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仁在《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孙广仁等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08出版中的(2.15 阴阳的二分法、三分法及太少划分)进行了相关论述:
文章开始时,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中间忽然又反口,说
夏秋为阳,冬春为阴。
後者这说法,虽然我也赞同,但作者这是选择性失忆了吗?而反水的理由呢?
还是说,
相对阴阳论又发威了呢?
阴阳。 。 。 阴阳。。
秋夏(陽) 。。肺心。。
冬春(陰) 。。肾肝。。
明明是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再加上夏秋为陽,冬春为陰,这样的
阴阳矩阵二分之法,做成了
陽中之阳为心,陽中之阴为肺,
陰中之阴为肾,陰中之阳为肝。
可见阳中之陰乃春,而陽中之阴乃秋,所指者并不相同,误解争执由此而起矣。
再硬要加入[太少] 来,是要干什么呢?是要建立四阴四阳吗?
就算要加(不该说加,该说兑换,即四个字兑换为两个字) ,也只能是
太阳为心,少阳为肺,
太阴为肾,少阴为肝。
的这个
唯一之样子。
注意在这套阴阳学说里面的气有多少,气乃是时间单位,而非指物质上之气。
~~~~~
而文章竟然还说,
至阴即太阴。
这是谁说的呢?此两者何曾会是同一之物呢?不是说好了至阴为脾、太阴为肾的吗?那怎么将肾与脾等同呢?
虽然在六节里,最後至阴是被太阴所取代,但在《六节藏象论》里,它俩能等同吗?太阴这个名目,真的有在此篇文论里存在吗?
夫三分法之结果,应如下:
三阳者,太阳、阳明、少阳。
三阴者,少阴、太阴、厥阴。
而二分法之结果,当如下:
二阳者,太阳、少阳。
二阴者,太阴、少阴。
凭什么您说二阳就是太阳、少阴,而二阴就是太阴、少阳呢?干吗要提高学习之门槛呢?说好的规矩呢?
就凭一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吗?
但此句之意思,明明就是阳中有阴阳,阴中也有阴阳呀!怎能因此句而坏了规矩呢?
事实上,古中医学为何要及如何去分阳为三及阴为三(=六节) ,其答案正正隐藏在《六节藏象论》里面。
而很明显,此篇流传之时,六节名目未尚被发明出来(或确定下来) 。
是故因循传抄下来,才保留了它的古貌,才让後人能见到当中的斧凿之痕也。
谁能在此篇中,数出六节来呢?
最後文章提出了开阖枢之名目,这又是另一个大坑矣!
夫氣之生,與其化衰盛異也。寒暑溫涼,盛衰之用,其在四維。
故陽之動,始於溫,盛於暑,陰之動,始於清,盛於寒。
春夏秋冬,各差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