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学习理解】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阳明病的本脉是洪而不沉,数而不迟。这是病人阴气虽虚弱而阳气未衰,邪气强盛。病人身热、汗自出、恶热、口渴、烦躁、不吐不泻,力气不衰,故无身重之感。如果病人感觉身重,这是阳气开始衰弱的缘故,但是还没有传入三阴,所以虽然汗出不少却没有出现恶寒。言外之意是,假如病人出汗后感觉恶寒,这是阳气已经衰弱下来了。脉迟提示病人阳气开始衰弱,因为阳明病本来应该脉数才对头。
“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意思是说:阳明病病人,脉迟,汗出、身重、不恶寒,短气、腹满、气喘、潮热。另外当然还有口渴、烦躁等阳明热证的症状。这种情况表明“外欲解”,于是“可攻里”。那么这里说的外欲解,外与里导致是如何界定的呢?外指的是三阳,里指的是三阴。外欲解,意思是说邪气还在三阳,快要陷入三阴而还没有陷入。这种情况才是“攻里”的时机。如何攻里?使用三承气汤。如果已经陷入三阴就不可以使用三承气汤。如果病人阳气很强盛也不是三承气汤证,而是白虎汤证。
三承气汤证,是阳气欲衰而未衰之证。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阳明病本来是出汗多的,出汗多而不恶寒,且身体不困重,发热为持续性而不是潮热,这提示病人阳气强盛,为外未解,不是承气汤证,而是白虎汤证。如果因出汗多而出现恶寒、身体困重,出现潮热,这提示阳气开始衰弱,外欲解而未解,就是三承气汤证。所以这句原文说的意思是:病人虽然出汗多而有恶寒,但是仍然持续性发热而不是潮热,这就足以提示病人的恶寒不是阳气虚弱下来的表现,而是表寒证。有表寒证不可以使用三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这句话说的意思是,病人的阳气已经衰弱下来,不可以使用大承气汤,而应该使用小承气汤。为什么呢,因为不能确定病人能不能耐受芒硝。如果冒失地使用大承气汤,肠道液体大量扩张,要是肠道形体结构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就会导致肠穿孔。所以只能使用小承气汤慢慢地调。
“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这句话说的意思是:病人的阳气已经开始衰弱而没有衰弱下来,此时是大承气汤的适应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病人潮热而不是持续发热,手足持续出汗而不是全身出汗,出汗而不恶寒,身体困重,口渴、烦躁,短气而喘息,腹满而不是大满,脉不浮不洪不数。这是大承气汤证。
大承气汤:生大黄,苦寒而邪热除邪,芒硝咸寒软坚而通便,枳实、厚朴理气而令肠道运动协调起来。大承气汤用芒硝,其适应症是肠道的结构没有严重破坏。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大黄泻热除邪。枳实、厚朴理气而促进肠蠕动。
阳明病邪火扰乱肠道运动的协调性,令肠道不能蠕动。因为胃肠道运动必须协调才表现为蠕动,蠕动才能推动肠道内容物下排。阳明病肠道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运动不协调。枳实、厚朴令其协调,此谓之理气。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学习理解】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阳明病的本脉是洪而不沉,数而不迟。这是病人阴气虽虚弱而阳气未衰,邪气强盛。病人身热、汗自出、恶热、口渴、烦躁、不吐不泻,力气不衰,故无身重之感。如果病人感觉身重,这是阳气开始衰弱的缘故,但是还没有传入三阴,所以虽然汗出不少却没有出现恶寒。言外之意是,假如病人出汗后感觉恶寒,这是阳气已经衰弱下来了。脉迟提示病人阳气开始衰弱,因为阳明病本来应该脉数才对头。
“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意思是说:阳明病病人,脉迟,汗出、身重、不恶寒,短气、腹满、气喘、潮热。另外当然还有口渴、烦躁等阳明热证的症状。这种情况表明“外欲解”,于是“可攻里”。那么这里说的外欲解,外与里导致是如何界定的呢?外指的是三阳,里指的是三阴。外欲解,意思是说邪气还在三阳,快要陷入三阴而还没有陷入。这种情况才是“攻里”的时机。如何攻里?使用三承气汤。如果已经陷入三阴就不可以使用三承气汤。如果病人阳气很强盛也不是三承气汤证,而是白虎汤证。
三承气汤证,是阳气欲衰而未衰之证。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阳明病本来是出汗多的,出汗多而不恶寒,且身体不困重,发热为持续性而不是潮热,这提示病人阳气强盛,为外未解,不是承气汤证,而是白虎汤证。如果因出汗多而出现恶寒、身体困重,出现潮热,这提示阳气开始衰弱,外欲解而未解,就是三承气汤证。所以这句原文说的意思是:病人虽然出汗多而有恶寒,但是仍然持续性发热而不是潮热,这就足以提示病人的恶寒不是阳气虚弱下来的表现,而是表寒证。有表寒证不可以使用三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这句话说的意思是,病人的阳气已经衰弱下来,不可以使用大承气汤,而应该使用小承气汤。为什么呢,因为不能确定病人能不能耐受芒硝。如果冒失地使用大承气汤,肠道液体大量扩张,要是肠道形体结构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就会导致肠穿孔。所以只能使用小承气汤慢慢地调。
“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这句话说的意思是:病人的阳气已经开始衰弱而没有衰弱下来,此时是大承气汤的适应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病人潮热而不是持续发热,手足持续出汗而不是全身出汗,出汗而不恶寒,身体困重,口渴、烦躁,短气而喘息,腹满而不是大满,脉不浮不洪不数。这是大承气汤证。
大承气汤:生大黄,苦寒而邪热除邪,芒硝咸寒软坚而通便,枳实、厚朴理气而令肠道运动协调起来。大承气汤用芒硝,其适应症是肠道的结构没有严重破坏。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大黄泻热除邪。枳实、厚朴理气而促进肠蠕动。
阳明病邪火扰乱肠道运动的协调性,令肠道不能蠕动。因为胃肠道运动必须协调才表现为蠕动,蠕动才能推动肠道内容物下排。阳明病肠道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运动不协调。枳实、厚朴令其协调,此谓之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