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温病心得 吴鞠通的理论真的经得起考验吗

简之道!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6/13
帖子
106
获得点赞
56
声望
28
年龄
40
所在地
甘肃
34.jpg

这是王雨三的《治病法规》里面截取的一部分论述。我本人感觉现在的中医大夫,治疗感冒短则一两周,多则一个月,是不是和王雨三说的是一个情况,动不动就牛蒡子之类的,用寒凉的药大泄其肺。我本人给自己治疗感冒,初期就是葛根汤加减,基本用不到第二付药就完事。对于治疗瘟疫方面,其他中医同道怎么看? 倪海厦说伤寒论里本来就有治疗瘟疫的思路,该信谁的
 
浏览附件109148
这是王雨三的《治病法规》里面截取的一部分论述。我本人感觉现在的中医大夫,治疗感冒短则一两周,多则一个月,是不是和王雨三说的是一个情况,动不动就牛蒡子之类的,用寒凉的药大泄其肺。我本人给自己治疗感冒,初期就是葛根汤加减,基本用不到第二付药就完事。对于治疗瘟疫方面,其他中医同道怎么看? 倪海厦说伤寒论里本来就有治疗瘟疫的思路,该信谁的
任何病证拋却虛实而论用药皆无道理,实者当泻,虚者当补,治外感同理。若不论虚实,一律泻之,或者一律补之,皆是错误。
 
这只是王雨三的说法而已,那麽吴鞠通的说法呢?
 
泻肺之法好像是张仲景发明的吧?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
 
泻肺之法好像是张仲景发明的吧?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
葶苈子药性和牛蒡子相似,但药性比牛蒡子更强,其实王雨三此说和叶天士,郑钦安等等,他们书上的言论皆是针对当时的一些不良时弊所言,难免所说会扩张点。
 
浏览附件109148
这是王雨三的《治病法规》里面截取的一部分论述。我本人感觉现在的中医大夫,治疗感冒短则一两周,多则一个月,是不是和王雨三说的是一个情况,动不动就牛蒡子之类的,用寒凉的药大泄其肺。我本人给自己治疗感冒,初期就是葛根汤加减,基本用不到第二付药就完事。对于治疗瘟疫方面,其他中医同道怎么看? 倪海厦说伤寒论里本来就有治疗瘟疫的思路,该信谁的
  
  伤寒和温病治法不同,
  初起和极期(热盛)用药也不同,
  是否内有伏邪(基础体质、基础疾病、基础病机)用药又不同。

  伤寒感冒初起当用葛根汤、麻黄汤、桂枝汤之类的辛温发表剂。
  外感风热或者伏邪温病,脉证俱实者,自然清热解毒疏风为主。

  李东垣治的是所谓“大疫”,那是内伤发热,可以看一下罗大伦讲[补中益气汤]的“诞生记”。
  温病以祛邪为第一要务,俞嘉言用[人参败毒散]活人,所治者可能多是平时就营养不良体素气虚的贫民难民。
  平人温病后期气阴两虚的时候,或者病情较重正气不支的情况下,也要用人参,比如参附汤、竹叶石膏汤等。
  
奇方救众生 百家讲坛 2011年 第46期
https://tv.cctv.com/2011/02/15/VIDE1355517191955884.shtml
  
 
  
  兼听则明,不妨多了解后人对吴氏的全面评价

  吴氏创三焦辨证,亦不偏废八纲、六经、卫气营血、脏腑、经络等辨证诸法。自制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大定风珠及加减复脉汤等,使用频繁,效果灵验。吴氏治疗内、妇杂病,并不偏颇甘凉,仍尊仲景著述之旨,寒热并用,故亦能常收奇效

  吴氏崇尚阳气,《医医病书》中尝发“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力陈滥事滋阴之弊,是书治案多见纠其偏而弋获者,故其用药不避温燥,如麻、桂、附、巴豆辈皆视其所当而径投之,略无所顾忌,可证其学非偏执养阴一端

  治大病投重剂是一大特点,如痰饮用桂枝一两,痘症用大黄四两、犀角一两,痹证用生石膏一斤,肺痈用桔梗三两、甘草一两等,洵为擅用重剂治病者,所用石膏量,缪希雍、余师愚亦不能望其项背。
 
  
  吴鞠通重用桂附的时候或许王雨三有没有看到:
  

  便血

  福 二十九岁 初因恣饮冰振黄酒,冰浸水果,又受外风,致成风水。头面与身,肿大难状,肿起自头,先与越婢汤发其汗,头面肿消,继与利小便,下截三消胀减,后与调理脾胃,自上年十月间服药,至次年三月方止,共计汤一百四十三帖,其病始安,嘱其戒酒肉生冷。不意夏月暑热甚时,仍恣吃冰冷水果,自八月后粪后大下狂血,每次有升数之多。余用黄土汤去柔药,加刚药,每剂黄土用一斤,附子用六钱,或止复来。伊芳本人见其血之不止也,加附子至八钱,或一两,他药接是,服至九十余帖,始大愈。
  
 
  
  肿胀

  
  陈 三十二岁 甲寅年二月初四日 太阴所至,发为 胀者,脾主散津液,脾病不能散津,土曰敦阜,斯 胀矣。厥阴所至,发为 胀者,肝主疏泄,肝病不能疏泄,木穿土位,亦胀矣。此症起于肝经郁勃,从头面肿起,腹因胀大,的系蛊胀,而非水肿,何以知之。满腹青筋暴起如虫纹,并非本身筋骨之筋,故知之。治法行太阳之阳,泄厥阴之阴为要,医用八味丸误治,反摄少阴之阴,又加牡蛎涩阴恋阳,使阳不得行,而阴凝日甚,六脉沉弦而细,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口中血块累累续出,经所谓血脉凝泣者是也。势太危极,不敢骤然用药,思至阳而极灵者,莫如龙,非龙不足以行水,而开介属之翕,惟鲤鱼三十六鳞能化龙,孙真人曾用之矣。但孙真人《千金》原方去鳞甲用醋煮,兹改用活鲤鱼大者一尾,得六斤不去鳞甲,不破肚,加葱一斤,姜一斤,水煮熟透,加醋一斤,任服之。

  服鲤鱼汤一昼夜,耳闻如旧,目视如旧,口中血块全无,神气清爽,但肿胀未除。

  初五日 经谓病始于下而盛于上者,先治其下,后治其上,病始于上而盛于下者,先治其上,后治其下,此病始于上肿,当发其汗,与《金匮》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
熟附子(一两六钱) 炙甘草(一两二钱)

  煮成五饭碗,先服半碗,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以得汗为度。

  此方甫立未分量,陈颂帚先生一见云∶断然无效。予问曰∶何以不效?陈先生云∶吾曾用来。予曰∶此在先生用,诚然不效,予用或可效耳。王先生名谟(忘其字)云∶
吾甚不解,同一方也,药止三味,并无增减,何以为吴用则利,陈用则否,岂无知之草木,独听吾兄使令哉?予曰∶盖有故也。陈先生性情忠浓,其胆最小,伊芳恐麻黄发阳,必用八分,附子护阳,用至一钱以监制,又恐麻黄、附子皆剽悍药也,甘草平缓,遂用一钱二分,又监制麻黄、附子。服一帖无汗,改用八味丸矣,八味阴柔药多,乃敢大用,如何能效。病者乃兄陈荫山先生入内室,取二十八日陈颂帚所用原方分量,一毫不差,在座者六七人,皆哗然笑曰∶何先生之神也。予曰∶余常与颂帚先生一同医病,故知之深矣。于是麻黄去净节用二两,附子大者一枚,得一两六钱,少麻黄四钱,让麻黄出头,甘草一两二钱,又少附子四钱,让麻黄、附子出头,甘草但镇中州而已。众见分量,又大哗曰∶麻黄可如是用乎。颂帚先生云∶不妨,如有过差,吾敢当之。众云∶君用八分,未敢足钱,反敢保二两之多乎。颂帚云∶吾在菊溪先生处,治产后郁冒,用当归二钱,吴君痛责,谓当归血中气药,最能窜阳,产后阴虚阳越,例在禁条,岂可用乎。夫麻黄之去当归,奚啻十百,吾用当归,伊芳责之甚,岂伊芳用麻黄又如是之多,竟无定见乎。予曰∶人之畏麻黄如虎者,为其能大汗亡阳,未有汗不出而阳亡于内者,汤虽多,但服一杯,或半杯,得汗即止,不汗再服,不可使汗淋漓,何畏其亡阳哉。

  但此症闭锢已久,阴霾太重,虽尽剂未必有汗。予明日再来发汗,病家始敢买药,而仙芝堂药铺竟不卖,谓想是钱字,先生误写两字,主人亲自去买,方得药。服尽剂,竟无汗。

  初六日 众人见汗不出,佥谓汗不出者死,此症不可为矣。余曰不然,若竟死症,鲤鱼汤不见效矣。予化裁仲景先师桂枝汤,用粥发胃家汗法,竟用原方分量一帖,再备用一帖。又用活鲤鱼一尾,得重四斤,煮如前法,服麻黄汤一饭碗,即接服鲤鱼汤一碗,汗至眉上;又一次,汗出上眼皮;又一次,汗至下眼皮;又一次,汗至鼻;又一次,汗至上唇。大约每一次,汗出三寸许,二帖俱服完。鲤鱼汤一锅,喝一昼夜,亦服尽,汗至伏兔而已,未过膝也,脐以上肿俱消,腹仍大。

  初七日 经谓汗出不止足者死,此症尚未全活,虽腰以上肿消,而腹仍大,腰以下其肿如故,因用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例,与五苓散,服至二十一日共十五天不效,病亦不增不减。陈荫山先生云∶前用麻黄,其效如神,兹小便滴不下,奈何,祈转方。予曰∶病之所以不效者,药不精良耳。今日先生去求好肉桂,若仍系前所用之桂,明日予不能立方,固无可转也。

  二十二日 陈荫山购得新鲜紫油边青花桂一枝,重八钱,乞予视之。予曰∶得此桂必有小便,但恐脱耳。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焉,气虚亦不能化,于是用五苓二两,加桂四钱,顶高辽参三钱,服之尽剂,病者所睡系棕床,予嘱备大盆二三枚,置之床下,溺完被湿不可动,俟明日予亲视挪床,其溺自子正始通,至卯正方完,共得溺大盆有半。予辰正至其家,视其周身如空布袋,又如腐皮,于是用调理脾胃痊愈。
  
 
浏览附件109148
这是王雨三的《治病法规》里面截取的一部分论述。我本人感觉现在的中医大夫,治疗感冒短则一两周,多则一个月,是不是和王雨三说的是一个情况,动不动就牛蒡子之类的,用寒凉的药大泄其肺。我本人给自己治疗感冒,初期就是葛根汤加减,基本用不到第二付药就完事。对于治疗瘟疫方面,其他中医同道怎么看? 倪海厦说伤寒论里本来就有治疗瘟疫的思路,该信谁的

你把这些都单一化了,王的书里是喜温,有的人喜凉,医家的个人喜好而已。
实际临床中,感冒看似小病,其实非常能看出一个医生的水平。
常见的不考虑体质和兼证的类型
风寒感冒 → 麻桂 或 荆防
风热感冒 → 银翘 或 桑菊
气虚感冒 → 参苏饮 或 荆防败毒
阳虚感冒 → 再造散
阴虚感冒 → 玉竹汤
气阴两虚 → 生脉饮

算上兼证就多了

风寒 + 湿 → 麻黄加术
风寒 + 燥 → 麻桂 + 润药
风寒入里化热 → 麻杏石甘汤
风寒入里化寒 → 小青龙
风热 + 痰 → 辛凉 + 化痰药
风热 + 湿 → 麻连赤豆汤 麻杏苡甘汤 虚人用荆防换掉麻黄
风热 + 燥 → 桑杏汤
气虚 + 湿 → 参苏饮
气虚 + 痰 → 参苏 + 二陈
气虚 + 滞 → 参苏 + 陈皮 枳壳类
阳虚 + 湿 → 参附 + 平胃散 之类
阳虚 + 痰 → 参附 + 二陈 之类
阴虚 + 痰 → 难治,无定方
阴虚 + 湿 → 难治,无定方
....

怎么可能是一个温补就能解决的呢?如果一种路子能治一类的病,中医就太好学了。
 

附件

浏览附件109148
这是王雨三的《治病法规》里面截取的一部分论述。我本人感觉现在的中医大夫,治疗感冒短则一两周,多则一个月,是不是和王雨三说的是一个情况,动不动就牛蒡子之类的,用寒凉的药大泄其肺。我本人给自己治疗感冒,初期就是葛根汤加减,基本用不到第二付药就完事。对于治疗瘟疫方面,其他中医同道怎么看? 倪海厦说伤寒论里本来就有治疗瘟疫的思路,该信谁的
看黄成义吧,倪师的就别看了。
 
看王雨三的书,主要是看他对脉诊特别有自信,用药特别强调脉诊的重要性,我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还是没看出门道。现在网上有好多教别人几天就能学会脉诊的,看了都想吐。真有那么简单,那学中医不都成高手了。
 
你把这些都单一化了,王的书里是喜温,有的人喜凉,医家的个人喜好而已。
实际临床中,感冒看似小病,其实非常能看出一个医生的水平。
常见的不考虑体质和兼证的类型
风寒感冒 → 麻桂 或 荆防
风热感冒 → 银翘 或 桑菊
气虚感冒 → 参苏饮 或 荆防败毒
阳虚感冒 → 再造散
阴虚感冒 → 玉竹汤
气阴两虚 → 生脉饮

算上兼证就多了

风寒 + 湿 → 麻黄加术
风寒 + 燥 → 麻桂 + 润药
风寒入里化热 → 麻杏石甘汤
风寒入里化寒 → 小青龙
风热 + 痰 → 辛凉 + 化痰药
风热 + 湿 → 麻连赤豆汤 麻杏苡甘汤 虚人用荆防换掉麻黄
风热 + 燥 → 桑杏汤
气虚 + 湿 → 参苏饮
气虚 + 痰 → 参苏 + 二陈
气虚 + 滞 → 参苏 + 陈皮 枳壳类
阳虚 + 湿 → 参附 + 平胃散 之类
阳虚 + 痰 → 参附 + 二陈 之类
阴虚 + 痰 → 难治,无定方
阴虚 + 湿 → 难治,无定方
....

怎么可能是一个温补就能解决的呢?如果一种路子能治一类的病,中医就太好学了。
他的理论是以脉诊为主,断八纲,他以他临床的案例说现在实证的毕竟少,大多数都是虚症。就是需攻,也是先补为主
 
吴鞠通的理论是从叶天士的经验里总结并自己验证过,且已经过了200多年的临床考验!
 
  
  吴鞠通《温病条辨》第一首方就是仲景的[桂枝汤]: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温病条辨》治“寒湿”导致的疫病,主方是[小青龙汤]:
  四十七、秋湿内伏,冬寒外加,脉紧无汗,恶寒身病,喘咳稀痰,胸满舌白滑,恶水不欲饮,甚则倚息不得卧,腹中微胀,小青龙汤主之;脉数有汗,小青龙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减干姜,加麻黄根。
  
 
看王雨三的书,主要是看他对脉诊特别有自信,用药特别强调脉诊的重要性,我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还是没看出门道。现在网上有好多教别人几天就能学会脉诊的,看了都想吐。真有那么简单,那学中医不都成高手了。
他的理论是以脉诊为主,断八纲,他以他临床的案例说现在实证的毕竟少,大多数都是虚症。就是需攻,也是先补为主
  
  只会脉诊离中医高手还差得很远。
  中医治的是得病的人,摄、养、防、治,需要一气贯通;
  诊察-〉辨证-〉方药-〉服法-〉将息,每一个环节都是影响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虚证。
  
  中医治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单在诊察方面,四诊合参对于患者整体证候大方向的把握上也比独重脉诊精微更重要,脉证不符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还时有取舍权衡的问题。
  28脉都能识全摸准的难度很大,没几人能做到,而分清有力无力(虚实)、浮中沉伏(表里)、速常缓迟(寒热)就可以断八纲,这点大多数人都可以较快的学会。
  若再提升一下,能识别脉象的软硬(弦)、流利(滑)、节律(结代),辨别临床常见的证候,大体就够用了。

  任何技能都是学会容易熟练难,想精于脉诊,达到很高的识别准确度,自然需多摸多练手,有条件又努力才行。
  
 
最后编辑:
  
  而在有个别民间行医的,利用患者对脉诊的崇拜来忽悠人赚大钱,称能摸出什么结节、肿瘤的。
  如果说脉诊真的能够摸出器质性病变而且能够定位的话,精确度也远远不如{形色面诊/形色手诊/耳穴诊断/望目诊断}。

  去年我三姨父就白花了几千块没见效,他多年轻微的咳痰,早年患过肺结核。
  类似这样的患者,只要通过症状和舌象确认了病位在肺、病机是痰瘀互结且夹阴虚,那西医的精密仪器一照,还能查不出几个小结节来?
  又比如当下育龄女性子宫肌瘤的患病率超过30%,其中40 ~ 50 岁妇女发生率高达50% ~ 60%;一看患者满脸愁容(肝气郁结)、舌紫见瘀斑(有形血瘀)、又长期白带异常舌苔厚腻(痰湿之证),说患者有子宫肌瘤几乎可以百发百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