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五藏之经脉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79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手少阴心经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节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要正确理解这句话,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思想。

五藏都是抽象概念,属于无形之道。六府和其它的诸府才是有形之器,是具体的肉体结构。心不是具体的肉体结构,而是“心系”这个府(属于肉体结构)之中的功能系统,这个功能系统被称为心藏。外科医生切开人体的胸部可以用肉眼看见有一个“心系”,这个心系包括心脏、心包和与之相通的大血管。心藏位于心系之“中”。手少阴心经起自于心系之中的心藏,出于心系。因为心藏位于心系之中,小肠和其它所有的府都位于心系之外。手少阴心经从心藏到达心系,这是外出。出于心系后向下到达小肠。心系是一个府,位于膈上。小肠是另一个府,位于膈下。所以手少阴心经穿过膈而下于小肠。

心藏与心系,前者是藏,后者是府。府是有形的肉体,是具体的器官。心藏是抽象的概念,隐藏于心系之“中”。这个“中“字也是抽象的概念。就好比说,西医说人的思想位于人的头脑之“中”,可是思想是抽象概念,它局限于头脑之中吗,不能这么说。中医说心藏位于心系之中,也不能认为心藏局限于心系之中,其实它位于人体所有细胞之中,每个细胞之中都有心藏,而并没有心系。但是我们为了方便起见,认为心藏位于心系之中。

手少阴心经联系心藏与小肠府。心藏在里,小肠在表,二者形成一个功能系统,这个功能系统负责产生神明。神明负责主宰全身的一切生命活动。

经与络不同。络是横向联络的通路,经是纵向联络的通路。府与府之间的联络是横向的,藏与府之间的联络是纵向的。府与皮毛之间的联络也是纵向的,也叫做经。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少阴心经从心藏外出于心系,然后从心系引出两条分支:
① 其短者(即“支者”)向上联系咽,并联系“目系”。目系也类似于心系,眼球的肉体结构是目系,目系之中也有目,目也是抽象概念,指产生视觉的功能系统。
② 其长者(即“直者”)从心系向上发出分支联系肺藏。然后转而向下分出左右两支,分别经过左右手臂到达小指之端,最后还会出于指端之外。为什么会出于指端之外呢,因为神明不能局限于人体之内,必须出于身外。
 
手少阴心经联系心藏与小肠府,所以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藏在里,小肠府在表。心藏的作用是藏神明,那么小肠府的作用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素问》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好比是一个器皿,它专门用来盛装“化物”的,然后大肠接受化物。什么是化物?就是变化之物。与大肠相比,大肠是“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从小肠接纳“化物”,使化物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叫做“变化”。怎么变化?“变化而赤为血”,为全身所有的细胞提供直接可以使用的各种营养物质。

小肠与大肠合称为胃。所以胃不是指西医解剖学的胃,是指整个消化系统的器官,包括它的向“里”延伸。大肠和小肠也不是西医解剖学的大肠和小肠。胃府本身区分表里,小肠在表,大肠在里。外科医生切开人体的肚子看到的是小肠,大肠位于小肠之里,是看不到的。食物进入胃,首先是进入小肠,然后从小肠向“里”延伸而进入大肠,在大肠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变化而赤为血。

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联系心藏与小肠府。心藏的阳气最强,热量最多,于是热气沿着手少阴心经外达于小肠府,这样才足以腐熟水谷。如果心阳不足,大家说胃不能腐熟水谷,实际上准确地说是小肠不能腐熟水谷,导致消化不良。那么,大肠不能从小肠接受“化物”,无以产生“变化“,则脾不能生血,全身出现营养不良。
 
手少阴心经,里至心肺,表达小指之端,从人体之最里到达最表,又从目系下达大肠。不过手少阴心经属于阴经,阴经不像阳经。阳经主干通路主要位于体之表,而阴经主干通路主要位于体之里。体之表位于府之表,体之里位于府之里。阴经主干位于府之里,联系府藏之间,故曰“阴”经。阴者,视之不见也。阳者,视之可见也。在表可见故曰阳,在里不可见故曰阴。

手少阴心经联系于目系,所以,心阳不足,最灵敏的反映是视力顿时减弱。心阳不足还表现为吞咽反应不灵敏。心阳不足还表现为胃肠道消化不良。心阳不足还表现为思维迟钝。心阳不足还表现为肢体不温。
 
最后编辑:
手太阴肺经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节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太阴肺经起自于“中焦”,下达于大肠。对比一下,手少阴心经起自于“心中”,下达于小肠。中焦也好,心中也罢,都是指藏。何谓藏?藏是指藏于府之里的功能系统。古人把所有的藏初步区分为上、中、下焦。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心经起自于“心中”,也就是起自于心藏。肺经起自于“中焦”,也就是起自于脾藏。心经下达于小肠,肺经下达于大肠。小肠位于胃府之表,负责“受盛“食物,为大肠提供“化物“。大肠负责把化物“变化而赤为血”,即大肠负责“变化”。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把小肠受盛的功能理解为“消化”,大肠的变化功能理解为“吸收”(这里的吸收不能等同于西医说的吸收,西医说的吸收只是把营养物质从消化发吸收到血液循环,而这里说的吸收是把营养物质从消化道吸收到每个细胞)。那么,小肠负责消化,大肠负责吸收。那么,心藏之气推动小肠消化,肺藏之气推动大肠吸收。脾藏之气负责消化和吸收。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大肠合起来叫做胃。胃是府,府是有形之肉体结构。胃府之里有脾藏,脾藏之气推动胃府履行消化吸收功能。那么,脾藏之气与心藏之气合起来推动小肠消化,脾藏之气与肺藏之气合起来推动大肠吸收。

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手太阴肺经起自于脾藏,表出于胃府,然后“环循胃口”,再向上穿过膈与肺藏联系。胃口,字面意思是消化道壁。

手太阴肺经的主干出于胃府后,在消化道壁环绕,然后上穿膈而到达肺藏。再然后: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手太阴肺经的主干从“肺系”分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上肢,沿着上肢到达大拇指之端。还有一条分支从手腕后部进入食指并到达指端的。
 
这里需要注意“肺系”这个名词。类似的名词还有“心系”、“目系”。都是指用肉眼可以看见的一个个肉体结构形成的体系。心系指心脏和与之直接相连的肉体结构。目系指眼球和直接相连的肉体结构,肺系指肺脏和与之直接相连的肉体结构。它们都是府。府之里有藏。肺系之里有肺藏。手太阴肺经与肺藏相连。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太阴肺经起自于“中焦”,下达于大肠。
——古籍记载可能有误,肺经起点在至阳穴,应该是上焦。(是本人练功实践的感觉,仅供参考)
 
府是指肉体结构,西医叫做器官。不过,西医对器官的命名,与中医对器官的命名是两码事。不能等而视之。藏是指隐藏于府之“里”的功能系统。藏不是肉体结构,不是器官,而是抽象的概念,是一个一个功能体系。这样的功能体系连同与它们相关的肉体结构,又叫做某某“系”。心系、肺系、目系,就是这个意思。
 
肺经下络大肠——非常重要,并且肺经和小肠经、膜经、肾经同络。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太阴肺经起自于“中焦”,下达于大肠。
——古籍记载可能有误,肺经起点在至阳穴,应该是上焦。(是本人练功实践的感觉,仅供参考)
肺经源起于中焦,理解为络脉就没问题了。所有的络脉(特别是躯干)其实都互络(这和经脉不同)——例如武学中的“筒子功”、“狮子吼”、“举重”等。
 
心经起于心中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一条经脉是起于心中的。最接近的心包经也只是经过心脏的中隔(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布在心脏的经脉有六条(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脾经和肾经前线)。这六条经脉都是纵行的,有四条经脉的连接点在心尖。其中脾经在前角下行到心尖连接心经,肾经前线沿后角下行到心尖连接心包经。因此心经的起点是心尖而非心中。
 
肺经起于中焦也是错误的。肺经起于中焦是源于《灵枢经脉》。该文章中的十二经脉是用六弦古琴的六个散音和六个七徽按音诱发的经脉感传记录的。记录的没错,错在实验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用《灵枢经脉》的十二经脉线路不能把十二经脉连成一个环。以下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经脉的起止问题:1)气功大周天;2)顶眼连续观察经脉运行情况;3)胎息法感觉经脉循环;4)刺激周荣穴后记录经脉大循环。研究发现十四经脉是经过一侧十四经脉接续流动后经天突穴转到对侧十四经脉的。对侧的十四经脉是从肺经开始的。如此左右十四经脉轮流流动。如此天突穴才是肺经的起点。经气经过的第一个穴位是旁天突穴。从这里发出三个分支(上行支到头部、下行支到肺、主干横行于锁骨下缘到云门穴。因此肺经的起点是天突穴。
 
心经起于心中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一条经脉是起于心中的。最接近的心包经也只是经过心脏的中隔(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布在心脏的经脉有六条(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脾经和肾经前线)。这六条经脉都是纵行的,有四条经脉的连接点在心尖。其中脾经在前角下行到心尖连接心经,肾经前线沿后角下行到心尖连接心包经。因此心经的起点是心尖而非心中。
说心经起于“心中”,是起于“心藏”中,不是起于“心脏”中。你把心藏理解为心脏。心脏是肉体结构,是一个器官。器官是府,不是藏,而心是藏。

肝心脾肺肾是“五藏”,不是“五脏”。外科医生切开人体的胸部,看到的是心脏,不是心藏。心藏是看不到的,它隐藏于心脏之“里”。心脏与心包和大血管,合起来叫做“心系”。心系在表,心藏在里。在表的是器,叫做脏器,肉眼可见。在里的是藏,肉眼不可见,因为它是抽象的概念,不是肉体结构。
 
肺经的肠胃分布是左右不对称的。理由是胃肠是不对称的。
 
心脏与心藏的区别,好比是大脑与思想的区别。大脑是脏器,是肉体结构,是肉眼可见的。思想是功能,不是肉体结构,是藏在大脑之“里”的抽象概念。所以思想是看不见的,被称为藏。心系是心脏、心包和大血管的合称,它们都是肉体结构,是脏器。而心藏则藏于心系之“里”,它是看不见的。
 
说心经起于“心中”,是起于“心藏”中,不是起于“心脏”中。你把心藏理解为心脏。心脏是肉体结构,是一个器官。器官是府,不是藏,而心是藏。

肝心脾肺肾是“五藏”,不是“五脏”。外科医生切开人体的胸部,看到的是心脏,不是心藏。心藏是看不到的,它隐藏于心脏之“里”。心脏与心包和大血管,合起来叫做“心系”。心系在表,心藏在里。在表的是器,叫做脏器,肉眼可见。在里的是藏,肉眼不可见,因为它是抽象的概念,不是肉体结构。
原文是: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心的甲骨文没有争议就是心脏。藏于脏只是文字游戏。
 
心脏与心藏的区别,好比是大脑与思想的区别。大脑是脏器,是肉体结构,是肉眼可见的。思想是功能,不是肉体结构,是藏在大脑之“里”的抽象概念。所以思想是看不见的,被称为藏。心系是心脏、心包和大血管的合称,它们都是肉体结构,是脏器。而心藏则藏于心系之“里”,它是看不见的。
心经在大脑中分布在边缘叶和思考性语言中枢。大脑的经脉是全息的。心经只是一部分而已。
 
甲骨文也没有说心是心脏。
(心)人心,土臧也。也字補。在身之中。象形。息林切。七部。博士說以爲火臧。土臧者,古文尙書說。火臧者,今文家說。詳肉部肺下。凡心之屬皆从心。
《说文解字注》

不要诡辩!象形两字何解?
忘记六书了吗?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