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用了附子类的,感觉左边阳气有升起来些,情绪好多了,但是右侧鼻塞了,应该是堵在右边下不去了,右侧可能要宣肺,降胆,用降药,左边用升药,是不是
左升右降源自《素问·刺禁论》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说。王冰注曰: “肝象木,王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 肺象金,王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
不会不知道《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吧?
这只是个方位对应的哲学概念,用到治疗具体的左右半身的疾病恐怕不行吧。
肝在身体右侧,胃在身体偏左侧,肝升胃降不就成了右升左降了。
身体左右两边经脉是对称的,左颈有动脉静脉,右颈也有动脉静脉,两边都既升又降,哪边通哪边不通,跟那半边的经脉是否堵塞有关。
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经绕鼻翼两侧循行,鼻孔不通气无论左右都是胆胃不降。
至于“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并没说哪边固定是阳哪边固定是阴,或许可以理解成左右都是阴阳(升降)之路。
说你学得死板学得僵硬,你还各种理由!
首批100首申报新药可免临床试验的古代经典名方中,第66首为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清上蠲痛汤]:当归 川芎 白芷 苍术 麦冬 羌活 防风 独活 各一钱(3克)、菊花 蔓荆子 各五分(1.5克)、细辛 生甘草 各三分(0.9克)、黄芩一钱五分(4.5克)、生姜煎服。
此方主治一切偏正头痛,舌红,苔干,脉浮弦。
其加减法为:“左边痛者加红花 龙胆草各七分(2.1克)、柴胡 生地黄各一钱(3克);右边痛者加黄芪一钱(3克)、干葛八分(2.4克);正额上眉棱骨痛者、食积痰壅加天麻五分(1.5克)、半夏 山楂 枳实各一钱(3克);头顶痛者加藁本一钱(3克)、大黄酒洗一钱(3克);风入脑髓而痛者加麦冬 苍耳子各一钱(3克)、木瓜、荆芥各五分(1.5克);气血两虚、常有自汗加黄芪一钱五分(4.5克)、人参 白芍 生地黄各一钱(3克)”。
此方左边痛加了一味升药(柴胡)一味通药(红花)两味降药(龙胆草、生地黄);右边痛不加降药反而加了两味升药(黄芪、干葛),岂不是违背了左升右降的气机升降规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