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失眠和六经欲解时

如果一定要用伤寒欲解时或子午流注去推,那就要首先搞明白那个更为靠谱。个人感觉,好像伤寒欲解时更为靠谱。
 
伤寒欲解时,三阴经有重合,不好判断。我的感觉取中间那个时辰比较准。
例如,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晚上9点-凌晨3点),则取子时即晚上11点—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比较准。咳嗽病硬是在这个时间段比较严重。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不咳了,那就是好了。
 
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失眠,还是根据症状具体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比较靠谱,不要拘泥于伤寒欲解时或子午流注。
如果一定要用伤寒欲解时或子午流注去推,那就要首先搞明白那个更为靠谱。个人感觉,好像伤寒欲解时更为靠谱。
伤寒欲解时,三阴经有重合,不好判断。我的感觉取中间那个时辰比较准。
例如,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晚上9点-凌晨3点),则取子时即晚上11点—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比较准。咳嗽病硬是在这个时间段比较严重。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不咳了,那就是好了。
  
  伤寒六经欲解时,是指六条经脉气血最旺盛的时段。
  子午流注的旺时衰时,是指气血灌注脏腑的时间,即十二经所对应脏腑的气血多寡的时辰。

  比如早上7-9点是胃经气血灌注于胃腑最多的时段,吃饭自然是要用胃腑来装,所以此时应该安排正餐(那些早上没有胃口的人是因为晚上吃得太多还没运化完),水谷先入胃腑腐熟传导至小肠,9-11点再经脾脏吸收(脾主运化的前半部分是吸收)。
  胃腑气血充盛4个时辰(1/4天)之后,到下午晡时(3-5点),由于脾胃对水谷精微持续的腐熟运化,阳明胃经的气血达到最旺。再之后太阴脾经的气血达到最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傍晚5-7点人体的体重最大,可以视为脾阴最足,脾经气血最旺)。

  而此时肾动脉的血流量自然也达到每天的峰值,所以肾脏气血最旺(酉时,5-7点)。
  经过肾脏一夜的工作,代谢废物和毒素被排入尿中,加上睡觉时不吃不喝,体内的水分从呼吸和皮肤散出,到清晨卯时(5-7点)血黏度达到全天最高,全身血容量减少,肾动脉流量最小,所以此时为肾经气血灌注于肾脏最少的“衰时”。
  
 
  
  如果为自己的贪欲找一万个理由,逆天时而动,必然会自损气数。长此以往,恐有朝一日积重难返。
  用孙思邈的一句话说:“不知节慎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那个批判孙思邈不识硫磺的窦材的[金液丹]今天拿来用于这样的患者未必有他当时说的那么妙。
  
 
  
  伤寒六经欲解时,是指六条经脉气血最旺盛的时段。
  子午流注的旺时衰时,是指气血灌注脏腑的时间,即十二经所对应脏腑的气血多寡的时辰。

  比如早上7-9点是胃经气血灌注于胃腑最多的时段,吃饭自然是要用胃腑来装,所以此时应该安排正餐(那些早上没有胃口的人是因为晚上吃得太多还没运化完),水谷先入胃腑腐熟传导至小肠,9-11点再经脾脏吸收(脾主运化的前半部分是吸收)。
  胃腑气血充盛4个时辰(1/4天)之后,到下午晡时(3-5点),由于脾胃对水谷精微持续的腐熟运化,阳明胃经的气血达到最旺。再之后太阴脾经的气血达到最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傍晚5-7点人体的体重最大,可以视为脾阴最足,脾经气血最旺)。

  而此时肾动脉的血流量自然也达到每天的峰值,所以肾脏气血最旺(酉时,5-7点)。
  经过肾脏一夜的工作,代谢废物和毒素被排入尿中,加上睡觉时不吃不喝,体内的水分从呼吸和皮肤散出,到清晨卯时(5-7点)血黏度达到全天最高,全身血容量减少,肾动脉流量最小,所以此时为肾经气血灌注于肾脏最少的“衰时”。
  

战友啊,按照你的说法,脏腑的气血旺盛与其经络的气血旺盛不在同一时段。这怎么可能呢?脏腑统领经络,不可能在某一时段出现某一脏腑的气血旺盛而它所统领的经络的气血不旺盛的情形,也不可能在某一时段出现某一脏腑的气血衰弱而它所统领的经络的气血却反而旺盛的情形。
  就脾胃来说,如果气血灌注最多,一日三餐饭后都是气血灌注最多的时候,又岂是仅在上午七至十一点之间。
  按子午流注理论,午时即中午11点到13点,是心经当令,此时应该是心脏灌注气血最多时。这个时段应该是人最精神的时候,可是实际却是相反的,人在此时最想休息。为了解释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子午流注理论的创造者和推崇者却又编出了一套谎言:

  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午时最好小睡一会,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最后编辑:
我还是觉得,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还是伤寒欲解时比较靠谱。
 
伤寒欲解时的问题就是时段太长了、太笼统了。子午流注时想把伤寒欲解时具体化这种设想是好的,但是具体化要在不违背伤寒欲解时的前提下来进行才是对的。
 
伤寒欲解时之所以正确,就在于这个理论是根据天人合一理论和临床实际经验得出的结论。
 
战友啊,按照你的说法,脏腑的气血旺盛与其经络的气血旺盛不在同一时段。这怎么可能呢?脏腑统领经络,不可能在某一时段出现某一脏腑的气血旺盛而它所统领的经络的气血不旺盛的情形,也不可能在某一时段出现某一脏腑的气血衰弱而它所统领的经络的气血却反而旺盛的情形。
  就脾胃来说,如果气血灌注最多,一日三餐饭后都是气血灌注最多的时候,又岂是仅在上午七至十一点之间。
  按子午流注理论,午时即中午11点到13点,是心经当令,此时应该是心脏灌注气血最多时。这个时段应该是人最精神的时候,可是实际却是相反的,人在此时最想休息。为了解释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子午流注理论的创造者和推崇者却又编出了一套谎言:

  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午时最好小睡一会,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你没搞错吧?谎言?不会是你看不懂吧?太极图看明白就不会有这种理解了!
阴阳相交之时本就是转换点,子时和午时都是。
气血灌注过多就好?不见得吧,过犹不及。
阴和阳的比例恰当才会精神最旺!就好比黄金分割。
 
张庆军老师的经验是,欲解时来圈定六经病的范围,然后再根据其他症状决定用什么方。
 
顺便说一句,伤寒六经病欲解时只适用于伤寒!
温病中可能就是相反的,温热传心才会失眠!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首句已经说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伤寒六经欲解时,是指六条经脉气血最旺盛的时段。
  子午流注的旺时衰时,是指气血灌注脏腑的时间,即十二经所对应脏腑的气血多寡的时辰。

  比如早上7-9点是胃经气血灌注于胃腑最多的时段,吃饭自然是要用胃腑来装,所以此时应该安排正餐(那些早上没有胃口的人是因为晚上吃得太多还没运化完),水谷先入胃腑腐熟传导至小肠,9-11点再经脾脏吸收(脾主运化的前半部分是吸收)。
  胃腑气血充盛4个时辰(1/4天)之后,到下午晡时(3-5点),由于脾胃对水谷精微持续的腐熟运化,阳明胃经的气血达到最旺。再之后太阴脾经的气血达到最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傍晚5-7点人体的体重最大,可以视为脾阴最足,脾经气血最旺)。

  而此时肾动脉的血流量自然也达到每天的峰值,所以肾脏气血最旺(酉时,5-7点)。
  经过肾脏一夜的工作,代谢废物和毒素被排入尿中,加上睡觉时不吃不喝,体内的水分从呼吸和皮肤散出,到清晨卯时(5-7点)血黏度达到全天最高,全身血容量减少,肾动脉流量最小,所以此时为肾经气血灌注于肾脏最少的“衰时”。
  
六经病欲解时,并不是六条经脉气血最旺的时段。
和子午流注应该还是对应的关系,还有五行生克在里面的。
比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午未指的是从早上9:00~15:00,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气血在此时大量流注的经络却是太阴脾,少阴心,少阳小肠。而太阳病却是太阳膀胱经,所以可以看出心脾对于最外层的太阳经是多么重要,只要按照这个逻辑用药也好,扎针也好,还是其它方案,对于太阳病都是有好处的。疾病顺应天时的自愈也多发生在这段时间。
简单的看看太阳病的用药,麻黄汤,桂枝汤都有桂枝,桂枝温通胸阳吧?心阳在其中吧?还有姜枣,恰恰是入脾经的!难道不是模拟季节时辰?寒者以热对之!
不要把各种理论对立起来,其实是相通的!
 
战友啊,按照你的说法,脏腑的气血旺盛与其经络的气血旺盛不在同一时段。这怎么可能呢?脏腑统领经络,不可能在某一时段出现某一脏腑的气血旺盛而它所统领的经络的气血不旺盛的情形,也不可能在某一时段出现某一脏腑的气血衰弱而它所统领的经络的气血却反而旺盛的情形。
  就脾胃来说,如果气血灌注最多,一日三餐饭后都是气血灌注最多的时候,又岂是仅在上午七至十一点之间。
  按子午流注理论,午时即中午11点到13点,是心经当令,此时应该是心脏灌注气血最多时。这个时段应该是人最精神的时候,可是实际却是相反的,人在此时最想休息。为了解释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子午流注理论的创造者和推崇者却又编出了一套谎言:

  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午时最好小睡一会,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吃完饭胃腑气血灌注最多,那是人的行为导致的气血波动。
  子午流注产生的气血峰谷,是人感应天时地气形成的规律。
  
  这两个节律如果相重,就能产生最有利于健康的合力,
  如果相差甚远,就会形成杂波,峰谷抵消,节律紊乱。

  这就是顺势而为,天人合一。
  所以太极拳追求后发先至、人动我随、转轴拆劲、借力打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掌控:四两拨千斤。
  
  午时大量气血升发到心胸部,当然是心脏气血灌注最大的时候,这个可以用现代医学的设备来检测的:心率最快,心输出量最大。
  中午想睡觉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反蚀”、阴阳转换、盛极而衰,看看太极图就知道了:白中一点黑,黑中一点白,这就是转机。
  第二点,就得去复习一{中医基础藏象理论}了: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中午大量气血升发到上焦,心脏灌注旺,肾脏和肾经的气血会相对减少,脑髓应该属于肾经范畴,所以不太好使、想睡觉。这个也可用现代仪器来检测,中午的脑供血应该是相对较少的时段。
  
 
六经病欲解时,并不是六条经脉气血最旺的时段。
和子午流注应该还是对应的关系,还有五行生克在里面的。
比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午未指的是从早上9:00~15:00,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气血在此时大量流注的经络却是太阴脾,少阴心,少阳小肠。而太阳病却是太阳膀胱经,所以可以看出心脾对于最外层的太阳经是多么重要,只要按照这个逻辑用药也好,扎针也好,还是其它方案,对于太阳病都是有好处的。疾病顺应天时的自愈也多发生在这段时间。
简单的看看太阳病的用药,麻黄汤,桂枝汤都有桂枝,桂枝温通胸阳吧?心阳在其中吧?还有姜枣,恰恰是入脾经的!难道不是模拟季节时辰?寒者以热对之!
不要把各种理论对立起来,其实是相通的!
  有道理!
 
阴阳调和,阳能顺利入阴才能入睡。
比如阴太盛,出现格阳,那么会整晚无法入睡,只有白天阳气旺盛了,才能入睡,这个就是三阳病的范畴,看在哪一个时段能够入睡,对应哪个阳病。
阴不足,阴不养阳,那么只有阴气最旺的那段时间能够入睡,对应的哪一经阴弱,用哪一经病的方子也就可以处理了,比如,一点到七点,可以入睡的话,就是厥阴病的范畴,晚上九点到三点能睡,三点之后就醒是太阴病范畴,如果晚上11点到早上5点能睡,这个一般就不叫失眠了。
厥阴病里又分虚实寒热,自然也会有别的症状来佐证
 
阴阳调和,阳能顺利入阴才能入睡。
比如阴太盛,出现格阳,那么会整晚无法入睡,只有白天阳气旺盛了,才能入睡,这个就是三阳病的范畴,看在哪一个时段能够入睡,对应哪个阳病。
阴不足,阴不养阳,那么只有阴气最旺的那段时间能够入睡,对应的哪一经阴弱,用哪一经病的方子也就可以处理了,比如,一点到七点,可以入睡的话,就是厥阴病的范畴,晚上九点到三点能睡,三点之后就醒是太阴病范畴,如果晚上11点到早上5点能睡,这个一般就不叫失眠了。
厥阴病里又分虚实寒热,自然也会有别的症状来佐证
  记得上次你说学〈健康管理〉的,我有点好奇,你的回帖好像只谈治病不谈养生。
  中医不论经典还是名家著作,大多是先谈养生,再谈治病,比如《黄帝内经》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就强调:若人能养慎……;《儒门事亲》{卷一}中就有〈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丹溪心法》的〈序言〉和〈十二经见证〉之后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1617768666281.png
 
  记得上次你说学〈健康管理〉的,我有点好奇,你的回帖好像只谈治病不谈养生。
  中医不论经典还是名家著作,大多是先谈养生,再谈治病,比如《黄帝内经》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就强调:若人能养慎……;《儒门事亲》{卷一}中就有〈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丹溪心法》的〈序言〉和〈十二经见证〉之后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健康管理更多的是未病先防,西医理念多,中医理念少
 
  
  这张图画得好,清晰明了。
  还配了卦象,我对易经了解很少,不知为何乾卦不在午时而在午时之前一个时辰的巳时,坤卦不在子时而在子时之前的一个时辰亥时。
  
  记得乾卦的最上一爻(第六爻)的爻辞是“上九:亢龙,有悔”。
  阳气盛到了极点,物极必反,阳极则衰,如日中则侧,不可能长久下去。
  乾卦配于午时前的一个时辰,或许也暗示了正午人阳气达到顶点的时候会{亢龙有悔,盛极而衰},所以中午人反倒容易犯困。
  
 
有本书作者叫戈颂平,书名叫伤寒指归。他解伤寒的立足点就是欲解时,并且把37楼这张图,按午头子足酉腹卯背的方式安到身体上。可以借鉴参考。
失眠,现代人失眠几乎没有伤寒传经的失眠。多数是湿热内伏,一有五志七情化火,扰动不安,开始不卧,也有食伤气机不调而易醒的。还有一种是久病而病及八脉,用温补而安的。其他证型少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