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脾胃为表里关系,一个拉着一个就像压跷跷板,跷跷板动了,人身体才能吸收养份我有时干呕,有时胃里食物上涌,有时胃里胀呼呼的不舒服,我以为有点胃气不降。我不太明白升提的补中益气只是升提脾气还是脾胃气一起升提。
一般来说,食物与胃液的混合物才能进小肠被身体接收,纯液态水不行,所以喝的水不能直接进小肠多谢老师!!我可以按老师的指导先艾灸中脘,然后关元。
再请教,什么是“食水不分”?
我,一个老头,64岁,前些年的胃一直怕寒凉饮食,容易腹胀,大便稀。近几年胃越来越怕热的饮食,吃了稍微高于体温的饮食,胃里就烫得不舒服。大便平时成条状,有时比较干或稀。有时胃痛,吃寒凉药物就会缓解。
夏天出汗多,其他季节出汗比较少,冬天基本上出汗很少,但是,如果冬天待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会比他人容易出汗。早晨眼皮有轻微浮肿,下午偶尔脚踝附近有浮肿。
近几年吃的东西还是有变化,比如,原来早晨玉米粥,晚上小米粥。
现在早晨晚上均为五谷豆浆,五谷豆浆并不只有五样食材,包括:鹰嘴豆、黄豆、豇豆、绿豆、苦荞、还有一种说不上名的豆、花生,核桃,薏仁,黑芝麻,小米,黑米,大麦、燕麦,玉米面、高粱米...
但是,我也不能确定是不是食物改变后,胃开始热的。
我确实是湿热型体质,比如身上、头上、脸上长油多,年轻时可脸痘,舌苔一直比较厚。
夜尿还多不黄不?舌苔还厚不黄不?大便还干结不?食欲还好不?
现在胃好些了,就开始摄入营养了,多种粮食,营养丰富一点啊。虚弱的人应该多吃才对啊。
多谢 !!首先,脾胃为表里关系,一个拉着一个就像压跷跷板,跷跷板动了,人身体才能吸收养份
脾生来就比较沉(先天之本嘛),脾又统全身水,一不小心,脾虚寒湿之后下沉,就把胃顶上去了,人就感觉胃往上涌,晚上都睡不好
把脾虚寒湿去掉,这跷跷板就回归平衡了
当然,如果脾正常、胃出问题了,那么跷跷板还是要把胃顶上去!
因为胃属阳,阳出问题就不会下潜,而是上越,脱阳 ,阳自己会往上顶
所以,治脾胃的时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把脾胃一块往上提,而是治脾则胃自降,治胃,胃还是自己降!
其次,补中益气丸去下焦寒、湿的能力比较强,与你对症
补中益气丸突出治疗内脏下垂,就是因为去下焦湿能力强,才能把内脏归位(内脏下垂,就是因为湿久了肌肉组织松驰内脏才下沉,下焦湿去了内脏自然归位)
多谢赐教!!今天总算说出了一个原因。这个非常有意思,大约下焦的虚寒导致的虚火浮越,乌梅丸症可能也是从这里来的,三阴的寒迫使五脏的阳不能入阴,相同情况的还有三阴的阴虚导致阳气的浮越,都会导致三阳的热像,出现里寒外热之症。
乌梅丸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挺好,不过已经用了灸关元,我觉得干姜 附子这些应该用不着了,用引火归元法,加一些调气机的药,再加点黄连 石膏之类应该就行。
其实用八味地黄汤也是可以把胃火收下来的,胃热的情况应该不是那么厉害才对,或许就是因为下焦太寒,相火无法收纳入肾,才卡在阳明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