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伤寒论第159条辨析

你没仔细看原文,原文说“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已”就是病愈的意思,而如果还有下利干嘛还要“复以他药下之”?
看看复方穿心莲片,就是清心火治腹泻的,葛芩连也算吧。
其实伤寒的法度处处都在,只看想不想得到。

还有心下痞最主要关联的是心和胃(通过心和胃再和其它脏器相关联),因为这是形成心下空间的外围,而热是辐射状的,心火可以影响它,胃热也可以影响它,心火胃热一起更加会影响它。有心火有胃热,二者其一或二者都有,所以黄连是最合适的,心胃火它都管清。
如果好了就不需要再用药了,已我觉得是痞症好了,下利还在
 
感觉读伤寒论就像破案一样,得推理。
送来一个别人治坏的病人,前面一个医生给了啥药也不知道,就知道一开始是着凉了,现在是个腹泻加心下痞,看起来妥妥的是泻心汤症,但是吃了没好,顺这个思路下去,既然是热结,那会不会导致了承气汤症,然后下之,发现不对,再反过来理中汤,还是不对,最后赤石脂禹余粮
赤石脂禹余粮还不是最后,最后是利小便。
 
如果好了就不需要再用药了,已我觉得是痞症好了,下利还在
古人用词还是比较严谨的,如果不是症状都好了是不能叫“病已”的,也会专门说明。古文字虽简略,但不该省的不会省略。
 
如果是“风火夹湿”,那初期就可用[银翘散]化裁作为主方。
  不过从取象比类的角度来看,新冠不大可能像非典一样属于“风火夹湿”,
  因为风火来去迅速,飘忽不定,而湿邪则缠绵难去,
  新冠疫情都快两年了,还看不到尽头,更像是缠绵的湿邪。
 
轻症不都用的莲花清瘟吗?
国内的新闻比较少报道,看看以岭药业援助国外的,莲花清瘟一再的追加的。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饮食营养过剩,
夏天除了不能吹空调的外,几乎人人都吹空调,
可能导致郁而化热的病例居多吧。
 
古人用词还是比较严谨的,如果不是症状都好了是不能叫“病已”的,也会专门说明。古文字虽简略,但不该省的不会省略。
复以他药下之的理由就没有了,逻辑不通
 
  不过从取象比类的角度来看,新冠不大可能像非典一样属于“风火夹湿”,
  因为风火来去迅速,飘忽不定,而湿邪则缠绵难去,
  新冠疫情都快两年了,还看不到尽头,更像是缠绵的湿邪。
你以为人体那么容易风生火势?
人体里的水分一下子就煎干了?
湿热不会酿痰?痰不会阻碍热的外散?
看到了,那个没说方子,从我的思考里,应该是增加小肠吸水功能,大约是茯苓剂
不一定,利小便的药物多得很。
相当于温病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饮食营养过剩,
夏天除了不能吹空调的外,几乎人人都吹空调,
可能导致郁而化热的病例居多吧。
这么喜欢看书,你看看病毒是怎么复制的,需要什么材料,这些材料从哪儿来的?这些材料在人体的哪里供应给它的。
搞清楚了这个你才能知道为什么我说新冠疫病多是湿热,不是什么郁而生热,就是热。
水热相合就是湿热,湿热酿痰阻碍各处,热煎干了水分就是燥热,燥热生风......
 
你以为人体那么容易风生火势?
人体里的水分一下子就煎干了?
湿热不会酿痰?痰不会阻碍热的外散?

不一定,利小便的药物多得很。
相当于温病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在这里的通小便,是因为有下利,有一种情况就是肠道中水分过多,小肠吸水功能有问题了,至于原因,可能就是需要分辨了,也许是因为表有湿有寒,整个水循环都有问题,也可能是肠道本身的寒热问题,或许这个才是没有方子的原因,需要辨证。
 
网上各种看法都有,只选自己相类的去相信难免片面。
最好是综合各家论述,提炼自己的看法。
这几家够大,黄元御,成无己 ,吴谦,而且主要是我自己分析的和他们的说法一致,那么先这样用着,等以后看会不会有实例推翻,反正总的有一个先信着。
 
在这里的通小便,是因为有下利,有一种情况就是肠道中水分过多,小肠吸水功能有问题了,至于原因,可能就是需要分辨了,也许是因为表有湿有寒,整个水循环都有问题,也可能是肠道本身的寒热问题,或许这个才是没有方子的原因,需要辨证。
想的太多了吧?
伤寒里面很多地方都用到的利小便实大便。倒是可以总结一下。
 
这几家够大,黄元御,成无己 ,吴谦,而且主要是我自己分析的和他们的说法一致,那么先这样用着,等以后看会不会有实例推翻,反正总的有一个先信着。
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流传比较广,所以大家都接受他的观点也不稀奇!

《伤寒论》目前有多个版本,以金代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最为普遍,但它里面内容改动较多。
 
想的太多了吧?
伤寒里面很多地方都用到的利小便实大便。倒是可以总结一下。
就是这个意思了,从我自己身上也能体会到,大小肠热本身会导致吸水功能受限,大便稀烂,一个可能是不在正常工作氛围之内,二一个可能是需要泄水的方式来散热
 
原文中“服泻心汤已”如果指的是痞和利都已经痊愈了,那么后面医生就没必要复下。可见,这里的意思是一部分症状痊愈。诸名家及@夜视仪都认为这个痊愈的症状是痞症,如果是痞好了,那利还在,此时医生复下,除非是热结旁流或,否则无法解释这种治疗方法。但热结旁流是不可能的,因为前面是痞,不是结胸,继续发展才会由虚向实,变为当用下法病证。既然用泻心汤治疗好了痞,自然不可能发展为热结旁流这种实证。因此,要解释得通顺,一种可能是这个医生观察到病人是下利清水,误判为热结旁流;另一种可能是这个病人是热利,只是医生是个傻子,看到利就用下法治疗。但很明显,后面他用理中救急,显然他不傻。

因此,如果“服泻心汤已”痊愈的症状是痞症,唯一能解释得通的前提就是,病人服用泻心汤后痞去而下利清水仍在,医生误判为热结旁流,就用下法去治。由于误判,导致下利不止,然后考虑下利的是清水,猜测可能是寒利,伤了中焦阳气,故而用了理中。这样,逻辑上才能说得通。

但另一种可能是,下利好了,但痞症还在。医生认为这是内有食积,“复以他药下之”(用攻下的方法是有依据的,比如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结果利不止(这也间接说明可能是热利——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这个逻辑上也说得通,因为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医生可能没有先解表而直接攻痞了,导致“复以他药下之”后的“利不止”,是“协热利”。联系条文中的“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这句可以知道,医生用理中汤还是有他的想法逻辑的,因为没有解表直接攻痞导致表里不解,要用桂枝人参汤,而这个方子中包含了桂枝和理中汤。这说明,误攻痞后出现热利,相当于用桂枝汤解表,理中汤温里。因此医生才会考虑用理中汤温一温。这样,逻辑上也能说得通。
 
原文中“服泻心汤已”如果指的是痞和利都已经痊愈了,那么后面医生就没必要复下。可见,这里的意思是一部分症状痊愈。诸名家及@夜视仪都认为这个痊愈的症状是痞症,如果是痞好了,那利还在,此时医生复下,除非是热结旁流或,否则无法解释这种治疗方法。但热结旁流是不可能的,因为前面是痞,不是结胸,继续发展才会由虚向实,变为当用下法病证。既然用泻心汤治疗好了痞,自然不可能发展为热结旁流这种实证。因此,要解释得通顺,一种可能是这个医生观察到病人是下利清水,误判为热结旁流;另一种可能是这个病人是热利,只是医生是个傻子,看到利就用下法治疗。但很明显,后面他用理中救急,显然他不傻。

因此,如果“服泻心汤已”痊愈的症状是痞症,唯一能解释得通的前提就是,病人服用泻心汤后痞去而下利清水仍在,医生误判为热结旁流,就用下法去治。由于误判,导致下利不止,然后考虑下利的是清水,猜测可能是寒利,伤了中焦阳气,故而用了理中。这样,逻辑上才能说得通。

但另一种可能是,下利好了,但痞症还在。医生认为这是内有食积,“复以他药下之”(用攻下的方法是有依据的,比如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结果利不止(这也间接说明可能是热利——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这个逻辑上也说得通,因为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医生可能没有先解表而直接攻痞了,导致“复以他药下之”后的“利不止”,是“协热利”。联系条文中的“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这句可以知道,医生用理中汤还是有他的想法逻辑的,因为没有解表直接攻痞导致表里不解,要用桂枝人参汤,而这个方子中包含了桂枝和理中汤。这说明,误攻痞后出现热利,相当于用桂枝汤解表,理中汤温里。因此医生才会考虑用理中汤温一温。这样,逻辑上也能说得通。
我认为当时应当是用了生姜泻心汤,因为半夏和甘草两个泻心汤都有呕,痞消而利仍在的情况,会让人怀疑是不是有承气汤症,推测有可能是水样的腹泻,因为生姜泻心汤,寒热药都有,按着这个思路来走,排除因为寒热原因导致的腹泻,那么最大可能的就是承气汤了,先用承气汤总比先用固涩药要好,承气汤不对,然后又用理中汤来修复,或许这样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就是说有这么一个病人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没有别的症来鉴别,只有下利,或许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治疗顺序。
 
原文中“服泻心汤已”如果指的是痞和利都已经痊愈了,那么后面医生就没必要复下。可见,这里的意思是一部分症状痊愈。诸名家及@夜视仪都认为这个痊愈的症状是痞症,如果是痞好了,那利还在,此时医生复下,除非是热结旁流或,否则无法解释这种治疗方法。但热结旁流是不可能的,因为前面是痞,不是结胸,继续发展才会由虚向实,变为当用下法病证。既然用泻心汤治疗好了痞,自然不可能发展为热结旁流这种实证。因此,要解释得通顺,一种可能是这个医生观察到病人是下利清水,误判为热结旁流;另一种可能是这个病人是热利,只是医生是个傻子,看到利就用下法治疗。但很明显,后面他用理中救急,显然他不傻。

因此,如果“服泻心汤已”痊愈的症状是痞症,唯一能解释得通的前提就是,病人服用泻心汤后痞去而下利清水仍在,医生误判为热结旁流,就用下法去治。由于误判,导致下利不止,然后考虑下利的是清水,猜测可能是寒利,伤了中焦阳气,故而用了理中。这样,逻辑上才能说得通。

但另一种可能是,下利好了,但痞症还在。医生认为这是内有食积,“复以他药下之”(用攻下的方法是有依据的,比如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结果利不止(这也间接说明可能是热利——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这个逻辑上也说得通,因为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医生可能没有先解表而直接攻痞了,导致“复以他药下之”后的“利不止”,是“协热利”。联系条文中的“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这句可以知道,医生用理中汤还是有他的想法逻辑的,因为没有解表直接攻痞导致表里不解,要用桂枝人参汤,而这个方子中包含了桂枝和理中汤。这说明,误攻痞后出现热利,相当于用桂枝汤解表,理中汤温里。因此医生才会考虑用理中汤温一温。这样,逻辑上也能说得通。
看到有一种解释是说汉代的时候就有了两种下法,一种是大黄的寒下,一种是巴豆的热下,所以原文中说的是“复以他药下之”,如果是这样病人有没可能经历了两次误下呢?现在大家似乎都默认是大黄的寒下了。
其实也不用太纠结,自己觉得怎么说得通就可以啦。以后有机会在临床碰到也许就豁然而解了!
抠字眼有时候容易钻进死胡同,存疑吧。
 
看到有一种解释是说汉代的时候就有了两种下法,一种是大黄的寒下,一种是巴豆的热下,所以原文中说的是“复以他药下之”,如果是这样病人有没可能经历了两次误下呢?现在大家似乎都默认是大黄的寒下了。
其实也不用太纠结,自己觉得怎么说得通就可以啦。以后有机会在临床碰到也许就豁然而解了!
抠字眼有时候容易钻进死胡同,存疑吧。
是有这种情况,伤寒论中141条提到“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其中的白散方中就有巴豆。在服用法中还提到,服用白散之后,“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显然是针对实证的。“复以他药下之”若是用白散方,那就是对于痞和结胸分不清。白散治疗的是寒实,而痞硬是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也许因为下利的是清水,考虑是寒实。但前面服用泻心汤,假设是痞症好了,利仍在,此时医生没有理由来误判寒实结胸(从而用白散),那就只能是服用泻心汤后,下利止住了,但痞症仍在,于是误判为寒实结胸,使用白散方来下之,导致“利不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