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十二经脉差哪了?

fayuan_guo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5/21
帖子
1170
获得点赞
316
声望
83
十二经脉记载于《黄帝内经》之中。其中这个十二经脉的内容所论甚多。《黄帝内经》以十二经脉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十二中医体系。这个十二中医体系影响了中医三千多年。不过在仔细的阅读《黄帝内经》之后就会发现:这个以十二经脉为基础的中医体系似乎并不完整或者说有很多差错出现。那么十二经脉到底差在哪了呢?
1、起源就差
早期的经脉研究都是利用刺激穴位诱发的经络感传直到近代也是使用这种方法。人们发现这个方法有很多问题:
1)有较强的刺激干扰,定位不清。
2)有串经出现使得画出的经脉线混乱。
3)刺激的穴位不同结果也不同。
4)感传线较短。
在商朝末年,岐伯利用乐音诱发经络感传的方法研究了五弦古琴乐音与经脉的关系。后来周文王继承了这个方法并利用六弦古琴乐音做出了十二经脉的循行线路。这个方法有如下优点:
1)只有很小的干扰,感觉清晰。可以反复刺激,可以和弦加强刺激。
2)感传行程长。
3)没有串经问题。
4)直接刺激整条经脉,没有穴位的差异问题。
因此在经脉研究中乐音诱发的经脉感传线脱颖而出,成为中医的经典文章并被使用三千多年。
不过以六弦琴中的散音和七徽按音来确定经脉的数量仅有十二条就有点武断了(实际上就差两条满额)。不得已后来借用了任督二脉来补充为十四经脉。其实周武王还是有机会完成这个补充工作的。只不过周武王虽然制作了七弦琴,但是他忙于推翻商朝的战争,古琴的定弦也没有继承周文王规定在一个八度范围而是在高一个八度加了两个乐音。这其中可能是基于五音传统和局限于十二经脉体系的定式。总之是古琴的弦数不足导致乐音诱发的经脉缺失了一部分。
2、循环路径中的差
我们都知道经脉有循环无端这个特点。因此经脉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一个编绳的大环(有分支、有折叠)。阅读《灵枢营气》我们知道这个大环可以分成二十八个部分(每侧分十四条段)。28-12=16差了多少?
3、并行线中的差
根据记载,在经脉循环中有很多分支。其中有的分支就像绳子分股那样松散开来,在四肢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因为固有频率一样可以混合唯一。但是有三条经脉是从头到尾的分成两股,且固有频率乐音邻近。这样的两股经脉各有各的循行线和穴位,不可以混为一谈或合二为一。十二经脉没有体现出这个特点就差了一块。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经脉穴位图中,这三条经脉中有较多横行连线且很别扭的缘故。
4、频率链中的差
利用大、小字组乐音频率诱发经络感传在方法上是正确的,但在数量上就差了许多。我们知道每一个八度音区中共有十二个半音可用,十二经脉的诱发乐音只用了六个(两个八度音区共用了12个乐音)。因此说周文王在五弦琴十个乐音的基础上,利用六弦古琴做出来的十二经脉是有缺失的(差了一半12个乐音)。因此在频率连中就差了一半。
5、匆忙建立体系之中的差
简单地说经脉有十四条,左右对称有二十八条。复杂的讲经脉有十七条,左右有三十四条。那么仅仅用十二条经脉建立的中医体系能够正确吗?
6、循行路径的差
按理说《灵枢经脉》记载的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是历史上记载最全的、最完整的、最多的、最正确的内容。不过现在看来就不是这样了。因为:
1)内脏循行的记载点到即止。
2)大脑循行的记载点到即止。
3)躯体循行的记载还不完整,还有部分缺失。
4)局部经脉全息分布的情况没有记载。
说得简单一点,十二经脉就差在了数量不对上。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十二经脉可以与十二时辰对应。古人以此为基础处创立了按照时辰选择穴位的方法,即子午流注理论。我的老师做过这方面的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现在看来并没有十二经脉对应十二时辰这回事,因为经脉是二十八条而不是十二条。因此从理论上破解了子午流注的神话。
 
古人以内证观察来看经络循行!非以音律推之!真正做临床的就知道,十二经脉与经筋是气血的真实运行!功夫到了,一按一扎就见效!立等可取!
 
今天的穴位经脉线,与内经记载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仔细的比对过,还是有很多差别。
比如,睛明穴是手太阳经,而今天却是足太阳。
经脉的源头是出自内经,不知后人的改动是超越了前人还是妄自改动。
 
古人以内证观察来看经络循行!非以音律推之!真正做临床的就知道,十二经脉与经筋是气血的真实运行!功夫到了,一按一扎就见效!立等可取!
内证看似能让很多人信服,但仔细一品也是站不住脚的。气功的确有气感,甚至普通人去做个按摩都有气感,但那是很模糊的感觉,从古至今绝不会有十二正线路那样清昕的感觉。
经脉,血管也,所以完全是解剖而来。
 
古人以内证观察来看经络循行!非以音律推之!真正做临床的就知道,十二经脉与经筋是气血的真实运行!功夫到了,一按一扎就见效!立等可取!
经脉的确是可以通过内视或透视来观看,例如《灵枢五十营》中的经脉大循环记录就是。十二经脉不是以音律推之的而是以十二律乐音诱发出来的。例如《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就是。其中的手三阴经起点就很特殊(肺经起于中焦,心经起于心中,心包经起于胸中)。这三点是不可以利用刺激穴位诱发出来的,也不能够用气功方法做出来,更不可能是利用顶眼看到的。只有用六弦琴的六个散音和六个七徽按音可以做出来。为什么是这样我也不知道,但是的的确确是做出来了且与《灵枢经脉》的内容一样。
 
内证看似能让很多人信服,但仔细一品也是站不住脚的。气功的确有气感,甚至普通人去做个按摩都有气感,但那是很模糊的感觉,从古至今绝不会有十二正线路那样清昕的感觉。
经脉,血管也,所以完全是解剖而来。
说经脉是血管肯定是正确的,因为脉的古代写法就是衇。衇就是血管!问题是血管有三类:动脉,静脉和经脉。切不可把动脉和静脉与经脉混为一谈。《灵枢经水》中关于八尺之士可解剖而视之的内容还可以有另外的解释。这就是其中有的内容可以通过解剖看到,由的内容可以通过体外活体测量得到。其中的经脉就是指可以通过经络感传的描述测量出经脉的长短。仔细的研究会发现经脉与动静脉有着明显的差别。
动脉离心走向,血色鲜红,血压较高,不具有所过组织直接的营养作用。
静脉向心走向,血色暗红,血压较低,不具有所过组织直接的营养作用。
经脉气血多方向行走,刺破后出血量很少,具有所过组织直接的营养作用。
动脉,静脉和经脉的分布都是明显不同的。
 
今天的穴位经脉线,与内经记载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仔细的比对过,还是有很多差别。
比如,睛明穴是手太阳经,而今天却是足太阳。
经脉的源头是出自内经,不知后人的改动是超越了前人还是妄自改动。
其实手足太阳经都会到达内眼角附近。足太阳经的两条线在睛明穴向外绕眼球回到内眼角下方,手太阳经从耳前斜上到内眼角并与两条足太阳经交接。经脉原则上是没有源头的,因为经脉就是一个循环无端的结构。每一条经脉的还是有源头的,只不过方法不同源头也就不同了。记载经脉内容的文献和实物《内经》也都不是最早的。《内经》应当是汉朝时期整理的书籍(其中部分的文献内容可能更早)。目前发现的文献和实物要早于汉朝(战国)。
 
经脉的确是可以通过内视或透视来观看,例如《灵枢五十营》中的经脉大循环记录就是。十二经脉不是以音律推之的而是以十二律乐音诱发出来的。例如《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就是。其中的手三阴经起点就很特殊(肺经起于中焦,心经起于心中,心包经起于胸中)。这三点是不可以利用刺激穴位诱发出来的,也不能够用气功方法做出来,更不可能是利用顶眼看到的。只有用六弦琴的六个散音和六个七徽按音可以做出来。为什么是这样我也不知道,但是的的确确是做出来了且与《灵枢经脉》的内容一样。
文中“是动则病……”提到的“是动病”是什么意思,跟这个经脉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4、频率链中的差
利用大、小字组乐音频率诱发经络感传在方法上是正确的,但在数量上就差了许多。我们知道每一个八度音区中共有十二个半音可用,十二经脉的诱发乐音只用了六个(两个八度音区共用了12个乐音)。因此说周文王在五弦琴十个乐音的基础上,利用六弦古琴做出来的十二经脉是有缺失的(差了一半12个乐音)。因此在频率连中就差了一半。
5、匆忙建立体系之中的差
简单地说经脉有十四条,左右对称有二十八条。复杂的讲经脉有十七条,左右有三十四条。那么仅仅用十二条经脉建立的中医体系能够正确吗?
建议不要用太低的音,因为低音里面泛音较多,有可能产生经络感传的频率并非基频,而是高频的某个泛音。所以,改成高几个八度的音来做诱发经络感传实验比较靠谱(因为一来可以排除高频是否能产生影响,二来过高频率的泛音几乎不起到作用——否则无线电早就造成人的健康出现问题了——更能排除干扰)。
 
我想到华山论剑里的欧阳峰先生,经脉逆转,常规点穴不起作用。

是不是要加上二十八种逆转脉哪?

武学中有七十二脉之说。是不是再加【武学中的七十二脉】经络学才够完整?
 
今天的穴位经脉线,与内经记载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仔细的比对过,还是有很多差别。
比如,睛明穴是手太阳经,而今天却是足太阳。
经脉的源头是出自内经,不知后人的改动是超越了前人还是妄自改动。
睛明穴有三个分穴:其一是内睛明穴(肝经);其二是中睛明穴(膀胱经小趾内侧线);其三是外睛明穴(膀胱经小趾外侧线)。肝经是从眼球后面分出来的两支中的内侧支。膀胱经的起点却并不在睛明穴而是在内眼角下方,绕外眼角后到达睛明穴。小肠经在内眼角下方发出两条分支(膀内和膀外)。因此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下方,终于小趾两侧。
 
睛明穴有三个分穴:其一是内睛明穴(肝经);其二是中睛明穴(膀胱经小趾内侧线);其三是外睛明穴(膀胱经小趾外侧线)。肝经是从眼球后面分出来的两支中的内侧支。膀胱经的起点却并不在睛明穴而是在内眼角下方,绕外眼角后到达睛明穴。小肠经在内眼角下方发出两条分支(膀内和膀外)。因此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下方,终于小趾两侧。
请拿出出处。哪本书上记截
 
请拿出出处。哪本书上记截
为什么要出处呢?自己做经络感传实验就知道了!肝经的出处在《灵枢经脉》中有记载,其他的是我做出来的。可以上网查十七条经脉感传线。
 
为什么要出处呢?自己做经络感传实验就知道了!肝经的出处在《灵枢经脉》中有记载,其他的是我做出来的。可以上网查十七条经脉感传线。
那等于胡说八道!
肝经的出处你引用过来。
你的意思是你现在的级别相当于黄帝岐伯。你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那等于胡说八道!
肝经的出处你引用过来。
你的意思是你现在的级别相当于黄帝岐伯。你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不是相当于而是比他们高一个级别。不仅我做的经脉体表循行线比他们完整,内脏器官也是更为详尽。岐伯搞的古琴乐音只有25个,我搞的有432个。他只能把阳经分成上下左右而阴经不能分,但是我能把阴经和阳经都分成上下左右。他搞的语音只有五音,我就可以把所有的语音都归经入类。他搞的彩色宝石只有五色与经脉对应,我搞的就有十八九种了。他用的敏感人顶天是高级的水平,我则是超高级的水准。他们搞的经络辨证十不足三,我搞的经络辨证简单规范。他们研究的经脉只有28条,我研究的经脉共有34条。他们对经脉的生理研究结论只不过是运行气血濡养组织器官,我发现的经脉生理还有不应期和三种波动。他们研究的穴位有很多是复合穴位,我研究的穴位已经把复合穴位变成了分穴......。非常感谢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也算是黄帝的子孙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应当的。
 
肝经有一段缺失的线路和几个缺失的穴位被我补充了。位置在前胸中线旁开一寸上。
 
等同于黄帝岐伯的水平并不难,重复他们做过的医学实验就可以了。超过黄帝岐伯的水平也不难,用现代的设备和标准高水平的重复他们的医学实验就可以了。《内经》记载了他们医学实验的方法和结论。
 
那等于胡说八道!
肝经的出处你引用过来。
你的意思是你现在的级别相当于黄帝岐伯。你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其实他做的实验由于只能他一个人验证(经络敏感者难得),无法验证,暂且先认为结果没有错误。这个实验是客观的东西,它没什么好争论的,关键点是,他说的“肝经”是不是跟内经记录的是同一个东西?古人用什么方法确定经络的,这个没有切实记载,有的只是模糊的记录不够详细清晰。即便古人也是用五音方法确定经络,那么他们的操作方法能跟今天一样吗?要知道,振动频率跟很多因素相关,不同的人体,不同的心理情绪状态下实验,结果必然不能稳定一样?所以这么多因素夹杂起来,也许他说的“肝经”和内经中的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因为感传现象跟共振是两个东西,一个是感觉主观的现象,一个是物理现象。只可惜我们没有条件实验,即便有条件和他得到一样的结果,也还是无法说明这个结果就是古人口中的“经络”。它只是一条相关的路线而已。就好比现在说国道,省道一样,国道地图标注得很清楚,但省道不仅包含国道,也有一部分国道不走的地方。不能混淆二者区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