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类比推演而来!

碳14断代判断的只能是文物的年代而不可能判断出一个医学理论的年代。这个医学理论可能传承了几十代人后把抄写的竹简埋入坟墓中,于是后人根据出土文物的年代就认定出这个医学理论是埋入坟墓是的医学理论了。
首先长沙马王堆汉墓没有人进入过,因为他的防盗墓技术很强,采用流沙包墓法,所以要进入必须把所有沙子全部淘出来,否则沙子会把盗墓人活埋,这是一种高级防盗墓手段不然人家早把马王堆墓清空了,哪有一堆金银珠宝文物盗墓贼看见会放过的?这个墓地自从建成都因为流沙包墓而使得一般盗墓贼无可奈何,这是为什么大多数汉墓被盗,他没事的主要原因
 
首先长沙马王堆汉墓没有人进入过,因为他的防盗墓技术很强,采用流沙包墓法,所以要进入必须把所有沙子全部淘出来,否则沙子会把盗墓人活埋,这是一种高级防盗墓手段不然人家早把马王堆墓清空了,哪有一堆金银珠宝文物盗墓贼看见会放过的?这个墓地自从建成都因为流沙包墓而使得一般盗墓贼无可奈何,这是为什么大多数汉墓被盗,他没事的主要原因
因此不能判断马王堆的文物是汉以后的,只能是汉初的。对吧!我记得古代唐朝有人也喜欢文物,死亡后把商朝的玉石埋入坟墓。后来坟墓被挖掘出来,碳14检测出土的文物有唐朝的,有汉朝的也有商朝的。按照你的说法应当都是唐朝的?
 
目前《黄帝内经》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因此《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内容也只能是唐宋时期的医学理论。可是后人一致认为并非一个时代的产物。最早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商朝末年。
 
目前《黄帝内经》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因此《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内容也只能是唐宋时期的医学理论。可是后人一致认为并非一个时代的产物。最早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商朝末年。
现代认为内经大体成书于西汉,后人又补充了一部分内容这也有资料辅证
 
你知道专家是怎么判断文物的年代的吗?当然是利用碳12这个同位素来判断的不可能人为私下说这是什么年代的,否则造假太容易了,只需要买通专家不就可以造假了吗?只有碳12这种元素通过机器检测才能让大家信服
我记得有一种瓷器的造假方法。用一个旧碗底补足缺失的部分,做一个半新半旧的碗去鉴定。结果鉴定是某朝的文物。卖了高价。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鉴定师为了不伤文物,只是在碗底刮了一点粉末做碳14。
 
最后编辑:
根据出土文物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显示到了汉朝初期还没有12经络说,还是11经络这是有文物可证明的12经络应该是后期发展的产物
这个是真的,心包是内经加上去的。伤寒论采用了十二经命名,主要以六气断病较少涉及经络。此六气脱离十二经实体。可能现在还在用的较多的是太阳阳明经,其它经络是不是有相应效果不好说。
 
经络是经络,血脉是血脉,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12这个数字应该指的的是地数,所有有型无形的物质都具备这个东西。应该上古先民从观察万事万物后得出所有有型无形物质共同特征的这么一个数字,仅仅凭着黄帝内经去看人体,或者一事一物看待这个问题是偏颇。如果说12就不能离开10,否则没有意义。上古河图他是这么推算的,12345678910,偶数为阴分别是246810,以6居中,13579,以5居中,所以5和6在阴阳居中,当然这也是通过大量的观察是得出的数据模型,也成就了我们中华文化五运六气说,五运六气运用十分广泛,在中医中也是核心的内容。宇宙有五运六气规律,人就有五脏六腑。五音六律,月节五六等等。所以天有五行,地也有五行,所以地有六气,天也有六气,天地相合所以五行为10,天地六气相合为12。所以五六居中,这种文化背景的国家称为中国,这种文化下产生的医学叫中医。所以现在所谓的火神派,温病派,寒凉派都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所以五六之数是先民总结出来宇宙之数,也是宇宙长生之数。12经络。12月,12时辰,12地支都是同一规律下的东西,所以这些规律是无形,都是物质周期性运行规律变化被我们先民观察到得出。所以用12月和12络是相应的,但不是从属关系。
 
经络是经络,血脉是血脉,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中国古代曾经混为一谈,都叫脉。后来才分成经脉,血脉(动脉和静脉)。血脉就是指血管。其实经脉也是血管,只不过既不是动脉也不是静脉而是微循环。难道微循环不是脉吗?
 
在中国古代曾经混为一谈,都叫脉。后来才分成经脉,血脉(动脉和静脉)。血脉就是指血管。其实经脉也是血管,只不过既不是动脉也不是静脉而是微循环。难道微循环不是脉吗?
经络系统不是西医的动脉系统,不是静脉系统,不是神经系统,不是淋巴系统,而是一种用当今解剖学发现不了的组织。也正因为经络系统的独特性,才使得依据经络学说提出的治疗方法具有西医治疗方法所没有神奇疗效:收效快,效果持久,没有副作用,几乎可以治愈绝大多数的疑难杂症,包括癌症,帕金森症,强直性脊柱炎,渐冻人症,牛皮癣,红斑狼疮,哮喘,中风,抑郁症,乃至艾滋病,至于一般的感冒发烧,头痛,牙痛,腰痛,痈肿,等等,更是轻而易举地快速治愈。
 
经络系统不是西医的动脉系统,不是静脉系统,不是神经系统,不是淋巴系统,而是一种用当今解剖学发现不了的组织。也正因为经络系统的独特性,才使得依据经络学说提出的治疗方法具有西医治疗方法所没有神奇疗效:收效快,效果持久,没有副作用,几乎可以治愈绝大多数的疑难杂症,包括癌症,帕金森症,强直性脊柱炎,渐冻人症,牛皮癣,红斑狼疮,哮喘,中风,抑郁症,乃至艾滋病,至于一般的感冒发烧,头痛,牙痛,腰痛,痈肿,等等,更是轻而易举地快速治愈。
只能说经脉是大体解剖学发现不了的组织。如果用显微解剖的话可以看到局部,但是又不能大局观看。结果就是这样了。其实经络的治疗作用都可以用调整微循环来解释明白。
 
只能说经脉是大体解剖学发现不了的组织。如果用显微解剖的话可以看到局部,但是又不能大局观看。结果就是这样了。其实经络的治疗作用都可以用调整微循环来解释明白。
经络也不是微循环,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体组织。当一个人腰部疼痛时,牙痛虽然,针刺四肢某一个或几个穴位,能在十五分钟内痊愈,一个人因为痈肿发高烧时,艾灸和刺血几个穴位,一小时内退烧,等等治疗病例,怎么能用微循环解释?
 
经络也不是微循环,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体组织。当一个人腰部疼痛 或者牙痛时,针刺四肢某一个或几个穴位,能在十五分钟内痊愈,一个人因为痈肿发高烧时,艾灸和刺血几个穴位,一小时内退烧,等等治疗病例,怎么能用微循环解释?
 
我觉得经络也不仅仅是微循环,在针刺穴位时,加意念和不加意念效果是不同的,针尖稍改变方向效果也不同,手法快慢产生效果也不同。手法快慢,针尖指向都包含针者的意。所以我认为经络是人体本能调节处理信息的关键通道和节点,微循环还是能用仪器看得到,信息的传输处理那是看不到的,所以看到微循环也是个表象。
 
经络是啥天人合一推演出来的,这种屁一样的言论过脑子了么?
 
灵枢经早定义过经络了。开篇第一章就说了经络既简单又经典的定义。可见九针十二原第一里面的描述
 
如果我现在抄写一遍《黄帝内经》的话,经过文物专家的科学鉴定就可以得出《黄帝内经》是写于2021年吗?
古时候,能抄写这样的经典的,绝非民科泛滥的键盘侠。会认字的,已经是国宝了。
未来,鉴定类似的文物,也肯定会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背景——信息爆炸、键盘侠泛滥。
 
古人写书,包括科学著作,没有“证明”。比如数学上解方程,从来都是告诉你怎么算,不会给你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也不会告诉你这个方法是怎么来的。

所以古人给出的解释,跟西方那套逻辑不同,古人的解释只是一种事后的解释,它不一定就是客观的原因。这相当于对于未知事物,在古人还无法理解时,总要给个让人满意的理由而已。所谓十二经脉来自“天人相应”,也是如此。

比如战国时期的故事中,君臣对话,大多是用他们之前的历史、一些生活经验,还有其他旧时来进行类比说理;再比如两小儿辩日,说的根本跟现代科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答案就不一定对,就算答案对了,用的理由也是错的——由此就可见一斑。

所以古人的解释并不都是正确的,而只是一种自我需要的圆满解释而已。

如果说十二经络就是天人相应,那么五行一说就得改为四行了,正好西方古代就有“风火水土”四元素之说,西方星座理论里面还在运用。此外,六气是不是得改为二十四气?或者四气?既然六气,为何没有六行?圆周三百六十度,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对不上啊?所以很多解释只是一种“附会”。

古人比我们厉害的地方只是在于肯仔细观察、感受:观察大自然,感受自身;而现代人却不能沉下心来观察而已,所以不理解古人的著述。

再看看国画,里面寥寥数笔,就能把花鸟虫鱼画得惟妙惟肖,为什么?因为观察细致,事物的姿态和神态,最能表现出的特征,被捕捉到了,即便有些小细节画的不准,整体看上去还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同理,诗词为何那么精炼传神?还是因为对每个字去斟酌,察觉差异,还是善于观察。古时候都用单字,现在白话文用双字词反而累赘,因为很多重复。这样就模糊了界限,导致白话文实际上很难传达很精深的意思。比如“学”和“习”的意思是不同的,现在的“学习”似乎更注重“学”的意思,而用“复习”表达“习”的意思。累赘的词加入,导致意思容易受到干扰,词不达意更容易出现。

他们能观察细致,才能用这些经验和思考去解释,即便这种解释不正确,但有利于他们形成发散思维去理解事物,更容易立体和辩证地看问题,有助于“悟”理,去合理运用治疗法则和用药。而这个才是“天人相应”的本质,而不是从现象上去“天人相应”。

“古人比我们厉害的地方只是在于肯仔细观察、感受”——

不要小看古人啊!小看古人,就是小看自己,把自己的认知水平,锁死在肤浅、弱智的状态。

我们对古代经典,要尽可能深层次去理解、感悟。

正因为古人缺乏现代的工具,所以在数理推演方面,是非常讲究的,也非常严谨的。否则,就不会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流传至今。

中国古人,至少春秋时期,中国的天文记载、观测、推理,就已经很发达了,否则也不会出现最终产物——历法。

比如:
《素问》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就是说,地踩在人们脚底下,是太虚(或者叫浑天,可以认为是指宇宙)中间的东西而已。黄帝(注:这些书里黄帝、岐伯什么的都是虚指,实际指代上古之先民)问啊,那这个地怎么在太虚里飘着呢?“大气举之也” ,就是有一种无形的气举着呢,现代科学将其解释为引力的作用。

还有“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参考五大行星往东窜,那么地体往左转就昭然若揭了啊!
另外见《春秋纬·元命苞》曰:“天左旋,地右动。”《春秋纬·运斗枢》曰:“地动则见于天象。”

可见,古人已经知道如何根据天体的样子,科学合理地推导出自己所在的地体的状态。

古人看不到,但未必不知道。因为古人懂科学。
键盘侠看得到,但未必知道。因为键盘侠不懂科学。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