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生长收藏,生命之气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什么是燥?不要把燥理解为缺乏水分。人体之内导致肉体枯萎干瘪的气,被称为燥。譬如人体在壮年过后必定逐渐身体枯萎干瘪,导致这个情况的气就是燥气。从本质上说,与燥气相反的是风气,而不是湿气。从现象上说,与燥气相反的是湿气。风气的作用是使人的阴气和阳气都增强,于是人的活力和肉体都增加。燥气的作用是使人的阴气和阳气都减弱,于是人的活力和肉体都减少。燥气使人的肉体减少,湿气使人的肉体增加,这是相反的。燥气和湿气都使人的活力降低,这是相同的。所以,燥气与湿气并不是相反的。壮年之时,人体往往会发福,形体臃肿而活力降低,这是湿气使然。老年期间,人体往往形体枯萎干瘪,活力降低,这是燥气使然。

燥生金,金生辛。这里需要搞清楚什么是金。木火土金水都是有形之物,称为五行(行字作形字解)。燥是气,并无形体。形产生于气,金之形产生于燥气。对比一下,木之形产生于风气,火之形产生于热气,土之形产生于湿气,水之形产生于寒气。什么是金?金是指宇宙万物中阴气最强,密度最高(密质)的物质。对比一下,火的阳气最强,密度最低。水居其中(阴阳平衡而密度居中),木之阳气强于水而密度低于水,土之阴气强于水而密度高于水。燥气使物质固缩而成金。金之气即是燥气。金之气与水之气对人体作用对比一下,金之气使人体枯萎干瘪,水之气使人体藏精。所以,燥生金,其实金也生燥。

说“金生辛”其实是错误的。金的作用是使人体固缩,辛的作用是使人体疏散,恰好相反。那么,说 辛生肺 却是正确的,因为辛味的作用是补肺气。金本身并不是肺,但是它是产生肺气的决定因素。金具有强阴性,火具有强阳性。火与金相合产生辛味,其作用是发散(也就是宣发,肺气宣发)。所以“辛生肺”之论是正确的。

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气宣发,皮毛位于体之表,没有肺气之宣发,皮毛无以产生。肺气不足,最灵敏的反映是皮毛枯萎。皮毛位于体之表,寒气最重,而寒气生水,故而生肾。就是说,穿衣不宜过厚,应该使皮毛不要太温,否则妨碍肾气之产生。当人们穿衣过厚时会浑身发躁,此时肾气不能得到保养,会消耗肾精。
 
肺生皮毛,皮毛生肾。那么肺生肾。于是古人说金生水。不能把金生水之说作世俗的理解,否则是理解不通的。肺生皮毛是真的,皮毛生肾是真的。肺是金,肾是水,这是古人对肺和肾的定义。那么,金生水是真的。人体如果缺乏金,火气就得不到制衡而越来越旺盛。火本身是不能自制的,没有强阴性的金气制衡,火必越烧越旺盛,直到油尽灯枯。金与火制衡,结果是产生水,因为水是阴阳平衡的。阴阳平衡则产生肾精。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什么是寒?寒与热相反。寒和热都不能作世俗的理解,就像风、燥、湿不能作世俗的理解。它们都有专门的理解。风气“生”,热气“长”,燥气“收”(又叫做杀),寒气“藏”。寒和热如果作世俗的理解,热是指热气(世俗理解的热气,即热能)多,寒是指热气少。热气太多就会阻止人体的“生”。“生”被阻止,在一段时间内人体维持鼎盛状态,叫做“长”。超过某个时间长度就会从鼎盛状态而越来越衰败,这叫做“收”。导致收的气叫做燥。燥的热气比热的热气少,跟风的热气差不多。而风为什么“生”,燥为什么“收”呢,可见生还是收,并非单单取决于热气多少,还取决于节律性因素。藏之后才有生,长之后才有收。鼎盛状态维持不下去则收,衰败状态不能再衰败则生。夏季鼎盛,秋季衰败,冬季衰败到不能继续衰败,于是春季开始生,到夏季鼎盛。完成一个节律周期。

夏季热,冬季寒。夏季鼎盛,冬季衰败。春季生,秋季收。冬季衰败到低谷,则实际上就已经开始藏精。什么是精?其实精就是水。我们不要把五行理论中的水作世俗的理解。水是人体内阴阳平衡维持得最好的物质。一方面,它的阳气足以让它发挥足够强的作用。另一个方面,它的阴气足以让它继续存在下去,不至于很快分解。这样的物质,古人说它是水。

寒气与燥气对比一下。燥气的阳气比寒气的阳气更强,而它的阴气比寒气的阴气更弱,于是导致人的肉体越来越被分解,阴阳之气都越来越衰败。随着热气进一步减少,其阳气继续减弱,阴气停止减弱,于是阴阳恢复低水平的平衡,从而产生水(也就是精)。再对比寒气与热气,寒气是阴阳低水平的平衡状态,热气是阴阳高水平的平衡状态。春季阴阳俱增强,秋季阴阳俱减弱。春季和秋季阴阳都不平衡。春季阳气快速增强而阴气处于鼎盛状态,秋季阴气快速衰败而阳气处于鼎盛状态。

什么是咸?咸是水之味。有人会说不对呀,水是无味的。这是把水理解为世俗之水。五行之水,其味咸。水是低水平阴阳平衡状态的物质。酸味增强物质的阴气,辛味增强物质的阳气,甘味增强物质的阴阳之气,苦味减弱物质的阴阳之气。当春季阳气增强得太快时,用酸味滋阴,这叫做补肝。当秋季阳气太虚弱时,用辛味助阳,这叫做宣肺。当夏季阳气太强阴气虚弱时,用苦味泻火,者叫做清热。四季阴阳俱虚弱时用甘味补气,这叫做补脾。冬季养藏,叫做补肾。补肾不是进食咸味。如何养藏,就是充分休息以养阴气。

肾生骨髓,髓生肝。这里把骨髓代表人体的一切精。原文的意思是,人体之精是由肾藏产生的。为什么,因为肾是水藏,其性质是低水平的阴阳平衡状态(高水平的阴阳平衡状态是心藏),这有利于人体产生各种精。骨髓是精,精在阳气作用下产生肝气,推动人体阳生阴长。冬季积累精,春季利用精,夏季消耗精,秋季耗竭精。冬季肾积累足够多的精,春季才能产生肝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嗌,指咽。咽与喉的区别,喉与肺连通,咽与胃肠连通。对于这段话,应该模糊理解比较好一些。地气通于咽,意思是说,食物是经过咽进入胃肠道的,食物代表地气。天气通于肺,意思是说,人体之气(气来源于天)是从肺藏进入的。肺主气,如何主气呢,宣发藏府之气到达全身的肉体。肺宣发藏府之气,宣发得多少可以看皮毛是不是长得很好,因为皮毛位于肉体之最外表。人体之气的最终来源是天,天之气是通过肺气宣发到达全身的。天气通于肺,如果要与地气通于咽对仗,也可以表述为天气通于喉。不过这里是强调肺藏的作用,所以表述为天气通于肺。

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风气和雷气都是天之气。天之气本来区分为风热湿燥寒,这些气都是从肺藏宣发到全身的。这里强调的是,其中的风气又特别要通过肝藏作用于全身。为什么呢,因为风气的作用是“生”,风气之“生”由肝藏起作用。雷气是热气,热气通于心藏。心之气是神明,神明来源于天。热气在心藏产生神明。

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谷气和雨气都是地气。谷气是通过咽部进入中焦,再通过肺气宣发作用到达全身。雨气是水之气,它进入肾藏而产生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川是指山谷,为流水沟,代表河流。三阳经和三阴经(六经)好比是河流,肠胃好比是海(古人说的海未必一定是东海或南海,而是泛指湖泊)。海里存水,水中藏精。水和精灌溉九窍(这里把九窍代表全身)。水和精灌溉全身,于是就会产生全身所有器官的功能。

以天地为之阴阳。上述的风雷谷雨之气,它们之所以能够灌溉全身,都是依靠阴阳之气,而阴阳之气分别来源于地和天。所以,人体的之阴气来源于地,阳气来源于天。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