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生长收藏,生命之气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79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生长收藏,生命之气

什么是生命?中国古人对此有深刻的研究。用现在的话说,生命就是生物在变化的环境中,维护自我稳定的一套机制。用中国古人的话说就是生长收藏的周期性循环。一年四季有生长收藏的交替,其实一天也有生长收藏的交替。这样的交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会在变化的环境中维持自我稳定。如何生长收藏的呢,必存在着一套机制,这套机制就是生命,又被称为神。

① 什么是生长?

《列子》说:“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古人把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程度区分为九个等级,最低程度是一(不是零,因为变为零表示事物消亡了,不在研究之列),最高程度是九(因为只划分为九个等级)。事物变化总是从一逐步增长到九,这是量变。然后从九发生质变,突然变为一,而不是从九变为八,从八变为七这样递减下去的。这是把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程度区分为九个等级。也可以区分为四个等级或五个等级。譬如古人把各种生物的变化程度,在区分为九个等级的基础上再区分为四个等级,以应对一年四季的节律。这样就产生了“生长收藏”这四个概念。

人体的阳气在冬季降到最低(此时阴气长到最高,为九),称为一(不是零)。人体的阳气从冬至开始,从一逐步增长,就叫做阳生。生到春分为五。生到夏至为九,突然发生质变,于是从“阳生”变为“阳杀”。阳气从一到五,也就是从冬至到春分,此过程“阳生阴长”。在阳气从一到五的过程中,阳气处于“生”的状态,而阴气处于“长的状态。所谓生的状态,就是它还可以继续增加。所谓长的状态,就是它已经生到顶峰,维持顶峰状态。从一到五,从冬至到春分,人体的阳气生,阴气长。

在人体的阳气从五到九,也就是从春分到夏至过程中,阳气继续生,从五到九。而阴气开始“杀”,从春分时候的九,降低到夏至时候的五。

② 什么是收藏?

从夏至开始到秋分,人体的阳气处于顶峰,叫做阳长。阴气继续降低,秋分时达到最低点为一。此过程叫做“阳杀”。意思是说强盛的阳气会杀灭阴气。对比一下,从冬至到春分,从弱到强的阳气是使阴气维持鼎盛状态的。而当阳气达到鼎盛状态时(从夏至到秋分),阴气就会被强大的阳气所杀灭,最低降到一。

从秋分到冬至,人体的阳气从九快速降低到一,此时阴气得到保养,从一快速增长到九。这叫做“阴藏”。

③人体在一年四季。
a)冬至时阴气最强,精最富足。阳气最弱,此后开始增强。
b)春分时阴气保持鼎盛状态,此后开始降低。阳气增长到半山腰。
c)夏至时阴气降低到半山腰,阳气达到鼎盛状态。
d)秋分时阴气降低到最低,此后开始增强。阳气降低到半山腰。
e)冬至时阴气增强到鼎盛状态。阳气降低到最低,此后开始增强。

④ 这种变化节奏在每天24小时也存在。

总而言之,每年有生长收藏节律,每天有生长收藏节律。这种节律可以使人体的生命保持相对稳定。假如没有这种节律,人体会失去新陈代谢。没有杀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杀。生与杀是一对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生命就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机制。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有哲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此之谓也。又叫做辞旧迎新,又叫做流水不腐。假如水不流,则水必腐。
 
③人体在一年四季。
a)冬至阴气最强,精最富足。阳气最弱,此后开始增强。
赞同,即阳气谷之底,阴气山之巅。
b)春分阴气保持鼎盛状态,此后开始降低。阳气增长到半山腰。
不赞同。阳气既已增至满值之半,阴气何以却得能保持满值呢?
c)夏至时阴气降低到半山腰,阳气达到鼎盛状态。
不赞同。此时不该是a) 之相反吗?
即阳气山之巅,阴气谷之底吗?
d)秋分时阴气降低到最低,此后开始增强。阳气降低到半山腰。
啊!原来先生将四时分为五节,难怪乱套矣。
然春秋分之时,其阴阳之气不该是各占一半的吗?
有如半月,既可说它半盈,也可说它半亏,不是吗?
e)冬至时阴气增强到鼎盛状态。阳气降低到最低,此后开始增强。
此与a) 同一状态。

虽写作abcde 五项,但却也只能有冬春夏秋 四时

如此看来先生对阴阳二气有重大之误解也!
 
赞同,即阳气谷之底,阴气山之巅。

不赞同。阳气既已增至满值之半,阴气何以却得能保持满值呢?

不赞同。此时不该是a) 之相反吗?
即阳气山之巅,阴气谷之底吗?

啊!原来先生将四时分为五节,难怪乱套矣。
然春秋分之时,其阴阳之气不该是各占一半的吗?
有如半月,既可说它半盈,也可说它半亏,不是吗?

此与a) 同一状态。

虽写作abcde 五项,但却也只能有冬春夏秋 四时

如此看来先生对阴阳二气有重大之误解也!
从冬至到春分,阳气从一开始增强到达九的整个过程区分为前后两半。

前半过程,阳气从一增加到五,是“天地俱生”,也就是阳气与阴气同时增强。也就是《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如何俱生,就是天之阳气生,地之阴气生。万物如何荣,就是阳气和阴气俱旺盛。旺盛旺盛使生物活力四射,阴气旺盛使生物快速增长。

后半过程,阳气从五增加到九,是“天地气交”,阳气继续增加,阴气从鼎盛状态开始降低。注意“交”字,交叉的意思。从阳气继续增加,而阴气转而减少,这叫做交。“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华实:华是开花,实是结果。为什么开花结果?肉体停止增加,才会开始开花结果。肉体为什么停止增加?因为阴气从鼎盛状态开始减弱。

时至夏至,阴气降低到半山腰,阳气增强到顶点。
 
最后编辑:
正气与邪气

人体的正气,既有生气,也有杀气。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生气一定是正气,杀气一定是邪气。该生则生,该杀便杀,都是正气。该杀却生,该生却杀,都是邪气。春季该生,秋季该杀。风气生,燥气杀。所以,春季之风是正气,秋季之燥是正气。春季之燥是邪气,秋季之风是邪气。

该长则长是正气,该藏则藏是正气。该长却藏是邪气,该藏却长是邪气。夏季该长,冬季该藏。热气长,寒气藏。所以,夏季之热气是正气,冬季之寒气是正气。夏季之寒气是邪气,冬季之热气是邪气。

什么是生气?阴阳俱增强是生气。春三月之风气。
什么是杀气?阴阳俱减弱是杀气。秋三月之燥气。
什么是长气?阴阳俱强盛是长气。夏三月之热气。
什么是藏气?阴阳皆处于弱势是藏气。冬三月之寒气。

所以,春风、夏热、秋燥、冬寒,皆为正气。反此则俱是邪气。
 
什么是生气?阴阳俱增强是生气。春三月之风气。
什么是杀气?阴阳俱减弱是杀气。秋三月之燥气。
什么是长气?阴阳俱强盛是长气。夏三月之热气。
什么是藏气?阴阳皆处于弱势是藏气。冬三月之寒气。
先生何以如此拧吧?
春分时,阴阳同增,则同登山巅,何时可到山巅?夏至也。
秋分时,阴阳同减,也同到谷底,何时可到谷底?冬至也。
若真的如此,则阴阳就如两人结伴而同行矣!

中医学能不能反对圆运动?
不能,因为反对此圆运动,则等同于反对阴阳之学说也。

故曰:
日中而阳陇,为重阳;
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
日中为阳陇,日中后而为阳衰。
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营卫生会》

日中如夏至,夜半如冬至。
春秋分如日之出入也,皆只见日轮之半也。

为何先生会陷入如此拧吧之困境?
四气调神篇出了什么问题呢?
天瑞篇又出了什么问题呢?
 
阴与阳具有对立的关系。即阳气增强会抑制阴气,阴气增强会抑制阳气。但是这种对立的关系表现于阳气或阴气处于鼎盛状态。在阳气从一增加到五的过程中,阳气与阴气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生的关系。即阳气增强会促使阴气增强,阴气增强会促使阳气增强。

所以,从冬至到春分,阳气增强会促使阴气增强。但是,阴气的增强过程是先快后慢的,越强则阻力越大。冬至时阴气已经处于鼎盛状态,那么从冬至到春分时的阳气增强不能提高阴气,而是托住阴气不让它盛极而衰。从冬至到春分,人体的阴气是继续处于鼎盛状态。春分过后,由于阳气已经处于鼎盛状态,它从托住阴气变成抑制阴气,于是阴气从鼎盛状态转而衰弱。

所以,从冬至到春分是阴阳俱生,阳气从处于低位向中位增强,阴气持续于处于高位。从春分到夏至,阳气处于高位,阴气日渐衰弱。

所以,冬至时阴气处于鼎盛状态,阳气处于低谷状态。夏至到,阳气处于鼎盛状态,阴气处于中位。到秋分,阳气处于中位,阴气处于低谷。到冬至时,阴气恢复到中位以上(即鼎盛状态。
 
阴阳既有对立关系,又有互生关系。当阳气处于低位(半山腰以下)时,增强阳气会促使阴气增长,即阴阳互生。当阳气处于高位(即半山腰以上)时,阳气增强会抑制阴气(阴阳对立)。春三月阴阳互生,夏三月阳气抑制阴气(阴阳对立)。阴阳互生时生物快速增大,阴阳对立时生物停止增大。

阳明病时,病人的阳气亢进,此时阴气受到抑制,于是病人阳盛阴虚。阳盛则发热出汗,阴虚则烦躁不安。
 
生与长的区别:生是阴阳俱增强。长是阳气继续增强而阴气停止增强。

收与藏的区别:收是阴阳俱减弱。藏是阳气继续减弱而阴气慢慢回升。

春三月,“生”使人体增大。此时人体的阳气增强而阴气处于鼎盛状态。
夏三月,“长”使人体处于鼎盛状态。此时人体的阳气处于鼎盛状态,阴气受到抑制。
秋三月,“收”使人体萎缩。此时人体的阴阳之气俱衰弱。
冬三月,“藏”使人体否极泰来。此时病人的阳气降到低谷,阴气恢复到半山腰以上。

风气令人生,热气令人长,燥气令人收,寒气令人藏。

冬三月阳气处于低谷,为什么阴气会恢复性增强呢?是因为阳气很弱时,阴气解除抑制了。所以,冬季阳生应该避免劳累,因为劳累会增强阳气,这样会削弱本来就处于地位的阴气,妨碍阴气恢复性增强。冬季休息,这是养藏。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
人体在一年四季生长收藏。四季旺于四方,四方分别产生风热燥寒。其中的“风”气负责人体的“生”。什么是生?生是指人体的阳气与阴气形成互生的关系。阳气生,则活力增强。阴气生,则形体增大。“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什么是风?风特指促使人体阴阳形成互生关系的气。什么样的气会促使人体的阴气与阳气形成互生关系?那就是“藏“过后(冬至过后,夜半过后,剧烈运动再充分休息过后),人体的阴气处于鼎盛状态,阳气处于低位,此时的处于增强过程的阳气被称为风。人劳累一天过后充分休息,然后缓慢活动,此时的气就是风。劳累时阳气处于鼎盛状态,阴气被遏制在低谷。休息时阳气平息,阴气解除遏制而得以恢复。恢复到一定程度时进行缓慢的活动,此时的人体之气就是风。风使人体阳气增强,阴气处于鼎盛状态,于是生命活力提高,肉体增加。如何缓慢活动呢,“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也就是既要活动,又不要劳累。这样就会使人体生风,风促使人体“生”。这是生风的一种途径。另一种途径就是上面的原文说的“东方生风”。

人体生风以后,则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就是说风气生肝藏,肝藏生心火,心火生神明。由此可见,要让人越来越有活力和智慧,应该在劳累过后充分休息,然后缓慢活动。就是说,既要有剧烈运动,又要有充分休息,然后有轻松活动。
 
剧烈运动后充分休息,然后缓慢活动时产生风气,风气使人“生”。生过后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阳气增强到顶峰,阴气被遏制到低谷。此过程称为“长”。此时阳气盛而阴气虚,叫做“热”气。所以。不要把“热”简单理解为炎热,就像不要把“风”理解为温暖那样。这样理解就片面了。风是阴阳处于互生关系,热是阳盛阴虚。风气使人生,热气使人长(所谓长是指停止生,生到不能继续生的状态)。热气长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地就会进入“收”的状态(即“杀”的状态)。此时人体的阳气越来越弱,阴气处于低谷。阳气减弱则活力减弱,阴气处于低谷则肉体处于被消耗状态。叫做身心俱疲,劳累过后的情况。

什么是收?收就是劳累过后的身心俱疲。

收过后进入藏的过程。由于阳气衰弱下来了,阴气被遏制状态得以解除,于是阴气自然而然地就会慢慢恢复。阴气慢慢恢复叫做藏。藏什么呢,藏精。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
热与风对比
我们不要把风理解为空气流动,不要把热理解为温度很高。我们也不要把风理解为温暖,不要把热理解为炎热。风与热不是热度差异,而是本质不同。

什么是风?风是指阴阳互生关系。社会风气:社会上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和谐叫做社会风气好,不和谐叫做社会风气差。人体之风:人体阴阳之气和谐互生的关系。风气的作用是“生”(生是增加的意思)。人体的阳气也好,阴气也罢,都不是越强越好,所以“生”不是一定是好事。那么风气未必一定是正气。

宇宙也好,人体也罢,都有东南西北之分。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风生,热长,燥收,寒藏。这四股不同的气,如果按照顺序轮流盛行,它们就都是正气。如果打乱顺序,它们就都是邪气。

风使人体的阴阳形成互生的关系。那么阳气增强使人活力四射,阴气增强使人的肉体增加。既不是人的活力越强越好,也不是人的肉体越大越好。所以风既可以是正气,也可以是邪气。

什么是热?热是指阳气强盛而阴气虚弱。热的作用是杀伐。即热是杀伐之气。大家一般可能会觉得,既然热是杀伐之气,那么它一定是邪气啰,不是!它可以是邪气,可以是正气。“生”之后需要杀。就是说,存在于生之后的热气是正气。如果热气存在于“生”之前,会导致人体灭亡。

什么是火?风也好,热也罢,都是气。而火是形。火释放风气,也可以适当热气。当火对人体发生作用时,如果人此时需要生,那么它释放的是风。如果此时人需要的是热,那么它释放的是热。就是说,当人体的阴阳都处于低水平时,火释放的气是风。当人体的阳气处于鼎盛状态时,它释放的是热。人体需要生时,风是正气,否则就是邪气。人体需要杀时,热是正气,否则就是邪气。所以,火可以是正气,可以是邪气。

火与热的关系

前面说了,火可以生热(火释放热气)。这里再指出,热也可以生火。这很好理解,任何燃料的燃烧都需要加热引燃。热与火一定是互生的关系,就是说二者一定是正反馈。热使火更盛,火使热更强。由于这个道理,心之火需要水来制约,否则火会越来越旺盛,人体很快就会油枯灯灭。
 
什么是东南西北,什么是风热燥寒

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这四句话应该看做是对东南西北四方的定义。凡是产生风的方位就是东方,产生热的方位就是南方,产生燥的方位就是西方,产生寒的方位就是北方。所以我们理解中国古人的理论,不要被世俗的理解误导了。

那么,这就需要定义清楚什么是风,什么是热,什么是燥,什么是寒。这四个概念也不要被世俗的理解误导了。

风就是促使各种生物生长的气,热就是促使各种生物停止生长的气,燥就是促使各种生物从生长状态越来越枯萎的气,寒就是阻止各种生物继续枯萎的气。

如果没有风气,各种生物不能生。如果没有热气,各种生物无休止地生。如果没有燥气,各种生物永远处于鼎盛状态。如果没有寒气,各种生物无休止地枯萎,直到消失。
 
宇宙有方位,不同的方位产生不同的气,不同的气表现为对各种生物不同的作用。不同的作用取不同的名称,分别叫做生长收藏。

那么,宇宙到底是不是真的具有方位性呢,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宇宙不可能没有方位性。不同的方位产生不同的气,这是理所当然的。就是说,中医理论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而不是主观臆想。
 
如果宇宙没有寒气,各种动植物不会留种,各种植物不会留根。使各种生物留种留根的气,古人把它叫做寒气。这种寒气与世俗理解的寒气有关联性,但是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每个人壮年过后都会进入老年期,为什么呢,是因为宇宙存在着燥气。什么是燥气?燥气是指使各种生物越来越衰老的气。生物的衰老表现为枯萎。所以,燥气是令生物枯萎的气。老年人一年比一年枯萎干瘪,燥气使然。

每个人在年少时期都是越来越长大的,为什么,因为宇宙有风气。长着长着,必定停止增长,为什么,因为宇宙有热气。人体越来越长大叫做生,停止增长而维持鼎盛状态叫做长。一年比一年枯萎干瘪叫做收,留种留根叫做藏。儿童期生,壮年期长,老年期收,传宗接代是藏。分别由风热燥寒四气使然。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
宇宙有四季变化(实际上是五季变化)会产生五气即风热湿燥寒,这五气会产生人体的生长收藏的节律性变化。五气对应人体的五藏,五藏分别产生喜怒悲忧恐这五种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
这四句话之间有因果关系。

①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季本来应该寒气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寒气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处于低谷状态。假如不这样,春季就容易发生温病。“冬伤于寒”,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冬季暴露于寒冷,而应该理解为冬季发生伤寒病。冬季人体应该处于阳气低谷状态,这样才能“藏”精。冬季主藏,藏什么呢,当然是藏精,也就是存储足够多的各种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冬季需要足够强的合成代谢的生物化学反应。人体阳气处于低谷状态才能很好进行合成代谢反应。当人体的阳气处于鼎盛状态时,合成代谢反应受到抑制,分解代谢反应受到促进。假如冬季没有很好地保持阳气低谷状态,就会耽误藏精。那么,春季就容易发生温病。换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导致冬不藏精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冬季暴露于寒冷而产生伤寒病,此时病人的阳气被疾病激发起来而耽误藏精。另一种冬季该充分休息而没有充分休息,过度劳累。劳累时阳气被激发起来,也会耽误藏精。

冬季养藏。一个是充分保暖,使人体不发生伤风感冒。另一个是充分休息,使人体的阳气处于低谷状态。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冬季应该使阳气处于低谷状态,是不是应该不让身体很好地保暖?不是。冬季身体保暖才能使阳气处于低谷状态,让寒气刺激身体,反而会激发阳气。

②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前面说了冬季如果耽误了藏精,春季就容易得温病。这里还需要说的是,即使冬季没有耽误藏精,春季如果遭受风气伤害,会导致夏季容易得飧泄病(消化不良性腹泻)。所谓“春伤于风”,就是春季得伤风感冒,风邪致病。什么是风邪?它区别于寒邪。寒邪的特点是抑制人体的阳气,风邪的特点是刺激人体的阳气。本来春季应该养生,办法是让阳气循序渐进地慢慢增强。如果人体的阳气增强得太快,这叫做风邪。风邪导致人体伤风感冒。春季如果反复伤风感冒,夏季就容易得消化不良性腹泻病。

人体正常的风气是生之气,它应该是阳生阴长,维持阴阳平衡的气。如果人体的阳气增强太快就叫做风邪。所以风邪属于阳邪。阳邪导致风热感冒。对比之下,阴邪(譬如寒邪)导致风寒感冒。如果春季发生风寒感冒,这是春季发生伤寒。如果春季发生风热感冒,这是发生中风。

上面两句话告诉我们,伤寒是温病的病因,中风是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病因。

③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理解这句话,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暑邪。暑一定是邪气(这一点不像风热湿燥寒。只要它们旺盛于正确的时节,它们就会作为正气存在于人体),它的存在就会导致人体发生暑病。暑气是湿气与热气相合而成。如果夏季发生暑病,则秋季就容易发生痎疟痎疟是疟疾。

④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人体在秋季本来应该是燥气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如果湿气太重,冬季就容易发生咳嗽病。什么是咳嗽病?不能理解为干咳,而是指咳嗽咳痰,即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病的特点是病人阳气不足,湿邪旺盛。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①东方与风气的关系
东方生风,风气产生于东方,旺盛于春季。

②风气与木质的关系
风生木。风气的作用是促进木质的生长。木,泛指人体的原生质。原生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木质就是原生质,当然是指活体的原生质,而不是尸体。木质的特点是它可以产生火热。木质是由风气产生的。春季风气旺盛,促使各种生物产生木质,使生物体增大。人体也是如此。

③木质与酸味的关系
木生酸。什么是酸?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味。酸是五味之一。大凡能够进入细胞的物质皆有味道,不能进入细胞的物质皆无味道。譬如葡萄糖可以进入细胞,它有甜味。淀粉不能进入细胞,它就没有味道。葡萄糖分解可以产生丙酮酸和其它很多种有机酸,它们可以进入细胞而呈现为酸味。淀粉是木质,葡萄糖是木质的构成单元,而各种有机酸是葡萄糖进一步分解产生的有酸味的物质。那么,酸味是木质产生的。

④酸味与肝藏的关系
酸生肝。懂生物化学的西医都知道,各种有机酸在细胞内可以分解而释放自由能,自由能有两个去路:一个去路是作为热能释放出来,使体温升高或维持体温。另一个是作为化学能被储存于高能磷酸键(譬如ATP分子、磷酸肌酸分子)。高能磷酸键就像汽油推动汽车行驶那样,推动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这一整套过程是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负责这一整套生物化学反应的机制,古人称之为肝藏。

⑤肝藏与筋的关系
肝生筋。明白了什么是肝藏,什么是酸味,再弄清楚什么是筋,自然而然地就知道了肝藏与筋的关系。什么是筋?筋是指人体中能够发出力气的肉体结构,譬如骨骼肌之中与运动直接相关的几种蛋白质(肌动蛋白、肌纤蛋白、肌钙蛋白),和由它们组成的肌原纤维。肝藏是人体把各种有机酸分解释放自由能,并且进一步产生热能和高能磷酸键的机制。筋是人体利用高能磷酸键产生生命活力的肉体结构,譬如骨骼肌的肌原纤维。譬如骨骼肌之中具有丰富的筋,它利用ATP和磷酸肌酸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把它分解释放动力,推动骨骼肌运动。这就叫做肝生筋。

⑥筋与心藏的关系
筋生心。肌原纤维只是筋的一个类型,人体内很多很多种类型的筋。譬如脑细胞也有筋。脑细胞思维叫做动脑筋。小肠粘膜细胞有筋,它的作用是消化吸收食物营养。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有筋,它的作用是过滤和重吸收。眼睛、耳朵和舌头都有筋。各种筋发挥作用需要相互协调,起协调作用的机制,古人称之为心藏,它所发挥的协调作用叫做神明。

⑦肝藏与目的关系
肝主目。其实目仅仅是筋的一个类型而已。由于肝生筋,因此肝不仅生目,还生各种类型的筋呢。那么为什么古人强调肝主目呢?这是因为肝气不足在视力方面反映得最灵敏。肝气衰,最早并且最突出的表现是视力减退。医生根据人体视力减退的程度,可以比较直观地知道病人肝气不足的程度。
 
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其,是指肝。肝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玄,看不清。化,产“生”的意思(物生谓之化)。道,形而上的东西,也就是没有形体的抽象概念。人体在春季“生”,生什么呢,生木质。木质生酸味,酸味生肝藏,肝藏生筋,筋生心藏,心藏产生火。这个逻辑链条叫做木生火。木生火的过程,我们是看不清的(谓之玄),它属于形而上的东西(谓之道),而不是形而下的器。它是地之五行表现于人体的“化”(化生木质)。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①化生五味。肝藏的作用是“化”(物生谓之化。化就是物之生,又叫做化生)。肝藏化生什么呢,当然是化生木质中的五味,把木质分解为酸苦甘辛咸味的物质。木质在人体内要发挥各种生命作用,必须经过“化生”过程,肝藏就是使木质化生五味的。酸生肝,肝又生五味,五味进入五藏,使人体产生各种生命活动。

②道生智。五味在五藏发挥作用,就会产生“道”,道就会产生“智“。智的作用是让人体及时地合理地应对环境的各种变化,使人体保持相对稳定。人体可以在万变之中保持不变,凭什么呢,凭智。智是如何产生的呢,依靠道产生的。

③玄生神。玄是看不清。神,其实既有看不清的一面,又有看得清的一面。其看不清的一面被称为神,看得清的一面叫做明。
 
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人体有神智,神智的基础是志,志就是把过去的各种经历记录下来。人的神智会把各种不同的经历进行分类,区分为五类,分别叫做怒喜思忧恐。

。使人生气的经历。它的作用是伤肝藏。

。使人高兴的经历。它的作用是伤心藏。

。使人念想的经历。它的作用是伤脾藏。

。使人担心的经历。它的作用是伤肺。

。使人害怕的经历。它的作用是伤肾。

这里需要区分忧与恐。忧是对未来的担心,恐是对当下的恐惧。

上述五类不同的经历,会分别伤害人体的五藏,也就是伤害人体的五个生命机制的体系。由于有过这些经历,因此需要搞清楚如何应对这些不同的经历。那么就需要把这些不同的经历记录下来。譬如曾经发生过的令人生气的经历会记录下来,知道这类经历会伤肝。那么就有必要增强人体的肝藏之气,人体的生命系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进化。就像猴子有很多爬树的经历会增强四肢的攀爬能力那样。

不同的经历伤害不同的藏,不同的藏受伤就会锻炼不同的藏,使之增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体的神智有志意思虑功能。那么,人体就会进化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风的作用是“生”,热的作用是“长”。所以,风与热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不同。风使生物的肉体增加,热使生物的肉体停止增加。肉体增加叫做生,肉体停止增加叫做长。我们常说“生长“这个词,其实生与长是不同的概念。长在生之后,收在长以后,藏在收之后,生在藏之后。生长收藏交替循环一周,是一个生命活动的节律。风气之中含有热气,而风气之热气不甚强。所以,说风为热之渐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需要知道二者并不是程度差异,而是本质不同。

在冬至过后,热气逐渐增强,这是风气。它促使人体生。当热气增强到某个程度,譬如春分过后,则叫做热气。它阻止肉体继续增加而维持壮盛状态。这叫做长。风气产生于东方,热气产生于南方。

热生火,火生苦。对比一下,风生木,热生火。风气促使木质产生(在人体是促进肉体产生),而热气则灼伤木质(肉质)。热气为什么会灼伤木质呢,因为热气生火。火热之气灼伤木质就会产生苦味。对比一下,木生酸味,火生苦味。酸味滋阴,苦味泻火。当火热致病时,阴气被消耗,肉质被灼伤。治疗火热之病,需要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酸味滋阴是开源,阴气得滋补则肉质会重生。苦味泻火是节流,避免火热之气继续灼伤阴气和肉质。所以《黄帝内经》说“酸苦涌泄为阴”,意思是说,酸味与苦味合起来使用,会重建阴气和肉质。

苦味与甘味的作用相反。甘味的作用是阴阳双补,苦味的作用是阴阳双泻。那么,当酸味与苦味合起来使用,阴气得滋补,阳气受到抑制而不会继续消耗阴气,适用于阴虚阳亢之证。所以,阴虚阳亢之证不要用酸甘化阴之法,而应该采用酸苦滋阴泻火之法。酸甘化阴之法适用于阴阳俱虚弱证,酸苦涌泄之法适用于阴虚阳亢之证。

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对比一下,酸生肝,苦生心。酸味是补木质(也就是补肉质),苦味是泻火热之气。所谓苦生心,不要理解为苦味补心火。恰恰相反,苦味的作用泻心火。心火受到抑制,人体才能产生血,血才能产生脾。对比一下,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这是促进。酸的作用是促进肝气。然后肝气产生筋之力气,再然后筋之力气产生心火。而苦的作用是抑制心火。肝气的作用是“疏泄”。什么是疏泄,就是理顺人体的气。当肝气不足时,人体之气不顺,就会导致筋乱动,叫做肝风内动。怎么治疗,使用酸味滋阴补肝气(补用酸)。再使用苦味泻火热(助用焦苦)。如果病人还有脾气不足,再使用甘味(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一般情况下甘味与苦味不要盲目合起来使用,因为二者是冲突的。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