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想学中医,各位老师给个书单吧?

安心否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22/05/30
帖子
1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年龄
49
所在地
德州
以前忙忙碌碌的定不下性来,46岁了,感觉一身的不大不小的病,但又不知道该找谁来调理。现在时间相对宽松了,准备自己学,但没有基础,不知道该买哪个版本的书,怕走弯路。求一个书单。
 

孙曼之老师推荐中医学习书目

经典著作:​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
目前《伤寒论》的版本很多,这里推荐《注解伤寒论》作为阅读教材。本书为《伤寒论》注解方面比较全面的著作,应该作为掌握《伤寒论》基本概念的基本著作进行学习。

《伤寒论讲稿(师授教育丛书)》
关于学习《伤寒论》,再说一点。本书是临床实践的基础,临床上病机辨证的基本概念和用方用药的基本原则都是从此而来。为了避免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包括思维方式的定势倾向,我们今天学习伤寒论时候应该把读白文作为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使得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理由。学习的方法是先读没有注释的白本,至少十遍以上,不必要求全部读懂,主要是达到熟悉全书结构的目的,然后再读《注解伤寒论》,最后再读《伤寒论讲稿》。

《金匮要略讲义》
本书是中医杂病和妇科的基本著作,统编教材的《金匮要略讲义》是这一套教材里面比较好的课本。

《金匮要略心典》
本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的比较好的著作,对于学习金匮要略很有用处。在学习完教材讲义以后,就应该把本书阅读一遍。

《难经集注》
本书是中医经典之一,但目前没有比较好的注释本,这一本集注收集有历代重要医家的注解,其中有一些注解本身就有独立的价值,对于理解中医一些重要概念及其历史源流很有帮助。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
读《素问》不可不读王冰注释的这个本子,这是因为王冰学有传承渊源,言必有据,见解深刻,王冰的注释价值不亚于原书。

《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山东中医学院)》

《黄帝内经灵枢校释(山东中医学院)》
以上这两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注释详尽,利于入门。

《神农本草经》
《名医别录(陶弘景)》
名医别录是从是神农本草经里面分出来的一部分内容,两者必须合参才能了解两汉时期医家对于药物认识的全貌。

中医各家著作:​

《脾胃论》
李东垣是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大家,他的著作内容涵盖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医理论的贡献几乎超过了张仲景以后的所有医家。本书是李东垣著作中最为有名的著作,但也是他的著作中读起来最为艰涩的一本书。

《内外伤辨惑论》

《兰室秘藏》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和他对于临床实践的发挥,应该把这两本书作为阅读脾胃论时的辅助读物。

《脾胃论讲解(即将出版)》

《薛立斋医案》

本书收集了薛氏的全部著作,薛氏是治疗虚劳疾病的一位重要医家,也是温补学派的一位大家,阅读他的著作对于我们临床技能的掌握具有很大的意义,本书是我们临床师授的重点读物之一。

《慎柔五书》
《慎斋遗书》
《医家秘奥》

以上三本书是慎柔一系温补学派的主要著作,三书之间内容时有重复,其中医家秘奥一书有一部分后世医家的注释几乎毫无价值可言。慎柔学派的特点是临床实践性很强,不落空套,具有很强的实践可行性。对于这三本书,应该反复阅读,置于手边,以熟悉其内容,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这三本书也是我们临床师授的重点读物。

《景岳全书》

慎柔之后的最富盛名的医家当数张景岳,张氏的著作以全面深刻见长,对于一般医书中不甚清楚的问题疑问,从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系统阅读本书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情况,可以做一个长期安排,慢慢读完。

《张氏医通》

本书内容详尽,篇幅较大,不宜通读,只宜于根据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检索以后精读,经常放到手边,经常翻阅,很有用处。

《四圣心源》

本书的最大优点是说理清楚,文字简练,时有卓见,对于我们学习中医基本理论颇有帮助。缺点是和临床联系不够,作者临床实践经验不多,限制了对于临床的指导作用。另外,作者喜热恶寒的偏颇观点,易于误导初学者,也是一个大缺点。本书的看点主要集中在前面的三卷,后面的证治部分不足观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本书实在是近代对于中医基本理论阐发最为深刻的中医学著作,尤其是和目前的教材比较起来,本书的深度无与伦比,是学习中医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的不可或缺的好书,这两本书也也是重点读物。

《局方发挥》

《格致余论》

这两本书是朱丹溪的仅有的传世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值得熟读。

《丹溪心法》

本书虽然不是朱丹溪的亲笔著作,但作为系统的叙述丹溪的辩证施治方法的入门书,大体上还是反映了朱氏原意的,因此可以作为经常翻检参考的一本书。

《医门法律》

本书是俞嘉言的名著之一,具有学术的严谨性,值得一读。

《阴证略例》

《医垒元戎》

《此事难知》

《汤液本草》

王好古从学于张元素和李东垣,尽得二人之学,为金元著名医家,也是温热证治即今天所谓的“火神派”的鼻祖,这三本书是他的主要著作,读王氏书对于了解张元素和李东垣的学术理论有不小的帮助。

《张元素医学全书》

浏览本书对于了解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等人的学术渊源有一定的价值。

《伤寒明理论(成无己)》

本书是今天传世不多的解释《伤寒论》一书基本概念的好书。

《周学海医学全书》

《读医随笔(周学海)》

周学海是晚清一位具有独立思想但也受到近代科学思潮影响的中医大家。本书所收录的《脉学四种》,《脉义简摩》8卷,《脉简朴义》2卷,《诊家直诀》2卷,《辨脉平脉章句》2卷,《形色外诊简摩》2卷,《读医随笔》6卷均为值得一读的重要著作,其中,《读医随笔》属于札记形式,读之灼见迭出,对于中医经典著作时有发明,足以启迪思路。周氏长于脉诊和望诊,以上所收各书均值得一读。

《望诊遵经(汪宏)》

本书收集中医经典有关望诊论述然后予以评述,应和周学海有关著作互参。

《赤水玄珠(孙一奎)》

作者为明代著名医家,以临床辨证论治功力见长,全书最为可读的是医案部分

温病学:​

温病是一门大学问,温病走的是张元素李东垣以来的五运六气路线,“补泻在味,随时换气”带来了对于药物性味的深入理解和精微细致的运用,这些都是要通过深入学习温病学家们的著作和医案才能得到的知识。以下是学习温病的必读著作。

《温病条辨》
本书是温病学方面的基本著作,特点是条理性强,处方精当,学习时最好根据本书各病的门类和证治,制作一个流程表,以便于记忆。

《时病论》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分类和各论证治简明扼要,方剂更是简洁精当,是学习温病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医门棒喝》

《温热经纬》

《瘟疫论》

以上三本书是温病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应该涉猎,以广见闻。

医案:​

医案学习是我们这个师授教育的重点内容,是能不能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学习各家医案,熟悉前人辩证施治的具体过程,掌握各家的特长和经验,是我们学习医案的根本目的。

《朱丹溪医案评析(师授教育丛书)》
《寓意草讲稿(师授教育丛书,即将出版)》
《谢映庐医案评析(师授教育丛书)》
《叶天士医案评析(师授教育丛书)》
《内科摘要讲稿(师授教育丛书)》
以上五种医案是必须重点阅读的读物(内科摘要是薛立斋医案的一部分),一定要认真阅读,反复阅读,其中有一些医学史上有名的医案更要烂熟于心,有了这几种医案作为基础,临床实践就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以后学习其他各家医案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古今医案按》
《汪石山医案》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王孟英医案》
《吴鞠通医案》
《王九峰医案》
《丁甘仁医案》
《赵绍琴医案》
《洄溪医案》
《诊余集》
《三家医案合刻》
《孙文垣医案》
《王旭高临证医案》
以上这些医案是扩充知识的读物,其中,吴鞠通医案应该与温病条辨参看,对于学习温病条辨有很重要的帮助。丁甘仁医案是温病学最后的集大成者,阅读本书可以对于温病的发展和归宿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前面五种医案一定要在一两年内阅读数遍,后面这些医案可以在此以后陆续阅读。

妇科类​

《妇人大全良方》
《傅青主女科》
《济阴纲目》
《沈氏女科辑要》
《陈素庵妇科补解》
《女科要旨(陈修园)》

儿科类​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
《幼幼集成(清·陈复正)》
《医宗金鉴·儿科心法》
《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
《幼幼新书(南宋刘昉等辑撰)》

方剂药物类​

《本草发挥(本书为《薛立斋医案》的附录)》
《时方歌括(陈修园)》
《时方妙用(陈修园)》
《成方切用(吴仪洛)》
《本草备要(汪昂)》
 
  
  我还是推荐《中医学概要》,这本书是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缩编精炼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如果四本书一本一本的啃,对于爱好者来说内容有点多。
  接着读《黄帝内经》的古文白话对译版的前面12篇就可以了,后面的根据兴趣选学,以及《针灸学》
  然后学《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是看中医高校的科班教材,现在教材比较丰富而且越编越好了。
  最后看《中医内科学》,至于妇科和儿科等分科,根据需要酌情选择,但同时要多看各家医案论文

  学好上面这几门,应该可以当个主治医师了。

  进阶阶段可选读温病学、金元四大家、明清医家、以及现代各个流派(如孟河医派)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实践。
 
1653917634126.png
 
我买了好多中医相关的书,有的看了,
  
  我还是推荐《中医学概要》,这本书是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缩编精炼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如果四本书一本一本的啃,对于爱好者来说内容有点多。
  接着读《黄帝内经》的古文白话对译版的前面12篇就可以了,后面的根据兴趣选学,以及《针灸学》
  然后学《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是看中医高校的科班教材,现在教材比较丰富而且越编越好了。
  最后看《中医内科学》,至于妇科和儿科等分科,根据需要酌情选择,但同时要多看各家医案论文

  学好上面这几门,应该可以当个主治医师了。

  进阶阶段可选读温病学、金元四大家、明清医家、以及现代各个流派(如孟河医派)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实践。

  
  我还是推荐《中医学概要》,这本书是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缩编精炼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如果四本书一本一本的啃,对于爱好者来说内容有点多。
  接着读《黄帝内经》的古文白话对译版的前面12篇就可以了,后面的根据兴趣选学,以及《针灸学》
  然后学《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是看中医高校的科班教材,现在教材比较丰富而且越编越好了。
  最后看《中医内科学》,至于妇科和儿科等分科,根据需要酌情选择,但同时要多看各家医案论文

  学好上面这几门,应该可以当个主治医师了。

  进阶阶段可选读温病学、金元四大家、明清医家、以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4本我都买了,书好厚,内容好多,都没仔细看完。??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4本我都买了,书好厚,内容好多,都没仔细看完。??
  
  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奚中和主编的这个版本的《中医学概要》,因为其他版本有的不含中药学和方剂学。

  百度搜索:中医学概要
  http://www.baidu.com/s?ie=UTF-8&wd=中医学概要


  我当初看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专版的中医学概要,主编也是奚中和:

  
1653923354310.png


  
1653923413872.png
 
先看看中医基础理论有个大概模型,再看中医四大经典,医宗金鉴和医学中西参录,还有神农本草经,看这些都有得你学的了,开始学时感觉简单,学到后面感觉自己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
 
这个看兴趣,我从2010年看到现在了,也是自学,感觉无穷乐趣,特别是能帮人治好病之后的感觉真好。
已经成魔了。。。
  
  《雒晓东经方讲稿》里面有篇{怎样做一个好医生}的文章,对读书的要求也非常高。
  能达到他要求的中医可能不多,真要是认真的读完并悟通,再有几十年的临床深耕,可以成大师了。

======

  现在要想成为一名好中医,也是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读书;第二,要临证;第三,要跟师;第四,要悟道。 中医学是个性化的医学体系,每个老师开的处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跟师非常重要。而西医是标准化的医学体系,大家跟着指南学习就行了。所以中医、西医是两个有着不同特色、不同原则的医学体系。

  第一,读书的问题 。在读书这方面,西医只需要读当下近20年的书,甚至近10年的就足够了,但中医却是要读近两三千年的书。比如《伤寒杂病论》是1800多年前的,《内经》是2000多年前的,《汤液经法》大概2500~3000年前的,《周礼》也大概是这个年代的。在殷墟甲骨文中,有323片与医学有关,涉及20种病,如疾首、疾耳、疾目、疾齿、疾腹、疾止、疾子、疾育、疟、蛊等。《中国医学大成》收录古籍365部;《中国医籍提要》收录504部;《中华医典》收录1000多部,约两亿字;1958年出版的《全国中医联合目录》收录7661部,1991年出版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2124部。现在最新出版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医书13455部。上面这些数据,我们要心里有数,可以大概知道我们能够找到的中医书有多少。徐灵胎讲,他所读的医书有上万册,批阅过的有一千多册。对现在的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中华医典》是不错的选择。《中华医典》收录的中医古籍大概有一千多部。在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训班上,王永炎院士列的书目,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脾胃论》《兰室秘藏》《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医贯》《血证论》《医林改错》,还有《本草备要》《理虚元鉴》《类证治裁》等

  学中医的要读书,要读哪些书?我的建议, 至少要把经典读得非常精熟,条文要背,至少《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重要条文要背,有方剂的条文要背,剂量要背,煎服法要背,这些要做到。《内经》如果背不全,至少把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的关键内容要背会,至少要把《内经知要》背会。详读的,泛读的,
泛读的书至少要一千本左右,至少你要知道大致内容,知道《医贯》是怎么回事,知道《儒门事亲》有些什么东西,知道李东垣、朱丹溪有哪几本著作,知道刘完素主要有什么观点,有什么著作,张景岳、王肯堂、张璐,他们都有哪些东西。这就是读书的功底。 如果要详细分类的话,医经类的,伤寒类的,杂病类的,温病类的,方剂类的,本草类的,针灸类的,脉学类的,医案类的,医话类的,综合类的,至少要分这几个方面。读书的量,古人要读一万本,你读到一千本,1/10怎么样?人家是精读一千本,你把精读的缩到几十本,至少是经典这部分要读了
 
  
  《雒晓东经方讲稿》里面有篇{怎样做一个好医生}的文章,对读书的要求也非常高。
  能达到他要求的中医可能不多,真要是认真的读完并悟通,再有几十年的临床深耕,可以成大师了。

======

  现在要想成为一名好中医,也是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读书;第二,要临证;第三,要跟师;第四,要悟道。 中医学是个性化的医学体系,每个老师开的处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跟师非常重要。而西医是标准化的医学体系,大家跟着指南学习就行了。所以中医、西医是两个有着不同特色、不同原则的医学体系。

  第一,读书的问题 。在读书这方面,西医只需要读当下近20年的书,甚至近10年的就足够了,但中医却是要读近两三千年的书。比如《伤寒杂病论》是1800多年前的,《内经》是2000多年前的,《汤液经法》大概2500~3000年前的,《周礼》也大概是这个年代的。在殷墟甲骨文中,有323片与医学有关,涉及20种病,如疾首、疾耳、疾目、疾齿、疾腹、疾止、疾子、疾育、疟、蛊等。《中国医学大成》收录古籍365部;《中国医籍提要》收录504部;《中华医典》收录1000多部,约两亿字;1958年出版的《全国中医联合目录》收录7661部,1991年出版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2124部。现在最新出版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医书13455部。上面这些数据,我们要心里有数,可以大概知道我们能够找到的中医书有多少。徐灵胎讲,他所读的医书有上万册,批阅过的有一千多册。对现在的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中华医典》是不错的选择。《中华医典》收录的中医古籍大概有一千多部。在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训班上,王永炎院士列的书目,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脾胃论》《兰室秘藏》《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医贯》《血证论》《医林改错》,还有《本草备要》《理虚元鉴》《类证治裁》等

  学中医的要读书,要读哪些书?我的建议, 至少要把经典读得非常精熟,条文要背,至少《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重要条文要背,有方剂的条文要背,剂量要背,煎服法要背,这些要做到。《内经》如果背不全,至少把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的关键内容要背会,至少要把《内经知要》背会。详读的,泛读的,
泛读的书至少要一千本左右,至少你要知道大致内容,知道《医贯》是怎么回事,知道《儒门事亲》有些什么东西,知道李东垣、朱丹溪有哪几本著作,知道刘完素主要有什么观点,有什么著作,张景岳、王肯堂、张璐,他们都有哪些东西。这就是读书的功底。 如果要详细分类的话,医经类的,伤寒类的,杂病类的,温病类的,方剂类的,本草类的,针灸类的,脉学类的,医案类的,医话类的,综合类的,至少要分这几个方面。读书的量,古人要读一万本,你读到一千本,1/10怎么样?人家是精读一千本,你把精读的缩到几十本,至少是经典这部分要读了
其实我感觉古人读的书没我们多,只是记得熟,悟得透,反复精研。
 
其实我感觉古人读的书没我们多,只是记得熟,悟得透,反复精研。
  
  有同感,古人的学习条件跟现在相比确实差多了。
  古时候一般人所能见到的书籍非常有限,所以但凡逮到一本,就会反复细读深悟,直到滚瓜烂熟。

  宋朝的时候,校正医书局先出的大字版《伤寒论》很多老百姓买不起,又出版了小字本,皇上特别指示只收官纸工墨本价,不许盈利。
  徐灵胎之所以能看到这么多书,是因为生活在清朝中期康雍乾盛世时代,文化传播、物资流通、商品经济都比较发达的东部江浙地区。
  
 
  
  我还是推荐《中医学概要》,这本书是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缩编精炼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如果四本书一本一本的啃,对于爱好者来说内容有点多。
  接着读《黄帝内经》的古文白话对译版的前面12篇就可以了,后面的根据兴趣选学,以及《针灸学》
  然后学《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是看中医高校的科班教材,现在教材比较丰富而且越编越好了。
  最后看《中医内科学》,至于妇科和儿科等分科,根据需要酌情选择,但同时要多看各家医案论文

  学好上面这几门,应该可以当个主治医师了。

  进阶阶段可选读温病学、金元四大家、明清医家、以及现代各个流派(如孟河医派)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实践。
是中医学概要还是中医学概论?买哪个版本阿?
 
是中医学概要还是中医学概论?买哪个版本阿?
  
  是《中医学概要》,不是“概论”,
  查了一下,还好,我上面没有打错字。

  有些版本的《中医学概要》只包含《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及{养生防病}。
  最好是买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再加《针灸学》{常见病症诊疗(相当于〈中医内科学〉)}(最后两这本我上面还忘记说了)的版本,比如: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奚中和《中医学概要》

  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医学概要/23774630?fr=aladdin

  
包含《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和《方剂学》加《针灸学》和{常见病症诊疗(相当于〈中医内科学〉)}的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奚中和的《中医学概要》(勾注).jpg

  
 
  
  是《中医学概要》,不是“概论”,
  查了一下,还好,我上面没有打错字。

  有些版本的《中医学概要》只包含《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及{养生防病}。
  最好是买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再加《针灸学》{常见病症诊疗(相当于〈中医内科学〉)}(最后两这本我上面还忘记说了)的版本,比如: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奚中和《中医学概要》

  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医学概要/23774630?fr=aladdin

  浏览附件112447
  
谢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