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號舖 还辨认出这里面一个更准确的字,“…从诸学者…”这个比“…从其学者…”更合理。第二个是朱怀冰的一个手写题词,有好几个我不能确定的字,也是用红线画出来了,请大家帮忙辨识。
8、朱怀冰题字:
中国针灸
针灸学在中国文化历史甚久,黄帝有针灸经,扁鹊有针灸玉龙赋,唐有明堂针灸图,宋有铜人腧穴针灸图,此后其法几至失传。前据报载,十七世纪中国针灸学传至法国巴黎,至一千九百二十九年,法人新利荡莫兰(注1)译成法文二册,德国医学博士许米特研著《现代针灸术》一书,从其学者二百余人。近到日本作进一步之学习,国人知,所省矣。⊠患风湿甚久,近得孙耀晨先生以中国针灸法诊治,颇见奇效,盖证中国文化之伟大,孙先生独得其秘欤。感激之余,爰记其事,书赠耀晨大针灸家。
一九五三年冬黄冈朱怀冰 (印)
劉季洪第一个是这个表扬状的签名是刘什么?我用红线画出来的,我不认识这两两个字。看看台湾地区的其他朋友有没有认识的?我手里这个版本里面没有这个表扬状,这个表扬状是我在孔夫子里面看到的另外一个版本的书,里面别人拍的图片。
欣逢先生花甲览揆之辰,[擬]晋一觞以为寿第三个是秦德纯给孙培荣先生60周年大寿写的序,有一个字我不能确定,请大家帮忙辨识。
10、题字:中医师孙培荣先生六秩寿序
蓬瀛胜地,人多言寿,而寿己兼能寿人者,盖寡。瑯琊名医培荣孙先生,岐黄仁术得自世传。祖讳文成,父讳守亮,皆业儒而娴于医者,阡陌相连,不赖医谋生。先生渊源家学,克绍先德,复师事钱公曾文,得传衣钵,故于内外妇儿诸科靡不洞彻,症结着手成春,而针灸一道尤能精阐。我国医术之奥微,活瘫起痪,匪夷所思。溯弱冠时,即应故乡临沂县亲友之请,悬壶其地,针砭所及,向不计酬,医誉日隆,随缘济世,近而连云港,远而京沪各地,足迹所至,求治者肩为之摩。来台复卜居台北市,抱齐鲁圣贤之心,振内难仓扁之学,积四十余年诊疗经验,不自满假,一以嘉惠疾患为怀,军人军眷及贫病市民类,皆不受其赀。历年义诊,惠济尤广。其敬军爱民恫瘝在抱之举,弥足以风世而励俗矣。子宝琳,台湾省立法商学院毕业,服务台湾铁路管理局,仍承针灸家教,孙树仁、树义,头角峥嵘,堪继前绪。今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欣逢先生花甲览揆之辰,挻晋一觞以为寿,乃以时艰婉拒谦让弗遑。神针一撚,病无不除,寿人以寿世,自能与世同其寿,其籍先生之寿以为寿者,不知凡几,祝先生寿即所以祝国人寿也,先生宁不之许?是为序。
乡姻谊秦德纯拜撰,后学姜海东恭书
马登瀛 任君建 王振纲 宋福亭 黄一鸣 奚复一 吴惠平 陈一清 修养斋 吴海峰 李耀西 陈文群 张仲承 武仲瑛 张安谨 张佩兴 杨谦茂 钟焕新 刘锡亨 王鼎新 王辛 陈仕鉴 刘子范 傅松南 仝拜祝
一九六二年岁次壬寅仲春 穀旦
后附佐证:第二个是朱怀冰的一个手写题词,有好几个我不能确定的字,也是用红线画出来了,请大家帮忙辨识。
8、朱怀冰题字:
中国针灸
针灸学在中国文化历史甚久,黄帝有针灸经,扁鹊有针灸玉龙赋,唐有明堂针灸图,宋有铜人腧穴针灸图,此后其法几至失传。前据报载,十七世纪中国针灸学传至法国巴黎,至一千九百二十九年,法人新利荡莫兰(注1)译成法文二册,德国医学博士许米特研著《现代针灸术》一书,从其学者二百余人。近到日本作进一步之学习,国人知,所省矣。⊠患风湿甚久,近得孙耀晨先生以中国针灸法诊治,颇见奇效,盖证中国文化之伟大,孙先生独得其秘欤。感激之余,爰记其事,书赠耀晨大针灸家。
一九五三年冬黄冈朱怀冰 (印)
目前看来,“从其学者”,可以理解成跟随许米特学习的人,这个意思也比较合理。8、朱怀冰题字:
中国针灸
针灸学在中国文化历史甚久,黄帝有针灸经,扁鹊有针灸玉龙赋,唐有明堂针灸图,宋有铜人腧穴针灸图,此后其法几至失传。前据报载,十七世纪中国针灸学传至法国巴黎,至一千九百二十九年,法人新利荡莫兰(注1)译成法文二册,德国医学博士许米特研著《现代针灸术》一书,从其学者二百余人,(这里应该是逗号,到日本学习的人就是许米特,佐证后附)近到日本作进一步之学习,国人知,(这个逗号,可要可不要)所省(xǐng)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许米特在中医针灸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都还怀着谦卑的心态到日本学习中医,国人应该要知道这个事并且要有所反省)。⊠(按大佬识别:小女)患风湿甚久,近得孙耀晨先生以中国针灸法诊治,颇见奇效,盖证中国文化之伟大,孙先生独得其秘欤。感激之余,爰记其事,书赠耀晨大针灸家。
一九五三年冬黄冈朱怀冰 (印)
后附佐证:
据中医世家《中国医学通史》台、港、澳医学发展/香港医药发展概况/一、五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的消长章节叙述如下:台、港、澳医学发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 《中国医学通史》 - 中医世家
中医书籍《中国医学通史》(当前章节内容组合)“台、港、澳医学发展”:(一)中医教育台湾中医界为争取举办高等中医教育,先后与日本殖民统治者、民国政府等进行了六十多年的抗争与申请,终于1958年得到批准。1958年在台中市正式开学。七十年代末,“台湾都市与乡镇居民之医疗保健行为研究”,发现都市家庭有60%曾看过中医,乡镇居民家庭有70%看过中医;中医的补方、补品……www.zysj.com.cn
五十年代初期,内地著名中医学者大批涌到香港定居,南北人材荟萃,这是香港中医人材最鼎盛时期。1953年间,香港中医界首次与国际东方医学者展开交往,当时西德针灸学会副会长许米特博士(Heribert Schmidt)东渡日本,投身汉医大家大塚敬节门下,以一年时间学习中医《伤寒论》。是年3月途经香港返国时,香港中医药团体联同在湾仔英京酒家作出盛大欢迎,中医药界人士逾千人赴会,情况非常热闹。香港报章更以相当大的篇幅连篇累牍报导许米特博士此次访港的新闻。《星岛日报》有一篇特稿,题目是《是抬头的时候了》道出了中医界几十年来蕴藏在心上久而欲吐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