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回归中医的本质:阴阳平衡

甘入脾。脾藏的作用是产生阴阳气之中的后天成分(先天成分由肾藏产生)。脾藏不足则治以甘味,因为甘味阴阳双补。

苦味抑制阴阳气,甘味补益阴阳气。酸味补益阴气而抑制阳气。所以苦味治疗心火旺,酸味治疗肝火旺,甘味治疗阴阳俱虚弱。
 
辛入肺。肺藏的作用是收敛(肺的性质是金,金的作用是收敛,收敛的效果是抑制阳气)。当肺藏功能亢进时,人体的阳气收到抑制,需要使用辛味治疗。辛味进入肺藏以对抗金气。
 
咸入肾。咸是矿物质的味道,矿物质的作用是控制增强的阳气,保护阴气,从而保护人体的精。所以阴虚阳亢时除了使用酸味之外,还需要使用咸味。譬如白芍与龙骨牡蛎同用。
 
《藏气法时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注:薤(xie)非韭。豕(shi),猪。

《汤液本草》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芍药。”“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人参、黄芪、甘草。”“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诃子皮,一作黄芩;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以辛泻之,桑白皮。以酸补之,五味子。”“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黄柏。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泻。”

以上15味药有代表性。伤寒论里的常用药均可试试。

现代五味:
辣椒碱偏辛,辣椒;
有机酸偏酸,柠檬酸;
有机碱偏苦,茶碱,咖啡碱;
糖类偏甜,葡糖糖;
盐类偏咸,食盐等
 
这就是为什么我只学伤寒论,尤其是只学没有被宋代理学成风而强行把内经概念加上的唐朝康治本伤寒论,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人造概念上纠缠几千年。在康治本伤寒论里,只需要紧紧围绕客观的“体、证”就可以了,而“体”只需简单判断其虚弱程度就可以了。学中医要围绕客观事实,而不是人造猜想、概念之上。这种满嘴各种概念的人,说得好听是儒医、易医,难听点就是腐医。
学伤寒论不懂脉法可不行,大部分篇目标题就是“脉证并治”,既有脉象,又有体证,以及治法。有脉象就有阴脉、阳脉之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