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案辑录:3.动则挥汗如雨

看各位前辈高手过招,直呼过瘾,受教了,感谢各位前辈在此无偿贡献宝贵经验。挥汗如雨,有从气虚、阳虚、阴虚而治。在伤寒论中有桂枝汤及桂枝加附子汤,但总觉得不够全面,当全面学习,仔细辨证方不可偏颇。今再录几个类似医案,1、《经方实验录》脾虚湿热证——调中益气汤案:聂某,男,33岁,农民。右侧眉棱骨疼痛6天,以上午8~12点为甚,痛剧时手按眉额,难以坐卧,午后痛渐缓减,连日如此,极为规律。询知倦怠乏力,动则汗出,胃纳尚可,二便如常,口干口苦,不欲水饮。视其眉额及太阳、印堂不红不肿。舌淡红。苔黄腻。诊得脉象沉细。触按眉骨亦无压痛。
脉症分析:眉棱骨,足阳明胃经所循,阳明湿热之气上蒸,故而疼痛如烘。然阳明旺于申酉,何以痛于巳午?观其倦怠汗出,脉象沉细,知其中气素虚。因午前属阳,以气为用,阳气虚弱,故上午痛也。《张氏医通》谓眉棱骨痛有虚实之分,“虚而痛者,天明时发,实而痛者,昼静夜剧。”由是观之,本案为中气不足。湿浊上逆。治宜补中健脾,清热利湿。东垣制调中益气汤,正适本证。拟:黄芪15g 白术15g 茯苓10g 半夏10g 柴胡6g 升麻6g 茵陈10g 白芷10g 龙胆草10g 三剂 二诊:疼痛几近消失,原方更进三剂。
2、宣化湿热治顽固性汗出三仁汤加减案-山西水文人民医院张护农:吕xx.女,53岁,工人。1982年7月7日初诊。昼夜汗出不止,日渐加重半年余。曾住县医院治疗,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既往有十余年的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半年前因感冒后则开始汗出,昼夜不停,甚则身如洗浴,衣服日换,酸臭异味。四肢沉重,面色无华,饮食不思,口中甜腻,头蒙不清,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舌苔薄黄稍腻,脉沉滑数。住院前后服中药数十剂,有从阳虚治,用益气温阳固表敛汗,服后烦热;有从阴虚治,服后反而泛恶不食、胸闷不适。笔者从以上证候结合前医所用之药分析,辨为湿热郁阻,治以宜化湿热为法。处方:茵陈30,生苡仁、青蒿各15,杏仁、白蔻仁、法半夏、通草、白术、碧玉散、佩兰各9,水煎分二次服。服药四剂后复诊,汗出减其大半,头部也觉清爽,纳食知味,脉仍滑数,仍宗前法。处方:杏仁、白蔻仁、法半夏、通草、碧玉散、佩兰各9克,生苡仁、银花各15克,二剂。药后汗已不出,诸证渐次消除。近二日来大便略稀,上方去杏仁,加扁豆、陈皮各9克,服四剂后痊愈。
按:汗出一症,方书责之阳虚、阴虚、气虚。本例患者,昼夜汗出半年之久,曾中西医治疗未效。思考久患痹证十余年,风寒湿三邪久缠,郁而化热,湿热郁阻。七月正值热湿行令,内外合之,故病发更甚。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大便不爽,舌淡、苔薄白腻而罩黄,脉沉滑数。非单炖气虚、阳虚、阴虚之证,而属湿热郁阻之征象。在治疗方面,若固表益气,则湿不能泄;若和阴敛汗,则湿滞不行,故此治汗之法,必根据辨证,把握病机,帷治其热不使熏蒸,导其湿下行而使邪有出路,方能不止其汗而汗自止。故临证之顷,宜知常达变,切勿泥于成说.此所谓遵准绳而不囿于准绳也。
 
热蕴于内,应该除湿,但是弦数有力,本应考虑白虎辈,可是汗出这样,应该急清里热。但还汗出,

1.75米左右的个子,面略黑,声音宏亮,脉弦滑有力,舌红胖大白腻,饮食二便均正常。楼主叙述的舌苔明显里热内积,白腻加舌红,是蓄热的表现,长期出汗应该气虚胖大,脉弦数有力代表正邪交争,弦本为肝脉,然而汗出的多,应该出现芤脉,但还是那么有力,说明胃肝阴液还算没丢多少,但是是湿在阻挠,如果除湿后应该马上补津液,中焦津液方法应该乌梅丸合小建中汤加减,再配点炙甘草汤。

说了这么多我认为,药的取向应该轻灵一些,楼主的首要问题是药的剂量有点重,化湿估计效果不明显,吃完容易拉肚子,第二,应该配些芳香化浊的,比如藿香,佩兰,大黄豆卷,等。第三,应该加些行气开胃的,要不湿那么久,应该考虑砂仁,陈皮等。第四,应该建立湿邪热邪的排出通道,我认为应该实大便,利小便,寒凉药终归要败脾胃,肾阳的。所以楼主的滑石车前子,泽泻用的非常好。

综上所述,我认为,还应考虑气分有热的问题,但切记石膏量大伤胃,夺除湿芳香药的君的地位。



这是第一步治疗,下一步应该温阳,补津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怎么觉得好像是白虎加苍术汤证呢
 
学无止境!我只迷恋中医!谢谢老师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