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确实,如果一开始,就理解错了,思维方式或者想法固定以后,以后要想纠正就比较麻烦了。贴一段别人的讲稿吧: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张仲景也是用了内经问答的开头。张仲景的学生问他,上工治未病,为什么?张仲景说,一般的人,“夫治未病者,见肝病知肝传脾”。夫,大夫,应该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治疗未病有方法的,他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就是说肝火旺盛的话,病人的脾就容易受到伤害的,这样说的话同学们可能也不好理解,张仲景这样说,同学们也不一定相信的。”
把“师”说成张仲景本人也就不说了,把“夫”解释成大夫,这个就错的离谱了,这相当于高中文言文就没学好了,所有理解出现偏差也就不奇怪了,后文我也就不想看了,免得我也被带偏掉。
虽然很多注家是清朝的,但是行文用词和现代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所以读起来也不可能很顺畅,有那么几个地方卡住了,这段话什么意思就完全不可捉摸了。
谢谢老师,如果是系统的起步学习中医,是不是还是以一些理论线路的书籍入手合适?中医入门的方法有很多,现在推广中医的人也多。
比如很多人都是看或听讲座对中医感兴趣的。
据我所知的讲养生的节目接受度比较高,慢慢的培养对中医的兴趣,最后才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学习。
我听别人说的入门讲座就有徐文兵的,罗大伦的,曲黎敏的,倪海厦的等等。
曲黎敏,女,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攻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人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 曲黎敏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著有《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从字到人》、《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等。
徐文兵现为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医门诊专家。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罗大伦,1968年生,辽宁沈阳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健管家,原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罗大伦博士一直致力于将古代的中医文化介绍给现代人,因此广泛地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上传播中医知识,曾出版了《百家讲坛 大国医》、《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八十多万字的中医科普著作,在《健康时报》等报刊长期撰写专栏文章,被评为“健康中国2012十大风尚人物”。
单看谁的解说能恰好说中了你的那个切入点吧!
深入的就不说了,等到达那个程度自然就知道了要看什么书。
我是退休后为了治疗自己的哮喘而学中医。先读本科教材,再读现代人写的专著,再读中医古籍,花了两年半时间,又静心思考了半年。终于找到了治疗哮喘的办法,同时也找到了治疗癌症,中风,帕金森症,牛皮癣,强直性脊柱炎,等等西医治不好的疑难杂症的办法,以及感冒发烧,牙疼之类的小毛病的办法。希望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指点一下,去年疫情伊始的时候我刚开始接触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内容基本已经晓得了,但是后续的深入不知道怎么学习,看很多人有各种观点。
我不是中医世家的,也很羡慕那些世家的人,所以目前正在背诵中医四小经典。
或者说不知道怎么静下心学习,家里父亲常受糖尿病(消渴)的折磨,经常犯困,总想一步登天,希望有老师可以教我静心方法。
学习中医是个由学习到悟的过程,学习之艰辛不是常人可以体会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自学可以顺利完成的。自学没有老师领进门是不容易做到的。我父亲是中医爱好者,给我父亲产生动力的是我八岁那年我爷爷的去世,对我父亲学习影响很大,原来我父亲是文艺爱好者,爱好吹拉弹唱,打竹板,吹笛子,吹唢呐,弹扬琴。那时我爸因为没事搞这些,我爷爷说他不务正业,竟学这不当吃喝没有用的东西,70年家里盖房,因为他弹扬琴,还被我爷爷打了一顿,因为那时找人家给盖房子,他一弹扬琴,把给家里盖房子的都给停工了,那时不照现在有电视,什么都可以看到听到。过来三年我爷爷因为肺病哮喘去世了,我爸爸特别想念爷爷就放弃了文艺方面爱好,开始买医书,开始学习。那时我上小学,我父亲买了北方中草药图谱,经常采些当地有的中草药,告诉我干什么用的。还按照中医书上的方剂,自制了红伤药,干活免不了受伤,当然用着效果很好,我也随身带着红伤药,碰到同学受伤随时用上,逐渐我也对中医有了一定兴趣,我初中毕业后,我下边还有2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都上学,数我是老大,那时我16岁,可以帮父母分担些了,干些农活,我父亲告诉我学习是一条出路,我就开始自学中医,上中医函授班,背中医的基础理论,药性赋,脉学歌诀,汤头歌诀等。经过4年多的学习,去天津市参加了中医行医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了考试,第年在中医院实习后,通过考核,开始了我行医生涯。学习中医没有恒心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我把自学十字决贴墙上,让自学者共勉!
勤——业精于勤
恒——持之以恒
序——循序渐进
博——博览群书
专——专心致志
问——不耻下问
习——温故知新
思——多问为什么
记——常去背记
用——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