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请教夏天太阳穴及风池穴出汗特别多,如何调理

苓桂术甘汤是处理水的,保和丸是去积的,温胆汤是清胆的,这样合起来也行
 
舌苔处理的差不多了 可以改用防己黄芪汤,或者直接把苓桂术甘汤换防己黄芪汤,反正网上都有丸或者冲剂卖
 
舌苔处理的差不多了 可以改用防己黄芪汤,或者直接把苓桂术甘汤换防己黄芪汤,反正网上都有丸或者冲剂卖
谢谢专家,我感觉自己的脾胃很弱,因为大便不消化,虽成型,但松散,遇水就化开,吃新鲜的玉米时,拉出来还是玉米粒,不消化
 
你这个是湿热浊秽,[茵陈五苓散]合[藿朴夏苓汤]。
请教专家苓桂术甘丸和[藿朴夏苓汤能同吃吗?我感觉自己的脾胃很弱,因为大便不消化,虽成型,但松散,遇水就化开,吃新鲜的玉米时,拉出来还是玉米粒,不消化
 
苓桂术甘汤是处理水的,保和丸是去积的,温胆汤是清胆的,这样合起来也行
请教这个怎么结合吃?是每次吃三种一天三次?还是早上苓桂术甘汤、中午保和丸、晚上温胆汤吗?谢谢
 
请教这个怎么结合吃?是每次吃三种一天三次?还是早上苓桂术甘汤、中午保和丸、晚上温胆汤吗?谢谢
可以一起吃 没有冲突
 
可以一起吃 没有冲突
非常感谢专家的回复,因长期脾胃虚弱,吸收不好,感觉自己的身体虚,人瘦,有耳鸣,早上5点多就想拉大便,虽成型,但松散,遇水就化开,吃新鲜的玉米时,拉出来还是玉米粒,不消化。请教在吃这些药的同时,是否需要加点补虚的药
 
非常感谢专家的回复,因长期脾胃虚弱,吸收不好,感觉自己的身体虚,人瘦,有耳鸣,早上5点多就想拉大便,虽成型,但松散,遇水就化开,吃新鲜的玉米时,拉出来还是玉米粒,不消化。请教在吃这些药的同时,是否需要加点补虚的药
这个是理中丸的症,如果更虚的话是小建中汤的症
 
能否麻烦专家开个方子我试试,感谢,最好能 推荐中成药,因为经常出差,煎药不太方便
  夏天经常在外面跑容易感受暑湿,另外如果经常应酬喝酒吃肉吃海鲜,则更容易导致湿热内蕴。
 
请教专家苓桂术甘丸和[藿朴夏苓汤能同吃吗?我感觉自己的脾胃很弱,因为大便不消化,虽成型,但松散,遇水就化开,吃新鲜的玉米时,拉出来还是玉米粒,不消化
  气分湿热雍盛,自然食少纳差、消化不良、大便溏黏。
  这种因邪盛伤正而导致的证候,虚不占主导地位,温病以祛邪为第一要务。
  苓桂术甘丸偏温了,中成药有[茵陈五苓丸]可供选用:https://www.baidu.com/s?ie=UTF-8&wd=茵陈五苓丸
 
  气分湿热雍盛,自然食少纳差、消化不良、大便溏黏。
  这种因邪盛伤正而导致的证候,虚不占主导地位,温病以祛邪为第一要务。
  苓桂术甘丸偏温了,中成药有[茵陈五苓丸]可供选用:https://www.baidu.com/s?ie=UTF-8&wd=茵陈五苓丸
感谢老师解答,我还有一些症状没说,有耳鸣、痰白色且多,时不时地要清嗓子,有时可以一天不喝开水,怕冷不怕热,夏天晚上睡觉空调28度就要盖被子,平时不爱说话,眼睛有干涩,白发就两鬓有。以前也去过正规医院看过多次,未好,有点像疑难杂症,其中有一位医生说我热盛湿重,用了好多寒凉的药,但感觉热去不了,他说要不用石膏吧,但他发现我的舌苔全部裂了,状态比以前更差,他好像感觉到什么了,后来就给我方子反而用了附子,这样舌苔调回来一点,因为出差,就没有再看,但舌中间的裂纹到现在都有。
 
首先非常感谢您,还想问一下,是先理中后虚吗?
不是,看虚弱的程度,连饭都吃不好的就直接用建中,如果吃饭还行就理中汤
 
建中汤本身有很多饴糖,是为人体提供基本能量的,不然人体自己也不够能量恢复。
而理中汤本身是因为脾的虚寒导致吸收出现问题,补足后就可以了
 
  气分湿热雍盛,自然食少纳差、消化不良、大便溏黏。
  这种因邪盛伤正而导致的证候,虚不占主导地位,温病以祛邪为第一要务。
  苓桂术甘丸偏温了,中成药有[茵陈五苓丸]可供选用:https://www.baidu.com/s?ie=UTF-8&wd=茵陈五苓丸
去医生那里面诊看过,常用的中药去湿热方法基本上都是用过的,不知专家老师有没有其它方法
 
感谢老师解答,我还有一些症状没说,有耳鸣、痰白色且多,时不时地要清嗓子,有时可以一天不喝开水,怕冷不怕热,夏天晚上睡觉空调28度就要盖被子,平时不爱说话,眼睛有干涩,白发就两鬓有。以前也去过正规医院看过多次,未好,有点像疑难杂症,其中有一位医生说我热盛湿重,用了好多寒凉的药,但感觉热去不了,他说要不用石膏吧,但他发现我的舌苔全部裂了,状态比以前更差,他好像感觉到什么了,后来就给我方子反而用了附子,这样舌苔调回来一点,因为出差,就没有再看,但舌中间的裂纹到现在都有。
去医生那里面诊看过,常用的中药去湿热方法基本上都是用过的,不知专家老师有没有其它方法
  
  我也是爱好者,不是专家。
  舌象上看,舌苔厚腻微黄,舌面不水滑,舌边无明显齿痕,是明确的湿热证,湿重于热,湿热主要在气分(苔厚腻)。
  常用的去湿热方法都用过,效果不好或者效果短暂,不意味着方药不对,有可能是致病的因素持续存在。

  病因可能包括多个方面比如:
  一、是否有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类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会自我复制增殖,不断的产生湿毒,中医称之为伏邪,需要坚持进行长时间治疗才有可能痊愈。
  二、饮食起居的习惯是否有导致湿热持续内生的因素,比如长期保持饮酒、甜食、饮料、吃得过饱、嗜好肥甘厚味等饮食习惯,长时间居住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之中等。
  三、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影响了中焦脾胃的运化和少阳气机的通畅,导致湿气内生,郁而化热。
  
  
  有点像疑难杂症,其中有一位医生说我热盛湿重,用了好多寒凉的药,但感觉热去不了,他说要不用石膏吧,但他发现我的舌苔全部裂了,状态比以前更差,他好像感觉到什么了,后来就给我方子反而用了附子,这样舌苔调回来一点
  
  湿热相合,如油入面,比较难以祛除,需要慢慢和清利和透散,
  如果急于显效而过用寒凉药尤其是清气分实火的石膏,不仅无法祛除湿热,反而既苦寒伤阳,又苦燥伤阴。

  湿热困阻、气血不畅也会导致怕冷,尤其是足冷,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阳虚。
  【藿朴夏苓汤】合【茵陈五苓散】中并没有大量苦寒的药,反而有不少辛温散湿的药,
  湿郁化热,湿重于热时,通过发散湿气、淡渗利湿,热即可随湿而去。

  【藿朴夏苓汤】合【茵陈五苓散】一共13味药,
  其中7味是温性的(红字),4味是寒凉的(蓝字),2味是平性的(黑字):
  藿香、半夏、杏仁、白豆蔻仁、厚朴、桂枝、白术、赤茯苓、猪苓、生薏苡仁、豆豉、泽泻、茵陈
  在这四味“寒凉药”中,有两味都是可以大剂量摄入的食物:苡仁、豆豉。
  
 
  
  我也是爱好者,不是专家。
  舌象上看,舌苔厚腻微黄,舌面不水滑,舌边无明显齿痕,是明确的湿热证,湿重于热,湿热主要在气分(苔厚腻)。
  常用的去湿热方法都用过,效果不好或者效果短暂,不意味着方药不对,有可能是致病的因素持续存在。

  病因可能包括多个方面比如:
  一、是否有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类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会自我复制增殖,不断的产生湿毒,中医称之为伏邪,需要坚持进行长时间治疗才有可能痊愈。
  二、饮食起居的习惯是否有导致湿热持续内生的因素,比如长期保持饮酒、甜食、饮料、吃得过饱、嗜好肥甘厚味等饮食习惯,长时间居住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之中等。
  三、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影响了中焦脾胃的运化和少阳气机的通畅,导致湿气内生,郁而化热。
  
  

  
  湿热相合,如油入面,比较难以祛除,需要慢慢和清利和透散,
  如果急于显效而过用寒凉药尤其是清气分实火的石膏,不仅无法祛除湿热,反而既苦寒伤阳,又苦燥伤阴。

  湿热困阻、气血不畅也会导致怕冷,尤其是足冷,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阳虚。
  【藿朴夏苓汤】合【茵陈五苓散】中并没有大量苦寒的药,反而有不少辛温散湿的药,
  湿郁化热,湿重于热时,通过发散湿气、淡渗利湿,热即可随湿而去。

  【藿朴夏苓汤】合【茵陈五苓散】一共13味药,
  其中7味是温性的(红字),4味是寒凉的(蓝字),2味是平性的(黑字):
  藿香、半夏、杏仁、白豆蔻仁、厚朴、桂枝、白术、赤茯苓、猪苓、生薏苡仁、豆豉、泽泻、茵陈
  在这四味“寒凉药”中,有两味都是可以大剂量摄入的食物:苡仁、豆豉。
  
您好,请教湿热主要在气分是什么个意思?是湿热入里了吗?我自己照镜子里看,舌胖大,有齿印,而且比较湿润,平时口腔唾液很多,不太会口渴
 
您好,请教湿热主要在气分是什么个意思?是湿热入里了吗?我自己照镜子里看,舌胖大,有齿印,而且比较湿润,平时口腔唾液很多,不太会口渴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
  气分湿热主要在脾胃,表现为舌苔厚腻秽浊黄,
  血分湿热为血中的湿热,表现为唇舌质地暗红。
  
  气分湿热患者腹胀口腻不渴食少纳差足凉,血分湿热患者因为脾胃没受到湿热困阻所以能吃。
 
您好,请教湿热主要在气分是什么个意思?是湿热入里了吗?我自己照镜子里看,舌胖大,有齿印,而且比较湿润,平时口腔唾液很多,不太会口渴
湿热在气分,更简单的理解就是湿在体表,体表有湿,人不会觉得渴,因为水分够,人体反馈机制不会有口渴症状,热因为体表有湿而散发不通畅,郁热在内。这个分法是根据卫气营血来分层次的,卫分可以理解为皮肤内外这一层,气分可以理解为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细胞这一层,营分可以理解为组织液这一层,血分可以理解为血管内血液这一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