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学伤寒论借助了软件开发思想,但并不是模块这种层面的,而是伤寒论作者的教学表达方式跟软件开发思想极其相似。伤寒论作者继承了前面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发现了许多杂七杂八的病同一种治法、方剂可以治愈,并且发现这些病之间有共性,也就是主症。这些主症,就构成了条文的核心症,也就是软件开发的抽象接口,而各种各样的病就是继承实现了这个抽象接口的具体实现类,可以有自己杂七杂八的症状,但只要是有共同的接口,也就是主症,都用一个治法、方剂。用软件行业很形象的话说就是“如果它走起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它就是鸭子。” 这就是为什么说伤寒论是百病通治法,而不是专病专治法。如果只是个专治法的书,并不值得我花这么多精力时间去琢磨作者的表达思想。学伤寒论的核心点、也是最难的点,就是抓出主症来方证对应。古代成方和当代的经验方就像软件开发中的已经调试好的模块,而适应证客观、典型、明确的经方则是这些模块中的精品。
直接调用模块就可以解决70%-80%的市场需求,直观的收集一下脉证,按方证相应的思路来进行对比识别,即可知道该用哪个经方模块了。
但毕竟还有一些情况特殊的客户、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用户需求,要在现有模块之上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开发才能满足其功能实现。
要进行这样的二次开发,那就得按照软件构架、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操作,没有现成的、标准的、客观的范式来套用。
当然了,如果这部分客户不要了,就只玩模块匹配,承接主要业务,那就不需要去研究那些构架理念、以及开发技术了。
至于客户软件定制化的比喻,并不适用于人体有自愈能力的客观事实。利用药物帮助人体修复了最主要的矛盾,剩下的次要矛盾,它自己就有能量去修复。所以能人为解决 80%,剩下20%靠人体自然治愈,也不是不可以。多少流感,不吃药,都自然都好了。多少急性下利,不吃药,也都自愈了。光是正确选择历经几千年验证的方证对应,都没多少人玩精通,却还想着自己加减,拿着自己为数不多的个例来跟它比。继承都没做好,却想着创新。自然客观事实都没归纳好,却想着推演出理论来。能达到随心裁剪,必然是基于彻底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