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聪明?

我同意南方人聪明的说法,因为聪明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么?
 
南方人多富商巨贾,小聪明。
北方人多帝王将相,大智慧!
 
傻乎乎的都是 大智慧

大智若愚嘛
 
回复27楼:
聪明≠智慧,智慧一定=聪明是吗聪明和智慧是一个互转的过程对吗俺弄不明白的就爱用造句来解决,试试看

1. 聪明- 这老太太真的听觉失聪,明明说这,她偏听成是那.
2. 智慧--这老太太真明智,慧眼识英才.
哈哈,这两个词果然不一样!

回复28楼:
您真会说话,分明是傻乎乎滴,您却话锋一转,厉害!我闪了,您们继续玩,祝大家开心!
 
今日读鲁迅一文章,觉得有趣,引来:

北人与南人

这是看了“京派”与“海派”的议论之后,牵连想到的——

北人的卑视南人,已经是一种传统。这也并非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我想,那大原因,是在历来的侵入者多从北方来,先征服中国之北部,又携了北人南征,所以南人在北人的眼中,也是被征服者。

二陆入晋,北方人士在欢欣之中,分明带着轻薄,举证太烦,姑且不谈罢。容易看的是,羊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就常诋南人,并不视为同类。至于元,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最后投降,从这边说,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从那边说,却是不识顺逆,久梗王师的贼。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因为浅,所以班次就最下,谁都不妨加以卑视了。到清朝,又重理了这一篇账,至今还流衍着余波;如果此后的历史是不再回旋的,那真不独是南人的如天之福。当然,南人是有缺点的。权贵南迁,就带了腐败颓废的风气来,北方倒反而干净。性情也不同,有缺点,也有特长,正如北人的兼具二者一样。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所以某先生曾经指出缺点道: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就有闲阶级而言,我以为大体是的确的。

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昔人之所谓“贵”,不过是当时的成功,在现在,那就是做成有益的事业了。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小小的自新之路。

不过做文章的是南人多,北方却受了影响。北京的报纸上,油嘴滑舌,吞吞吐吐,顾影自怜的文字不是比六七年前多了吗?这倘和北方固有的“贫嘴”一结婚,产生出来的一定是一种不祥的新劣种!

一月三十日。
 
我就看过一些报纸, 南方人写一则新闻,其遣词造句都字字珠玑,北方人一般平铺直叙,天下文章出浙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胡适的弟弟有一首打油诗:
天下文章说三江,
三江文章说俺乡,
俺乡文章说俺哥,
我给俺哥该文章.
 
胡适好像是安徽人,浙江的文人确实很多,比如浙江绍兴的鲁迅、浙江桐乡的茅盾、浙江富阳的郁达夫、浙江海宁的情圣徐志摩、浙江德清的俞平伯、浙江余杭的梁实秋、还有张爱玲的情人胡兰成也是浙江的,哪个地方的我忘了,还有浙江余姚的余秋雨,3年前我看了他写的一本《千年一叹》,就喜欢他写的那种荒凉,还有杭州的张抗抗,我也喜欢她写的散文《牡丹的拒绝》,还有浙江什么地方的陆蠡,我只看了他写的一篇《囚绿记》。

我在初二第一学期还没念到三分之一时就在老师和同学们婉惜的目光中辍学了,然尔事物总是以一分为二的姿态站立着,辍学既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坏”在于我与大学无缘;“好”在于我没有受到学校那个固定的框架学习模式,没有厚重的一堆堆的作业,更好的是我有一个好叔父一直开了一家“三味书屋”的小书店,小学三年级时,就看了许多的什么《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等等,那时特爱看武打小说,五年级时,就好像看光了鲁迅的所有文章,那时能看懂鲁迅的文章不足十分之一,但古话没有错,开卷有益。叔父的书店,让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了许多的浙江文人.也想染一染他们的灵气,所以我来到了浙江,一晃已七年整,这块宝地确实能洗去我许多的愚昧.浙江的文人已成了历史,已成了过去,而现实里,我所见到的大多温州人,虽然有的大字不识一斗,但是他们那种能吃苦的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是其它地方人所没有的,所以浙江的民营企业特别多,在这里往往大多是小学文化或初中文化的老板驾驭着博士生、研究生等等(他们虽然当初只有小学文化或初中文化,但是他们都懂得充电,有的跑到北大去实习,读起MBA管理课程,在我眼里,浙江人确实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的先知先觉灵敏嗅觉是许多地方人所不能及的)。
 
回复 36# 寒枝梅影 的帖子

楼上如数家珍呀.
 
辍学既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坏”在于我与大学无缘;“好”在于我没有受到学校那个固定的框架学习模式,没有厚重的一堆堆的作业,更好的是我有一个好叔父一直开了一家“三味书屋”的小书店,小学三年级时,就看了许多的什么《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等等,那时特爱看武打小说,五年级时,就好像看光了鲁迅的所有文章,那时能看懂鲁迅的文章不足十分之一,但古话没有错,开卷有益。叔父的书店,让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了许多的浙江文人.也想染一染他们的灵气,: 牛
 
高明!
但实际情况应该是地域文化差别所致吧?试想长三角、珠三角汇集了多少全国的精英人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