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当今中医教科书的说法,表证区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不过我觉得这种对表证的分类是正确的,而病证的命名并不什么准确。命名应该以疾病的病理机制为主,避免先入为主地冠以病邪。因为病机是客观的,而病邪的判断具有主观性。我的主张是,把表证区分为表寒证和表热证,把表寒证区分为“表寒实证”和“表寒虚证”。有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的全面判断,才能准确地选药组方。病在表,而不是里。证为寒,而不是热。邪可能是寒,可能是风,可能是热。
①表寒实证
表寒实证也好,表寒虚证也罢,这里的“寒”字表示寒证,而不是寒邪。医生在临床上治病重在辨别病证,而不是辨别病邪。区别病邪是医生在医学研究上的任务。
“表寒实证”。病在表,为寒证和实证。知病在表,故知必用辛味。知病为寒证,故知必用温药,知病为实证,故知用用药不必避开有损于气阴之药。如果是虚证,则必须尽可能避开之。苦寒必损气,辛温必伤阴。
表包括皮毛和肌肉两个部分。所以表病有皮毛病和肌肉病之分。皮毛病的症状是恶寒、无汗、脉浮紧。可能已经发热,可能还没有发热。三个症状同时出现即可以确诊为皮毛病,皮毛病必为表寒实证。表寒实证的特点是汗出邪气除。
表寒证的治疗大法是辛温发表。大凡辛温药必发散表寒。而辛温药又必有损伤人体的阴气的作用。所以,假如辨证不确,病人为表寒虚证,误诊为表寒实证,用辛温药发散表寒,却导致阴虚加重,出汗不止。譬如本为桂枝汤证,误用麻黄汤,只有辛温发表药,没有顾护阴气的药,则出汗不止而导致坏病。
表寒实证的治疗方法就是辛温发汗,不要画蛇添足地使用其它不必要的药物。
鉴别表寒实与表寒虚,以出汗情况为依据。无汗为实,有汗为虚。所以表寒实证必无汗,表寒虚证必有汗。寒邪无汗,因为寒为纯阴之邪,不伤阴气。风邪有汗,因为风为半阴半阳之邪,有伤阴气。伤阴气就会出汗。所以诊断表寒实证即意味着邪气为寒,表寒虚证意味着邪气为风。
②表寒虚证
病在表,为寒证和虚证。说得精确一些,表寒实证病在皮毛,表寒虚证病在肌肉。
表寒虚证的主要症状是:先恶寒无汗,后发热有汗,出汗而恶风。脉浮而不紧。
表寒虚证的治疗方法是辛温发表与酸甘化阴结合,以辛温发表为主。也不要画蛇添足地使用其它不必要的药。
③“风寒表证”
上面说的是可以十分准确地辨别是表实还是表虚的情况。不过在临床上可能暂时还不能鉴别,则不得不含糊其辞,使用“风寒表证”来下诊断。可能是寒,可能是风。可能在皮毛,可能在肌肉。无论是在皮毛还是肌肉,病证是寒而不是热。风邪引起的表虚证,虽然有出汗也还是寒证,不是热证。
如果在临床上无法分辨是表实还是表虚,原则上以表虚证治疗。
④表热证
病在肌肉,为热证。热证必有出汗。需要区分表热证与表寒虚证。两者都是病在肌肉,都有出汗,一个是热证,一个是寒证。表热证的特征是:a)有口渴、舌质红、舌苔黄。b)出汗热不退,发热与出汗同时存在,一边发热一边出汗。c)无恶寒和恶风。表寒证的特征是反过来:a)无口渴,舌质淡红,舌苔白。b)出汗则热退,热退则恶风,然后又发热,再出汗热退恶风。c)有轻微恶寒,被称为恶风。
如果在临床上无法分辨是表寒虚还是表热,可暂时以表热证治疗。
表热证的治疗大法乃是辛凉解表法。用薄荷、柴胡、葛根、桑叶、菊花、银花等。
⑤在临床上,必须尽可能问诊清楚如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有没有恶寒、发热,是恶寒还是恶风。恶寒是避风也怕冷,恶风是避风即不冷。有没有恶热。有没有出汗。恶寒、发热、出汗出现的顺序。有没有口渴。脉诊和舌质与舌苔诊断。
表寒用辛温,表热用辛凉,里热用苦寒。如果在临床上只可以确定有热证,而无法精确判断有没有里热,则可以使用小剂量苦寒药。里热证的特征性症状是烦躁和口渴,咽干口燥,而且喝水不能解渴;脉洪大有力或滑而有力。
①表寒实证
表寒实证也好,表寒虚证也罢,这里的“寒”字表示寒证,而不是寒邪。医生在临床上治病重在辨别病证,而不是辨别病邪。区别病邪是医生在医学研究上的任务。
“表寒实证”。病在表,为寒证和实证。知病在表,故知必用辛味。知病为寒证,故知必用温药,知病为实证,故知用用药不必避开有损于气阴之药。如果是虚证,则必须尽可能避开之。苦寒必损气,辛温必伤阴。
表包括皮毛和肌肉两个部分。所以表病有皮毛病和肌肉病之分。皮毛病的症状是恶寒、无汗、脉浮紧。可能已经发热,可能还没有发热。三个症状同时出现即可以确诊为皮毛病,皮毛病必为表寒实证。表寒实证的特点是汗出邪气除。
表寒证的治疗大法是辛温发表。大凡辛温药必发散表寒。而辛温药又必有损伤人体的阴气的作用。所以,假如辨证不确,病人为表寒虚证,误诊为表寒实证,用辛温药发散表寒,却导致阴虚加重,出汗不止。譬如本为桂枝汤证,误用麻黄汤,只有辛温发表药,没有顾护阴气的药,则出汗不止而导致坏病。
表寒实证的治疗方法就是辛温发汗,不要画蛇添足地使用其它不必要的药物。
鉴别表寒实与表寒虚,以出汗情况为依据。无汗为实,有汗为虚。所以表寒实证必无汗,表寒虚证必有汗。寒邪无汗,因为寒为纯阴之邪,不伤阴气。风邪有汗,因为风为半阴半阳之邪,有伤阴气。伤阴气就会出汗。所以诊断表寒实证即意味着邪气为寒,表寒虚证意味着邪气为风。
②表寒虚证
病在表,为寒证和虚证。说得精确一些,表寒实证病在皮毛,表寒虚证病在肌肉。
表寒虚证的主要症状是:先恶寒无汗,后发热有汗,出汗而恶风。脉浮而不紧。
表寒虚证的治疗方法是辛温发表与酸甘化阴结合,以辛温发表为主。也不要画蛇添足地使用其它不必要的药。
③“风寒表证”
上面说的是可以十分准确地辨别是表实还是表虚的情况。不过在临床上可能暂时还不能鉴别,则不得不含糊其辞,使用“风寒表证”来下诊断。可能是寒,可能是风。可能在皮毛,可能在肌肉。无论是在皮毛还是肌肉,病证是寒而不是热。风邪引起的表虚证,虽然有出汗也还是寒证,不是热证。
如果在临床上无法分辨是表实还是表虚,原则上以表虚证治疗。
④表热证
病在肌肉,为热证。热证必有出汗。需要区分表热证与表寒虚证。两者都是病在肌肉,都有出汗,一个是热证,一个是寒证。表热证的特征是:a)有口渴、舌质红、舌苔黄。b)出汗热不退,发热与出汗同时存在,一边发热一边出汗。c)无恶寒和恶风。表寒证的特征是反过来:a)无口渴,舌质淡红,舌苔白。b)出汗则热退,热退则恶风,然后又发热,再出汗热退恶风。c)有轻微恶寒,被称为恶风。
如果在临床上无法分辨是表寒虚还是表热,可暂时以表热证治疗。
表热证的治疗大法乃是辛凉解表法。用薄荷、柴胡、葛根、桑叶、菊花、银花等。
⑤在临床上,必须尽可能问诊清楚如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有没有恶寒、发热,是恶寒还是恶风。恶寒是避风也怕冷,恶风是避风即不冷。有没有恶热。有没有出汗。恶寒、发热、出汗出现的顺序。有没有口渴。脉诊和舌质与舌苔诊断。
表寒用辛温,表热用辛凉,里热用苦寒。如果在临床上只可以确定有热证,而无法精确判断有没有里热,则可以使用小剂量苦寒药。里热证的特征性症状是烦躁和口渴,咽干口燥,而且喝水不能解渴;脉洪大有力或滑而有力。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