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外感医案 关于热症治不好求帮助!

个人看法:自觉发热是“因气虚而热郁”(没有力气散热,循环差了)。

湿热下注也是气虚下陷所致,
如果气不虚,湿热至少有一部分要上蒸,出现红鼻头之类的症状。


内伤法东垣,王纶说得有道理。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早晨应该是“胆气春升”之时,健康人脉静身凉。

早晨手心足心和下身发热出汗,说明少阳之气还郁滞在阴分没有生发起来。
 
主证:阴囊会阴那块发热潮湿(热大于潮),午时12点-2点,夜里10点-11点 下肢发热大腿里从内到外的热穿上裤子包住热。
特定的条件下:久坐,盖被子,或者躺下。还有那种坐不透气的椅子, 下边与下肢热加重。还有手心发热出汗。其次是偶尔腹股沟胀痛。
用伤寒论这个属于什么病症?如何治疗有没有师父帮帮我。浏览附件162434浏览附件162435
 

附件

  • DSC_0905.JPG
    DSC_0905.JPG
    2.7 MB · 查看: 54
会不会是新冠后遗症?22年底开始这些症状的,11月份左右得的新冠。
 
从第一付来看,好象多少有点作用,至如你腿部这个地方发热,好解决啊!直接拨火罐,在我眼中,只耍火罐好拔的地方,都不是难事。
现在心情好焦虑,被这个病这么的一年多时间了。
 
任何病都讲究整体和局部的结合,方剂的优势在于一剂治整体,对于局部可结合外治法,上面老中医老兄也说过,你这阴囊潮湿也可结合外治法,王幸福老师有个阴囊潮湿速愈散,在他的杏林薪传中一书有紒绍,你用度娘也可以搜到。你上面腿部局部发热,可拔火罐,直接刮痧也行啊!一句话,办法多多。
 
任何病都讲究整体和局部的结合,方剂的优势在于一剂治整体,对于局部可结合外治法,上面老中医老兄也说过,你这阴囊潮湿也可结合外治法,王幸福老师有个阴囊潮湿速愈散,在他的杏林薪传中一书有紒绍,你用度娘也可以搜到。你上面腿部局部发热,可拔火罐,直接刮痧也行啊!一句话,办法多多。
Screenshot_20240414-212116.png

刚说完就碰到骗子了 哈哈给我气笑了
 
你抓了几付,吃完看看再说,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你说的王幸福老师的方子我已经找到了,回头
尝试一下。问题用这个方子治好潮湿,这个热还是个主要问题。
 
那个地方应该是在肝经和脾经的循行路线上吧。

湿郁发热与免疫有关,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但中医只认湿热病机,升阳散火也散湿的风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对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
 
热由湿郁而生,湿去则热孤。
搜索这个段文字,出现这一篇文章。
孤邪法是针对两种以上病邪相互结交着难解,采取攻其一邪而孤其另一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叶氏在【温热论】中明确提出“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于热相搏,势必孤也。”正所谓一病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病邪互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孤邪十一法


1.湿热交蒸 化湿以孤热
“温邪,署邪,热邪,湿邪等均为浊邪,邪之浊者,必沉以内着,滞而易留”,湿热合邪,如油入面,“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相合,其病重而速”。因此,叶氏力主治宜“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俟湿邪一去,热孤势衰,不攻自破。
原案举例【叶氏医案存真】载“今年二三月,久雨阴晦,入山行走,必有瘴气湿邪,着于脾胃。腹中胀闭溏泄,挟积,溺赤不爽,目眦肌肉悉黄。夫湿为阴邪,郁久必热,热自湿中而来,当以湿为本治。生茅术、炒厚朴、猪苓、草豆寇、新会皮、茵陈、茯苓皮、石夕、木香汁磨入”本案乃瘴气湿邪从口鼻触入为患。观其脉证,溺赤不爽,目眦肌肉悉黄、显系湿郁化热、湿热搏结之征,此时如仅用清热,则与湿无涉,湿邪不去而热邪难除。对此,叶氏明确提出“热自湿中而出,当以湿为本治”,使湿邪去,热无所依,其势必孤、热自易解,此乃治湿热之金针度人之处,补益后学,良非浅益。

2.风燥并作 透风清热以孤燥
叶氏云“燥为干涩不通之疾,内伤外感宜分,外感者由于天时风热多胜,或因深秋偏亢之邪......内伤者,乃人之本病,精血下夺而成。风热温燥并作,热烁真阴则燥邪更甚,燥恋风邪而风淫更威。为此叶氏力倡透风清热以孤燥邪。
原案举例【指南】胡案“阳明脉络已空,厥阴阳气易逆,风胜为肿,热久为燥,面热,喉舌干涸......,羚羊角、连翘、丹皮、黑山栀、青菊叶、元参、花粉、天麻。

3.署湿热痰互阻 理痰湿以孤署热
叶氏认为,“署热必夹热”,“ 天之署热一动,地之湿浊自腾,人在蒸淫热迫之中,若正气没或有隙,则邪从口鼻吸入”,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阴胜之体,脾湿亦不少”,内外合邪则停痰化饮,变证蜂起。治疗上叶氏主张只需清除痰湿,则署热势减,可望速瘳。
原案举例【指南】吴案“署湿热,皆气也,并酿蓄浊痰于胃,遂口甜腻滞不饥,议以宣气理痰。川贝母、瓜蒌皮、杏仁、黑山栀、石夕”。

4.湿食互阻 利湿以孤食
食乃重浊氤氲【音yin--yun】之气,食为有形积滞之邪,临床上,或食阻以生湿,或湿困以停食,湿食互阻病难速已。张聿青云,湿何以不化,饮食水谷资之助之也,食何以不行,湿困脾呆也。【指南】湿篇李案云:“脾胃不主运通,湿热浊气交扭混乱,前辈治中满,必曰分消,此分字,明明谓分解之义,但乱药既多,不能去病,就是脾胃受伤于药”,力倡分而治之。利湿以孤食,俟湿邪一去,脾阳得复,而食积自除。
原案举例【存真】载“舌白,渴不欲饮,呕有痰,口味皆变,头中空腹,两颊赤,此水谷湿热气并,欲蒸肠胃,致清浊变混,忽然烦躁,难鸣苦况。法苦寒泄热,辛香流气,淡渗利湿。无形之湿热去,有形之积滞自通。淡黄芩、野郁金、黄连、秦皮、白蔻、通草、猪苓、川朴”。【指南】林案亦载“酒肉湿浊凝聚”,治以苓桂术甘汤化湿以孤食。

5.湿虫内蕴 除湿以孤虫
叶氏云:“虫类虽多,其源皆由饮食停滞湿热郁蒸变化而成”,湿热生虫,虫伤肝胆脾胃又致湿热内生。因此,叶氏主张“湿虫内蕴运化失司,当苦药胜湿”以孤虫。【指南】吐回虫篇载,周案“两胁痛,尤甚于左,呕吐回虫,年前好食生米,此饥饱加以怒劳,胃土不和,肝木来犯,试观幼稚有食米麦泥炭者,皆里滞久聚,初以湿热郁蒸而得”。治宜“和阳宣腑,辛窜痛络,湿去热走,腑络自如”而虫积可除。
原案举例【指南】叶案“署湿热内蒸,吐蛔,口渴耳聋。黄连、半夏、枳实、广皮白、菖蒲、杏仁。


6.湿痰互裹 理湿以孤痰
叶氏云“湿为重浊有质之邪,若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湿从外受,终归脾胃”,脾为生痰之源,湿痰互裹则病势缠绵。因此,叶氏主张,除湿以孤痰。【指南】湿篇载某案:“阳微体质,痰湿内聚,便溏脘闷,肌麻舌干,清理湿邪,气机升降自安。
原案举例【未刻本叶氏医案】载”署必挟湿,且宿有痰饮,湿痰交蒸,身热为冤,当治以苦辛宣通。人参、川连、广白皮、茯苓、藿梗、半qv(米字旁和曲组合的字)”。

7.气滞血淤 理气以孤淤
“气,无形也,血,有形也,无形生有形”,“气滞者,血亦滞也,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滞于中,血因停积,凝而不散”【不居集】。扬仁斋更明确提出“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故人之一身,调气为上,理血次之”。叶天士崇古训,对气滞而致血瘀乃至相互夹杂为患者,力主理气孤瘀。
原案举例【指南】调经篇傅案“大凡痞满在气,燥实在血,腹胀,经水仍来,大便微溏,固是气分病也,下之暂愈,气得泄也。病非轻渺,议中满分消法。生茅术、猪苓、泽泻、椒目、鸡内金、青皮汁、厚朴”。

8.淤热互结 逐淤(热)以孤热(淤)
张仲景早有“瘀热在里”,“下血乃愈”的明训,【重订通俗伤寒论】更明确提出“下焦瘀热,热结血室,非速通其瘀,而热不得去。”对此,叶氏认为,瘀热互结重在分清来龙去脉,因瘀而郁热者当逐瘀而孤热,因热至瘀者则当清热以孤瘀。
原案举例【指南】牛案载“向年积聚”,“身处江南湿热之乡,饮啖仍用山右浓重之味”,热由肠升膈,三焦不清。议攻无形之热。清心凉膈去芒硝加菖蒲。”

9.血淤湿阻 祛淤以孤湿
唐容川说“失血家往往水肿,瘀血化水,亦发水肿”,【医门法律】载“经脉不利,化为水,流走四肢,悉皆肿满,名曰血分,其侯与水相类,若作水治之,非也”故叶氏治瘀阻湿停之征每每逐瘀而孤湿。
原案举例【指南】顾案载“经停四月,腹满,尻髀足肢尽肿,食纳胀闷不化。大便溏泻不实,女科认为胎气,恐未必然,方书谓经断而后肿胀者,治在血分。生白术、厚朴、大腹皮、茺蔚子、椒目、小黑稆(音lv应是禾字旁加鲁)豆皮”。

10.痰淤交结 祛淤(痰)以孤痰(淤)
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内阻则水湿内生,化痰积饮。痰遏清阳,气血,日久经脉不利而成瘀血。对此,叶氏主张分清先后标本,攻其一邪。如“阳虚浊邪阻塞,气血瘀痹而为头痛者,用虫蚁搜逐血络”,“痛在胁肋,游走不一,渐至痰多”之征,通络活血以孤痰。“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之痰浊血瘀胸痹之证,治从化痰宽胸以孤瘀。

11.痰热互结 清热以孤痰
张景岳认为:“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叶天士提出“痰壅无形之火,火灼有形之痰”,“痰因热起,清热为要”,热邪得清,则痰势自衰也。
原案举例【指南】刘案载:“痰火郁遏,气滞,吸烟上热助壅,是酒肉皆不相宜,古称痰因气滞热郁,治当清热理气为先。川连、白术、枳实、厚朴、茯苓、半夏”。

用法要点:

邪有内外之分和新感伏邪之异。诸如风寒、署、湿、燥、火、淤血、痰饮、食滞、虫积等相互搏结每每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临症如何正确使用孤邪法?其使用取舍规律大致以下四点。

1.表里合邪,治表孤里。临症或一邪同犯表里,或数邪两感内外,叶天士提出“大凡先治表后治里,世间未有先投黄连清里,后用桂枝和表”,主张治表邪孤里邪。

2.有形无形夹杂,治无形孤有形。临床上,对外感六淫、气滞与痰饮、淤血、食积等相互夹杂为患时,叶天士多主张治无形而孤有邪之邪,如【未刻】载:“温邪挟食,咽痛腹疼,桑白皮、紫苏梗、枳实、广橘红、白通草、桔梗”。清肃温热之无形之邪以孤食。【存真】载“虽胃滞未清,亦宜先清营热”,若湿热夹积滞者“法苦寒泄热,辛香流气,淡渗利湿盗窃。无形之湿热去,有形之积滞自通”。

3.新感引动宿邪,治新感孤宿邪。临床上,若新感引动宿邪并作者,新感之邪多来势猛、传变快、极易内陷。因此,叶氏主张应当治新感、孤宿邪。【指南】湿热篇载:“腹满既久,非是暴症,......乃温邪触自口鼻,上焦先受,气血与热交固......理当先治新邪。【存真】云:“素有浊阴上干之症,近因湿气淫蒸,新旧合一。当用苦辛以劫湿邪为主,既仲景先治新后治痼之意也。”

4.因果并存,治“前因”之邪孤“后果”之邪。临床上若数邪混杂,变证叠起形成恶性循环者,叶士主张重在找出“夙根”之前因之邪,而置继发第二致病因子之暂不顾。譬如,因食积化燥热者当攻其食积而孤燥邪,因外感六淫之邪而致内生痰、瘀、虫、食者,则治从外邪而孤余邪于暂不顾。【未刻】载“痰阻热蒸,发热脘闷。竹茹、半夏、橘红、枳实、茯苓、桑叶”正所谓善除荆棘者先断其根,善治疾病者贵在治本也。

应当说明的是,也氏孤邪法并不仅止于此,诸如:水热互结者逐水以孤热,燥食互阻者攻食以孤燥,饮热搏结者化饮以孤热,风湿同犯者透风以孤湿,邪漫三焦者,导下以孤上,热困表里者救表以孤里,临症贵在知常达变,举一反三,切不可胶柱鼓瑟,死于法下。
 
那个地方应该是在肝经和脾经的循行路线上吧。

湿郁发热与免疫有关,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但中医只认湿热病机,升阳散火也散湿的风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对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
昨天晚上8点大腿皮肤那一块开始热,10点多感觉没了。这个发热时间很不固定。有时候会没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