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5
- 获得点赞
- 271
- 声望
- 63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荣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十月的秋天对于人体养生来说是很关键的一个月份,它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
故,深秋养生——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调摄皆以“养收”为原则。
养生365——深秋十月养生杂谈,让身体在这个金秋——调养、生息……
关键词:深秋养生,作息焦点时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结。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精神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季养生的焦点时刻
秋季,最适宜养生的重点时间应该是:晨间、午间和晚间。有人将这“三间”称之为养生的“焦点时刻”。
晨间:起床前后注意五点
1,早起
我国古代养生学家都主张晨间应早起床。但现在人们夜间普遍睡得晚,不宜起得过早,一般以6时左右为宜。
2,缓起
早晨起床不宜过急,因为过快节奏会使安睡一宿的身体难以适应,影响身体内各重要器官和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正确的做法是早晨醒后,可继续躺一躺再起来,然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做好上班后应付繁重任务的身体和心理准备。
3,吐故纳新
晨间第一件事应该吐故纳新,即先大、小便,开窗换气,同时,应该饮一杯白开水。
4,室外活动至少半小时
这是晨间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早晨,应该到附近空气新鲜、洁净的地方去,如公园、林边、广场、河旁等处,呼吸新鲜空气,进一步地“吐故纳新”,同时进行适宜的健身活动。
5,用好早餐
早餐不仅要吃,而且要吃得好一些,以满足上午繁重的工作或学习之需要。
午间:突出一个“休”字
个饭后,不管多忙或时间怎样短,都应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有条件的最好能睡一会儿,哪怕打个盹也好。
晚间:突出轻松愉快
晚间是一天中最闲暇的时间,也是全家人团聚的黄金时段。因此,过得轻松、愉快,会使家庭生活充满温馨而富于情趣,而且也有利于消除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益。用好晚餐是夜生活的序曲,晚餐吃得好会使整个晚上的家庭气氛良好。不过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晚餐尽可能少吃肥腻和富含胆固醇食物,多吃素食。还要注意的是,餐桌上不要讲不愉快的话题,不要责怪孩子,以免影响进餐情绪。饭后不宜坐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可以走出家门到幽静的地方去散步、谈心;或到朋友家去做客,聊聊天,扯扯家常,或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听听音乐、弹弹琴、唱唱卡拉OK……就寝时间不宜过晚,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时。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
故,深秋养生——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调摄皆以“养收”为原则。
养生365——深秋十月养生杂谈,让身体在这个金秋——调养、生息……
关键词:深秋养生,作息焦点时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结。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精神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季养生的焦点时刻
秋季,最适宜养生的重点时间应该是:晨间、午间和晚间。有人将这“三间”称之为养生的“焦点时刻”。
晨间:起床前后注意五点
1,早起
我国古代养生学家都主张晨间应早起床。但现在人们夜间普遍睡得晚,不宜起得过早,一般以6时左右为宜。
2,缓起
早晨起床不宜过急,因为过快节奏会使安睡一宿的身体难以适应,影响身体内各重要器官和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正确的做法是早晨醒后,可继续躺一躺再起来,然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做好上班后应付繁重任务的身体和心理准备。
3,吐故纳新
晨间第一件事应该吐故纳新,即先大、小便,开窗换气,同时,应该饮一杯白开水。
4,室外活动至少半小时
这是晨间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早晨,应该到附近空气新鲜、洁净的地方去,如公园、林边、广场、河旁等处,呼吸新鲜空气,进一步地“吐故纳新”,同时进行适宜的健身活动。
5,用好早餐
早餐不仅要吃,而且要吃得好一些,以满足上午繁重的工作或学习之需要。
午间:突出一个“休”字
个饭后,不管多忙或时间怎样短,都应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有条件的最好能睡一会儿,哪怕打个盹也好。
晚间:突出轻松愉快
晚间是一天中最闲暇的时间,也是全家人团聚的黄金时段。因此,过得轻松、愉快,会使家庭生活充满温馨而富于情趣,而且也有利于消除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益。用好晚餐是夜生活的序曲,晚餐吃得好会使整个晚上的家庭气氛良好。不过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晚餐尽可能少吃肥腻和富含胆固醇食物,多吃素食。还要注意的是,餐桌上不要讲不愉快的话题,不要责怪孩子,以免影响进餐情绪。饭后不宜坐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可以走出家门到幽静的地方去散步、谈心;或到朋友家去做客,聊聊天,扯扯家常,或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听听音乐、弹弹琴、唱唱卡拉OK……就寝时间不宜过晚,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