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验证纪实 煮药的水量如何控制

确切说,不是。但现在中医院的大夫,都嘱咐煎药之前要泡药,有的说泡半小时,有的说泡一小时。

那就和仲景的煎服法不在同一规范之内,所以也没有可比性,
不能拿仲景的药量水量来套现代中医院大夫的煎煮方法流程。

仲景经方的药量、水量、煎法,服法、护理法,
就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原文记载,在同一体系标准下来探讨。
 
现在在一些偏僻的农村,有一些草医,房前屋后栽了很多当地不常见的药,甚至有的还栽有杜仲和厚朴之类的高大药树。有人来看病,多数药材都是现挖现用,房前屋后没有的就到山上去挖,只有少数是干品。像这样的药材,用水少,也不用泡,而且用量也大(因为鲜货制成干货大概是四比一)。仲景那个时候用药,估计也是这样,干鲜混用。比如,从伤寒论中可以看出,附子半夏基本上都是用鲜货或半鲜货。
 
这个问题我有一点困惑,有人说煮药不能见金属,道理是什么不清楚。金克木?还是金属进入药汤里了?但古代没有不锈钢,我用电热杯煮药,杯底就是不锈钢的,算不算见金属呢?
铁锅析出的东西太多,很多菜一煮都变黑了,怕跟很多药物起反应,但是不锈钢没这个问题,成分稳定
 
现在在一些偏僻的农村,有一些草医,房前屋后栽了很多当地不常见的药,甚至有的还栽有杜仲和厚朴之类的高大药树。有人来看病,多数药材都是现挖现用,房前屋后没有的就到山上去挖,只有少数是干品。像这样的药材,用水少,也不用泡,而且用量也大(因为鲜货制成干货大概是四比一)。仲景那个时候用药,估计也是这样,干鲜混用。比如,从伤寒论中可以看出,附子半夏基本上都是用鲜货或半鲜货。
  
  仲景经方中,大部分药材仍然是和今天一样的干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长途贩运中药材的商人和商路了。
  据明嘉靖二十三年《钧州志》记载,禹州中药材交易始于周安王五年(公元前397年),当时在阳翟西关“聂政台” 下,存在一个局部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年二、三月间,商贾云集台下,山货、药材、土布入市经营,帐棚稠密,驮载辐转,货殖尤夥矣。”至战国末年,阳翟药商吕不韦大量贩卖药材,积累了万金家资。

  经方常用药中,麻黄主产于北方,肉桂主产于两广,牡蛎主产于齐地山东沿海。
  有些药名中还带有道地产区的地名,比如:蜀椒。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鲜品}和{半干品},
  除了明确标注为〈生XX〉的(如生地黄)以外,
  凡是以{升}作为计量单位的,大部分都是,比如:
  一、五味子 半升
  二、半 夏 一升
  三、酸枣仁 二升
  四、吴茱萸 二升
  五、薤 白 三升
  六、麦门冬 七升

  但是粮食例外,比如:
  一、小 麦 一升
  二、粳 米 半升
  
 
  
  仲景经方中,大部分药材仍然是和今天一样的干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长途贩运中药材的商人和商路了。
  据明嘉靖二十三年《钧州志》记载,禹州中药材交易始于周安王五年(公元前397年),当时在阳翟西关“聂政台” 下,存在一个局部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年二、三月间,商贾云集台下,山货、药材、土布入市经营,帐棚稠密,驮载辐转,货殖尤夥矣。”至战国末年,阳翟药商吕不韦大量贩卖药材,积累了万金家资。

  经方常用药中,麻黄主产于北方,肉桂主产于两广,牡蛎主产于齐地山东沿海。
  有些药名中还带有道地产区的地名,比如:蜀椒。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鲜品}和{半干品},
  除了明确标注为〈生XX〉的(如生地黄)以外,
  凡是以{升}作为计量单位的,大部分都是,比如:
  一、五味子 半升
  二、半 夏 一升
  三、酸枣仁 二升
  四、吴茱萸 二升
  五、薤 白 三升
  六、麦门冬 七升

  但是粮食例外,比如:
  一、小 麦 一升
  二、粳 米 半升
  
有道理!像仲景那样的名医,应该是门庭若市,若是鲜品用多了,肯定忙不过来。
 
有道理!像仲景那样的名医,应该是门庭若市,若是鲜品用多了,肯定忙不过来。

  经方中这些以鲜品或者半干品入药、以升作为计量单位的药物,
  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挑生长环境,分布很广、东西南北都有。

  一、五味子 : 南五味、北五味,北五味子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南五味子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二、半 夏 : 魔芋家庭、天南星科、田间地头到处都有

  三、酸枣仁 : 鼠李科枣属植物,分布范围: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四、吴茱萸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分布: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地

  五、薤 白 : 俗称小蒜、苦蕌,在中国除新疆、青海外各省区均产

  六、麦门冬 : 又名阶沿草,天门冬科,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丛处,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基本上除东北外大部分省区都有
  
 
没错,以上这些药材基本上是用鲜品或半鲜品,但是可能还不止这些。因为,不管是谁悬壶济世都得考虑用药成本问题,不花钱就能在当地搞定的就尽量不花钱,否则难以长期维持。
 
没错,以上这些药材基本上是用鲜品或半鲜品,但是可能还不止这些。因为,不管是谁悬壶济世都得考虑用药成本问题,不花钱就能在当地搞定的就尽量不花钱,否则难以长期维持。
医圣经常免费医治穷人,而伤寒又是穷人最多。若是一个两个免费治疗,医圣自掏腰包尚可承受。若是免费的好事做多了,谁能受得了?所以要长期维持,必须低成本运转。
 
那就和仲景的煎服法不在同一规范之内,所以也没有可比性,
不能拿仲景的药量水量来套现代中医院大夫的煎煮方法流程。

仲景经方的药量、水量、煎法,服法、护理法,
就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原文记载,在同一体系标准下来探讨。
煮药前究竟用不用泡呢?
 
煮药前究竟用不用泡呢?
  
  我觉得泡一下比较好,可以析出更多药效嘛,不泡多煎一会也可以(挥发性花叶类药除外),我一般泡15分钟。
  仲景经方用药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根茎类,像紫苏叶这样的花叶药用得很少,加上汉代药材略比现在潮湿,有的还是半干品,这些可能是其不泡的原因吧,不但不泡而且还不重复煎第二遍,药效溶出量肯定是不如现在的。
 
夏天一般半小时可以,冬天一两个小时。如果是急诊,哪里还有时间泡?有时煎几分钟,就倒出来冷,煎一次就开始吃。
 
不宜久煎的药和药久煎的药同煎,一般采取煎三四次的煎法,头两煎都短时。
2岁以下小儿,吃不了多少药,通常煎一次。
 
说明一下:
我泡药用的是四、五十度的温水。
就是药材加水之后先烧到微微烫手就关火,并用筷子搅拌让所有药材完全浸入水中,等待十五分钟之后再重新点火正式开始煎药。
这样泡药的效果大概相当于室温20度时用冷水泡半小时,或室温10度时用冷水泡1个小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