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10/17
- 帖子
- 1802
- 获得点赞
- 24
- 声望
- 38
很精辟的,赞一下。
能得到沈老的指教是人生之大幸!恭喜恭喜!!!这次学习,感受颇深,在北京受沈老和其弟子韩学杰教诲,受益颇多,现和大家分享。
沈绍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委、内科分会常委、心病学术专业副主委兼秘书长、临床药物评定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价中心专家、中国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科研成果被收入国家药物和医保药物目录。主编出版18部学术著作。其中《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获中华中医药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曾赴美、德、新加坡、泰、港台等地会诊讲学。
首先,中医辨证论治的实用化:
沈老强调,中医和人类共存亡!
中医疗效如何提高?
辨证论治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和基础和终端目标。
提倡“单元组合辩证分类法”。做出症候分类,就会比较符合错综繁杂多变的临床实际,相对做到辩证的准确性。
虚证分四类定五位:
四类:气、血、阴、阳。
气虚证: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气短促。
血虚证:舌质淡、脉细数、面晄白。
阴虚证:舌净质红、脉象细数、五心烦热。
阳虚证: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迟部弱、形畏寒。
五位:
心主证:心悸。
肝主证:胁痛。
脾主证:肢倦。
肺主证:咳喘。
肾主证:腰酸。
四个基本虚证和五脏定位主证加以临床组合,便于舍繁从简,相对精确。
如心的虚证:心气虚(气虚证加心悸)
心血虚(血虚证加心悸)
心阳虚(阳虚证加心悸)
心肺气虚(气虚证加心悸、咳喘)
心脾两虚(心血虚证加气虚证加肢倦)
心肾阳虚(阳虚证加心悸、腰酸)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