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段别人的讲稿吧: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张仲景也是用了内经问答的开头。张仲景的学生问他,上工治未病,为什么?张仲景说,一般的人,“夫治未病者,见肝病知肝传脾”。夫,大夫,应该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治疗未病有方法的,他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就是说肝火旺盛的话,病人的脾就容易受到伤害的,这样说的话同学们可能也不好理解,张仲景这样说,同学们也不一定相信的。”
把“师”说成张仲景本人也就不说了,把“夫”解释成大夫,这个就错的离谱了,这相当于高中文言文就没学好了,所有理解出现偏差也就不奇怪了,后文我也就不想看了,免得我也被带偏掉。
虽然很多注家是清朝的,但是行文用词和现代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所以读起来也不可能很顺畅,有那么几个地方卡住了,这段话什么意思就完全不可捉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