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已有舌诊的,但仅20几处,
现代中医临床非常重视的舌诊是在明代时期才发展完善的。
伤寒学虽是临床的基石,但不是中医的全部,
宋元明三代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清代完善的温病学说,在治疗如今的流行慢病上有重要的作用。
多诊合参才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脉沉就是少阴病?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
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
抵当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畏寒就是少阴病?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
恶寒。
109.伤寒发热,
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
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患者面色泛赤(见图),
如果是少阴病阳虚导致的虚阳浮越,则不会有恶寒的症状: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浏览附件14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