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现代科学理论翻译中医理论,最最基本的一点是搞清楚,到底什么是阴阳这两个概念。
《黄帝内经》对阴阳这两个概念给出了最基本的定义:“阳化气,阴成形”。
阳化气,意思是说人体的一切气都直接来源于阳气。气包括阳气和阴气,阳化气,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和阴气都直接来源于阳气。人体的生命活力包括阳气和阴气,而生命活力以足够的阳气为基础。就是说,不能为了增强阴气而让阳气无限地受到抑制。阳气与阴气是相反的,阳气增强则阴气会减弱,阴气增强则阳气会减弱,这个规律大家都知道,因为它是常识。一个病人如果有阴虚,为了增强阴气,一些人就会想到应该抑制病人阳气。《黄帝内经》告诉大家不能这么做,为什么呢,因为“阳化气”。阳气太弱了阴气就会跟着减弱,而不是增强。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阳气增强则阴气减弱,阴气增强则阳气减弱。低于这个范围则不是这样的。如果阳气弱于某个范围,那么阳气和阴气都会减弱。阳化气说的是这个意思。
所以,当病人阴气和阳气都减弱了,为了增强阴气就不能抑制阳气,而应该先增强阳气,让阴气虚弱表现出来,然后再滋补阴气。当然如果你有把握判断病人的阳气和阴气都减弱,那么你可以两步并一步,同时增强病人的阳气和阴气。
为什么阳化气呢,在现代西方医学和科学没有诞生之前很难理解,当今并不难理解。阳气是分解代谢,阴气是合成代谢。合成代谢需要消耗自由能,而所消耗的自由能需要依靠分解代谢来释放出来。
上面说的是阳化气,再来说阴成形。阴成形,很好理解,意思是说人体的形体(肉体)是靠阴气产生的。从西方医学理论说,阴气指的是合成代谢。阳气指的是分解代谢。
这样翻译阴阳理论,那么一切都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