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六经传变病理机制
《伤寒论》原文
①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②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③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④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⑤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⑥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理解】
邪气的六经传变,乃是从表入里,从阳病到阴病,从阳盛到阳虚的变化顺序。
人体从表到里,最表是皮毛,中间是肌肉,最里是髓。髓包括骨髓、脑髓和各种重要的内脏器官的精髓组织,譬如解剖学的各种内脏的“实质性组织”。什么是实质性组织,学西医的人都知道,这里不多说。实质性组织区别于内脏器官的间质性组织。间质性组织属于中医学的“肌肉”的范畴。肌肉是指皮肤粘膜之内,各个器官的实质性组织之外的一切组织,而不是西医说的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这三者在中医学里被称为筋。筋属于肌肉的一部分。
六经传变,其基本原理乃是人体的阴气即营气由盛到衰,导致免疫力即卫气由强到弱。卫气在皮毛,营气在肌肉。营衰导致卫弱,血枯又导致营衰,是这样的变化顺序。所以实际上六经传变顺序不是“卫——气——营——血”,而是“卫——营——血”。
①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即太阳病的临床症状是浮脉,头项强痛和恶寒。其实头项强痛与恶寒是同一回事。恶寒是病人感觉怕冷,同时表现为脊柱两侧骨骼肌持续性对抗性收缩,目的是增加产热。所以,实际上太阳病的特性症状就是脉浮和恶寒。
太阳病是邪气在皮毛和肌肉,病人的阳气增强,属于阳病。
《伤寒论》说“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什么是阳病,什么是阴病?阳病是病人阳气增强,起码不比正常人的阳气更弱。阴病是病人的阳气比正常人更弱。阳病应该见阳脉,而如果阳病见阴脉,提示正在从阳病加重而变成阴病。一般说来,脉象的变化比症状的变化可能会灵敏一些,于是阳病变阴病时,先出现阴脉,然后临床症状上表现为阴病。什么是阳脉,什么是阴脉?《伤寒论》说:“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大浮数动滑,提示病人的阳气增强。沉涩弱弦微,提示病人的阳气减弱。
太阳病必脉浮,浮脉属于阳脉,阳脉表示病人的阳气增强。太阳病必恶寒,恶寒的意义即是增强阳气,乃是人体主动调节阳气的措施。
太阳病是邪气在皮毛,或在皮毛和肌肉。太阳伤寒邪气在皮毛,其邪气称为寒。太阳中风邪气在皮毛和肌肉,其邪气称为风。太阳温病和太阳暍病都是邪气在肌肉,并且都是热邪。这四种情况都属于太阳病,都有脉浮和恶寒,只是恶寒和脉浮持续时间有长短,恶寒程度有高低而已。《伤寒论》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意思是说起先有脉浮和恶寒,然后很快就会恶寒消失,转变为恶热。太阳暍病比太阳温病热变得更快,然后阳虚得更迅速。
总结一下。太阳病是邪气入侵皮毛或肌肉,病人卫气增强,营气足或略不足,属于阳病和阳脉。邪气可以是风、寒、热。太阳病属于卫分病。
当营气衰弱下来后,邪气传入营分,结束太阳病,传入阳明或少阳。
《伤寒论》原文
①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②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③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④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⑤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⑥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理解】
邪气的六经传变,乃是从表入里,从阳病到阴病,从阳盛到阳虚的变化顺序。
人体从表到里,最表是皮毛,中间是肌肉,最里是髓。髓包括骨髓、脑髓和各种重要的内脏器官的精髓组织,譬如解剖学的各种内脏的“实质性组织”。什么是实质性组织,学西医的人都知道,这里不多说。实质性组织区别于内脏器官的间质性组织。间质性组织属于中医学的“肌肉”的范畴。肌肉是指皮肤粘膜之内,各个器官的实质性组织之外的一切组织,而不是西医说的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这三者在中医学里被称为筋。筋属于肌肉的一部分。
六经传变,其基本原理乃是人体的阴气即营气由盛到衰,导致免疫力即卫气由强到弱。卫气在皮毛,营气在肌肉。营衰导致卫弱,血枯又导致营衰,是这样的变化顺序。所以实际上六经传变顺序不是“卫——气——营——血”,而是“卫——营——血”。
①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即太阳病的临床症状是浮脉,头项强痛和恶寒。其实头项强痛与恶寒是同一回事。恶寒是病人感觉怕冷,同时表现为脊柱两侧骨骼肌持续性对抗性收缩,目的是增加产热。所以,实际上太阳病的特性症状就是脉浮和恶寒。
太阳病是邪气在皮毛和肌肉,病人的阳气增强,属于阳病。
《伤寒论》说“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什么是阳病,什么是阴病?阳病是病人阳气增强,起码不比正常人的阳气更弱。阴病是病人的阳气比正常人更弱。阳病应该见阳脉,而如果阳病见阴脉,提示正在从阳病加重而变成阴病。一般说来,脉象的变化比症状的变化可能会灵敏一些,于是阳病变阴病时,先出现阴脉,然后临床症状上表现为阴病。什么是阳脉,什么是阴脉?《伤寒论》说:“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大浮数动滑,提示病人的阳气增强。沉涩弱弦微,提示病人的阳气减弱。
太阳病必脉浮,浮脉属于阳脉,阳脉表示病人的阳气增强。太阳病必恶寒,恶寒的意义即是增强阳气,乃是人体主动调节阳气的措施。
太阳病是邪气在皮毛,或在皮毛和肌肉。太阳伤寒邪气在皮毛,其邪气称为寒。太阳中风邪气在皮毛和肌肉,其邪气称为风。太阳温病和太阳暍病都是邪气在肌肉,并且都是热邪。这四种情况都属于太阳病,都有脉浮和恶寒,只是恶寒和脉浮持续时间有长短,恶寒程度有高低而已。《伤寒论》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意思是说起先有脉浮和恶寒,然后很快就会恶寒消失,转变为恶热。太阳暍病比太阳温病热变得更快,然后阳虚得更迅速。
总结一下。太阳病是邪气入侵皮毛或肌肉,病人卫气增强,营气足或略不足,属于阳病和阳脉。邪气可以是风、寒、热。太阳病属于卫分病。
当营气衰弱下来后,邪气传入营分,结束太阳病,传入阳明或少阳。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