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翻阅《经方实验录》见“古人于重证始出方治。”于是以前很多疑惑顿时解除。以前总是不明白张仲景伤寒论中用药的分量是多少,李时珍说,现在(明代)度量衡和汉代不一样,汉代一两合现在一钱,于是从李时珍后,伤寒方一两就变成了一钱。但是方中石膏用鸡子大数枚,多致二十四枚,跟其他药的用量是明显不对称的,因为再怎么说,鸡蛋的大小从古至今都是差不多的,不能说汉代的鸡蛋就只有蚕豆那么大。
据某位医生考证,是实物考证,汉代一斤相当于现在250克,一斤为十六两,所以一两为15.625克。而不是李时珍说的一两合一钱,一钱为3克,两者相差三倍之多,可不是一般的差别。但是看很多医案,很多医生确实是用李时珍说所的一两合一钱的用量来治病的,而且疗效都很不错。
李可和另外一些医生说,一两是15.625克,不然有些病根本没有疗效,但一方面另外一些医生用一两为3克同样愈病,所以就疑惑起来,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真理只有一个,不可能两个都是对的。但是昨晚看到《经方实验录》里这句话时,疑惑解开了,原来前后两类医生都没有错,李可说的一两合现在15.625克,这个没有错,因为汉代医生少,一般不到病重时不会是去看医生的,在现在农村也是这样,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去看医生,所以一遇重症,就要用重药,所以张仲景里的麻黄汤用麻黄四两,合现在60多克,是真实的,用石膏鸡子大二十四枚也是真实的。
而现在很多医生用量削减三分之二疗效依然很好,是因为病轻,现在很多人,一不舒服就去看医生,很惊恐,医生也是这样,很怕开重了药,把人给治出问题来,所以开药也很谨慎。但是很多时候太谨慎了,遇到重症的时候,不敢开重方,还是死守着一两为3克的规矩,所以很多重症都没有取得应有的疗效。反过来说,遇到一般的病症还是用量宜轻,不要一开始就用到几十克。这是我看中医书籍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