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针灸“治神法”浅识

胡必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06
帖子
451
获得点赞
302
声望
63
年龄
61
所在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机务段铁路小区
针灸“治神法”浅识
作者:尉建辉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甘肃兰州
【摘要】 针灸“治神法”在针灸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关系到针刺的疗效。因此,应该引起广大针灸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能够使其在针灸临床中得以广泛运用。

【关键词】 针灸 治神法

“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本神法、调神法等。《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这些都说明了“治神”是在针刺治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和要领。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治神就是医患双方神志意念的交流过程,是针灸医师去粗存精的辨证思维过程,是直接影响针灸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基础物质和功能活动的集中表现,是生命现象总体反映。故中医有“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之说。《灵枢·本神》篇:“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篇:“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小针解》篇:“神者正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可见“神 ”是精血气所生成的人的精神活动和正气盛衰的总体表现。所以《素问·天年》篇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神分布于全身,游行于经络输穴,其功能表现为高级的功能活动,如意识、知觉、思维、精神等,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灵枢·本神》篇说:“脉舍神”,《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这就是说,神可随气出入于经络腧穴之中,针刺取效,必须得经络腧穴中之神气。故张志聪说:“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治神法”也就是通过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集中医生的精神意识,使针下易于得神取气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 医生治神法

其中包括进针前调神、进针后守神和出针后养神三个方面。进针前调神就是要求医生在进针前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细心观察病人的神气。要像《素问·宝命全形论》形容的那样:“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如此才能得神取气,提高疗效。故《九针十二原》篇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东汉针灸名医郭玉说:“神在心手之际。” 进针后守神就是要求进针得气后仍专心致志于针端,使针下神气不散,谓之守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精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灵枢·终始》篇说:“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都是说进针得气后还必须守神,使经络中气不散,神不去,才能提高疗效。出针后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施术后要修身。即要有目的进行修炼,如练气功、练太极拳等,使“精神内守”。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金针梅花诗钞》说:“用针者人也。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断果。使之临危则不乱,卒遇大恐而不能惊。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除,气血完,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倍也。养身者却病强身也。以不病之身,方可治有病之人。聚全身之力于指腕,方可使顽铁通于神明。”

2 调病人神气法

就是通过语言诱导和细心观察,使病人精神聚会,心情舒畅,在病人心理状态较佳的情况下接受针刺。《标幽赋》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所谓“使本神朝”,就是使病人神志安定,神随气至。怎样才能使病人“神朝”而气至呢?一是要用医生的双目观察病人的神态、目光,通过医患间的目光暇接,使病人精神安定下来。《灵枢·本神》篇说:“是故用针者,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素问· 针解》篇说:“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张景岳认为:“目者,神之窍,欲正病者之神,必瞻其目,制彼精神,令无散越,则气为神使,使脉道易行也。”二是通过谈话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及对针刺的恐惧、对疾病的忧虑等,使病人安定、平静地接受治疗。《素问·宝命全形论》说:“静意观义,观适之变”就是这个意思。

由上面的论述可见,针灸“治神法”具有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医生治神法和调治病人神气法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内容贯穿针灸医疗实践的全过程,同时也影响着针刺的疗效。因此,只有在针灸临床中运用“治神法”,才能明显的提高针刺疗效。
 
针灸“治神法”浅识
作者:尉建辉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甘肃兰州
【摘要】 针灸“治神法”在针灸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关系到针刺的疗效。因此,应该引起广大针灸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能够使其在针灸临床中得以广泛运用。

【关键词】 针灸 治神法

“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本神法、调神法等。《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这些都说明了“治神”是在针刺治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和要领。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治神就是医患双方神志意念的交流过程,是针灸医师去粗存精的辨证思维过程,是直接影响针灸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基础物质和功能活动的集中表现,是生命现象总体反映。故中医有“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之说。《灵枢·本神》篇:“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篇:“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小针解》篇:“神者正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可见“神 ”是精血气所生成的人的精神活动和正气盛衰的总体表现。所以《素问·天年》篇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神分布于全身,游行于经络输穴,其功能表现为高级的功能活动,如意识、知觉、思维、精神等,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灵枢·本神》篇说:“脉舍神”,《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这就是说,神可随气出入于经络腧穴之中,针刺取效,必须得经络腧穴中之神气。故张志聪说:“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治神法”也就是通过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集中医生的精神意识,使针下易于得神取气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 医生治神法

其中包括进针前调神、进针后守神和出针后养神三个方面。进针前调神就是要求医生在进针前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细心观察病人的神气。要像《素问·宝命全形论》形容的那样:“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如此才能得神取气,提高疗效。故《九针十二原》篇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东汉针灸名医郭玉说:“神在心手之际。” 进针后守神就是要求进针得气后仍专心致志于针端,使针下神气不散,谓之守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精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灵枢·终始》篇说:“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都是说进针得气后还必须守神,使经络中气不散,神不去,才能提高疗效。出针后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施术后要修身。即要有目的进行修炼,如练气功、练太极拳等,使“精神内守”。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金针梅花诗钞》说:“用针者人也。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断果。使之临危则不乱,卒遇大恐而不能惊。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除,气血完,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倍也。养身者却病强身也。以不病之身,方可治有病之人。聚全身之力于指腕,方可使顽铁通于神明。”

2 调病人神气法

就是通过语言诱导和细心观察,使病人精神聚会,心情舒畅,在病人心理状态较佳的情况下接受针刺。《标幽赋》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所谓“使本神朝”,就是使病人神志安定,神随气至。怎样才能使病人“神朝”而气至呢?一是要用医生的双目观察病人的神态、目光,通过医患间的目光暇接,使病人精神安定下来。《灵枢·本神》篇说:“是故用针者,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素问· 针解》篇说:“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张景岳认为:“目者,神之窍,欲正病者之神,必瞻其目,制彼精神,令无散越,则气为神使,使脉道易行也。”二是通过谈话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及对针刺的恐惧、对疾病的忧虑等,使病人安定、平静地接受治疗。《素问·宝命全形论》说:“静意观义,观适之变”就是这个意思。

由上面的论述可见,针灸“治神法”具有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医生治神法和调治病人神气法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内容贯穿针灸医疗实践的全过程,同时也影响着针刺的疗效。因此,只有在针灸临床中运用“治神法”,才能明显的提高针刺疗效。
有一位曾经在中国海外医疗队工作过的中医师说,她在海外经常一天治疗几百个病人,在几十张治疗床之间来回穿梭,给病人针刺,根本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到每个病人,但是疗效还是不错的。所谓治神虽然要尽可能做到,但是针刺穴位恰当,手法准确,才是最根本的。
 
神在甲骨文中指闪电。用在医学中指经脉。针刺调神就是调经脉。后人把神的定义更改了。在医学中指神志,精神状态或大脑的某些功能。因为很多经脉与人体的情志中枢或神经控制中枢有联系,所以某些经脉或穴位可以调神。但是以目前的教材还讲不出道理,只有经验。例如胃经的水沟穴感传重点在大脑基底部,肝经感传到下丘脑愤怒中枢,肾经前线到角回的恐惧中枢…。
 
神在甲骨文中指闪电。用在医学中指经脉。针刺调神就是调经脉。后人把神的定义更改了。在医学中指神志,精神状态或大脑的某些功能。因为很多经脉与人体的情志中枢或神经控制中枢有联系,所以某些经脉或穴位可以调神。但是以目前的教材还讲不出道理,只有经验。例如胃经的水沟穴感传重点在大脑基底部,肝经感传到下丘脑愤怒中枢,肾经前线到角回的恐惧中枢…。
请问前太溪穴有到您说的“角回的恐惧中枢”吗?
 
神在甲骨文中指闪电。用在医学中指经脉。针刺调神就是调经脉。后人把神的定义更改了。在医学中指神志,精神状态或大脑的某些功能。因为很多经脉与人体的情志中枢或神经控制中枢有联系,所以某些经脉或穴位可以调神。但是以目前的教材还讲不出道理,只有经验。例如胃经的水沟穴感传重点在大脑基底部,肝经感传到下丘脑愤怒中枢,肾经前线到角回的恐惧中枢…。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文字,如下:

《古今医案按》中记载过一个例子:“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就是说一个少女总是觉得害怕而不能入睡,后来医家汪石山诊断她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汤的方子,治愈了少女的失眠。



请问以上医案符合医理吗?这是编的故事吗?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文字,如下:

《古今医案按》中记载过一个例子:“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就是说一个少女总是觉得害怕而不能入睡,后来医家汪石山诊断她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汤的方子,治愈了少女的失眠。



请问以上医案符合医理吗?这是编的故事吗?
这是温胆汤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不需要杜撰,完全符合医理。
 
这是温胆汤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不需要杜撰,完全符合医理。
这就不对了。您说恐惧胆小是肾经前线所主,但是温胆汤的组成如下:
生姜12克 半夏6克(洗)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实2枚(炙)甘草3克


我看这些药没有一味能到达肾经前线。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温胆汤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不需要杜撰,完全符合医理。
中国人说一个人胆小的时候,不说“肾小”,说“胆小”。这让我很困惑。您知道原因吗?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半夏,桂枝,甘草。少阴病指肾阳虚。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半夏,桂枝,甘草。少阴病指肾阳虚。
您的意思是半夏走肾经前线。
但是桂枝是泻肾补膀胱的,它和半夏一起用逻辑上有问题,不知您能否替我解惑?
 
您的意思是半夏走肾经前线。
但是桂枝是泻肾补膀胱的,它和半夏一起用逻辑上有问题,不知您能否替我解惑?
桂枝补肾阳,泻膀胱阳气。
 
桂枝补肾阳,泻膀胱阳气。
谢谢您的指点。
但事情仍然不对头:
桂本伤寒论:
“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脉浮应该是肾强膀胱弱,用了桂枝汤泻膀胱补肾,人不就死了吗?
 
谢谢您的指点。
但事情仍然不对头:
桂本伤寒论:
“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脉浮应该是肾强膀胱弱,用了桂枝汤泻膀胱补肾,人不就死了吗?
尺脉浮虚是膀胱经虚证,脉浮紧或大而有力是膀胱经实证。头项强痛是膀胱经实证。
 
尺脉浮虚是膀胱经虚证,脉浮紧或大而有力是膀胱经实证。头项强痛是膀胱经实证。
原来是这样。
我的错误源自您几年前给我的一个邮件回复,我一直以为脉浮是阴虚。也好几年了,我也记不清是您说错了还是我眼花看错了,现在改过来就好。

不过小问题还是有:
这么说的话,白芍就是补肝的喽?

陈士铎的《辨证录》里有平怒汤,治疗大怒之后的病人:

白芍三两 丹皮一两 当归一两 炒栀子五钱 荆芥炒黑,五钱 天花粉三钱 甘草一钱 香附三钱


大怒是肝经实证,陈用了白芍3两,难道陈士铎当年已经把病人治死了??您怎么看?
 
浮脉有很多具体的分类,不能一概论之。
 
浮脉有很多具体的分类,不能一概论之。
我的意思是,桂枝是补阳的,桂枝既和白芍同用,那白芍也应该是补阳的。所以白芍是补肝的不是补胆的,您看我的推理对吗?
 
我的意思是,桂枝是补阳的,桂枝既和白芍同用,那白芍也应该是补阳的。所以白芍是补肝的不是补胆的,您看我的推理对吗?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泄痢腹痛,虚寒勿与。白芍用于收敛桂枝的发汗。一收一散,一寒一温,相互制约,调营卫和气血,抑阴止汗。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泄痢腹痛,虚寒勿与。白芍用于收敛桂枝的发汗。一收一散,一寒一温,相互制约,调营卫和气血,抑阴止汗。
从经络的角度看,您觉的白芍补泻什么经脉呢?
 
浮脉有很多具体的分类,不能一概论之。
我几年前给一人诊过脉:
手指轻轻放到他的寸关尺部,就感到跳动十分剧烈。也就是脉非常浮、且浮得很有力。

他这种情况,应该是膀胱经的实证、肾经的虚证了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