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中医入门三字经》

衷心感谢朋友回望先生对本主题各楼的14个点赞!:084::082:
 
九、 治则

治则首,整体观,扶正气,保后天,

  疗疾病,标本分,急治标,缓治本,

  调阴阳,固根本,祛邪气,除病因,

  虚则益,实则损,攻与补,宜酌斟。

  正治法,性相反,寒则热,热则寒;

  反治法,从治焉,热因热,寒因寒。

  顺天时,参地利,时地人,各制宜。
 
 一、中药学

  (一)概述

  论药性,分四般,温和热,凉与寒。

  寒则热,热则寒,疗疾病,不可反。

  药五味,甘苦酸,辛与咸,甘附淡。

  辛发散,甘补缓,酸敛阴,咸软坚,

  苦泻火,通大便,淡渗利,涩同酸。

  诸味药,有专能,入某脏,曰归经。

  讲配伍,首七情;十八反,莫合用;

  十九畏,不顺情;妊娠时,有忌用。

  升与降,浮与沉,药作用,趋向明。

  生药材,需加工,曰炮制,宜遵从。

  煎服法,要求严,用药量,不可偏。

  ①将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结合起来,说明某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谓之归经。

  ②七情:前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把各种药物配合的变化,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加上单行合称为七情。

  ③十八反:乌头(包括草乌、川乌)反半夏、瓜蒌、白及、白蔹、贝母;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等各种参类及细辛、芍药(赤、白芍)。

  ④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⑤妊娠禁忌:妊娠期间对于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品禁用或慎用。

  ⑥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体内上下表里的趋向而言。

  ⑦中药多系植物的根茎或动物、矿物,用前必须加工,这一过程叫炮制。
 
最后编辑:
(二)解表药

  解表药,医表证,味多辛,发汗功。

  麻黄茎,发汗强,平咳喘,水道畅。

  嫩桂枝,散寒凝,温心阳,水道行。

  全紫苏,表寒除,理气机,安胎服。

  荆芥穗,辛温性,炒止血,生祛风。

  疗行痹,选防风,配荆芥,表寒宁。

  川羌活,辛苦温,医痹痛,偏上身。

  香白芷,医头痛,通鼻窍,排痈脓。

  北细辛,温肾经,化痰饮,疗牙痛。

川藁本,上巅顶,味辛温,医头痛。 

化暑湿,香薷用,辛微温,消水肿。

大葱白,善通用,散寒凝,轻解良。

川辛夷,木笔花,通鼻窍,效可夸。

生姜片,有专功,止呕恶,散寒风。

霜桑叶,苦甘寒,散风热,兼清肝。

  泻肺热,桑白皮;嫩桑枝,功疗痹。

  杭菊花,甘苦寒,祛风热,亦清肝;

  野菊花,疗疮专,降血压,目赤选。

  香薄荷,平肝胆,透隐疹,消腹胀。

  升麻根,举下陷,透斑疹,牙痛痊。

  牛蒡子,化热痰,透麻疹,风热散。

  紫浮萍,味辛散,透疹毒,可发汗。

  蔓荆子,医头痛,苦辛寒,疗目肿。

  功解痉,粉葛根,煨止泻,生透疹。

  北柴胡,清肝胆,升清阳,举下陷。

  淡豆豉,味苦寒,解表证,除虚烦。
 
(三)清热药

  清热药,多苦寒,里热证,当可煎。

  生石膏,泻火专,除烦渴,牙痛痊。

  肥知母,味苦寒,退骨蒸,润燥兼。

  生山栀,利化胆,清三焦,兼除烦。

  夏枯草,化热痰,消瘿瘰,止晕眩。

  淡竹叶,除热烦,清心火,利小便。

  嫩青蒿,味苦寒,退虚热,截疟专。

  生地黄,滋肾肝,营分清,血分安。

  黑玄参,医渴烦,疗咽痹,化热痰。

  粉丹皮,肠痈煎,清营血,化瘀痰。

  赤芍药,瘀血散,可凉血,偏清肝。

  地骨皮,化热痰,退骨蒸,消肿兼。

  犀牛角,大寒咸,清心火,散瘀斑。

  川黄连,味苦寒,清心火,热痢蠲。

  子黄芩,清肺专,医热痢,退黄疸。

  川黄柏,清下焦,医热淋,带下疗。

  龙胆草,清肝胆,熄热风,疗赤眼。

  寒苦参,燥湿功,治室早①,兼杀虫。

  苦秦皮,治痢疾,利湿热,医痛痹。

  疗血痢,白头翁,清热毒,杀滴虫。

  金银花,清喉咽,消痈肿,疮家专。

  青连翘,苦辛寒,散风热,除心烦。

  蒲公英,解毒功,兼利尿,疗乳痈。

  大青叶,味苦寒,疗温病,热毒燔。

  用其根,名板蓝,解瘟毒,腮肿散。

  鱼腥草,味辛寒,治肺痈,热淋餐。

  败酱草,辛苦寒,疗肠痈,医肝炎

  山豆根,味苦寒,抗癌肿,利喉咽。

  嫩射干,专利咽,配麻黄,定咳喘。

  味极苦,穿心连,医上感,能消炎。

  草决明,其性寒,清肝胆,止晕眩。

  虎杖根,苦而凉,解热毒,医烧伤,

  排胆石,可退黄,老慢支,用单方。

  有蚤休,重楼名,解蛇毒,消结肿。

  半枝莲,疗癌肿,肝硬化,水臌证。

  半边莲,治癌肿,医蛇伤,消疖痈。

  闻喜树,有小毒,白血病,可内服。

  有白花,蛇舌草,抗癌肿,少不了。

  ①室早:即室性早搏。
 
(四)温里药

  温里药,祛内寒,大辛热,阳虚餐。

辛大热,制附片,能回阳,益火源。

  川乌头,祛外寒,止疼痛,寒痹散。

  上肉桂,辛热甘,疗阳虚,下焦寒。

  论干姜,化寒痰,温脾肾,厥逆参。

  吴茱萸,温胃寒,辛苦热,止呕酸。

  高良姜,功散寒,温脾胃,腹痛痊。

  公丁香,辛苦寒,降胃逆,温补肾。

  小茴香,理气功,暖下焦,亦温中。

  荜拨穗,可温中,降呕逆,止胃痛。
 
(五)泻下药

  泻下药,多苦寒,疗湿热,除水患,

  破瘀血,通大便,妊娠期,宜慎选。

  川大黄,下实坚,破瘀血,宜先煎。

  番泻叶,苦甘寒,通大便,当茶啖①。

  言甘遂,味苦寒,逐水邪,散肿坚。

  黑白丑,研末餐,治腹水,奇效显。

  温下药,巴豆强,破寒积,消臌胀。

  火麻仁,味甘平,润肠燥,大便行。

  郁李仁,性和平,缓下药,利水肿。

  ①用番泻叶通便,可取3~10克,以开水冲服当茶饮。
 
(六)祛湿药

  祛湿药,多平淡,通水道,利小便。

  猪茯苓,均平甘,利水湿,猪苓显;

  安心神,茯苓专,常合用,医水患。

  建泽泻,味甘寒,泻肾火,利小便。

  车前子,味甘寒,利水湿,化热痰。

  飞滑石,暑热煎,利水道,热淋蠲。

  细木通,味甘寒,能通乳,利小便。

  薏苡仁,甘淡寒,排脓毒,湿痹专。

  冬瓜仁,排脓痰,皮消肿,利小便。

  赤小豆,甘平酸,排脓毒,消肿专。

  茵陈蒿,味苦寒,利湿热,退黄疸。

  汉防己,苦辛寒,医肾病,关节炎

  川萆解,苦平甘,除湿痹,膏淋痊。

  言瞿麦,性平寒,破瘀血,石淋安。

  扁蓄草,苦平兼,治结石,配金钱。

  石韦叶,甘苦寒,通石淋,医肾炎。

  金钱草,甘咸寒,石淋除,肿毒安。

  海金砂,性寒甘,茎中通,石淋专。

  冬葵子,味甘寒,能通乳,石淋煎。

  广藿香,味香窜,辛微温,疗霍乱。

  省头草,名佩兰,味辛平,疗口甜。

  炒苍术,可以汗,苦辛温,治痿专。

  白豆蔻,辛而温,健脾胃,除脘闷。

  草果仁,可祛寒,功燥湿,截疟痰。

  祛粉丝,独活专,配寄生,诸痹安。

  左秦艽,功两般,疗虚热,关节炎。

  辛而温,威灵仙,通经络,止痛专,

  化鱼骨,利喉咽,食道癌,亦可煎。

  桑寄生,强筋腱,壮腰肾,胎动安。

  五加皮,益肾肝,利水肿,粉丝专。

  宣木瓜,辛温酸,疗转筋,医霍乱。

  嫩桑枝,性和缓,疗痹痛,解拘挛。

  豨莶草,味苦寒,祛粉丝,疗痹证。

苍耳子,辛苦温,治鼻渊,疗风疹。

  白花蛇,善搜风,疗顽痹,亦定惊。

  八角枫,药用根,疗痹痛,用酒浸。
 
(七)止咳化痰平喘药

  咳痰喘,病同源,治其要,重祛痰。

  法半夏,化寒痰,味辛温,治咳喘。

  制南星,燥湿痰,味苦温,疗风眩。

  白芥子,平虚喘,味辛温,除痰满。

  旋复花,辛苦咸,止呕吐,疗寒喘。

  辛苦温,嫩白前,性不燥,医痰喘。

  白附子,祛风痰,配蚕蝎①,疗面瘫。

  北前胡,苦辛寒,散风热,化热痰。

  苦桔梗,利喉咽,载浮药,肺痈痊。

  川贝母,阴虚煎;浙贝母,化热痰。

  全瓜娄,胸痹专;瓜娄仁,疗肺喘。

  天花粉,味苦寒,清肺经,解胸烦。

  葶苈子,辛苦寒,泻水肿,兼平喘。

  淡竹茹,甘微寒,止呕吐,化热痰。

  昆与藻②,化热痰,治瘿瘤,为其专。

  苦杏仁,味辛温,咳喘平,大便润。

  炙紫菀,善化痰,配冬花,定咳喘。

  枇杷叶,化热痰,止呕吐,医流感。

  百部根,肺痨餐,甘苦温,灭虱显。

  桑叶皮,味甘寒,泻肺火,利水兼。

  马兜铃,味苦寒,清痰热,兼平喘;

  青木香,胃疼专,药用根,血压减;

  通经络,择天仙,果根藤,各有专③。

  海蛤壳,苦咸平,清痰热,散瘤瘿。

  ①指僵蚕、全蝎。

  ②即昆布与海藻。

  ③三药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根名青木香,果名马兜铃,藤名天仙藤。青木香有一定的肾毒性,用之宜慎!
 
(八)理气药

  气滞证,痛胀满,其病变。肺脾肝。

  论病因,有多端,气机畅,自可安。

  广陈皮,燥湿痰,辛苦温,除胀满。

  炒表皮,破气专,医食滞,血瘀餐。

  枳实壳,苦微寒,化痰结,消滞满,

  枳实速,枳壳缓,有专治,中气陷。

  川厚朴,善除满,苦辛温,可平喘。

  广木香,胀痛专,治痢疾,配黄连。

  制香附,偏入肝,辛苦平,妇科选。

  台乌药,温肾寒,少腹冷,痛可痊。

  缩砂仁,胃痛专,呕吐止,胎动安。

  香橼皮,佛手片,理肝气,可化痰。

  大腹皮,消滞满,善行水,利小便。

  广沉香,温肾寒,辛苦温,平逆喘。

  薤白头,燥湿痰,配姜夏,胸痹安。

  川楝子,味苦寒,理肝气,胁痛痊。
 
(九)理血药

  血瘀证,较常见,活血药,诸痛蠲。

  川芎穷,入肝胆,辛而温,头痛专。

  言丹参,苦微寒,可安神,兼舒肝,

  活血脉,冠心餐,月经病,常予煎。

益母草,辛苦寒,调经血,疗肾炎。

  茺蔚子,可清肝,高血压,眼科选。

  川红花,入心肝,辛而温,瘀痛痊。

  桃仁泥,苦平甘,配红花,活血专。

  有泽兰,利小便,调经血,功效显。

  怀牛膝,益肾肝;川牛膝,瘀血散。

  红苏木,消肿痛,疗跌损,医闭经。

  五灵脂,瘀血散,心绞疼,有效验。

  制乳没,止痛专,气滞消,血瘀安。

  广郁金,辛苦寒,破瘀血,利肝胆。

  片姜黄,入脾经,通经血,风痹安。

  京三棱,破血专,蓬莪术,破气先。

  穿山甲,通乳专,排脓血,痈肿散。

  延胡索,辛苦温,功活血,滞痛斟。

  鸡血藤,苦温甘,通经络,血瘀散。

  干水蛭,咸苦平,逐瘀血,消瘕症。

  苦微寒,炒虻虫,破症积,兼通经。

  毛冬青,化热痰,通经络,冠心餐。
 
(十)止血药

  止血药,有诸般,辨虚实,分热寒。

  田三七,辛苦温,活瘀血,消肿斟。

  土三七,名景天,可止血,医紫癜。

  仙鹤草,性收敛,味苦凉,出血痊。

  茜草根,苦性寒,凉血热,瘀血散。

  槐花米,苦微寒,医肠风,止血便。

  藕节炭,甘平涩,生化瘀,炒止血。

  血余炭,苦而平,止血淋,水道行。

  白及块,苦甘寒,医溃疡,肺痨餐。

  侧柏叶,苦涩寒,功凉血,止血兼。

  白茅根,味甘寒,止吐血,血淋安。

  大小蓟,甘微寒,医赤淋,血色鲜。

  温经脉,艾叶炭,疗腹痛,止血专。

  苦涩平,棕榈炭,善止血,性收敛。

  花蕊石,酸而平,能止血,化瘀肿。

  炒地榆,苦酸寒,医烫伤,血淋安。
 
感谢朋友wagm2021先生对本主题26、27、28、29、30、32、33、34、35楼各帖的点赞!
 
(十一)芳香开窍药
  开窍药,医闭证,多芳香,神志清。
  雄麝香,消痈肿,开心窍,散瘀痛。
  京牛黄,苦甘凉,解热毒,定惊狂。
  香冰片,辛苦寒,善开窍,多入丸。
  苏合香,善通窍,医冠心,中风疗。
(十二)安神药
  安神药,有二般,一曰镇,二曰安。
  飞朱砂,甘微寒,功重镇,心神安。
  生磁石,眼科选①,纳肾气,兼平肝。
  琥珀粉,疗失眠,镇惊悸,石淋专。
  广珍珠,甘咸寒,镇心神,善平肝。
  有龙骨,涩平甘,煅固脱,生平肝。
  又龙齿,性偏寒,只重镇,不收敛。
  咸牡蛎,涩微寒,镇心神,宜生煎。
  生潜阳,软结坚,煅收敛,止胃酸。
  酸枣仁,偏养肝,安心神,疗失眠。
  柏子仁,味平甘,益心血,润肠专。
  炙远志,心神安,苦辛温,兼化痰。
夜交藤,入心肝,味平甘,疗失眠。
  ①生磁石可补血养肝,治疗眼疾。
 
(十三)平肝熄风药

  熄风药,内风专,平肝阳,镇痉兼。

  石决明,咸微寒,平肝阳,止晕眩。

  双钩藤,医惊痫,配天麻,疗晕眩。

  明天麻,味平甘,止眩晕,善驱风。

  羚羊角,味咸寒,解热毒,凉肺肝。

  代赭石,味苦寒,配旋夏,止呕喘。

  白僵蚕,辛平咸,散风热,疗面瘫。

  地龙寒,医偏瘫,解热痉,定哮喘。

  全蝎子,功入肝,味辛平,解痉挛。
 
(十四)消导药

  消导药,莫轻看,增食欲,体质健。

  六神曲,辛温甘,善消谷,疳积蠲。

  炒麦芽,味平甘,消面食,除胀满。

  又谷芽,性和缓,消谷食,是其专。

  鸡内金,味平甘,疗食积,石淋煎。

  焦山楂,甘温酸,肉积消,瘀肿散。

  莱菔子,辛平甘,善消胀,亦化痰。

  (十五)驱虫药

  驱虫药,有效验,虫有别,药有专。

  苦楝皮,味苦寒,善驱蛔,可单煎。

  使君温,榧子甘,炒熟食,味美鲜。

  南瓜子,驱绦专,配槟榔,效更显。

  北鹤虱,苦辛平,消疳积,功杀虫。

  钩蛔绦,用雷丸,煎失效,宜为丸①。

  臭芜荑,辛苦温,医疳积,诸虫侵。

  贯众根,杀诸虫,解热毒,止血崩。

  独头蒜,可杀虫,解热毒,消痈肿。

雷丸,多入丸剂,煎服影响疗效。
 
二、方剂学

(一)概述

方剂学,似桥梁,熟诸方,好临床。注1

辨证定,治法匡,方从法,三合相,

治其病,疗效刚。常治法,汗吐下,

和清温,消补恰。方分类,较繁杂,

始内经,小中大,奇偶缓,急重八;注2

明理论,用七方,体十剂;时方歌,注3

十二剂;医方解,二十二,概念确,注4

切临床。高教本,十八章,章分节,注5

法统方,纲目详,临各科,再端详。

药组方,有纪纲,君臣佐,使药襄。

随病情,活变化,味增减,量减加,

视缓急,换剂型,汤速治,丸缓达。

煎服法,需恰当,遵法典,宜深讲,

药取效,切莫妄。

注1、方剂学既是中医基础课的重要内容,又是从基础通往临床的桥梁课,熟练掌握众多的方剂才能更好地应对临床。

注2、以方剂的组成分类起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制下,制以急……”以及“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计有八类。

注3、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说:“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偶、复七方是也。”这才明确提出“七方”的名称,并将《内经》的“重”改为“复”,去掉了“中”。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中又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至此在方书中才有“十剂”这个名称,但用此分类方剂者却

为数极少,除清·陈修园《时方歌括》选108首方剂在成无己十剂基础上增加寒、热二剂共十二剂分类外,其余尚不多见。

注4、清·汪昂《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分为补养、发表等共22剂,概念比较明确,切合临床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注5、普通高教中医药类教材《方剂学》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把所辑之方分为解表、泻下等18章。

(二)十八类方剂歌括详见《方剂学》各方之后,此处从略。


转录自爱爱医论坛—中医中药史—中医基础版,原创作者发表于2013-1-3 20:22

以上是《中医入门三字经》的全部内容,是以原作者原创内容为主,笔者增补了从医篇之三医德的注医德规范七条,基础篇之四气血津液、之八辨证的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方药篇之二方剂学(一概述),并将基础篇的序号做了编辑整理。

但笔者的水平有限,增补的部分比原创作者原创部分的文词水平就差远了,在此谨向原创作者和各位读者表示歉意!

2022年11月17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