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神医只是传说



现在的人是以虚证为主,所以通不是首先要做的,我觉得应该以先把里面的固住为主。气血足了,再去通。
 


不错,只要处处讲得通,能够用来指导遣方用药,且实践检验有效就可以了。
但这个找不到统一的标准的。就象读浪,牙老师说随便你怎么划,浪是划给自己看的,只要能够对你的交易有帮助就可以了。
 

搜了一下,括号内是陆九芝的。反正不管谁评的,这个病治得实在不怎么样。

姜春华按语

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此为温热病脉),阳根未固(温热与阳根无涉),阴液渐涸(阳邪之甚),舌赤微渴(亦阳邪也),喘促自利溲数(三焦大热),哺刻自热神烦,呓语(日晡许,阳明旺时也,初诊只有晡刻神烦),夫温邪久伏少阴(此沿喻氏旧说,其误即始于此),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古人治温决不育阴),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阳伏于胃,病在阳分),真阳亦不肯纳(乃阳邪之充斥,非真阳之不纳),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河间从无此法),不为上焦热阻(独此未用一药),下焦根蒂自立(与下焦根蒂无关),冀其烦躁热蒸渐缓(不去其热,热何由缓)。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方缪)
按:读者诸君,看病证何等严重,而用药不着边际如此,陆批“方缪”,的确极谬,其错误,误于“温邪久伏少阴”之说。《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后人以为冬日感受之邪伏藏于肾,以致水亏,因此,责之于肾,以补肾为治法。读者试一想,如此急性传染病,不用清热解毒而反用温补,宁非至缪。《内经》“冬不藏精”指冬日耗精,缺乏收藏,免疫力减退,“冬伤于寒至春变为温病”,与冬不藏精为两回事,喻氏合二为一,以为发明,叶氏师法喻氏。

又(再诊)晚诊,阴中伏邪(阳伏于胃),晡时而升(的是阳明),目赤羞明(睛不和也),舌绛而渴(渴为温病),与育阴清邪法(以阳邪而育阴,阴愈育阳邪愈固,而云法乎)。
按:育阴之法用于伤阴之际,原无可非,特舍清热而专门滋阴为非。叶氏专用滋阴故误,陆氏全非亦误。据近人研究,滋阴药有增强人身抗体作用。理论之是否正确,唯有验之于临床。

生地炭(生地之所贵在滋膏,而炒为炭则无用,亦断无先熟后生之理) 元参心 川石斛 炒麦冬(麦冬无炒用者) 犀角 石菖蒲(二味并开心窍,送邪入心)
按:陆氏以为犀角、菖蒲引邪入心,亦系谬说,犀角清心热,何能送邪入心?此等学说最为误人。病情加重于是用犀角、石菖蒲尚无大误,唯其余诸药均不得力。

又(三诊)脉左数右软(此时脉尚未变),舌干苔白,小溲淋沥(腻涩之效),吸气喘促(呼气促是脱,吸气促乃是闭),烦汗(的是阳明),乃肾阴不承(非也),心神热灼蒙闭(一去胃热,蒙蔽即开),议以三才汤,滋水制热(岂阴虚而火炎耶?此时之邪热,非滋水所能制),三才加茯神、黄柏、金箔(邪必益固),晚进周少川牛黄清醒丸一服(助犀角送邪入心)。
按:叶氏开手便错,不得不错到底。

又(四诊),昨黄昏后,诊脉较之早上,左手数疾顿减(脉象陡变),唯迟中垂而仍动(阳邪内陷矣),呓语不已,若有妄见(胃热蒸心益甚矣),因思肾热乘心(胃热而非肾热),亶中微闭,神明为蒙,自属昏乱(全不识阳明病),随进周少川牛黄丸(领邪入心)一服,俾弥漫无质之热(热本无所谓质),暂可降泄(并未用一降泄之药),服后颇安(并不烦躁矣),辰刻诊脉濡小(脉又变矣),形质大衰(生熟地炭既可立根蒂何至大衰),舌质色淡,下利稀水(邪下陷矣)。夫救阴是要旨(撤热是要旨),读仲景少阴下利篇(太阴阳明亦有下利),上下交征(此句如何接得上),关闸尽撤,必以堵塞阳明为治(昨日犀角,昨晚牛黄,尽开诸窍,一变而为堵塞,况阳明无堵塞之理),以阳明司阖(阳明之阖不如是讲),有开无阖,下焦之阴仍从走泄矣(生熟地炭之功何往)。议用桃花汤。
人参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此方补涩而温,与清泄苦降相反)
又(五诊),晚服照方加茯苓(此时病已垂危,药之出入必不在一味茯苓)。
按:也说明至此技穷矣。.

又(六诊),脉左沉数,右小数(堵塞后脉又变矣),暮热微汗,时烦,辰刻神清(只有辰刻神清矣),虚邪仍留阴分(实邪仍留阳分),议用清补(当用寒泄)
人参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栀皮(何用) 糯稻根须(何用)
又(七诊),金匮麦门冬汤(全与温病无涉)。
按:此后两方,一涩一滋一温补一清润,何以相反如此不能用药随证转为解释,可见已手忙脚乱矣。
此病恐不治。
陆九芝评语:凡此所用药后,种种变相,皆《指南》所自言,何以用其法者,皆不一问其药之取效,固有如是者乎?
以上系陆九芝对《临证指南》温热门中一些医案的批评,我大体上同意。所奇着叶氏一些医案之效果如此,何以学叶氏者竟不问其效果,偏要依样画葫芦,直到今日尚有广大医者师其法,护其法,传其法。
当然每一个医生不能对病必然治愈,我们不能专责叶氏,不过在自己感到疗效不高时,必须反躬自问,“勤求古训”、“吸取新知”,以求提高疗效,决不能为一家之言所限,默守陈规,不求进步。
 


我认为是有的,因为道,一通百通。而且,我也认识这样一位医生,所以,我相信是有神医的,只不过,可遇而不可求。
 


石人兄弟,我佩服你,学东西就应该这么学,眼见为实,明天咱们再聊这个医案。
 
神医也不能治一个好一个,庸医也不能一个治不好。
 
什么叫治好,什么叫治坏,各人的悟性不同,各有各的看法。
我觉得,药或者针下去,应该会立时有感觉,人是舒服了,还是更昏沉了?
经常有人说,我的胃很好呀,吃得很多呀。其实吃得多不多,和纳谷能力是两回事。
还有人说大便也好的,每天都有,你还得看看成形与否,是不是濡湿的。

我经常和我身边的朋友说,你看这医生水平好坏,就看几天后,你是否小便有力了,大便不再濡湿了,晚上想睡觉了。
 
我有一个朋友,每到例假来的前几天,开始长痘。结果我们的医生朋友说她和很多人相反,她是宫燥。
那天我看内经,上面说到伏明之火,这样的病人一定脸上晦暗无光,我一想她的脸色确实这样。以此类推,我问她,是不是胃口很好呀?她说是的,经常就觉得饿了。
我问朋友治这样的病,是不是应该把伏明之火引上来,朋友说不行,还反问我,如果地下有火,可以打洞吗?我说不能,那会让火延到上面来。所以,朋友说不能那样治。我就想到火灾,如果打开着火房间的门,那火势一下子就会出来,四处漫延。
 
叶天士比君如何?《临证医案》比君之大作如何?在临床上谁敢说没犯过错?即使是低级错误。谦虚与宽容乃是我辈之必须!
 
叶天士也好,郑钦安也好,不是我等晚辈去挑刺的。关键是叶的想法和郑的想法你了解了没有,叶的治法俺是常用的,郑的方法是个传说,不过在ICU病房可能用得上,哪位去试试。只是我的见识,不代表高人。
 


我只是就事论事,治得不好就是不好,非要说治得好吗?谁爱抱大腿谁抱去,我这里没有权威。因为叶和郑是权威,就评不得,论不得吗?中国人为什么长时间学术裹足不前,一个原因就是盲目崇拜古人。须知今人也是后人的古人,你希望后辈也这么崇拜我们吗?
 


呵呵,不敢当。我跟老牙一样,只是个爱好者。
 


书上的东西,去看好了,不要抠象眼,去粗留精,一切以临床为准!
 


一切以临床为准。谁说了都不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