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伤寒论》逐条学习理解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79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原文】

辩脉法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学习理解】

所谓辨脉法,以脉辨证的意思。

人体的正气和侵犯人体的邪气都区分为阴气和阳气。辨脉法,意思是根据脉象辨别人体的正气,和它的阴阳失平衡状况。原文把脉象区分为阴脉和阳脉,意思是判断人体的阴阳失平衡状况。阳虚称为阴脉,阳气不虚甚至阳气增强称为
阳脉。原文分别指出了五种阴脉和五种阳脉。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提示人体的阳气不虚,甚至阳气增强。沉涩弱弦微为阴脉,提示人体的阳气减弱。

阳气是直接显现出来的气,阴气是不直接显现出来的气,必须通过阳气的强弱和阴阳之间的关系来推测阴气的强弱。阳气不虚弱就是阳脉,阳气虚弱就是阴脉。

大脉指脉体粗大,浮脉指脉位肤浅,数脉指脉率加快,动脉之义不明,滑脉指脉波传播速度减慢。这六种脉都是阳脉,提示人体的阳气不虚弱。
沉脉与浮脉相反,脉位深沉。涩脉指脉率减慢而且脉力不足。弱脉指脉力不足。弦脉指脉波传播速度加快。微脉指脉体细微并且脉力不足。这六种脉象都是阴脉,提示人体的阳气虚弱。

脉象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一、脉力。
脉力主要反映心脏收缩力量。弱脉乃指脉力不足,提示心脏收缩乏力,是阳气虚弱的表现,所以弱脉属于阴脉。如果心脏收缩力增强,则脉管会被扩张,呈现为大脉,所以大脉属于阳脉。所以,弱脉与大脉是意义相反的脉象。

二、脉率。
脉率加快提示人体的阳气增强,脉率减慢提示人体的阳气虚弱。所以数脉属于阳脉,迟脉属于阴脉。数脉与迟脉意义相反。

三、脉波传播速度。
脉动属于波动,波动沿着脉管传播。传播速度加快称为弦脉,传播速度减慢称为滑脉。脉波传播速度与脉管的硬度相关。脉管越硬,脉波传播速度越快,呈现为弦脉。脉管越软,脉波传播速度越慢,呈现为滑脉。阳气越强则脉管越软,阳气越弱则脉管越硬。这是阳气与脉管壁本身的关系。所以,弦脉属于阴脉,滑脉属于阳脉。但是,脉管的硬度又与脉管内血液的压力有关。血压越高,脉管越硬,脉象呈现为弦而有力,这称为紧脉。紧脉属于阳脉。弦脉与滑脉意义相反。

四、脉位。
脉位肤浅称为浮脉,接触皮肤即觉察到脉搏。当然同时也意味着沉取消失。如果接触皮肤即觉察到脉搏,用力按取还有脉搏,这是大脉。浮脉和大脉都提示人体的阳气不虚弱,大脉提示人体的阳气增强。用力按取才觉察到脉动,这是沉脉。浮脉提示皮下组织微血管收缩,沉脉提示皮下组织微血管扩张。浮脉与沉脉意义相反。浮脉属于阳脉,提示人体阳气增强;沉脉属于阴脉,提示人体阳气虚弱。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指病人的阳气虚弱。病人阳气虚弱下来了而呈现为里寒证,而脉象区分表现为阳脉,这是病人的阳气正在转弱为强的表现,提示病情在好转。相反,如果病人还表现为阳病,看起来阳气还没有虚弱下来,但是脉象已经提示人体的阳气虚弱下来了,这是病人的病情在恶化的表现。

五、脉体。
脉体粗大称为大脉,又称为洪脉,它提示人体的阳气增强。脉体细微称为细脉,它提示人体的阳气虚弱。所以大脉又与细脉属于相反的意义。那么,大脉的反义包括弱脉和细脉。既弱又细,称为微脉,都属于阴脉。

总而言之,通过脉象可以反映病人的阴阳失平衡状况。

阳气好比是燃烧的火焰,阴气好比是燃烧的木材。火焰消耗木材,阳气增强会消耗阴气。当阴气充足的时候可以继续维持旺盛的阳气以清除邪气。当阴气虚弱下来了,则必须控制火势,否则就会导致病人熄火,不仅不能继续抵抗邪气,而且生命本身的活力也会熄灭。所以,根据脉象来考察病人的阳气和阴气的平衡状况,可以判断病情的变化趋势,并且指导如何治疗。原文告诉我们,以脉象判断阳气强弱比以症状判断阳气强弱更加可靠。

阳脉提示病人的阳气在增强,阴脉提示病人的阳气在减弱。任何疾病,阳脉提示病情不处于危险状态,阴脉提示病情已经处于危险状态。
 
我现在也在看伤寒论,一点一点的啃。学习一下,谢谢。
 
【原文】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学习理解】

首先声明,“期十七日当剧”、“期十四日当剧”,其意未明,望有识者参与探讨。

所谓阴结、阳结,乃指便秘的意思。导致便秘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大便干结,另一个是肠道动力不足,或者两个因素皆有之。

大便干结,这是津液不足的表现,津液不足乃是阴虚的表现。这种便秘称为阳结。其脉浮数,消化吸收功能是正常的。譬如阳明热病出现的便秘。这里指出阳结者脉浮,不要拘泥地理解。所谓脉浮,可以理解为脉不沉的意思,洪大脉也可以理解为属于浮脉,接触皮肤即觉察到脉动就是浮脉。病人阳气亢进而阴气不足,津液亏虚于是出现便秘。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是健全的,于是病人便秘而能食。

肠道动力不足,这是阳气虚弱的表现。肠道蠕动乏力而便秘,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而不能食。其脉沉而迟都是阳虚的脉象。这种便秘称为阴结。

阳结称为实。为什么,因为实乃是指邪气盛。阳结者阳气亢进,这是因为邪气盛而激发阳气增强。实结者可以使用承气汤。

阴结称为虚。为什么,因为虚乃是指正气不足,也就是阴虚进一步加重而导致阳气也虚弱下来了。虚结者当润肠通便并补气,譬如麻仁丸加党参。
 
【原文】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学习理解】

首先声明,“期十七日当剧”、“期十四日当剧”,其意未明,望有识者参与探讨。

所谓阴结、阳结,乃指便秘的意思。导致便秘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大便干结,另一个是肠道动力不足,或者两个因素皆有之。

大便干结,这是津液不足的表现,津液不足乃是阴虚的表现。这种便秘称为阳结。其脉浮数,消化吸收功能是正常的。譬如阳明热病出现的便秘。这里指出阳结者脉浮,不要拘泥地理解。所谓脉浮,可以理解为脉不沉的意思,洪大脉也可以理解为属于浮脉,接触皮肤即觉察到脉动就是浮脉。病人阳气亢进而阴气不足,津液亏虚于是出现便秘。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是健全的,于是病人便秘而能食。

肠道动力不足,这是阳气虚弱的表现。肠道蠕动乏力而便秘,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而不能食。其脉沉而迟都是阳虚的脉象。这种便秘称为阴结。

阳结称为实。为什么,因为实乃是指邪气盛。阳结者阳气亢进,这是因为邪气盛而激发阳气增强。实结者可以使用承气汤。

阴结称为虚。为什么,因为虚乃是指正气不足,也就是阴虚进一步加重而导致阳气也虚弱下来了。虚结者当润肠通便并补气,譬如麻仁丸加党参。
阴结润肠通便补气,补气宜用人参(或党参),而不可以使用黄芪,因为黄芪有损于阴气,而阴结者阴气更是不足的。黄芪偏于补阳气而有损于阴气,人参或党参阴阳平衡双补。人参补阳气而亦补阴气。譬如有白虎加人参汤,没有白虎加黄芪汤。
 
老年性便秘多数都是阴结,先治以麻仁丸方加党参。待便秘暂时缓解下来后,使用党参加少量鸡内金,缓慢地滋补阴气和阳气,使病人阴阳俱强盛起来,即可以治愈。
 
所谓动脉,应是后世所说的十怪脉之一: 转豆脉,一粒如豆大(也有小的),在原位转动不停(厥厥如动摇),属滑脉(可以有几粒串联滑动而过,如盘走珠)同一类,凡这种脉象与有形之物,如肿瘤,息肉等等有关,初起较易治,久之则难治。
 
【原文】

辩脉法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学习理解】

所谓辨脉法,以脉辨证的意思。

人体的正气和侵犯人体的邪气都区分为阴气和阳气。辨脉法,意思是根据脉象辨别人体的正气,和它的阴阳失平衡状况。原文把脉象区分为阴脉和阳脉,意思是判断人体的阴阳失平衡状况。阳虚称为阴脉,阳气不虚甚至阳气增强称为
阳脉。原文分别指出了五种阴脉和五种阳脉。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提示人体的阳气不虚,甚至阳气增强。沉涩弱弦微为阴脉,提示人体的阳气减弱。

阳气是直接显现出来的气,阴气是不直接显现出来的气,必须通过阳气的强弱和阴阳之间的关系来推测阴气的强弱。阳气不虚弱就是阳脉,阳气虚弱就是阴脉。

大脉指脉体粗大,浮脉指脉位肤浅,数脉指脉率加快,动脉之义不明,滑脉指脉波传播速度减慢。这六种脉都是阳脉,提示人体的阳气不虚弱。
沉脉与浮脉相反,脉位深沉。涩脉指脉率减慢而且脉力不足。弱脉指脉力不足。弦脉指脉波传播速度加快。微脉指脉体细微并且脉力不足。这六种脉象都是阴脉,提示人体的阳气虚弱。

脉象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一、脉力。
脉力主要反映心脏收缩力量。弱脉乃指脉力不足,提示心脏收缩乏力,是阳气虚弱的表现,所以弱脉属于阴脉。如果心脏收缩力增强,则脉管会被扩张,呈现为大脉,所以大脉属于阳脉。所以,弱脉与大脉是意义相反的脉象。

二、脉率。
脉率加快提示人体的阳气增强,脉率减慢提示人体的阳气虚弱。所以数脉属于阳脉,迟脉属于阴脉。数脉与迟脉意义相反。

三、脉波传播速度。
脉动属于波动,波动沿着脉管传播。传播速度加快称为弦脉,传播速度减慢称为滑脉。脉波传播速度与脉管的硬度相关。脉管越硬,脉波传播速度越快,呈现为弦脉。脉管越软,脉波传播速度越慢,呈现为滑脉。阳气越强则脉管越软,阳气越弱则脉管越硬。这是阳气与脉管壁本身的关系。所以,弦脉属于阴脉,滑脉属于阳脉。但是,脉管的硬度又与脉管内血液的压力有关。血压越高,脉管越硬,脉象呈现为弦而有力,这称为紧脉。紧脉属于阳脉。弦脉与滑脉意义相反。

四、脉位。
脉位肤浅称为浮脉,接触皮肤即觉察到脉搏。当然同时也意味着沉取消失。如果接触皮肤即觉察到脉搏,用力按取还有脉搏,这是大脉。浮脉和大脉都提示人体的阳气不虚弱,大脉提示人体的阳气增强。用力按取才觉察到脉动,这是沉脉。浮脉提示皮下组织微血管收缩,沉脉提示皮下组织微血管扩张。浮脉与沉脉意义相反。浮脉属于阳脉,提示人体阳气增强;沉脉属于阴脉,提示人体阳气虚弱。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指病人的阳气虚弱。病人阳气虚弱下来了而呈现为里寒证,而脉象区分表现为阳脉,这是病人的阳气正在转弱为强的表现,提示病情在好转。相反,如果病人还表现为阳病,看起来阳气还没有虚弱下来,但是脉象已经提示人体的阳气虚弱下来了,这是病人的病情在恶化的表现。

五、脉体。
脉体粗大称为大脉,又称为洪脉,它提示人体的阳气增强。脉体细微称为细脉,它提示人体的阳气虚弱。所以大脉又与细脉属于相反的意义。那么,大脉的反义包括弱脉和细脉。既弱又细,称为微脉,都属于阴脉。

总而言之,通过脉象可以反映病人的阴阳失平衡状况。

阳气好比是燃烧的火焰,阴气好比是燃烧的木材。火焰消耗木材,阳气增强会消耗阴气。当阴气充足的时候可以继续维持旺盛的阳气以清除邪气。当阴气虚弱下来了,则必须控制火势,否则就会导致病人熄火,不仅不能继续抵抗邪气,而且生命本身的活力也会熄灭。所以,根据脉象来考察病人的阳气和阴气的平衡状况,可以判断病情的变化趋势,并且指导如何治疗。原文告诉我们,以脉象判断阳气强弱比以症状判断阳气强弱更加可靠。

阳脉提示病人的阳气在增强,阴脉提示病人的阳气在减弱。任何疾病,阳脉提示病情不处于危险状态,阴脉提示病情已经处于危险状态。
写的太好了,好多都是书上没有的,向楼主老师学习???
 
【原文】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学习理解】

本条原文指出恶寒和发热的阴阳失平衡机制。

洒淅恶寒而“复”发热,“复“字表示“然后”的意思。先恶寒后发热。洒淅恶寒,形容犹如被洒水于皮肤之上,感觉很冷,冷得发抖的样子。包含着全身骨骼肌寒战的意思。然后开始发热。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文主旨在于阐述恶寒和发热的病理机制。恶寒是因为病人的阳气不足,发热是因为病人的阴气不足。

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所谓寸口脉,指的是诊腕动脉时,寸脉的脉象。寸脉察人体的阳气,尺脉察人体的阴气。阳气虚弱时寸脉首先会微弱下来,当然阳气更虚弱时,寸关尺都会微弱。当人体阳气虚弱而导致寸口脉微弱时,“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本来阳气盛于上,阴气盛于下。当在上之阳气虚弱下来时,在下之阴气就会上入阳中,导致病人洒淅恶寒。“上”与“下”之分,不仅仅是上下之别,还包括外内之别、表里之别和能量与物质之别。头颈胸在上,腹腰肢在下。躯壳在上,内脏在下。功能在上,结构在下。能量在上,物质在下。在上者称为表,在下者称为里。在表者称为外,在里者称为内。外之气称为阳,内之气称为阴。阳气可察,阴气不可察。当病人在上之阳气虚弱下来时,在下之阴气就会充斥于上,导致病人的躯体温度降低,于是病人就会感觉洒淅恶寒。洒淅恶寒时,病人的体温确实会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此时会表现为寸脉弱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西医的角度说,此时细菌病毒处于快速分裂增殖期,合成代谢快速增强,分解代谢受到压制,躯体产热减少而体温降低。这是先恶寒过程。然后再进入发热过程。

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细菌病毒快速分裂增殖期过后,由于此前的洒淅恶期全身骨骼肌寒战而产热增加,使体温回升并且进一步升高而出现发热,发热消耗病人的阴气,导致阴气不足。此时寸脉增强,尺脉弱下来。阳气产生于上,在上之越来越增强的阳气向下充斥,导致病人的阴气虚弱下来,阴虚则生热,使躯体温度升高。

细菌病毒的分裂增殖速度与宿主人体的体温呈现密切的关系。体温升高则细菌病毒分裂增殖速度越慢,温度越低则细菌病毒分裂增殖速度越快。细菌病毒分裂增殖会降低体温,反过来降低体温会促进细菌病毒分裂增殖。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反之亦然。升高体温会抑制细菌病毒分裂增殖,细菌病毒分裂增殖减慢会升高体温。所以,升高体温会抑制细菌病毒分裂增殖,降低体温会促进细菌病毒分裂增殖。

在恶寒期,病人阳气虚弱而细菌病毒快速分裂增殖,体温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然后进入发热期,阳气增强而阴气减弱,细菌病毒分裂增殖受到压制。恶寒期寸脉微,发热期尺脉弱。

这就是伤寒病早期的基本病理变化机制和相应的脉象变化规律。
 
《伤寒论》把伤寒病的脉象概括为脉阴阳俱紧,其实这并不是病程一开始的脉象,一开始是寸脉微,然后是寸脉浮紧而尺脉弱下来,再然后才是寸关尺都浮紧。
 
“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阴脉,指沉涩弱弦微之中的脉象,提示病人阳气虚弱。在伤寒病最早期,病人的寸脉微,这是阴脉,它的不足表现为阳气虚弱。于是阳气就会自行增强。为什么呢,因为人体具有维持阴阳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从”字有顺的意思,也有填补的意思。阳气虚弱下来,病人会自行激发阳气而填补不足。这叫做从。

“阳脉不足,阴往乘之”。阳脉,指大浮数动滑之中的脉象,提示病人阳气增强。伤寒病早期先阴脉不足,再阳脉不足。阳脉不足时病人的阳气增强,阳气增强会抑制阴气,这种抑制称为“乘”。阳气增强而抑制阴气,这是“乘之”的关系。阳气虚弱下来会激发阳气增强,这是“从之”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是每个有生命活力的人体都具有的逻辑关系。当然,人体的生命活力是有限度的,当阳气虚弱得超过了限度时,阳气就会越来越虚弱下来,而不会激发阳气增强。这种情况叫做熄火。疾病状态导致阴阳失平衡不要紧,要紧的是失平衡不能太厉害,太厉害了会熄火,导致病人死亡。

当病人的阴气减弱了,也就是合成代谢减弱了,那么分解代谢就会自行增强,产热增加而消灭邪气。邪气被消灭了,正气就可以维持阴阳平衡,于是阳生阴长,阴阳互生,疾病可以自然痊愈。但是这种阴气虚弱也是又限度的,超过了限度也会导致油枯灯灭。

伤寒病意味着尚不至于走向油枯灯灭,而温病意味着可以走向油枯灯灭。
 
伤寒病早期的尺脉弱,病人的阴气不足了,但是可以进入第三期,脉阴阳俱紧。这是伤寒。如果不能进入脉阴阳俱紧状态,这就不是伤寒病。脉紧,即弦而有力。脉弦属于阴脉,提示人体阳气虚弱,寒证。脉有力,这是属于阳脉,提示人体阳气正在增强,热证。寒证正在热起来,此为伤寒。如果热起来的过程中导致可能走向油枯灯灭,这是温病。
 
【原文】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学习理解】

#寒虚相搏,此名为革#
革,它是一个病名。该病的特征性脉象称为革脉。寒是指阳虚外寒,虚是指阴虚内热。外寒与内热相搏而产生革病。

什么是外寒?外指躯体、肉体、身体;内指神明、心。外身内心。外寒是指身寒。革病是外寒内热,身寒心热。

什么是内热?内热是指心热。什么是热?热是指功能紊乱。寒是指功能减退。生命活动发生了紊乱,古人称之为热。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本来都是应该相互协调而维持稳定,并且达到最为节约的效果的。这种状况既不寒也不热。如果生命活力减弱了,称为寒。寒如果不纠正会越来越寒,生命活力越来越减弱。就像一堆木材,如果湿度大的话,点燃一根小木材作为火种,火会越烧越弱,最后熄灭。这是寒。如果点燃一根大木材,则火种的火势大,会把湿木材烤干而成为新的火种,又把其它的湿木材烤干点燃,这样就可以让整堆木材烧起来。生命活动也是这样的道理。人体要让生命活力稳定持续下去,需要有足够强大的火种,因为新添加的木材都是湿木材。但是,火力也不能太强大,否则,添加木材的速度跟不上。人体添加木材的速度跟不上就会产生热,其结果是发生功能紊乱,产生热证。

如果既寒又热,这就叫做革。全身的火势不够强,不能维持稳定的火势。而且添加木材的速度也跟不上。这就好比是一个国家,它既不强大(寒),又不协调(热)。其实人与人相比,火势是有高有低的,高一些低一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各种生命活动要协调,不能热。只要不寒不热,生命就可以长久稳定持续下去。

革病的特征性脉象是弦大而芤称为革脉。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其实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精血不足。古代的妇人生孩子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容易“半产漏下”。其结果是“亡血失精”。精,切勿理解为男性的精子、精液。男人女人都有精。男人亡血失精的原因很多,女人亡血失精的原因则主要是半产漏下。男主外女主内的缘故。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

亡血失精导致外寒内热,外寒内热导致脉弦而大,大而乏力。大而乏力称为芤。“芤则为虚”,虚是阴阳俱虚弱,既寒又热,外寒内热,身寒心热。

“弦则为减”。弦脉有两种不同的弦,弦而有力称为紧,弦大而乏力称为芤。紧脉是阴阳俱强盛,芤脉是阴阳俱虚弱。芤脉的弦乃是弦大而乏力,这是阴阳俱不足的表现,故曰减。“减则为寒”。寒是指生命活力会越来越减弱。阴阳俱不足,意味着阴阳都会越来越虚弱下来。减则为寒,不仅是人体生命活动这样,其它各种事物都是如此。譬如一个国家,它的政府和人民未必需要太勤快,也不能太懒惰。太勤快会导致热,太懒惰会导致寒。懒惰而寒,减则为寒的意思。

“芤则为虚”。这也是各种事物的普遍规律,不仅仅人体的生命如此。大而乏力称为芤。之所以芤,是因为虚。

所以,这段话是以普遍规律论述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规律。告诉大家,脉弦而大,大而乏力提示的是什么问题。那就是精血不足,乃至于生命活力会越来越虚弱下来。这种情况称为革。

“寒虚相搏,此名为革”。革病乃是外寒内热,阴阳俱虚弱。
 
个人和国家都是既不能太弱也不要太强,太弱会寒,太强会热。保持不寒不热,才能长治久安。这是普遍规律。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运用于人体的生命也是适用的。

弦脉,在血压不升高的情况下出现的弦脉,一定是由于动脉壁的硬度减弱了,动脉壁的顺应性异常增强了。“顺应性”与“硬度”是反义。硬度减弱意味着顺应性增大。动脉壁顺应性增大(硬度减弱),会导致血压降低。为了维持血压不降低,心脏运动就会增强。精血不足,全身的各种细胞的功能都会减弱,心脏收缩力也会减弱,那么心脏的每搏输出量会减少,导致收缩压降低。收缩压降低导致每次心脏收缩给细胞供应的血液减少。为了维持血液供应,心脏会加快收缩频率,使每分钟输出量增加,这样就可以维持收缩压不至于明显降低,同时会维持和升高舒张压。为什么动脉壁的硬度会减弱呢,是因为精血不足导致结构物质合成不足,动脉壁的结构物质减少而强度减弱。于是动脉管径被动扩张(每分钟输出量增加会导致管径扩张,动脉壁强度减弱也会导致管径扩张)。于是脉弦而大,大而乏力,呈现为芤脉。
 
芤脉的脉弦与高血压性脉弦不同。高血压性脉弦乃是动脉壁硬度增强,而不是减弱。芤脉的脉弦是动脉壁硬度减弱。动脉壁硬度增强会增加心脏的外周阻力,促使心脏增强收缩力以对抗僵硬的动脉壁。于是就表现为血压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脉波传播速度加快而表现为弦脉,而且弦而有力。芤脉是弦而乏力。芤脉是大脉,高血压性弦脉未必增大。当然到后期也可以增大,并且心脏收缩力减弱,发生芤脉化,大而乏力。

弦脉,本质是脉波传播速度加快。这是因为动脉硬度增强,引起动脉硬度增强有两个因素:动脉壁硬化和血压升高。动脉壁硬度减弱也会导致脉弦,特征是弦而乏力,脉体粗大,称为芤脉。

芤脉在临床上常常见于大失血。但是大失血后出现得更多的不是芤脉,而是细脉。这是因为这里所谓的失血与原文所说的“亡血”不是一个概念。失血的早期并不必然亡血。亡血是指全身细胞营养物质不足,而不是西医说的血容量减少。在失血的情况下,血容量减少,而心脏会加强收缩,并且血管收缩,代偿性弥补血容量减少造成的问题,使全身细胞在静息的情况下不至于缺乏营养。然后往往得到输血以纠正失血。在古代则不然,失血后长期得不到纠正而必然出现芤脉。

病人长时间亡血失精,动脉壁结构物质匮乏,加上心脏功能也减退,于是呈现为芤脉。动脉壁的结构物质是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营养物质匮乏(亡血)会导致失精(生物大分子物质匮乏),失精导致动脉壁的结构物质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于是变得薄弱而被动扩张,加上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频率和肾素血管紧张入醛固酮系统保钠排钾而增加血容量,心脏收缩乏力,于是呈现为芤脉。

请记住芤脉的形成原理是:动脉壁强度减弱,血容量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而每分钟输出量增加,心脏收缩乏力而收缩频率增加,动脉被动扩张,整个动脉变得比较僵硬。它是虚证,阴阳俱虚弱,以阳虚为主。治疗原则是补气为主基调。
 
【原文】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学习理解】

伤寒病乃是自限性疾病,合理保养可以自然痊愈,并不需要医生治疗的。从西医的角度说,伤寒和温病都是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和病毒感染都可以引起伤寒,也可以引起温病。引起哪种病既与病原体有关,更与人体的阴阳平衡状况有关。正气强者引起伤寒,正气弱者引起温病。《黄帝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以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说的是人体遭遇病原生物的当时的正气是强还是弱。既然已经被病原体感染了,引起伤寒还是引起温病是与病人平常的正气强弱有关的。平常正气强则引起伤寒,平常正气弱则引起温病。既然是引起伤寒,就意味着依靠人体自身的正气足以清除邪气,前提条件是病人需要合理保养。譬如不要“两感于寒”,又譬如要充分休息,不要吃油腻,也不要吃太饱。《黄帝内经》说:“食肉则复,多食则遗”。什么是“两感于寒”呢?本来伤寒也好,温病也罢,都是病人在身体遭受寒凉袭击的情况下发生的。譬如这回在新冠奥密克戎疫情放开的时候,如果你的妻子正在发生新冠病毒感染,你与妻子睡一间房间躺一张床,其实不要紧,你开着电热毯关好门窗睡觉,保持全身包括手足都热乎乎的,就算鼻子对鼻子呼吸也可以避免被传染,即使被传染也可以表现为隐性感染。就是说,接触病原体后只有身体受寒才会感染发病。如果受寒发病了,你还继续受寒,这叫做两感于寒。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即使是引起伤寒,也那么“必不免于死”。如果不两感于寒,充分休息、不吃肉、不吃太饱,保持全身温暖,那么既然引起的是伤寒,而不是温病,就可以自然痊愈。

在可以自然痊愈的情况下,自然痊愈有几种情况:战而汗出、不战而汗出、不战不汗出而解。

本条原文阐述战而汗出而解的道理。根据脉象可以预料是战而汗出解呢,还是不战而汗出解。

“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
 
感染病原体后引起的是伤寒,那么脉浮紧。既然是紧脉,意味着弦而有力。但是,“有力”这个判断很主观,也没有很清晰的判断标准。脉力比正常情况要强一点,这就可以判断为紧脉。脉力强意味着脉管硬度增强,于是呈现为弦脉,并且脉力增强了,称为紧脉。但是,紧脉与紧脉之间也存在着对比。同样的脉力下,脉管壁的强度有不同。脉管壁越强则越紧,脉管壁越弱则越芤。脉管壁弱是因为病人平常存在着体质虚,称为“本虚”。脉管壁弱而脉管被动扩张而脉大,大而乏力称为芤脉。脉弦紧大,大而乏力称为芤脉。出现这种脉象就可以判断病人平常有体质虚,可以预料战而汗出解。
 
#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

病人平常体质虚,于是需要发战才能汗出而解。病人的脉象是浮的,而不是沉的,这就可以预料病人可以汗出而解。因为浮脉属于阳脉,阳脉提示病人的阳气增强,可以驱除邪气。

在临床上,其实不管是伤寒还是温病,只要病人脉不沉不细不弱,加强保暖、休息和合理饮食,就可以判断病人有自然痊愈的条件。
 
#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前面说的是脉浮紧的情况,这里说的是脉浮数的情况。脉浮紧,紧而很有力者不需要发战,紧而乏力者需要发战。脉浮数者也不需要发战。脉率与脉力有关,脉力与心脏收缩力有关。心脏收缩力越强,脉率越低。运动员心脏的特点是收缩力很强,于是脉率比正常人更低。脉浮紧者脉率必不快,因为脉力强。脉浮而不紧者脉率必加快,称为脉数。脉浮提示人体被病原体感染着,脉数提示人体的阳气增强起来了。脉数导致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而脉力不够强,于是脉不紧。所以,紧与数不会同时发生。脉浮数与脉浮数之间也可以对比。脉力不够强者有本虚,脉力强者本不虚。本虚需要发战,本不虚则不需要发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