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左右胆经的通畅度不同

  我觉得{吃饭/服药/针推}导致的经络{水液分布和能量强弱}的{暂时变化},对外感或者内伤急症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调治作用,但对于{慢性病、瘀血证、虚劳病}等{久病入络}而导致{络脉(微循环管道/微血管网/脏腑组织结构)发生了器质性改变}的疾病来说,效果是轻微而短暂的,需要积累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如何才能积累量变进而产生质变,最可靠的就是生活方式的调整,从{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心态情形志}这三个{无时不刻}都在影响人体经络气血津液运行的{大环境/大气候}上发力,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疾病,只有生活方式的改良能对其产生{决定性的扭转作用}。
  
有些偏性还是需要纠正一下,比如胆经的虚,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哪里的问题,通常都是疏通法,温胆汤,敲胆经都是疏通,如果路本来就是通的,只是流量小,那么再疏通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吃饭/服药/针推}导致的经络{水液分布和能量强弱}的{暂时变化},对外感或者内伤急症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调治作用,但对于{慢性病、瘀血证、虚劳病}等{久病入络}而导致{络脉(微循环管道/微血管网/脏腑组织结构)发生了器质性改变}的疾病来说,效果是轻微而短暂的,需要积累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如何才能积累量变进而产生质变,最可靠的就是生活方式的调整,从{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心态情形志}这三个{无时不刻}都在影响人体经络气血津液运行的{大环境/大气候}上发力,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疾病,只有生活方式的改良能对其产生{决定性的扭转作用}。
  
这篇文章很好,你有百度会员吗,能不能复制粘贴到论坛
 
有些偏性还是需要纠正一下,比如胆经的虚,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哪里的问题,通常都是疏通法,温胆汤,敲胆经都是疏通,如果路本来就是通的,只是流量小,那么再疏通也没有什么意义。
  肝胆阴血虚也可以致郁,这种情况下就要以补为主,兼以行气。
  比如:阴虚肝郁的代表方:[一贯煎]:滋阴疏肝/滋水涵林。
 
这篇文章很好,你有百度会员吗,能不能复制粘贴到论坛

  抱歉,我能力有限,复制到的这些文字格式上没有断行,只能按页分段:


==========穴位电阻:https://wenku.baidu.com/view/5a3b0e6a25c52cc58bd6be4f.html============



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穴位电阻》 5页 26KB

(第一页)
  第一节 穴位探测 穴位探测(acupoint detector)是根据机体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穴位部位具有某些生物物理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客观显示穴位、辅助诊断疾病的检测技术。穴位电学探测包括穴位电阻(导电量)探测和电位探测。 数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穴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电学特征,根据这一特征,研究者研制开发了多种经络穴位探测仪。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经穴电阻探测仪。 一、穴位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穴位电阻探测仪测定装置,主要有直流电式和交流电式两大类。随着近几年的不断改进,目前主要用交流和脉冲电流来测量皮肤电阻或导电量,这样可以减少电流对皮肤的极化作用同时还能测量出皮肤电阻以外的一些特征(电容、电感等),该穴位探测仪所测定的穴位的电学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测量装置。探测仪的原理是:一定电流通过电表,连接于人体经穴或非经穴表面时,在体表上有容易通电的和不容易通电的区域,说明其阻抗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被测区与电源之间的电流表显示出来,如果电流表显示的电流量大则该区域为低电阻点;反之,电流量小者为高电阻点,这样就可以反应出经穴和非经穴的电学特征。 二、穴位探测仪的作用 (一)腧穴定位 穴位探测仪测得的穴位电阻值较非穴位电阻值要低。就穴位电阻值而言,一般头面部较低,躯干部次之,手足末端较高;而躯干部又是胸部比腹部低,背部比骶部低;在四肢部则是上肢低于下肢,并有向心脏和头部逐渐增高的趋势。如对十二经原穴测定,测得的电阻值是以大肠经原穴或三焦经原穴为最低,肾经原穴次之,肝经、心经、心包经的原穴最高。 通过腧穴电阻探测不仅可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而且从另一侧面可以显示出十二经腧穴之间

(第二页)
  在皮肤电阻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规律性。 (三) 显示针感 实验证实,在针刺得气状态下,经穴处皮肤电会产生相应的改变,而非经穴的皮肤电变化不明显。提示皮肤电的变化可视作针刺得气的客观指标,可作对临床疗效判定,观察或检测某些效应指标的依据。 (四) 反应病理 切除某些脏器后,经穴皮肤电阻测量的结果显示,相应经脉的原穴或俞募穴皮肤电阻降低甚至消失。分析表明,经穴皮肤电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大量临床和实验的资料表明,当脏腑处于病理状态时,常会在其相关经脉的穴位处出现皮肤电的变化,是脏腑-经穴相关的客观现象。因此,可以通过经穴皮肤电测值的偏低、偏高和左右失衡等变化,分析判别其病位之所在,以此作为辅助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从经穴皮肤电变化的规律,决定针刺取穴的最佳处方,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三 、影响穴位探测的因素 (一)不同生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差异 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经穴皮肤电会产生一定的改变。测定正常人进餐前后的胃经有关穴位的导电量时发现,多数在餐后导电量升高,其中以足三里穴表现的最为显著。测定排尿前后膀胱经原穴及膀胱俞、太溪、至阴、照海、太冲、关元、中极等相关经穴的导电量时显示,多数在排尿后导电量下降,而其它经脉穴位的导电量变化则不明显。妊娠初期,测定任脉相关经穴,正常人运动后测定十二原穴等等,其经穴导电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二)病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变化 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经穴皮肤电也会产生较大变化,测定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十二经原穴导电量时,发现多数低于正常,少数高于正常,变化较明显的经脉是胃经 、脾经和

(第三页)
  小肠经,其中胃经的测量值最低,脾经的测量值最高。对急性膀胱炎病人的膀胱经进行导电量测定时,发现膀胱经的测量值偏高,而肝经、肾经测量值降低。另外,造成实验动物外伤、胃炎、腹膜炎、心肌炎、心肌梗塞等疾患,观察到耳廓出现低电阻点,其数目是随着病变的发展而增加,随着病患的恢复而减少。 (三)机体外环境变化对经穴皮肤电的影响 经穴皮肤导电量可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十二经原穴导电量总平均值,在春季为22.3微安,在夏季为23.6微安,在秋季为24.8微安,在冬季为16.1微安,但是各经的左右测定值的比值,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常维持在平衡状态。昼夜节律对经穴皮肤电有广泛影响。连续测量十二经原穴或五输穴昼夜间导电量的变化,呈现结果是:白天比夜晚高,下午比夜晚高,子、卯、辰时最低。温度对经穴皮肤电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室温增高或降低时,经穴的导电量亦会随之发生变化。测定高温工作人员高温作业前后的导电量,结果普遍升高;而冷冻作业人员在低温前后的导电量普遍是降低的。一般将皮温控制再20℃~40℃之间,当皮温变动时,上肢穴位皮肤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足部的皮温变化与导电量是不成比例的,胸、腹部的皮温虽然相近,但其经穴导电量的差值较大。 针刺时对经穴皮肤电有较大影响。无论针刺正常人或者病人的某些经穴或原穴,其穴位的导电量大部分呈上升趋势。捻针时各原穴导电量明显上升,留针时随着针感的减弱而消失,其导电量降低,起针后仍继续下降或不变。用补泻手法时,发现原穴导电量也有相应变化。补法时导电量升高,泻法时恰恰相反。 四、穴位电阻探测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由于各种穴位电阻探测仪的使用方法和度量不同,所以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这里仅对一般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一简介。 受试者测试前应安静休息10分钟以上,测试时取卧位或坐位,肌肉放松,在测试过程中应

(第四页)
  保持安定。被测区域的皮肤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或酒精棉球擦拭以清除污垢或脱脂。由于机械、温热或化学刺激均可改变皮肤的电学特性,故探试时应轻柔,并等皮肤外观恢复正常后方可按常规的操作方法和程序进行测试。此外,还应注意皮肤角化、损伤、炎症、皮疹、瘢痕对结果的影响。 仪器的电源电压测试前应校正并保持稳定。电流强度过大,皮肤受到刺激后,其导电量可急剧下降,故测试前,调节电流强度至适当值。在研究穴位与非穴位间的电学特性时,应注意非穴位点常取距穴位中心1cm以外的部位。为保持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可于电极下放置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测定时各种条件力求一致,如室内温度、湿度在测试过程中应相对稳定。电极对皮肤的压力和测定时间的长短均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故应控制好电极压力(10g/10mm2为宜)和测定时间(如2秒),否则可能出现假反应点。 根据仪器电极数目不同,仪器的探测方法分为双电极法、四电极法和多电极法三种。双电极法是直接比较皮肤两点间的电学特性;四电极法是用来测定皮下一小区域的电阻,采用这种方法,与皮肤状况、电极湿润程度、压力大小、与皮肤接触时间的长短无关,对皮肤无刺激作用,测定值的重复性好。多电极法是将多个电极置于肢体同一水平的不同经脉(腧穴)和非经非穴部位。应用自动检测装置可在较短时间内测出人体十二经脉腧穴和各经之间非腧穴部位的电位变化,从而可较好地解决各点因检测时间相差太久而造成的误差。使各经脉腧穴之间、同一经脉上下腧穴之间、经脉腧穴与非腧穴之间的电学特性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由于穴位的阻抗或导电量测定值,常因所测部位、仪器和实验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出入,故皮肤电阻测定均采用比较法。即把穴位与周围非穴位的测值或把两侧同名穴位的测值进行比较,然后评价其差值的意义。关于差值的标准,差值是用绝对数还是用相对数表示,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实验者可根据实验条件或要求自行确定。

(第五页)
  目前,对皮肤电阻的成因,及穴位皮肤电位变化与电阻变化是否为同一生理现象,研究者有多种解释和假说,对皮肤电位的发生和变化的规律仍需进一步探讨。可以预料,随着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穴位电阻探测仪的研制将出现崭新的局面。 思考题 1.实际操作中,如何使用穴位探测仪,才能取得客观一致的测定值?
 
  抱歉,我能力有限,复制到的这些文字格式上没有断行,只能按页分段:


==========穴位电阻:https://wenku.baidu.com/view/5a3b0e6a25c52cc58bd6be4f.html============



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穴位电阻》 5页 26KB

(第一页)
  第一节 穴位探测 穴位探测(acupoint detector)是根据机体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穴位部位具有某些生物物理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客观显示穴位、辅助诊断疾病的检测技术。穴位电学探测包括穴位电阻(导电量)探测和电位探测。 数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穴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电学特征,根据这一特征,研究者研制开发了多种经络穴位探测仪。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经穴电阻探测仪。 一、穴位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穴位电阻探测仪测定装置,主要有直流电式和交流电式两大类。随着近几年的不断改进,目前主要用交流和脉冲电流来测量皮肤电阻或导电量,这样可以减少电流对皮肤的极化作用同时还能测量出皮肤电阻以外的一些特征(电容、电感等),该穴位探测仪所测定的穴位的电学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测量装置。探测仪的原理是:一定电流通过电表,连接于人体经穴或非经穴表面时,在体表上有容易通电的和不容易通电的区域,说明其阻抗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被测区与电源之间的电流表显示出来,如果电流表显示的电流量大则该区域为低电阻点;反之,电流量小者为高电阻点,这样就可以反应出经穴和非经穴的电学特征。 二、穴位探测仪的作用 (一)腧穴定位 穴位探测仪测得的穴位电阻值较非穴位电阻值要低。就穴位电阻值而言,一般头面部较低,躯干部次之,手足末端较高;而躯干部又是胸部比腹部低,背部比骶部低;在四肢部则是上肢低于下肢,并有向心脏和头部逐渐增高的趋势。如对十二经原穴测定,测得的电阻值是以大肠经原穴或三焦经原穴为最低,肾经原穴次之,肝经、心经、心包经的原穴最高。 通过腧穴电阻探测不仅可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而且从另一侧面可以显示出十二经腧穴之间

(第二页)
  在皮肤电阻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规律性。 (三) 显示针感 实验证实,在针刺得气状态下,经穴处皮肤电会产生相应的改变,而非经穴的皮肤电变化不明显。提示皮肤电的变化可视作针刺得气的客观指标,可作对临床疗效判定,观察或检测某些效应指标的依据。 (四) 反应病理 切除某些脏器后,经穴皮肤电阻测量的结果显示,相应经脉的原穴或俞募穴皮肤电阻降低甚至消失。分析表明,经穴皮肤电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大量临床和实验的资料表明,当脏腑处于病理状态时,常会在其相关经脉的穴位处出现皮肤电的变化,是脏腑-经穴相关的客观现象。因此,可以通过经穴皮肤电测值的偏低、偏高和左右失衡等变化,分析判别其病位之所在,以此作为辅助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从经穴皮肤电变化的规律,决定针刺取穴的最佳处方,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三 、影响穴位探测的因素 (一)不同生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差异 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经穴皮肤电会产生一定的改变。测定正常人进餐前后的胃经有关穴位的导电量时发现,多数在餐后导电量升高,其中以足三里穴表现的最为显著。测定排尿前后膀胱经原穴及膀胱俞、太溪、至阴、照海、太冲、关元、中极等相关经穴的导电量时显示,多数在排尿后导电量下降,而其它经脉穴位的导电量变化则不明显。妊娠初期,测定任脉相关经穴,正常人运动后测定十二原穴等等,其经穴导电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二)病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变化 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经穴皮肤电也会产生较大变化,测定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十二经原穴导电量时,发现多数低于正常,少数高于正常,变化较明显的经脉是胃经 、脾经和

(第三页)
  小肠经,其中胃经的测量值最低,脾经的测量值最高。对急性膀胱炎病人的膀胱经进行导电量测定时,发现膀胱经的测量值偏高,而肝经、肾经测量值降低。另外,造成实验动物外伤、胃炎、腹膜炎、心肌炎、心肌梗塞等疾患,观察到耳廓出现低电阻点,其数目是随着病变的发展而增加,随着病患的恢复而减少。 (三)机体外环境变化对经穴皮肤电的影响 经穴皮肤导电量可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十二经原穴导电量总平均值,在春季为22.3微安,在夏季为23.6微安,在秋季为24.8微安,在冬季为16.1微安,但是各经的左右测定值的比值,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常维持在平衡状态。昼夜节律对经穴皮肤电有广泛影响。连续测量十二经原穴或五输穴昼夜间导电量的变化,呈现结果是:白天比夜晚高,下午比夜晚高,子、卯、辰时最低。温度对经穴皮肤电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室温增高或降低时,经穴的导电量亦会随之发生变化。测定高温工作人员高温作业前后的导电量,结果普遍升高;而冷冻作业人员在低温前后的导电量普遍是降低的。一般将皮温控制再20℃~40℃之间,当皮温变动时,上肢穴位皮肤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足部的皮温变化与导电量是不成比例的,胸、腹部的皮温虽然相近,但其经穴导电量的差值较大。 针刺时对经穴皮肤电有较大影响。无论针刺正常人或者病人的某些经穴或原穴,其穴位的导电量大部分呈上升趋势。捻针时各原穴导电量明显上升,留针时随着针感的减弱而消失,其导电量降低,起针后仍继续下降或不变。用补泻手法时,发现原穴导电量也有相应变化。补法时导电量升高,泻法时恰恰相反。 四、穴位电阻探测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由于各种穴位电阻探测仪的使用方法和度量不同,所以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这里仅对一般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一简介。 受试者测试前应安静休息10分钟以上,测试时取卧位或坐位,肌肉放松,在测试过程中应

(第四页)
  保持安定。被测区域的皮肤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或酒精棉球擦拭以清除污垢或脱脂。由于机械、温热或化学刺激均可改变皮肤的电学特性,故探试时应轻柔,并等皮肤外观恢复正常后方可按常规的操作方法和程序进行测试。此外,还应注意皮肤角化、损伤、炎症、皮疹、瘢痕对结果的影响。 仪器的电源电压测试前应校正并保持稳定。电流强度过大,皮肤受到刺激后,其导电量可急剧下降,故测试前,调节电流强度至适当值。在研究穴位与非穴位间的电学特性时,应注意非穴位点常取距穴位中心1cm以外的部位。为保持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可于电极下放置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测定时各种条件力求一致,如室内温度、湿度在测试过程中应相对稳定。电极对皮肤的压力和测定时间的长短均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故应控制好电极压力(10g/10mm2为宜)和测定时间(如2秒),否则可能出现假反应点。 根据仪器电极数目不同,仪器的探测方法分为双电极法、四电极法和多电极法三种。双电极法是直接比较皮肤两点间的电学特性;四电极法是用来测定皮下一小区域的电阻,采用这种方法,与皮肤状况、电极湿润程度、压力大小、与皮肤接触时间的长短无关,对皮肤无刺激作用,测定值的重复性好。多电极法是将多个电极置于肢体同一水平的不同经脉(腧穴)和非经非穴部位。应用自动检测装置可在较短时间内测出人体十二经脉腧穴和各经之间非腧穴部位的电位变化,从而可较好地解决各点因检测时间相差太久而造成的误差。使各经脉腧穴之间、同一经脉上下腧穴之间、经脉腧穴与非腧穴之间的电学特性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由于穴位的阻抗或导电量测定值,常因所测部位、仪器和实验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出入,故皮肤电阻测定均采用比较法。即把穴位与周围非穴位的测值或把两侧同名穴位的测值进行比较,然后评价其差值的意义。关于差值的标准,差值是用绝对数还是用相对数表示,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实验者可根据实验条件或要求自行确定。

(第五页)
  目前,对皮肤电阻的成因,及穴位皮肤电位变化与电阻变化是否为同一生理现象,研究者有多种解释和假说,对皮肤电位的发生和变化的规律仍需进一步探讨。可以预料,随着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穴位电阻探测仪的研制将出现崭新的局面。 思考题 1.实际操作中,如何使用穴位探测仪,才能取得客观一致的测定值?
已经很好了,非常感谢
 
走路两小时后的经络通畅情况,腰痛,膀胱经虽然在正常范围,但是比前几天低。
能非常明显的看到,经络通畅情况并不随运动呈线性变化,能量多的反而降低,能量低的会补起来
1625134662339.png
1625134716721.png
 
1625135130944.png
1625135168518.png

两次运动情况的对比,心经都呈现右边的多,左边的少,三焦呈现左边的更弱,胆经虚变好,肝经甚至出现从虚变实。
 
走路两小时后的经络通畅情况,腰痛,膀胱经虽然在正常范围,但是比前几天低。
能非常明显的看到,经络通畅情况并不随运动呈线性变化,能量多的反而降低,能量低的会补起来
浏览附件105650浏览附件105651

浏览附件105653浏览附件105655
两次运动情况的对比,心经都呈现右边的多,左边的少,三焦呈现左边的更弱,胆经虚变好,肝经甚至出现从虚变实。
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医之道,泻实而补虚。
运动调节阴阳平衡,高亢的可以平抑,低糜的可以提升。
 
1625141199817.png

饭后立即测量的结果,左右不对称的情况挺多,当然有测量误差存在,这个仪器就是没法做到多路同时监控,像心电图一样就好了。

膀胱经明显比前几天弱。
 
饭后一小时测量,脾经明显变强,如果按太阴来看,两个都变强,阳明都有变弱,少阴无变化,厥阴非常奇怪的右边肝经很强,心包变化不大,少阳里三焦变弱不知道什么原理,而九点开始应该是三焦经的巡行时间,反而变弱
1625145285207.png
 
关于经络电阻和经气之间的猜测:经络中气足,经络的导通性能就更好,如果运动,十二经的流通就是顺畅的,整个这一圈就不存在阻滞,当然我相信有的人,运动也会出现有不通的情况,有待验证。而身体复归平静,经络之间的通畅度就开始显现差异,阴阳不相接,阴不入阳,阳不出阴,因某一脏过度消耗,或者堵塞,出现诸多的不平衡状态。

这方面研究的少,十二经的问题,应该在内经里找答案,或者针灸大成之类,目前症状和经络还对不上号,不知道哪本书有介绍。
 
最后编辑:
晚上九点和十点测得数据,之间有弹奏古琴,之后在调制录好的古琴音,导致晚上失眠,十二经流注时间,怀疑气血充盈的说法是错误的,对应时间应该是本经休息时间,强制震荡,会影响他的休息。
1625270253957.png

1625270301025.png
 
十五分钟用震动音箱震动右侧胆经前后经络导通情况,可以看到前面的经络变化不大,从心包经开始变化,右侧心包经有变化,而胆经则是左侧胆经变好,右侧胆经实际上变化不大,这和针灸的对称法有点类似,取患侧的对称一面来施针。
1625280487590.png
1625280435821.png
 
左侧震动15分钟后结果,脾经非常坚挺的保持了左右不平衡状态,而肝胆两经的左右不平衡已经基本消失
1625282404907.png
 
用脾经频率震动左侧三阴交15分钟,可以明显看到脾经变平衡了,甚至右侧虚像变成了实相,也可以看到脾经对胃经的制约作用,脾胃相表里,手部经络的气总体都变旺,但是大肠经归属阳明,也跟随胃经一起变弱,脾土变强的同时,肾经变弱,肝经变弱,生克变化非常明显。

牵一发而动全身
1625284697053.png
 
用脾经频率震动左侧三阴交15分钟,可以明显看到脾经变平衡了,甚至右侧虚像变成了实相,也可以看到脾经对胃经的制约作用,脾胃相表里,手部经络的气总体都变旺,但是大肠经归属阳明,也跟随胃经一起变弱,脾土变强的同时,肾经变弱,肝经变弱,生克变化非常明显。

牵一发而动全身
浏览附件105694
你这个实验就感觉跟辅行诀类似,研究出来规律,或许受其组方规律的启发来制作音药的方子。一个频率类似一味药,功能太局限。研究二味三味等,或许能实现只调理某个局部的功能。二味药按照互生互克关系来研究,比如脾土和肺金的频率等量一起使用,或者脾土和肾水的频率等量使用。而三味药则可以受辅行诀中启发,按肝辛肺酸心咸肾苦脾肝之味,组合成二辛一酸为小补肝(二补一泻),反过来二酸一辛为小泻肝(二泻一补)类似的方式去处理看看。
 
你这个实验就感觉跟辅行诀类似,研究出来规律,或许受其组方规律的启发来制作音药的方子。一个频率类似一味药,功能太局限。研究二味三味等,或许能实现只调理某个局部的功能。二味药按照互生互克关系来研究,比如脾土和肺金的频率等量一起使用,或者脾土和肾水的频率等量使用。而三味药则可以受辅行诀中启发,按肝辛肺酸心咸肾苦脾肝之味,组合成二辛一酸为小补肝(二补一泻),反过来二酸一辛为小泻肝(二泻一补)类似的方式去处理看看。
是啊 还得研究,相当于重开一门技能树了
 
关于子午流注的问题
从我的实验看,本经气血流注的时候,经络里的气是不足的,例如21-23点,三焦经经络的导通效果非常差,下面两个图是21.46和22.22的数据三焦经持续变弱,由此推断,十二经的气基本同源同质,流注的时间,是进入本经对应脏腑的维护时间,如果脏腑比较弱,那么经气会消耗很多,会有犯困的情况,而脏腑有问题,阳不入阴,那么就会出现无法入睡的情况,出现各种症状。
同时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对应的脾经变旺,其他图也验证了这种现象,三焦弱对应脾强,胆弱对应心强。
胆-心, 肝-小肠 ,肺-膀胱 ,大肠-肾 ,胃-心包, 脾-三焦,呈现盛衰对应。
1625386717268.png

1625386863299.png

1625386828624.png
 
关于子午流注的问题
从我的实验看,本经气血流注的时候,经络里的气是不足的,例如21-23点,三焦经经络的导通效果非常差,下面两个图是21.46和22.22的数据三焦经持续变弱,由此推断,十二经的气基本同源同质,流注的时间,是进入本经对应脏腑的维护时间,如果脏腑比较弱,那么经气会消耗很多,会有犯困的情况,而脏腑有问题,阳不入阴,那么就会出现无法入睡的情况,出现各种症状。
同时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对应的脾经变旺,其他图也验证了这种现象,三焦弱对应脾强,胆弱对应心强。
胆-心, 肝-小肠 ,肺-膀胱 ,大肠-肾 ,胃-心包, 脾-三焦,呈现盛衰对应。
浏览附件105713
浏览附件105715
浏览附件105714
  
  有道理,你的实践印证了我以前的判断:

  hxzylt.com/threads/435573/#post-1510784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5573/page-2#post-1510843
  
  
早上脾胃气旺,当吃正餐
晚上脾胃气衰,酉后忌食

浏览附件103622
  ​

  
  伤寒六经欲解时,是指六条经脉气血最旺盛的时段。
  子午流注的旺时衰时,是指气血灌注脏腑的时间,即十二经所对应脏腑的气血多寡的时辰。

  比如早上7-9点是胃经气血灌注于胃腑最多的时段,吃饭自然是要用胃腑来装,所以此时应该安排正餐(那些早上没有胃口的人是因为晚上吃得太多还没运化完),水谷先入胃腑腐熟传导至小肠,9-11点再经脾脏吸收(脾主运化的前半部分是吸收)。
  胃腑气血充盛4个时辰(1/4天)之后,到下午晡时(3-5点),由于脾胃对水谷精微持续的腐熟运化,阳明胃经的气血达到最旺。再之后太阴脾经的气血达到最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傍晚5-7点人体的体重最大,可以视为脾阴最足,脾经气血最旺)。

  而此时肾动脉的血流量自然也达到每天的峰值,所以肾脏气血最旺(酉时,5-7点)。
  经过肾脏一夜的工作,代谢废物和毒素被排入尿中,加上睡觉时不吃不喝,体内的水分从呼吸和皮肤散出,到清晨卯时(5-7点)血黏度达到全天最高,全身血容量减少,肾动脉流量最小,所以此时为肾经气血灌注于肾脏最少的“衰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