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麻黄汤或辛温发汗,治疗机制是什么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79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说辛温发汗,这“发汗”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发汗,其实它的机制是助阳,当然主要是增强表阳,而不是增强里阳。阴邪位于表,导致表寒证,于是就使用辛温走表药增强表阳。表阳增强了,把表邪驱除了,于是就会出汗退热,疾病就康复了。治疗机制并不是出汗退热,而是增强表阳而驱除表邪。

我们不可以把中医的“辛温发汗”与西医的“退热”混为一谈。这就好比是我军攻打敌人的城池,由于我军的炮火不够强大,不足以攻破敌人的城池。在这种情况下,西医使用退热药,譬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出汗退热,也就是说决策者看到攻不下敌人的城池,下令停火撤退。把热退下来,让人体的免疫系统休息。这就是西医“退热”疗法,这些药物被称为退热药。而中医的治疗办法不是这样,它是增强我军的火力,火力不够强大就加一把火,一举拿下敌人的城池。然后自然而然地出汗退热。这种治疗办法,古人称之为“发汗”。譬如你感冒了,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你不知道你的阳气能不能战胜邪气,于是你就吃一副麻黄汤。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吃药以后并不是马上出汗退热,而是发热会更高。这跟吃布洛芬完全不同。吃布洛芬之后不会烧得更高,而是开始出汗退热。打激素更加快,马上出汗退热。

由于辛温发汗的作用机制是增强阳气,而不是出汗退热,因此这就需要认真考量一个问题:病人能不能耐受增强阳气。能不能耐受增强阳气,取决于病人的阴气是不是足够强大。病人的阴气足够强大,就一定可以给病人加一把火,而不是停火撤退,让敌人得以喘息。如果病人的阴气不足,那么就不可以贸然使用辛温发汗疗法。如何判断病人的阴气是不是足够强大呢,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看病人有没有出汗,另一个是看病人的脉象。如果病人一边发热一边又有出汗,这提示病人的阴气不足。如果病人的阴气是充足的,邪气没有驱除就不会出汗,直到邪气驱除后汗出而解。一边发热一边出汗,汗出而邪气还在,这是你的身体出现了自相矛盾。为什么自相矛盾呢,因为阴气不足。从脉象也可以判断病人的阴气是不是充足。脉浮紧,这就是阴气充足,可以进一步增强阳气的意思。

所以,假如病人一边发热一边出汗,或者脉沉、脉弱、脉细、脉涩、脉弦,这些都是阴脉,提示病人阴气不足以支持阳气,则不可以贸然使用辛温发汗疗法。

当然,作为医生在实际临床上不见得可以很有把握判断病人能不能耐受麻黄汤辛温发汗,怎么办呢?其实有一个稳妥的办法,那就是“以时间换空间”,叮嘱病人躺床上盖好被子关好门窗,好好休息,让他自己去一边发热一边出汗,最终同样可以驱除邪气的。既不要去贸然使用麻黄汤,也不要去使用西医退热药。这个办法,古人称为无为而治。
 
发热是增强阳气,无汗是可以增强阳气,有出汗而邪气不除是不可以增强阳气。之所以发热是因为邪气未除。之所以不可以增强阳气,必定是因为阴气不足。阳气好比是木材燃烧,阴气好比是木材。木材充足就可以增强燃烧,木材不足则必须控制火势。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想清楚了道理,就可以根据发热、出汗、无汗等不同组合情况判断病人的邪气和正气是什么情况。

麻黄汤,它适用于邪气强盛而阴气充足的情况。
桂枝汤,它适用于邪气强盛而阴气略不足的情况。
白虎汤,它适用于邪气强盛而阴气很不足的情况。
小柴胡汤,它适用于邪气强盛而正邪相争,成拉锯战态势。
 
发汗治病机制应该是改善血液和淋巴微循环,有利于免疫到达与代谢物搬运。
 
发汗就是鼓动阳气去冲破人体体表被风寒侵袭而闭寒之脉,然发汗必护阴,从发汗的方剂细合中必有太阴之药,太阴者大阴也,麻黄汤中的甘草,桂枝汤中的草,姜,枣,芍。凡发汗必需阴气未伤,阳气未满。阳气未满者,阳明,少阳不盛也。
 
发汗就是鼓动阳气去冲破人体体表被风寒侵袭而闭寒之脉,然发汗必护阴,从发汗的方剂细合中必有太阴之药,太阴者大阴也,麻黄汤中的甘草,桂枝汤中的草,姜,枣,芍。凡发汗必需阴气未伤,阳气未满。阳气未满者,阳明,少阳不盛也。
 
说辛温发汗,这“发汗”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发汗,其实它的机制是助阳,当然主要是增强表阳,而不是增强里阳。阴邪位于表,导致表寒证,于是就使用辛温走表药增强表阳。表阳增强了,把表邪驱除了,于是就会出汗退热,疾病就康复了。治疗机制并不是出汗退热,而是增强表阳而驱除表邪。

我们不可以把中医的“辛温发汗”与西医的“退热”混为一谈。这就好比是我军攻打敌人的城池,由于我军的炮火不够强大,不足以攻破敌人的城池。在这种情况下,西医使用退热药,譬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出汗退热,也就是说决策者看到攻不下敌人的城池,下令停火撤退。把热退下来,让人体的免疫系统休息。这就是西医“退热”疗法,这些药物被称为退热药。而中医的治疗办法不是这样,它是增强我军的火力,火力不够强大就加一把火,一举拿下敌人的城池。然后自然而然地出汗退热。这种治疗办法,古人称之为“发汗”。譬如你感冒了,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你不知道你的阳气能不能战胜邪气,于是你就吃一副麻黄汤。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吃药以后并不是马上出汗退热,而是发热会更高。这跟吃布洛芬完全不同。吃布洛芬之后不会烧得更高,而是开始出汗退热。打激素更加快,马上出汗退热。

由于辛温发汗的作用机制是增强阳气,而不是出汗退热,因此这就需要认真考量一个问题:病人能不能耐受增强阳气。能不能耐受增强阳气,取决于病人的阴气是不是足够强大。病人的阴气足够强大,就一定可以给病人加一把火,而不是停火撤退,让敌人得以喘息。如果病人的阴气不足,那么就不可以贸然使用辛温发汗疗法。如何判断病人的阴气是不是足够强大呢,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看病人有没有出汗,另一个是看病人的脉象。如果病人一边发热一边又有出汗,这提示病人的阴气不足。如果病人的阴气是充足的,邪气没有驱除就不会出汗,直到邪气驱除后汗出而解。一边发热一边出汗,汗出而邪气还在,这是你的身体出现了自相矛盾。为什么自相矛盾呢,因为阴气不足。从脉象也可以判断病人的阴气是不是充足。脉浮紧,这就是阴气充足,可以进一步增强阳气的意思。

所以,假如病人一边发热一边出汗,或者脉沉、脉弱、脉细、脉涩、脉弦,这些都是阴脉,提示病人阴气不足以支持阳气,则不可以贸然使用辛温发汗疗法。

当然,作为医生在实际临床上不见得可以很有把握判断病人能不能耐受麻黄汤辛温发汗,怎么办呢?其实有一个稳妥的办法,那就是“以时间换空间”,叮嘱病人躺床上盖好被子关好门窗,好好休息,让他自己去一边发热一边出汗,最终同样可以驱除邪气的。既不要去贸然使用麻黄汤,也不要去使用西医退热药。这个办法,古人称为无为而治。
汗出而邪气还在,这是你的身体出现了自相矛盾。这句话真的很精妙,也不知道内经中有没有类似的理论,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种内经味道,就类似像音感,你这算不算活用内经?
 
汗出而邪气还在,这是你的身体出现了自相矛盾。这句话真的很精妙,也不知道内经中有没有类似的理论,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种内经味道,就类似像音感,你这算不算活用内经?
内经给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理论,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清楚这套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它,而不是机械地把它当教条。
 
的确,就像音乐有音感,学医应该多读医书,培养医感
 
的确,就像音乐有音感,学医应该多读医书,培养医感
“医感”的说法好,是这么回事。当医生,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必须有医感,否则就不是医生,而是医匠。有了医感,不必硬生生套用成方,而是可以使用一味两味药,小剂量获得最大效果。
 
“医感”的说法好,是这么回事。当医生,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必须有医感,否则就不是医生,而是医匠。有了医感,不必硬生生套用成方,而是可以使用一味两味药,小剂量获得最大效果。
我不是故意喜欢喷人或是挖苦人,你是徐医生!你的言语要对得起你的名字,你这个开口一点专业性不讲,合适吗?小剂量最大效果?无论西药还是西药,没有规矩吗?谁教你药物可以尽量减少用量来使用?要不你就改个名字,别侮辱医生这个职业,要不就说话严谨点,讲究点专业性,尊重一下这个严谨的职业。
 
什么医生,医匠,整天弄两个词胡扯八道,干点自己该干的事吧。
 
查本经,麻黄 苦温,杏仁 甘苦温,桂 辛甘热,甘草 甘平。
由此麻黄汤辛温之说不成立,应该是甘苦温为主,辛温次之。
 
谈谈自己的浅见
麻黄汤开泄中兼顾扶阳之力,退热同时可增强免疫
布洛芬纯粹开泄表阳,发汗退热,多用则伤卫阳
激素作用复杂,有开泄扶阳之力,少用可生燥热之气,有祛寒化湿解表之功,多用久用则卫强营弱,营卫不和,反损伤免疫
中西对比,可以看出中医配伍组方用药更加高明!
伤寒邪气表解才不会入里,表解唯汗法,汗法成功关键在于阳气,伤阳便是助邪
本次新冠就属于寒湿疫邪,入里成肺炎者,也多是年老体弱多病,阳气亏乏之人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辛味与甘味结合起来就会加强阳气,阳气的特点是向上升腾和向外扩散,也就是发散的意思。麻黄汤辛甘发散,也就是加强阳气。加强阳气的结果是增强免疫力。所以麻黄汤的作用在于增强阳气和免疫力。而西药中的退热药的作用恰好相反,它是抑制阳气,降低免疫力。
 
不过,西药中的退热药只降低发热中的体温,对正常的体温并没有降低作用。就是说,西药中的退热药抑制增强的阳气,不会抑制正常强度的阳气。它的作用在于抑制炎症反应和增强的免疫反应。麻黄汤和辛温发汗药的作用是增强阳气。它们的作用恰好相反。

所以,阳明热病禁忌使用辛温发汗疗法和麻黄汤、桂枝汤之类的,否则就会火上浇油。而阳明热病不禁忌使用西药中的退热药,而且使用它有治疗作用。其实西药中的退热药的作用类似于中药中的辛寒清气药,辛寒清气药也是抑制阳气。区别在于,辛寒清气药会抑制正常的阳气,退热药不会。

阳明热病,它的本质是人体的阳气太强了,超过了阴气可以承受的度。所以可以使用西药中的退热药和中药中的辛寒清气药,绝对不可以使用辛温发散药。

风寒表证,既不可以使用辛寒清气药,也不宜使用西药中的退热药。这是因为,风寒表证需要增强阳气,而不是抑制阳气。而阳明热病需要抑制阳气,而不是增强阳气。
 
新冠肺炎不主张早用激素,因为早期需要增强阳气,而不可以抑制阳气。等到病人炎症反应太强烈了,才适合使用激素。因为这个时候需要抑制阳气,而不是增强阳气。
 
查本经,麻黄 苦温,杏仁 甘苦温,桂 辛甘热,甘草 甘平。
由此麻黄汤辛温之说不成立,应该是甘苦温为主,辛温次之。
其实有的书记载错误的很多,麻黄味辛苦是正确的。我举个例子,生苡仁你说是不是有辛味?我尝过了,生苡仁的确是味辛,甘淡的药,而很多药书上只写甘无辛。
首先,你看看麻杏苡甘汤这个方子,这个方子治什么?仲景在这里为何会选用苡仁,而不选用茯苓?
还有,马兰根,忍冬藤,栀子根,九节茶,生苡仁等等都属辛凉药,它们炖肉汤的味非常相似,很明显有一种辛味,而且所有辛凉药炖汤的味道都是相似的味道,而辛温的药物炖汤就比较香,味道较浓,香,如五指主桃,香藤,桂皮,山姜等等。
再说说柴胡桂枝汤加苡仁,喝了之后明显感觉到体表变凉,这种感觉,有生石膏的方子也会,忍冬藤,九节茶等等炖汤也会。
综上所述,生苡仁有辛味,没那么明显,炖汤量大些就有。
 
其实有的书记载错误的很多,麻黄味辛苦是正确的。我举个例子,生苡仁你说是不是有辛味?我尝过了,生苡仁的确是味辛,甘淡的药,而很多药书上只写甘无辛。
首先,你看看麻杏苡甘汤这个方子,这个方子治什么?仲景在这里为何会选用苡仁,而不选用茯苓?
还有,马兰根,忍冬藤,栀子根,九节茶,生苡仁等等都属辛凉药,它们炖肉汤的味非常相似,很明显有一种辛味,而且所有辛凉药炖汤的味道都是相似的味道,而辛温的药物炖汤就比较香,味道较浓,香,如五指主桃,香藤,桂皮,山姜等等。
再说说柴胡桂枝汤加苡仁,喝了之后明显感觉到体表变凉,这种感觉,有生石膏的方子也会,忍冬藤,九节茶等等炖汤也会。
综上所述,生苡仁有辛味,没那么明显,炖汤量大些就有。

如果这么敏感,那大部分植物都有辛味,
原因很简单,辛味来自于挥发油,含有挥发油的植物太普遍了。

薏苡仁含薏苡仁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