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甫医案》封姓缝匠 病恶寒,遍身无汗,循背脊之筋骨疼痛不能转侧,脉浮紧。余诊之曰:此外邪袭于皮毛,故恶寒无汗,况脉浮紧,证属麻黄,而项背强痛,因邪气已侵及背输经络,比之麻黄证更进一层,宜治以葛根汤。
葛根五钱 麻黄三钱 桂枝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四片 红枣四枚
方意系借葛根之升提,达水液至皮肤,更佐麻黄之力,推运至毛孔之外,两解肌表,虽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同意,而用却不同。服后顷刻,觉背内微热再服,背汗遂出,次及周身,安睡一宵,病遂告瘥。
《刘渡舟医案》: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
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炎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沬,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
《许叔微医案》市人杨姓者,病伤寒,无汗,恶风,项虽屈而强,医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与之。予曰:非其治也。是谓项强几几,葛根证也。三投,澉澉然微汗解,翌日项不强,脉已和矣。
论曰:何谓几几,如短羽鸟之状,虽屈而强也。谢复古谓病人羸弱,须凭几而起,非是,此与成不同。
《方承康医案》:章某某,男性,74岁,本市服装四厂退休技师,1985年11月9日初诊。患者于同年7月底行“前列腺摘除术”后外感发热,经用中西药后寒热退,同时出现双下肢萎软痠痛,行走须人搀扶,双侧颈项牵强疼痛,在外院用中西药两月余,下肢症渐好转,颈项诸症却有增无减。症见,身体瘦癯,头项左倾,两侧颈项和后枕部僵硬麻木,牵强疼痛,转侧时疼痛益剧,头似不在脖子上,二便自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观前医处方多为羌防一类祛风湿止痛或夹通络养血之品,然患者颈项诸症实属仲圣所谓“强几几”也,其太阳经证已跃然眼前,遂处以《伤寒论》葛根汤原方:葛根4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10克,生姜3克,大枣12枚。2剂。嘱药后稍加被覆以取小汗。
二诊:患者头颈已复端正,精神振奋,谓当日药后略有汗出,颈项部隐感热辣,诸症明显减轻,颈项大松,如先重负。次日药后并无汗出,颈项症豁然若先,转侧裕如,稍感头晕,病既愈,未再处方,一月后门诊遇之,谓一切良好。
供参考。葛根汤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