病退,小便已去,阳气不振,与通补阳气。
桂枝(三钱)半夏(三钱)白蔻仁(一钱,研)云苓(五钱)茅术炭(二钱)广皮(二钱)炙甘草(二钱)生苡仁(五钱)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头胀胸闷,脉缓气歉,暑必夹湿也。
藿香(三钱,叶半梗半)蔻仁(二钱)半夏(三钱)云苓皮(五钱)广皮(三钱)苡仁(五钱)杏仁(三钱)
十九日小便浊,加∶猪苓(四钱)泽泻(四钱)
二十四日暑月头胀微痛,与清上焦。
藿香叶(三钱)薄荷(一钱)荷叶边(一张,去
二十五日六脉阳微,暑湿之余,小便白浊,与分利法。
萆(五钱)泽泻(三钱)桂枝(三钱)云苓皮(五钱)苍术(三钱)益智仁(三钱)猪苓(三钱)苡仁(五钱)煮三杯,三次服,以便清为度。
七月十九日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钱)半夏(五钱)滑石(六钱)猪苓(三钱)木通(三钱)泽泻(三钱)苡仁(五钱)桂枝(三钱)杏仁(三钱)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小便已长,胃不开,与阖阳。
半夏(六钱)益智仁(三钱)广皮(三钱)云苓皮(五钱)苡仁(五钱)生姜(三钱)
二十五日加白蔻仁(三钱)枳实(三钱)九月二十一日痰饮喘咳,脉双弦,与小青龙法。
桂枝(三钱)杏仁(四钱)小枳实(三钱)白芍(二钱炒)姜半夏(五钱)五味子(二钱)炙甘草(一钱)广皮(三钱)干姜(二钱)
二十四日痰饮胁动而喘渴,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水在肝内者,外风未净也。
姜半夏(六钱)杏仁(三钱)旋复花(三钱)桂枝尖(三钱)生姜汁(三小匙,冲)黄芩炭(钱半)香附(三钱)葶苈子(二钱)青蒿(三钱)小枳实(四钱)广皮(二钱)二十五日身热退,去青蒿、芩炭、葶苈子,加∶杏仁(三钱)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水在肝也,脉弦数。
姜半夏(六钱)香附(三钱)杏仁(三钱)桂枝尖(三钱)广皮(二钱)姜汁(三匙)旋复花(三钱)苏子霜(三钱)小枳实(三钱)降香末(三钱)二十九日病减者减其治,去半夏三钱,枳实一钱,降香末一钱,桂枝一钱,连前共服五帖收功。
钱十七岁四月二十七日春初前曾不寐,与胃不和之《灵枢》半夏汤,服至二十帖始得寐。
兹胃仍不甚和,犹有不寐之弊,纳食不旺,再与和胃。
半夏(六钱)广皮炭(钱半)云苓块(四钱)苡仁(五钱)益智仁(一钱)白蔻仁(一钱,连皮)姜汁(三小匙冲)煮二杯,二次服。
备用方,胆移热于脑,则成鼻渊,苍耳子散主之。
苍耳子(一两,炒)黄芩炭(二钱)辛夷(一两)桑叶(六钱)连翘(八钱,不去心)银花(八钱)茶菊(六钱)苦桔梗(五钱)薄荷(二钱)甘草(三钱)共为极细末,每服二钱,雨前茶调,日二次。
胃不和,数与和胃,已得寐进食,夜眠必流口水者,经谓胃热则虫动,虫动则廉泉开,廉泉开则液自出,与辛凉和胃法。
半夏(六钱)生苡仁(五钱)白蔻皮(钱半)生石膏(八钱)杏仁(三钱)带皮苓(六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初六日口水减,牙痛,脉如故,再服四帖。
十一日再服四帖。
十六日风淫所胜,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苦桔梗(二钱)连翘(二钱)甘草(一钱)银花(三钱)桑叶(二钱)香豆豉(三钱)荆芥穗(八分)杏仁(二钱)煮两杯,分二次服,热退为度,二帖热退。
十八日胃热,夜间口中液自出,与和胃阴法。
生石膏(六钱)麦冬(三钱,连心)半夏(五钱)白蔻仁(钱半)云苓(五钱)二十二日诸症皆减,去石膏,加∶麦冬(二钱)二十八日胃中向有饮聚,不寐,服半夏汤已愈。后因痰涎自出,与凉阳明亦减,余饮未除,与外台茯苓饮意。
云苓(五钱)枳实(钱半)生姜(三片)洋参(二钱)广皮(钱半)大枣(二钱,去核)麦冬(四钱,连心)半夏(三钱)煮二杯,分二次服。
吴五十七岁六脉洪数,右寸独大,酒客痰多,肺热之至。
生石膏防己(三钱)杏仁(五钱)苡仁半夏(五钱)云苓皮(五钱)五月初十日加广皮三钱,至五月二十日,共服二十帖。
二十六日酒客形体壮盛而阳痿,为湿中生热,非精血之虚,其象显然。与诸痿独取阳明法。
半夏(五钱)黄柏(五钱)生石膏(三两)苡仁(八钱)木通(三钱)云苓皮(八钱)防己(四钱)六月十二日去黄柏二钱,木通三钱,以喉呛太久,今可兼清肺气,加∶苦梗(三钱)飞滑石(六钱)甘草(一钱)二十日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痰多,戒油腻。
生石膏(四两)半夏(六钱)苏叶(钱半)苏梗(钱半)苦桔梗(三钱)杏仁(五钱)炙甘草(一钱)七月二十一日生石膏(三钱)生甘草(一钱)半夏(六钱)茯苓皮(六钱)杏仁(四钱)苦桔梗(四钱)八月初四日右寸脉独大,金实无声,已效而未全愈,照前方再服三剂。前后共服三十余帖,计石膏三百数十两。
 
十八、
严,三十九岁,五月初二日
六脉弦细短涩,吐血三年不愈,兼有痰饮咳嗽,五更出汗。经谓阳络伤则血上溢。要知络之所以伤者,有寒有热,并非人之有络,只许阳火伤之,不许寒水伤之也。今人见血投凉,见血补阴,为医士一大痼疾。医士之疾不愈,安望病家之病愈哉。此症阳欲亡矣,已难数治,勉照脉症立方。
半夏(六钱)干姜炭(三钱)五味子(二钱)云苓(五钱)小枳实(二钱)桂枝木(三钱)广皮炭(三钱)焦白芍(三钱)
初六日,据云饮食已增,午后五心烦热如故,脉和缓,诸病必究眠食,得谷者昌,方无可转。至午后之热,方即甘温除大热法也。因脉稍和缓,去干姜炭。
十三日前后共服过十帖,汗敛食增,血亦不吐,头中发空,得甜食则咳减,中气虚也。加甘草三钱以补中气,再服四帖,以其脉仍紧也。前后共服十四帖,诸症向安。惟脉之弦紧如故,咳甚则欲呕,于原方去五味,减甘草,再服四帖。
二十一日诸症皆渐减,痰亦渐浓,心悸甚。加∶枳实(一钱)四帖。
二十五日脉弦细如故,咳嗽日减,夜甚阳微,阴盛可知,午后身热已减,惟食后反觉嘈杂,胸中有水状,少时即平,于原方加∶干姜(一钱)枳实(二钱)
三十日汗停嗽减,五心烦热亦减,脉弦数,夜间咳甚,服热药反不渴,饮尚重也。病痰饮者,冬夏难治。
桂枝(三钱)半夏(六钱)枳实(五钱)白芍(三钱)云苓块(五钱)苡仁(五钱)炙甘草(一钱)干姜(一钱)五味子(钱半)广皮炭(三钱)
六月初四日前方已服四帖,脉弦紧不数,仍不知渴,于前方加∶甘草(钱半)干姜(二钱)再服三帖。
初八日脉弦紧如故,呛咳如故,舌苔白滑,加桂枝二钱,再加干姜二钱。
十二日脉之短涩退而弦细如故,痰饮仍重,再加桂枝二钱,干姜二钱,茯苓三钱,以化饮。
十七日夜咳已止,是其佳处,咳来日减,亦是最好。左脉沉细,右脉弦紧,饮未尽除,至遍身骨痛,久病之故。古人云劳者温之,甘温调营卫而复胃气,气旺进食,久久自愈,病减者减其治。
桂枝(三钱)半夏(五钱)枳实(五钱)炙甘草(二钱)干姜(三钱)广皮(三钱)五味子(钱半)蠲饮丸,痰饮久骤,未能一时猝去,业已见效,与丸药缓化可也。戒生冷恼怒。
桂枝(半斤)广皮(十二两)益智仁(四两)干姜(六两)小枳实(四两)苍术炭(六两)半夏(一斤)炙甘草(六两)云苓(二十四两)神曲法丸梧子大,每日三服,每服三钱,饮甚时服小青龙汤。
 
十九、
陈,五十一岁,五月初十日
人尚未老,阳痿多年,眩冒昏迷,胸中如伤油腻状,饮水多则胃不快,此伏饮眩冒状也。先与白术泽泻汤逐其饮,再以缓治湿热之阳痿。岂有六脉俱弦细,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
于术(二两)泽泻(二两)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三日已效而未尽除,再服原方十数帖而愈。
 
二十、
李,四十八岁,五月初一日
其人向有痰饮,至冬季水旺之时必发,后因伏暑成痢,痢后便溏,竟夜不寐者多日,寒热饥饱,皆不自知,大便不通。按暑必夹湿,况素有痰饮。饮即湿水之所化。医者毫不识病,以致如此,久卧床褥而不得起。议不食,不饥,不便,不寐,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例,与《灵枢》半夏汤令得寐再商。
姜半夏(二两)秫米(二合)急流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得寐为度。
十一日诸窍不和,六脉纯阴,皆痰阴为腻补药所闭,昨用半夏汤,已得寐而未熟,再服前方三帖,续用小青龙去表药,加广皮、枳实,以和其饮。盖现下面色光亮,水主明也。六脉有阴无阳,饮为阴邪故也。左脉弦甚,经谓单弦,饮也。有一症必有一症之色脉,何医者盲无所知,不知伊芳一生所学何事,宁不愧死。
桂枝(五钱)姜半夏(六钱)白芍(三钱,炒)五味子(二钱)炙甘草(三钱)小枳实(五钱)干姜(二钱)广皮(三钱)甘澜水八碗,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八日胃之所以不和者,土恶湿而阳困也。昨日纯刚大燥,以复胃阳,今诊脉象较前生动,胃阳已有生动之机,但小便白浊,湿气尚未畅行,胃终不得和也。与开太阳阖阳明法。
半夏(二两)猪苓(六钱)滑石(三钱)秫米(一合)泽泻(六钱)白通草(一钱)广皮(三钱)桂枝(四钱)云苓皮(六钱)急流水十一碗,分二次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去滑石、通草,加∶川椒(三钱,炒去汗)高五十二岁乙酉五月十六日脉弦痰饮喘咳,与小青龙去麻辛,加广皮、枳实。
桂枝(五钱)姜半夏(六钱)白芍(三钱)广皮(三钱)炙甘草(三钱)小枳实(五钱)干姜(二钱)五味子(二钱)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已见小效,汗多,加∶净麻黄根(三钱)又三帖。
病减者减其制,去∶桂枝枳实(各二钱)
二十四日服前药汗少,惟喜嚏,周身酸痛,于原方减干姜一钱,加∶杏仁防己(各三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