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麻黄——外感第一药

是的,:014:许多庸医视麻黄如虎蝎,不可理喻。
麻杏石甘汤很好用。大青龙汤也很好。用对了,应手即效。谁用谁知道,不用真可笑。:014::014::084:
嘻嘻,我认为视麻黄如虎蝎者并不是庸医,因为他虽然不能驾驭麻黄,但至少还知道麻黄的厉害,不敢滥用。庸医者,不明药理,不知病理,什么药都敢用,不明其中的利害。
 
余以为葛根汤用于治疗伤寒外闭,内有郁热伤津所致的伤寒病症,不是治疗温病的方子。
那么温病的话,老师觉得:银翘散?桑菊饮?是治温病的常用方吗?
 
那么温病的话,老师觉得:银翘散?桑菊饮?是治温病的常用方吗?
应该是吧?我也是初学那几年用,现在很少用。
嘻嘻,咱也不是很少用这两个方,几乎所有的成方,无论经方、时方,咱现在一般都没用。
 
嘻嘻,我认为视麻黄如虎蝎者并不是庸医,因为他虽然不能驾驭麻黄,但至少还知道麻黄的厉害,不敢滥用。庸医者,不明药理,不知病理,什么药都敢用,不明其中的利害。
那按老师说法:薄荷,苏叶等是可以代麻黄了?有一事不明,服用麻黄剂有些病人就会流泪,怎么回事?前段时间给老婆服用麻黄剂,量约6克麻黄,就流泪。停用药一段时间就好了
 
应该是吧?我也是初学那几年用,现在很少用。
嘻嘻,咱也不是很少用这两个方,几乎所有的成方,无论经方、时方,咱现在一般都没用。
那老师是按您自己组方了,用您的那个“上中下”理论?
 
那按老师说法:薄荷,苏叶等是可以代麻黄了?有一事不明,服用麻黄剂有些病人就会流泪,怎么回事?前段时间给老婆服用麻黄剂,量约6克麻黄,就流泪。停用药一段时间就好了
薄荷、苏叶等是否可以代麻黄,咱重复咱在论坛多次说过的话:药无可代之品,药无不可代之品,要在明理对证。
服用麻黄剂有些病人就会流泪,怎么回事?我觉得还是药不对症的问题。按咱一贯的说法,麻黄剂多通阳,使阳上升走表,肝主升,肝体阴用阳,肝开窍于目,肝阳随着麻黄剂的通阳升阳,上升于目窍,致目窍蕴热,目窍热则见风流泪。
 
薄荷、苏叶等是否可以代麻黄,咱重复咱在论坛多次说过的话:药无可代之品,药无不可代之品,要在明理对证。
服用麻黄剂有些病人就会流泪,怎么回事?我觉得还是药不对症的问题。按咱一贯的说法,麻黄剂多通阳,使阳上升走表,肝主升,肝体阴用阳,肝开窍于目,肝阳随着麻黄剂的通阳升阳,上升于目窍,致目窍蕴热,目窍热则见风流泪。
学习了,谢谢老师!今晚收获不少。谢谢啦
 
那老师是按您自己组方了,用您的那个“上中下”理论?
嘻嘻,启上、畅中、夯下。世上处方多是见病治病、见证疗证,说好听点儿就是“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着眼于疾病,不能全身治理。中医提倡治未病,我感觉这样的处方起不到治未病的效果。
 
嘻嘻,只要不是巴豆、大黄、十枣汤就行。
大黄好东西啊,前段时间小孩不小心被开水烫伤用大黄水涂,第二天出水泡,水泡破了,撒上三七粉,一周后就脱皮复原啦
 
姜佐景在經方實驗錄一書中引申葛根湯為太陽溫病方,葛根湯非處理裏有鬱熱之症,津傷可加天花粉,葛根具起陰氣之功效
如柔痙中的瓜蔞桂枝湯
另外也有醫家認為小柴胡湯是溫病方,如:張錫純,他認為小柴胡湯加石膏即為溫病方
但有些經方家認為小柴胡湯本身就是溫病方
葛根及柴胡性味皆非辛溫,所以有經方家認為這兩個方子都可處理溫病

吳鞠通在炙甘草湯的基礎上變化出加減復脈湯(去當中陽藥)
我也曾用烏梅丸去陽藥治皮膚癢
葛根湯及小柴胡湯也可去陽藥變化成溫病方
後世許多醫家就從小柴胡湯變化出許多湯方
 
大黄好东西啊,前段时间小孩不小心被开水烫伤用大黄水涂,第二天出水泡,水泡破了,撒上三七粉,一周后就脱皮复原啦
嘻嘻,好经验。不过或许用地榆水或地榆粉更好,当然咱没用过。
 
姜佐景在經方實驗錄一書中引申葛根湯為太陽溫病方,葛根湯非處理裏有鬱熱之症,津傷可加天花粉,葛根具起陰氣之功效
如柔痙中的瓜蔞桂枝湯
另外也有醫家認為小柴胡湯是溫病方,如:張錫純,他認為小柴胡湯加石膏即為溫病方
但有些經方家認為小柴胡湯本身就是溫病方
葛根及柴胡性味皆非辛溫,所以有經方家認為這兩個方子都可處理溫病

吳鞠通在炙甘草湯的基礎上變化出加減復脈湯(去當中陽藥)
我也曾用烏梅丸去陽藥治皮膚癢
葛根湯及小柴胡湯也可去陽藥變化成溫病方
後世許多醫家就從小柴胡湯變化出許多湯方
《经方实验录》咱现在这个星期再看的书,以前看过,没办法用,想不明白,就像姜佐景所说的,前贤各有各的说法,让咱后学何从?读到麻杏石甘汤的“辛凉甘润”法与银翘散和桑菊饮比较。顿时开朗,以前看过的什么辛凉轻剂,什么辛甘化阳,什么甘
苦化阴,原来是这么回事。
 
最后编辑:
嘻嘻,我认为视麻黄如虎蝎者并不是庸医,因为他虽然不能驾驭麻黄,但至少还知道麻黄的厉害,不敢滥用。庸医者,不明药理,不知病理,什么药都敢用,不明其中的利害。
呵呵,怎么觉得是说我啊。。。。。。撞到自己架的枪口上了。。。:015::015:
 
不是吧?这是咱独家首创原发呀(感叹号)!
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己有点心虚。。。。没有一个人愿意说自己是庸医呀。。。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呵呵。。。:084:
 
薄荷、苏叶等是否可以代麻黄,咱重复咱在论坛多次说过的话:药无可代之品,药无不可代之品,要在明理对证。
服用麻黄剂有些病人就会流泪,怎么回事?我觉得还是药不对症的问题。按咱一贯的说法,麻黄剂多通阳,使阳上升走表,肝主升,肝体阴用阳,肝开窍于目,肝阳随着麻黄剂的通阳升阳,上升于目窍,致目窍蕴热,目窍热则见风流泪。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