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其他 究竟什么是文明?文明有没有无国界。

听过《狼来了》故事的人应该知道,诚信就是在这样撒谎骗人中一次次消磨殆尽,最后被狼吃了的时候,无人再相信。

失去诚信的人,会被人觉得不靠谱,不可靠。和你做生意的人也时常提心吊胆,心想到底行不行。

当然,没有那个能力,就不要随便承诺。万一兑现不了,只会让人对你的可靠性产生质疑。以后合作也会多很多心眼,合作也不会愉快和顺利。

《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叶适《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 吴兴 李公 ,以诚信质直事 孝宗 。

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中庸》:“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诚“,就是真心实意。大自然都是真实的,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就好像木头原本是原木,原木是木头的真实,但是给木头上油漆,就是粉饰了。返璞归真,就是去掉粉饰,回归本原状态,也就是真心实意。

诚信,就是真心实意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却不见落实。
 
“爱“,在古代文明社会,并不是“喜欢“的意思。

三国·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北游,喜欢无量。”。“喜欢“是对某个事物或人有好感,感到有兴趣,很快乐。

“爱“是带有责任的,比如夫妻的“恩爱“,对众人的“仁爱“,长辈对后辈的“慈爱“等。这就不是“喜欢“的意思了。

每一种“爱“,都有具体的责任、付出、原因,都要落实到具体。不能简单用“博爱“来解释。更不可能解释为“喜欢“。

“仁爱“,是对众人的爱,“医者仁心“,“仁者爱人“,“仁爱“是大爱,仁爱是能力大的对能力小的爱。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汉书·宣帝纪》:“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

例如:经理仁厚宽大,对全体职工,完全能做到遐迩一体。
因为“经理“能力大,处于上位者,也就是上级,他对他的下属员工仁厚宽大。说明了经理的品德美好。

“爱“,始于亲,而推及到众,到天下人的爱(天下归仁、至仁)。因为圣人认为连自己亲人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真心实意爱他人,爱众人,爱天下人。而可能是虚假的爱,不会担当责任的爱,是口头的爱,无法落实的爱。所以,爱人者,必爱亲。“孝、悌“是仁爱之本。

《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

爱,是具体责任和落实。

比如“慈爱“,会表现在长辈对后辈教育和教导,付出经济物质养育和良苦用心帮助其成长,成长过程中的监护和保护。所以,任何“爱“都不是口头说的,也不是简单的“喜欢“。

比如“恩爱“,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扶,相互照顾。

比如“孝爱“,子女赡养老人,照顾老人,生儿育女传家接代。

“义“,是自身对社会,对群体,对天下的爱,和美好文明社会追求。作为一个集体,每个人都有义务。

古代有侠义之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维持社会公平正义。

有义士,有义军,有义民。

《书·多方》:“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

《左传·桓公二年》:“ 武王 克 商 ,迁九鼎于 雒邑 ,义士犹或非之。” 。
唐 司空图 《冯燕歌》:“ 魏 中义士有 冯燕 ,游侠 幽 并 最少年。”。

义,有大义和小义。

关于义和利。“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所以,君子不取不义之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是指对自己以及别人做不义事感到羞耻和憎恶。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他不会为了利益而舍弃道义。利益固然重要,但是要舍弃道义而取利益,显然不可接受。

显然,文明社会,不能把利益当做至上,在利益和道义面前,道义优先。不能为了区区利益,就把道义舍弃了。道义是长远的不变的,利益是眼前的短暂的。
 
最后编辑:
仁,右边有个“二“,也就是“个人“面对至少两个人及以上的人群的爱。也就是“泛众爱“,对众人的爱。

仁爱,也是能力大的对能力小的众人的爱。

文明社会,天下归仁,也就是天下必然仁者为王。

关于“仁者无敌“的典故,《孟子》的《梁惠王上》,就讲了如果有几个人都想成为王者,老百姓最终必然拥戴“仁者“,“不仁者“必然败于“仁者“,“仁者“也就无敌于天下。“民心“最终拥戴“仁者“的结果。

靠“霸道“虽然能一时逞强,但是,从长远看,由于民心的根基不牢,必然败于“仁者“。

“天下归仁“,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之位。这个是文明社会的特点。

野蛮社会,虽然能通过文明教化,步入文明。但野蛮社会是信奉“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丛林野兽规则,弱者怕强,强者怕更强,欺软怕强,所以,“畏威不怀德“,也就是施于“恩义“,最后的下场可能是不能得到“恩报“,还会被“吃掉“。也就是说,当你丢一块肉给野狼,野狼不仅不报恩,还会惦记你身上更多的肉,你不给的话,最后还把你给吃掉。
但是你如果将野狼驯化,最后成家兽,也就不再野化,那么,你丢给它肉,它会给你摇尾巴,表示亲切,还会帮家里看门守家。

所以,在没有经过文明教化的野蛮社会,是不会怀德的,经过文明教化后,变成文明人,在与其他文明人相处过程中就会有恩义之情。

仁和慈,都是对条件的,仁爱必然是能力大的对能力小的众人。慈爱,必然是上辈对晚辈,如果说成“孙子对爷爷慈爱“,这说法显然会沦为笑柄。所以,同样说成“病人对医生们仁爱“也会道理不通,正确的是“医生对病人们的仁爱之心“。因为医生救死扶伤,医生医术高明,有能力,自然是能说“仁爱“。
 
有教无类

文明的教育教化,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
一个文明人的后代,放到野蛮社会长大,也会信奉野蛮的兽性。一个野蛮人的后代,放到文明社会长大,也会信奉文明的道德。

所以,《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文明与野蛮,和种族族类没有必然联系。文明人,也可能退化为野蛮人;野蛮人也可能进化为文明人。主要还是看教化教育。

有教无类,不分种族,也不分贫穷富贵,都有平等的权力和人格接受文明的教育教化。成为文明人的一份子。
 
文明社会,勇敢的品德

野蛮社会没有“勇敢“的品德。有的虽有“蛮力“,但不勇敢。欺软怕强,即便有力气,也是徒有力气,非勇敢。

“勇敢“,并非单纯的力气大。“力大者“可能是力士,但不一定是勇士。

勇士,是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代表了一种气概,一种无畏,一种果断。

《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
又《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又《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义者,其有勇敢者,为义勇。所以,古代,为某某人奔赴的死士,也是勇士,但比不上义勇。而为百姓,民族,为国家前途,抗击外敌入侵的勇士,称为义勇之士。其士兵,称为义勇军。为天下人的勇士,则称得上义勇。
比如,古代的荆轲、专诸、要离虽然是勇士,但不是义勇之士。古代的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勇士之类就是义勇之士。

勇者,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

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当她的孩子被虎狼威胁时候,她会勇往直前和虎狼搏斗,毫不俱死,倾尽全力,虽然力量悬殊,但勇气过人,表现勇敢。一个妇人,之所以“勇敢“,是因为她力气大吗?当然不是,而是她果断不畏的气概,所以,方称“勇敢“。

真正的勇士,遇强则强,越战越勇。
“勇,气也“。东汉·许慎《说文》。敢,果断。勇敢,果断的气概,不畏死难,不惧困难。“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真正的仁者,为了大众,为了百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必然有勇气。百姓,民族,国家,就是他勇气的来源,责任感的来源。

但是,在野蛮社会,欺软怕硬,即便有蛮力,但遇强则软,遇强则退,而遇弱逞强,畏威。所以,没有“勇敢“的品德。
 
最后编辑:
古代的死士(以荆轲和鉏麑等为代表),近代的敢死队(比如台儿庄敢死队、二十九路军大刀队、平山敢死队、庐山敢死队、上海四平仓库敢死队等 ,史料来源于网上),皆为不畏死难的勇士。

勇敢,虽然是文明社会的美好品德。
但是,“匹夫之勇“不可取。
匹夫之勇:勇气虽然可嘉。但是不顾其它,单凭个人勇气意气行事的蛮干行为。
所以,古人常说,“有勇有谋“。

《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如果只有过人的勇气和过人的力气,只能算勇力过人,勇猛无比,在勇猛上,万夫莫挡。
项羽虽然勇猛,但是,缺乏很多东西,
败于刘邦也是正常的。
吕布虽然勇猛,也是缺乏很多东西。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陈寿如是说:“吕布有众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只不过吕布始终是个孩子,以为用在草原的那一套就可以驰骋中原。他太短视也太浅显。吕布,五原郡九原县(今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出身于草原的猛将。

如果具有仁义智勇,必然是文明社会的赫赫人物。

三国里面记载,有勇有谋的如赵云、张飞、姜维、张辽、邓艾等。
 
最后编辑:
二战时期,日本的“神风敢死队“也算是当时日本的勇士了。但是,当时日本发动的战争并非正义战争,而是对外的侵略战争。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也从未侵略过日本的国土,那么,日本发动的战争也就并非在其国土上的自卫反击战,而是实实在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而且战争也给中国和朝鲜半岛人民等邻居带来了巨大伤害。因此,“神风敢死队“也就并非“义勇“,仅仅是对发动战争者的愚忠之勇,对外侵略的非正义牺牲品。


到了今天,钓鱼岛之类问题,也只是边界争议,只是双边没有谈妥而已。

更主要的是,钓鱼岛紧挨着中国台湾省,其次是冲绳(即琉球王国群岛)。而琉球王国群岛,在历史上本身就是中国福建省的渔民迁往琉球和当地原来的琉球人共同建立的琉球王国。

而大约明朝时候,琉球王国就已经是中国归属国,类似今天俄罗斯联邦内部的地方自治共和国。二战后,由于当时中国国力虚弱,无力收回,就由日本临时托管下琉球群岛而已。

所以,从历史上看,钓鱼岛的归属不论从历史,还是法理上看,中国都要更占理,更有说服力。
 
最后编辑:
文明社会的品德——忠。

《周易 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万物皆有其“位“,也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事物都有其“位置“,各行各业也有其“位置“,各种岗位,各种职位。
“在其位,谋其事;不在其位,不谋其事“。

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心竭力,尽心尽力做好份内事情,就是“忠“。诚心诚意的做好,就是“忠诚“。

比如一个企业里面招聘了一个业务员,一个采购员,一个主管人员。他们一心一意,尽心尽力的在自己职位上做好自己份内事情,就是“忠诚“了。

“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敬业,尽职尽责“都是“忠“的表现。

忠,反映了其为人做事可靠。

忠实,也就是可靠实在。《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

忠勇,忠诚勇敢。《新唐书·白居易传》:“ 度 为人忠勇,可尝一面。”。

忠信。“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做事行不行,还是要看是否忠信。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值得信赖。

忠言逆耳。《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忠实的言语,往往不好听,因为说的都是真话。


忠,是“尽心竭力,尽心尽力,一心一意“为人做事的态度。就好像你替某人做事一样,你的态度确实忠诚实在,但是,做的什么事情,就不知道了。如果别人要你去偷抢,去杀人放火,你听从了,并尽心尽力去做,虽然看起来很“忠“,但是,由于违背了道义,行不义之事,这就是是非不分的“愚忠“。不明智,无道义。

《管子·七臣七主》:“愚臣深罪厚罚以为行,重赋歛、多兑道以为上,使身见憎而主受其谤,故记称之曰:愚忠谗贼,此之谓也。”。《史记·酷吏列传》:“ 狄山 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 汤 ( 张汤 )乃诈忠。’” 。

所以,一般“愚忠,诈忠“都是贬义词。谓昧于事理的忠心。

所以,忠诚是好事,但不能愚忠、诈忠。

忠诚,就好像一个碗,碗越结实耐用,代表越忠诚,我们当然希望碗结实耐用好,为人做事的品行态度忠诚可靠点好。但碗毕竟只是装东西的,装的什么并不知道,装的如果是食物,那就是好事,装的如果是毒药,那就是坏事。我们当然希望装的是食物,这样就是好事。

因此,文明社会的忠诚品德,是正直的忠诚,是不违背道义的忠诚,而非愚忠之类。
 
最后编辑:
文明社会的品德—仇怨与恩义

圣人曾说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文明社会,重视恩义和仇怨。
也就是有恩必报,有仇也要必报。恩怨分明。

义有小义和大义。小义是一个人的对兄弟姐妹,对朋友等的情义。所谓“有情有义“,有感情,有义气,仗义。邻居或者朋友家里面没有米了,拿出几斗救济,说明自己仗义。

大义,是对社会,国家,民族,天下的大义气。

对恶意的敌人有猎枪,对善意的人,对朋友有情义,对有恩的必然报,对有仇的也必然报,这就是传统中国人的恩怨分明,是非分清,有情有义的表现。

怨,要分深浅。深到一定程度,就是仇了。一般生活中,身边的埋怨,怨言,主要是小的不满,责怪,没有恶意,当以和为贵,是可以和解的。

如果怨里面充满恶意,那就是恶怨了。

仇,是非常深的怨恨了,比如“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算是深仇大恨了,深仇大恨是必须要报的。仇恨不报是禽兽,也就是说,你把一头母猪杀了,小猪不会去报仇的,但是作为有情有义的人这个是必须要报的,因为你不是禽兽。比如绳之于法等,如果是外敌侵犯,就要灭掉。

今天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因为祖辈的仇恨,主要表现在仇怨,因为今天有的日本国内有的人不承认过去的错误。所以,要恩怨分明,因为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以侵略为荣,日本还有很多普通人和真正友好人士,所以,以点不能以面,恩怨分明,友好和丑恶分清。仇怨,主要是针对日本国内一些过去侵略为荣的人。所以,中日发展友好的话,肯定是和日本国内真正友好的人发展友好。以点替代面,恩怨分明,针对的只是日本国内部分对侵略为荣的人,总比那个韩国,连“点“都不要了好,后果就是会造成非观混乱。以点代面,表明文明社会恩怨分明,是非分清,因为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有好人和坏人,对好人友好,对坏人仇恨。
说明了恩怨分明,是非分清,有情有义。
所以,中国人和日本人不是不能友好,真诚友好的日本人,那就真诚相待;对于不友好的,恶意的,没必要友好。对真诚友好的人和解,对不友好的人有恶意的不和解,这就是圣人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圣人并没有说好人坏人一棒子打死,只是说恩怨分明,是非分清,扬善惩恶而已。

恩和仇是不能相互抵消的,如果是一般的怨恨可以抵消,但是如果差别大了就不行了,比如某人曾经救济过你,对你有恩,但是他又是你的杀父仇人,如此深仇大恨,当然不能抵消。仇恨远远大于施的恩,你可以把你的一些财产拿出来先赠送给他,算是报恩,然后,将他绳之于法,因为杀人偿命。先报恩,后报大仇。恩仇分明。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历史上,国难当头,有私仇的都要先放下,只是暂时放下,说明深明大义。但是后面该报仇也要报仇。古人的恩义仇恨善恶都是分得清的。
 
最后编辑: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一句话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说的是范雎被人陷害后,卧薪尝胆10年,最终报仇的故事。
符合惩恶扬善,伸张天地间正义的品德。
 
圣人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仇恨,是谁有罪,仇恨于谁。
不是说,“甲“无故杀了“乙“的父亲,“乙“只能将“甲“绳之以法,不能把“甲“的父亲绳之以法。罪不能转移到无辜的人身上。
毕竟圣人并未说过“罪可以转移“。谁的罪谁受罚。

所以,那种“你杀他全家“,然后“他又杀你全家“,圣人并未说过,毕竟“罪“不及无辜。这是私人所为,并非圣人之言,这是滥杀无辜,并不是文明社会的品德。

过去动荡时候,法律都不存,还有全世界到处跑的可怖分子,这根本不可能用法律流程伸张正义,完全不适用,所以,直接正法复仇的目的,也是伸张正义。

“惩恶扬善“,不牵连无辜,只是达到人间的正义公平。
但是,罪有大小,可能有的是有直接的罪行,有的是间接的罪行,比如包庇、纵容、协作等,所以,惩罚力度不一样。完全无辜就不牵连。所以,不是说杀你全家,你就要杀他全家,不是这样,圣人也没说过。圣人讲恩仇分明目的,在于善恶分明,善有颁奖,恶有惩罚。使得人人为善不为恶。
一些人拿“怨怨相报何时了“说法让别人不复仇,如果是小的怨可以和解。如果你无缘无故把别人父亲杀了,深仇大恨,你要别人和解,这显然不可能。如果这样,都随便去杀人放火,然后对别人说“我们和解“,那还拿法律等来干嘛,正义就不存了。
 
最后编辑:
文明社会的品德——正道正理

文明社会讲道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当然这个理,不能歪理,而是正道正理。

比如,你对着别人说,“你的财产,就是我的财产“,然后别人问为什么,你说“因为我做梦,梦到你的财产就是我的财产“,显然这个是歪理。

所以,道理要是“正理“。正所谓“正义,正理,正道“。走天下之正。文明社会,为人做事,光明正大,光明磊落。

《文选.班固.东都赋》:「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
《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
正当的途径。《韩非子.说疑》:「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也作「正路」。正派。

正道,就是大道,正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 三代 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就好像赚钱,有的人走正道,靠双手合情合理获取财富;有的就走旁门左道,比如靠偷靠抢获取财富。

人间正道,就是大道,是合理合情获取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些捷径,旁道,都是歪门心思,虽然也能致富,但是来的不正,用的也不坦然。

文明社会是讲正道,正理。
野蛮社会不讲正道,也不讲正理,有道都是歪门邪道,有理都是歪理,甚至理都不要,拳头说话。

正理,正当的理由。正道,正当的路。

《韩非子·奸劫弑臣》:“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趋富贵,事上而求安,是犹聋而欲审清浊之声,愈不几矣。”。

宋 曾巩《熙宁转对疏》:“其弊则至于邪情胜而正理灭,邪说长而正论消。”。
 
最后编辑:
文明社会的品德——恩义和仇怨

恩义和仇怨,如果恩义远大于仇怨,那么是可以抵消的。如果仇怨远大于恩义,那么,仇怨还是要报的。比如这种仇怨是不共戴天之仇。《礼记·曲礼上》:“父之雠(仇),弗与共戴天。”。就是说,你父亲被无缘无故受害,不是因为你父亲有很大罪恶,到死罪的地步,而是无辜的被害,那就必须报仇的。

《公羊传定公四年》也说:“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意思是说: 父亲无辜被杀,儿子可以复仇;如果父亲有罪被杀,儿子为父亲复仇就会形成“推刃之道",即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后者不被赞赏。伍子胥当年为报父仇,率领吴军攻入楚国都城,将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这一行为得到当时人的充分理解和接受。

《曲礼上》 篇中写道:“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不反兵,就是遇到了仇人,从礼数上是需要急迫的报仇的,不需要回去拿来兵器再报仇,直接开干。

不共戴天。戴:顶着。不能共同在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论语·檀弓》载,孔子的学生子夏询问为父母复仇之道,孔子回答说:“寝苦,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也就是遇到仇人,直接和仇人开干。在有法度的时候,就送法裁决,用刑法实现复仇。

复仇者,因为身处乱世时候,没有法度,所以,报仇必须亲自来,刀兵相见,你就要亲自手刃仇人。

而有法度的社会,就要绳之以法,用刑法实现复仇。都要复仇,只是方式变了。

但是,一般生活中不满和埋怨,主要还是以和为贵,能和解的和解。

圣人为什么说,有恩必报,有仇必报。主要是扬善惩恶,使得人人从善不为恶。恩怨分明,是非分清。如果不这样,就会是非不分,善恶美丑不分,有恩不报,恩将仇报,沦为了野蛮社会,文明就倒退了。
 
最后编辑:
文明社会的光辉

文明的含义,如温煦的阳光照耀大地,呈现勃勃生机,人们感到很暖和安详、愉悦。

文明社会,是人的社会,文明社会“以人为本“,表现在人有人格、有尊严。老弱病残孤寡能得到更多人文关怀。

野蛮社会,是野兽的社会,表现在弱肉强食,遇强则软,遇弱欺弱,欺弱怕强。老弱孤寡病残得不到任何人文关怀,弱者被遗弃。

《礼记·礼运篇》曾描述文明社会:“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血性,是文明社会的品德。指的是忠义赤诚的性格,刚强正直勇敢的气质和品性。如“你真是有血性的男子。”。

兽性,是野蛮社会的特点。

在古代的很多豪杰侠士,他们是非常有血性的。这种行侠仗义的精神,关于侠客,司马迁将他们分为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几种类型,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而诗仙李白更是写出了《侠客行》。

李白 〔唐代〕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义,表现在不滥杀无辜,行侠仗义,救贫扶弱,救危解困。虽然,“侠以武犯禁“,也就是侠客兴盛于乱世,但是和平时候有法度,虽然侠义之士不会滥杀无辜,很多时候杀的都是罪大恶极之人,但是,往往和当时法度冲突。虽然如此,侠义精神(不是说非要去拔刀刀拼打杀才算侠义,路见不平一声吼帮扶扶持也算侠义)在文明社会也有很高地位。

剧孟,西汉著名游侠,洛阳人,以经商为主,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藏活豪士,不求报酬,因此而显扬于诸侯。

季布,人们往往会想到成语一诺千金,和其弟弟季心都是汉朝初年以侠义著称的名人。季布是楚国人,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

季心,季布的弟弟,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 士皆争为之死。

朱家是秦汉之际最有名的游侠,《史记》记载的朱家是鲁国人,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普通人被救的说也说不完,但他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功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他家中其实没有剩余的钱财,他自己穿的衣服也很破旧甚至没有色彩,平时吃的饭菜也很简朴坐的都是牛拉的车。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他曾经暗中救过季布。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楚地的田仲因为是侠客而闻名,他喜欢剑术,像服侍父亲那样对待朱家,他认为自己的操行赶不上朱家。

但是,在野蛮社会,会出现滥杀无辜,甚至不分男女老幼。也就是老幼妇孺都不会放过。看过百人斩杀人比赛,刺刀挑婴儿,剥开人的肚子取器官,就该知道,这就是兽性发作的残忍。你看过野兽吃人会有怜悯心吗?所以,野蛮社会没有血性,只有兽性,野蛮社会是明目张胆的人吃人社会。文明社会是不可能有明目张胆的人吃人的事情。

文明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们过的有尊严,有人格,老弱病残妇孺皆有关怀。文明社会也有刚强自强阳光,也有厚德载物,这就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文明社会,勇敢、自强、阳刚、厚德。文明社会因为道德,不滥杀无辜,天地有正气,行的是正义,走的是正道,讲的是正理,救危扶弱,知恩图报,有血性,有气节。

而野蛮社会,没有原则底线,唯利是图,滥杀无辜,畏威欺弱,恩将仇报,毫无道德可见,毫无人性可言,毫无血性可讲,只有兽性和人吃人。

文明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人才活的像人,有人的尊严,有人的人格,有人的关怀;而在野蛮社会,人活的像畜生,活的像禽兽。
 
最后编辑:
现在已经不文明了,农管,城管的恶性恶行随处可见,害人的合法,救人的违法,已经颠倒黑白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