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8/08
- 帖子
- 442
- 获得点赞
- 152
- 声望
- 43
- 年龄
- 55
生命的根本——天真之精气
《黄帝内经•素问》中在开书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通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古之人年过百岁而行动敏捷、精神不衰,今时之人刚半百就行动迟缓、精神衰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的,明眼的读者一看便知,就是因为上古之人的生活符合生命之道,善于保养自己的天真精气;而今人则欲海难填,背离了生命之道,以至于使自己的天真精气过早衰竭,故而方才有了上述的结果发生。由此,可以看出,保养人的天真精气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人之所以遵循生命之道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所以说,人生命的根本,就是人的天真精气,《上古天真论》这一篇名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既然人生命的根本是人的天真精气,那么,什么是人的天真精气呢?下面我们对天真精气做一个注释:
所谓天真精气就是指人肾中所藏之精和肾中之元气。
由于中医文化中有许多概念既重叠又混乱,所以我们还是先统一一下概念。
肾中所藏之精,又叫元阴,还叫阴精,还叫真阴,是属于阴的精华物质。它包括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和生殖之精。其实,先天之精化为元气后,推动人体的脏腑功能吸收后天水谷,把其转化为精微物质以营养和濡润五脏,然后再把多余的部分储藏到肾,就又形成了肾中所藏之精,(正所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来补充先天精气的消耗,或者积蓄起来,以供人体的不时之需。这样,就形成了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后天既然能够充养先天,使先天不衰,可见先天后天原本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生命最初尚未吸收后天营养时有所分别和名字上的差异罢了,二者应该是分而为二和则为一的东西。再说生殖之精,生殖之精即是先天之精,因为先天之精来源于男女媾精,而男女之精即生殖之精。因此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生殖之精三精本是一精,其和而为一,分而为三,统称为肾精。
肾中之元气,又叫真气,还叫元阳,还叫真阳、龙雷火、相火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肾中之精所化,正所谓阴为阳之根也。古语有云:“阳患不足,阴患其盛”,人的生命力皆在于此。张景岳也说,人之大宝,惟此肾中一点之真阳。
二者的工作机制简单说就是:精化气,气生精,二者互为其根,为人体的生命力奠定了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二者充,则生命之力旺盛;二者不足,则生命之力衰退。二者平衡,则生命之树常青;二者失衡,则生命之灾害四起。
明白了以上诸内容之后,我们也就对天真精气及其重要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天真精气对于人体如此宝贵,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养我们的天真精气,以使我们的生命健康长寿呢?
《黄帝内经•素问》之《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两篇论述中,为我们提出了如何保养天真精气以养生的具体内容,那就是:调神。那么,什么是调神呢?调神就是调人的精神情志;也即是调心,因为心者,神之处也,且心藏神。再有,人的精神情志虽有不同分属,但却也总属于心,故尔说,调人的精神情志就是调自己的心,调了自己的心也就调了自己的精神情志。在这两篇内容中,古人为我们提出了一条调神的总则,那就是:恬淡虚无。同时又给我们提出了两条细则:一、从生活正反两方面来说。1、正方面: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2、反方面: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解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二、从顺应四时阴阳也即从四季方面来说,此人与自然相应之法也。春季: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无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季: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季: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季: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掌握了以上原则,我们就算是找到了养生的根本所在,这才是真正的养生。至于养生专家们讲的吃什么东西,按什么穴位,以解决什么身体不适,那是治病,不是养生,治病最好找医生,否则,小病变大,大病变重,后果不堪设想。
文章写得不太通俗,望读者寻原书以解之,因为按文索义实在不是我想做的事。不过,有什么不解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可提出来,因为《黄帝内经》中许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东西,我们可以共同交流,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去解释它们。
《黄帝内经•素问》中在开书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通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古之人年过百岁而行动敏捷、精神不衰,今时之人刚半百就行动迟缓、精神衰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的,明眼的读者一看便知,就是因为上古之人的生活符合生命之道,善于保养自己的天真精气;而今人则欲海难填,背离了生命之道,以至于使自己的天真精气过早衰竭,故而方才有了上述的结果发生。由此,可以看出,保养人的天真精气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人之所以遵循生命之道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所以说,人生命的根本,就是人的天真精气,《上古天真论》这一篇名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既然人生命的根本是人的天真精气,那么,什么是人的天真精气呢?下面我们对天真精气做一个注释:
所谓天真精气就是指人肾中所藏之精和肾中之元气。
由于中医文化中有许多概念既重叠又混乱,所以我们还是先统一一下概念。
肾中所藏之精,又叫元阴,还叫阴精,还叫真阴,是属于阴的精华物质。它包括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和生殖之精。其实,先天之精化为元气后,推动人体的脏腑功能吸收后天水谷,把其转化为精微物质以营养和濡润五脏,然后再把多余的部分储藏到肾,就又形成了肾中所藏之精,(正所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来补充先天精气的消耗,或者积蓄起来,以供人体的不时之需。这样,就形成了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后天既然能够充养先天,使先天不衰,可见先天后天原本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生命最初尚未吸收后天营养时有所分别和名字上的差异罢了,二者应该是分而为二和则为一的东西。再说生殖之精,生殖之精即是先天之精,因为先天之精来源于男女媾精,而男女之精即生殖之精。因此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生殖之精三精本是一精,其和而为一,分而为三,统称为肾精。
肾中之元气,又叫真气,还叫元阳,还叫真阳、龙雷火、相火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肾中之精所化,正所谓阴为阳之根也。古语有云:“阳患不足,阴患其盛”,人的生命力皆在于此。张景岳也说,人之大宝,惟此肾中一点之真阳。
二者的工作机制简单说就是:精化气,气生精,二者互为其根,为人体的生命力奠定了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二者充,则生命之力旺盛;二者不足,则生命之力衰退。二者平衡,则生命之树常青;二者失衡,则生命之灾害四起。
明白了以上诸内容之后,我们也就对天真精气及其重要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天真精气对于人体如此宝贵,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养我们的天真精气,以使我们的生命健康长寿呢?
《黄帝内经•素问》之《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两篇论述中,为我们提出了如何保养天真精气以养生的具体内容,那就是:调神。那么,什么是调神呢?调神就是调人的精神情志;也即是调心,因为心者,神之处也,且心藏神。再有,人的精神情志虽有不同分属,但却也总属于心,故尔说,调人的精神情志就是调自己的心,调了自己的心也就调了自己的精神情志。在这两篇内容中,古人为我们提出了一条调神的总则,那就是:恬淡虚无。同时又给我们提出了两条细则:一、从生活正反两方面来说。1、正方面: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2、反方面: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解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二、从顺应四时阴阳也即从四季方面来说,此人与自然相应之法也。春季: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无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季: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季: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季: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掌握了以上原则,我们就算是找到了养生的根本所在,这才是真正的养生。至于养生专家们讲的吃什么东西,按什么穴位,以解决什么身体不适,那是治病,不是养生,治病最好找医生,否则,小病变大,大病变重,后果不堪设想。
文章写得不太通俗,望读者寻原书以解之,因为按文索义实在不是我想做的事。不过,有什么不解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可提出来,因为《黄帝内经》中许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东西,我们可以共同交流,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去解释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