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伤寒论》逐条学习理解

战是指寒战,寒战的目的是产热,产热的目的是增强阳气,增强阳气的目的是清除邪气。

在临床上,大凡需要寒战而汗出解者,提示病人在平常体质虚。
 
【原文】

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

【学习理解】

这段原文阐述脉浮数而大的情况,也是不战而汗出解。

脉大,即洪大脉,阳明热病的特征性脉象。阳气已经被充分激发出来了,根本就不需要增加产热,不存在需要不需要寒战的问题。脉浮数而大的阳明热病,也是可以自然痊愈的病证。
 
脉浮数而大,这是阳明热病,已经超出了伤寒病的范畴,寒邪已经化热,属于温病范畴。伤寒是自限性疾病,而温病不是。但是,温病的某些病证也是可以自然痊愈的,并不是所有的温病都不能自然痊愈。譬如脉浮数而大的阳明热证就可以自然痊愈。有些人说阳明无死证,这句话肯定是以偏概全,但是确有其实是根据,那就是他们把阳明病局限于脉浮数而大的病证了。譬如阳明府实证就不属于自限性疾病,而它属于阳明病证。
 
【原文】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学习理解】

这段原文说的是亡津液而阴阳仍然平衡着的情况,它可以自然痊愈而不出汗。不管是伤寒还是温病,各种情况导致津液不足,但是阴阳平衡还是维持着的。只要阴阳平衡还维持着就可以自然痊愈。只是因为津液不足而不出汗而已。

阴虚可以导致津液不足,但是津液不足不都是阴虚造成的,还可以是错误治疗引起的,譬如误汗、误吐、误下,就像急性失血那样都会导致津液不足。但是病人的阴阳平衡并没有被破坏,还有维持阴阳平衡的完整机制。这种情况可以自然痊愈而不出汗。由于津液不足而不能出汗,也就不需要发战,因为发战的目的是强烈产热,强烈产热会导致出汗。这种情况是悄悄地自然痊愈。
 
由于津液不足,故而必然脉微,也就是既细又弱的脉象。病人会感觉疲劳,安静地睡觉。唤醒时神志清楚,不烦躁也不嗜睡,更不昏睡。不要打扰他,让他休息好了就痊愈了。
 
这种情况强调了“脉自微”才能判断可以自然痊愈。如果病人误汗之后大出汗,而脉象很强,这反而不是好现象,而是出现了变证。

病人大出汗后十分疲劳而想睡觉,脉细弱,这是脉症相符。津液丢失后需要血管收缩,血管确实收缩力,这不是脉证相符么,应该让他自己恢复,当然需要继续观察。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可以理解下面的条文。

【原文】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学习理解】

问:伤寒持续数日,发热、出汗,脉浮而数,现在不发热而脉微。这是什么情况?回答说:这是要自然痊愈。

前面不是说了吗,病人脉浮,这预示着可以汗出而解。病人脉数,而且消化力是好的,能吃而不吐不泻不饱胀,这是阳气充分激发起来了。也是可以自然痊愈的表现。现在之所以出现脉微,必定是因为出汗过多的缘故。既然出汗过多了,当然就已经退热了,身凉和了。保持身凉和而不再发热,提示邪气已经被清除了。综合起来判断,虽然现在病人萎靡不振,这是病人正在痊愈,等到夜半就可以看出已经好了。脉微必萎靡不振,想睡觉,于是家属不放心,认为病加重了。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要病人的阴气与阳气能够维持着平衡,就可以把邪气清除。判断疾病能不能自然痊愈,就看阴阳平衡的机制是不是完好着。

人体的一切结构物质都是不停地新陈代谢着的,去旧生新。于是旧的不够完美的结构物质被破坏,新的完美的结构物质被产生而补充。邪气会破坏人体的结构物质,这就需要加快新物质的生成。破坏旧物质依靠阳气,产生新物质依靠阴气。破坏入侵人体的细菌病毒也依靠的是人体的阳气。所以,感染性疾病,要想它自然痊愈,关键是要增强阳气,而不是保持平常水平的阳气,当然更不能把阳气压制到更低的水平。用阳气破坏了旧的物质和入侵的细菌病毒,才能让阴气生新。这叫做辞旧迎新。所以治疗和保养伤寒温病,关键的关键是要适当增强人体的阳气。

当邪气还没有被清除时,人体就需要增强阳气。当邪气已经被清除时,人体就需要把阳气控制下来,维持可以保持阴阳平衡的最低水平。这叫做节约原则。人体的生命遵循节约原则。所以,邪气清除后出汗退热。如果出汗过多,由于邪气清除了,应该脉细弱才是合理现象。然后等待阳生阴长的恢复过程。阳气被控制下来时,阴气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被破坏而来不及补充的结构物质有待于阴气制造它们。病人疲劳而想睡觉,这是正常的恢复阴气的表现。需要多大程度的疲劳休息,取决于有多少被破坏的物质有待于阴气来制造。

如果出汗后邪气还没有被清除,那么就不应该出现细弱脉。如果还出现细弱脉,这就是阳气被损伤了而不能自然恢复,出现了里寒证。不纠正里寒证,那么就可能越来越寒,最后熄火死亡。
 
【原文】

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学习理解】

这里说的“阳脉浮阴脉弱”,与太阳病篇说的“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是一个道理。说的是病人阳气增强而阴气显示出不足。健康人体,阳气增强的时候不会显示阴气不足,这是因为人体的阴气充足,可以适配强盛的阳气。譬如健康人体在运动时(除非大热天)一般不容易出汗,而阴气不足的人在不剧烈的运动时就会表现为阴虚,譬如容易出汗,周身燥热。人体能够耐受多强的阳气,取决于人体的阴气有多强盛。“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病人平常阴气不足,感染细菌病毒后就会发热而出汗,古人称之为中风。对比伤寒,病人发热而无汗。这是比较突出的情况。在不突出的情况下,阴弱会表现为“血虚”,本条文说的是这种不突出的情况。

古人说的“血”,不要理解为西医说的血,它们之间有密切联系,但是两者不是一个概念。西医说的血是指血管内的液体,而中医说的血是一个营养学上的概念。阴气制造血,血产生阴气和阳气。阴气不足而导致血虚,比较严重的血虚导致阴气虚弱,阴气虚弱产生内热,譬如全身燥热、出汗,口渴咽干等。很严重的血虚导致阴气和阳气都虚弱。阳气虚弱会掩盖阴气虚弱的症状,让医生看不出病人有阴血不足。而当病人的阳气被激发出来时,阴血不足的症状就会表现出来,出现全身燥热、出汗、口渴等症状。

血是人体内的基本营养素的合称,营养不足古人称之为血虚。血虚则筋急,譬如胃肠道痉挛、腓肠肌痉挛等。如何判断病人存在着血虚呢,本条文告诉我们,可以根据脉象来判断。“阳脉浮,阴脉弱”。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都是正确的。譬如可以理解为寸脉浮同时尺脉弱。也可以理解为阳气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出现浮脉,也不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出现弱脉。譬如感冒时出现浮紧,不感冒时表现为弱脉。运动时浮脉,静息时弱脉。

阳气被激发起来的时候,病人的阴虚就会表现出来,最基本的表现为出汗。容易出汗的病人如何处理?补阴气和缓急。最典型的方子是芍药甘草汤。补阴气而生血,阴血充足则容易出汗或筋脉痉挛的症状自然消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