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再论痹症(风湿类风湿)治法

赵海波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09/23
帖子
217
获得点赞
303
声望
63
所在地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
在十余年前,我曾经写了《痹症治疗经验》,里面简单的阐述了我的一些临床经验,那是行医十年左右的一些经验,而现在十年又过去了,感觉对于痹症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所以想再利用一些时间再谈谈痹症的治法。
我从开始行医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总结了一下,在农村接触的病种还是疼痛类疾病占的比例大一些。而其中的疼痛患者当中,还是关节炎更多一些,当然胃病,肝病,肺病,肿瘤,妇科病,半身不遂,各种皮肤病,等等虽都有接触,但是感觉现在对老百姓困扰最多的还是关节炎,所以想用一章比较大的篇幅详细把自己的经验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痹症包括当今的关节炎,肩周炎,膝关节炎,足踝关节炎,肘关节炎,只要是受了风寒湿邪引起关节疼痛的症状就是痹症。外伤引起的关节疼痛,属于跌打损伤,不在此处讨论。
虽然当今的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但是对于关节炎的治疗上面依然没有很特效的药物,都是停留在镇痛消炎上,只能临时控制,但是达不到真正的治疗,就像高血压吃降压片一样,只是控制血压,而不能从根本去治病。而中药则不同,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大多数都是可以根治的。
很多西医确诊的疾病,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半月板损伤,按痹症的思路来治疗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这两种疾病大多是寒湿为患,局部疼痛,固定不移,用温经燥湿,舒筋通络的药即可治愈,同时嘱患者治疗期间尽量少运动,避免受凉,处方从乌头汤,或者乌头桂枝汤,附子汤,甘姜苓术汤等方中选取即可,处方当中也可以加入威灵仙,伸筋草,巴戟天,骨碎补,穿山龙,透骨草,黑老虎根,等等,效果都是很好的。
在诸多的关节炎当中,膝关节炎是最常见的,而初患病时,很多患者不以为意,只感觉服用一些西药镇痛药即可有效缓解,不求彻底治愈,以致膝关节炎日益加重,最后常常发生膝关节变形,弯曲,行走蹒跚,此时治疗则百药不效。所以说,早期的治疗是相当的关键,若患者感觉自己膝痛不能蹲起,活动膝关节里面有响声,那就是得了关节炎,此时就要积极寻求中医来治疗。
是凡痹症,风寒湿三邪互相纠结,而三邪又各有特点,风性游走,疼处往往不固定,寒性疼痛,每当冒风受寒则更加重,湿性黏腻,附着于关节留恋不去,阴雨天尤其加重,关节痛处也容易肿胀,所以治疗痹症就需要针对三邪的特点选取精准的药物来治疗。按三邪的比例来分配对症的药物,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胃气强弱,避免霸药伤胃。
风寒湿三气不好截然分开,所以在处方的时候尽量都要照顾到,我经常用的处方就是乌头汤,乌头桂枝汤,独活寄生汤,千金大风引汤,麻杏薏甘汤,桂芍知母汤,甘姜苓术汤,当归四逆汤,薏苡仁汤,附子汤,真武汤,芍药甘草汤等等,但是在临床的时候也经常独出心裁,自己根据证情灵活组方,因为疾病不按我们掌握的套路出牌,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治病的时候病和患者为本,我们医生是标,所以过分强调某某处方,或者经方,这都是错误的,我们要根据病症量体裁衣,而不能只研究理论,不去实践,或者只接受一家学说,而不能博学多识,兼收并蓄,否则会影响到我们的临床效果。
若是痹症疼痛厉害,关节怕凉怕风,即可用乌头汤,若是关节疼痛肿胀,可以用薏苡仁汤或者甘姜苓术汤,附子汤也可以选用,如果痹症初期,浑身疼痛,怕风寒,五积散也可以治疗,或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痹症日久,浑身酸楚疼痛,肾气亏虚,可以用史国公药酒。若痹症日久,寒湿郁结,郁而化热,患者疼痛部位如有火灼,舌苔厚腻,需要用桂芍知母汤加桑枝,豨莶草,黄柏,苍术,又有一种湿热阴虚的痹症,患处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细数,咽喉时疼,可以用麻杏薏甘汤,加生地,石菖蒲,桑枝,海桐皮,地骨皮,秦艽,玄参。
痹症很多时候要用到附子,川乌草乌,这几种药物,是是治疗寒湿痹症的专用药物,是其他药物不可代替的好药,但是因为有毒性,很多人害怕使用它们。就像很多人害怕感冒使用麻黄汤一样。其实只要严格按煎熬方法操作是没有问题的。我治疗痹证用制附子、制草乌、制川乌,经常用到30克或者45克,通过久煎,做到了安全无毒而又保持了良好的疗效。如果辨证准确了,处方里面确实应该用附子或者川草乌,但是用了以后没有预想的效果,那就需要先单煎生附子、生川草乌,用10克左右即可,必须要和蜂蜜一起久煎,时间最少要两个小时,煎好以后去掉乌头,再用此药液,和处方里面其他的药一起熬制药液,服用以前,患者可以先小口品尝一下,如果不麻口,说明就是煎熬的火候正好,如果麻口就是说明药液熬的时间还短,需要继续熬制。这点要千万注意,万万不可马虎。患者或者初学者如果没有医师指导,不可盲目使用这些药物。
若患者脾胃亏虚,饮食减少,且有又关节痹通,可以用按摩来治疗,单按足底穴位反射区即可获得佳效。刚刚开始按摩的时候,足底相应的反射区会很疼,但是随着病痛的减轻,足底的反射区疼痛也会逐渐减轻。很多从医的往往感觉足底按摩不治病,其实是不了解足底按摩,足底反射区疗法不单是治疗关节炎效果好,就是治疗胃病,妇科病,咳嗽,哮喘,肠炎,腰痛,颈椎病,效果都很不错。
若初患腿疼,从环跳至小腿肚都疼,经筋难以伸展,可以用当归注射液或者B12、地米穴位注射环跳,阳陵泉,得气后注入药液,每次选取两个穴位即可。若是双膝肿痛,可以针刺膝眼,三里,血海,轻刺激,久留针。
痹症处方里面适当加入一些藤类药,如鸡血藤,丁公藤,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忍冬藤,黑风藤,红藤,五香血藤,宽筋藤,当归藤等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每副药里面选择两三味加入即可。藤类药舒筋通络的作用比一般的药物效果明显。如果疼痛关节日久,寒湿郁结,普通的药物难以疏通,可以借助一些动物药来引领这些药物直达病所,比如乌梢蛇,蜈蚣,全蝎,土元,穿山甲等等。
我们门诊使用的药材尽量做到地道,质量上乘,这样才能有好的疗效。比如薏苡仁汤是治疗寒湿痹症的良方。此汤由薏苡仁,桂枝,麻黄,苍术,羌活,防风,制川乌,制草乌,甘草组成,处方里面的薏苡仁用小薏苡仁最好,大薏苡仁含量低,还有很多药商掺入伪品草珠子的,猛一看很像,但是草珠子虽然形状像薏苡仁,但是看起来略有一些透明;桂枝最好用桂枝尖,药性更佳,香气浓郁,疏调气血,驱逐寒湿,透邪达表的作用更强;羌活用四川正宗的,药力更好,由于正宗羌活价格昂贵,里面掺入其他药材的尤其多;防风如果是家种的和野生的价格悬殊三倍;甘草用红皮的药性最佳,大家可以口尝,红皮甘草最甜。所以,我们作为医生不光要会开药,还会要分辨药材。这样,我们临床看病效果做的更好。我讲的这些都是针对个体中医从业者说的,大医院的中医是不要劳神过问药材的情况,可是我们个体中医却不行,我们需要事必躬亲,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到临床疗效。我们个体中医是靠疗效来坚持下去的,疗效是我们的声誉,声誉是我们的招牌。大医院的中医有良好的平台,工资薪酬稳定,而我们民间的中医是否可以生存,就在于疗效的支撑,所以我们个体中医只要可以长期生存下来的,都是有一定技术的。
养肝疏肝的药,可以条达经筋,使关节痉挛强直的得到放松,使得经筋柔软,健脾的药,可以燥湿消肿,养护脾胃,使得肌肉不至于萎缩,也可以消除关节间的肿胀,补肾的药可以强筋健骨,使得骨骼强壮,增强骨骼的韧性。所以在处方的时候需要根据病情适当选择对应的药物。
治疗痹症,初服药最好用汤剂,汤剂的吸收很好,可以快速的通过脾胃,把药力输运到疼痛部位,并且会蓄积药力缓缓生效。经过长时间的治疗,病痛十去七八的时候可以选择丸剂,或者断断续续的继续用汤剂调治。
在用汤剂治疗痹症的同时,如果能结合针刺疗法,那将事半功倍。针刺取穴,首选阿是,并根据病情,适当加阳陵泉,曲池,大椎,三里,悬钟,太溪,等等,不要追求强刺激手法,只用平补平泻即可,轻刺激。如果患者浑身骨节都疼,那就选脊椎针刺,从大椎至长强都针,或者沿督脉铺灸,七到十日铺灸一次。针刺的时候也要在疼痛部位周围寻找紫络,用刺血针,刺之出血,一周刺血一次。效果也是很好的。
痹症之发生,大多是营卫亏虚之时,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正虚邪恋 ,留恋不去,疾病始成。无风则病不可入,无寒则不作疼,无湿则病不可留。此三贼互相勾结为患,治疗时须分清孰重孰轻,伏其所主,而又需照顾到患者脾胃,不可重剂伤脾,造成以后用药困难。因为痹症往往是慢性疾病,非近期可以治愈,所以必须时刻注意患者脾胃情况,不可急于求成,病未治愈,脾胃先伤。我常常见有的医生开药里面,喜欢用乳香、没药,并且剂量达到二三十克,不知道此两味药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非专为风湿痹症而设。且即使需要此二味药,也只用十克左右即可,开药的医生很多不知道药的品味,此二药,味苦,香,燥烈,大剂量使用,脾胃难以忍受。此与张锡纯之活络效灵丹之误导有关。
痹症处方选药也需斟酌,应选达药,即专用药物,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这些药物会增强疗效,我在此介绍一下我平常喜欢使用的药物:川乌、草乌、附子,丁公藤,雷公藤,黑老虎根,穿山龙,伸筋草,青风藤,石楠藤,芍药,五香血藤,秦艽,麻黄,防风,桂枝,当归,川芎,黄芪,薏苡仁,苍术,黄柏,羌活,独活,乌梢蛇,白芷,甘草,细辛,白术,茯苓,海桐皮,透骨草,骨碎补,狗脊,豨莶草,老鹳草,巴戟天,徐长卿,等等。其中川草乌是治疗风湿关节痹痛的关键药物,但是需要医生自行予以煎熬,原因是此二药有毒性,很多患者不知道如何熬制,熬时间过短,会中毒,熬时间过长会降低疗效,所以要必须煎熬得法,这才是痊愈与否的关键。丁公藤此药始见于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从此我也尝试用此药来医治痹症患者,对于风寒湿严重的患者可以加入,一般用量在十二克即可,有一部分患者用后身体容易出汗,但是药力散去即正常。
类风湿是痹症里面一个比较棘手的病,传统中医里面是没有类风湿这病名的,参合类风湿患者的症状,查阅古籍,可以看出,古人对此病的命名叫白虎历节风,痛风,尪痹,而古人的书籍当中很少单列一章作为独立的病去研究,大多数是包含在痹症里面了,类风湿此病是可以摧残人意志的疾病,因为它不要你的命,它也不妨碍你吃饭饮食,它就是叫患者疼痛不已,限制你的自由,让你生不如死,疼痛厉害的患者痛不欲生,夜不能眠,关节肿胀变形,甚至强直,僵硬,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身体逐渐消瘦,惟留关节肿大。有的患者面部肿大并且腮红,这都是服用激素的后果。还有很多类风湿患者长期发低烧,而用消炎镇痛药不能抑制。当代的医学虽然很发达,但是对于类风湿却没有好的办法阻止类风湿症状的发展,服用西药大多都是减轻疼痛,并不能控制关节变形。治疗此病我们需要有超越一般痹症的思维,要精选对症的良药,发现寻找专药来治疗才行。既然要想从根本来治疗这病,那就需要从类风湿的病机开始研究。类风湿虽然也是痹症,但是比一般都痹症更严重,一般都痹症病机都停留在风寒湿三气,而类风湿又有一个热,即风寒湿热,但是此热是虚热,是风寒湿三气郁结于关节互相连接处,稽留不散,郁久化热,所以处方选药就需要针对这病机来处理,同时还要协调正虚邪实的问题。鉴于国内有学者倡导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我二十年来也经常运用此药来治疗类风湿,经过多次临床实验,而获得最佳处方剂量和配伍技巧。可以说,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的专药,就像茵陈治疗肝病,芒硝治疗便秘,金钱草治疗结石,三七用来活血,川芎治疗头疼,白头翁止痢疾等等,这些药都是针对性用药,在对某些疾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加这些药可以获得非同寻常的效果。如果说雷公藤只能临时缓解疼痛,而不能控制疾病,治愈疾病,那我们的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雷公藤,使得治疗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很多早中期的类风湿患者是可以治愈的。虽然雷公藤是有毒的药物,但是经过特殊的熬制,即可降低毒性,发挥更佳效果。如果单单服用雷公藤这一味药来治疗类风湿,会出现抗药性,即初用的时候效果很好,继续服用则没有明显效果,这就是疾病对此药已经适应,产生了耐药性,所以在辨证的基础上,经常处以不同的方剂,再加入雷公藤即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再使用雷公藤的时候还要注意,雷公藤毒性最大的是它的皮,所以应该去皮使用。特殊的药可以治疗特殊的病,但是还需要我们医生会用药,避免有毒药物使用不当而对患者造成伤害。类风湿患者关节疼痛部位,可以用火针烧红了以后刺之,不要深刺,刺入两毫米即可,快速点刺,三四天针刺一次,结合服用中药,效果良好。
我们本地过去有一个医生,擅长用马钱子给人治疗坐骨神经痛,治愈了很多,但是后来有一个患者,因为治病心切,超剂量服用,造成了死亡,后来此医生再也不配制这药了。在当今社会,我们行医不但要给人治病,我们还需要学会保护自己,即要大胆,又要小心,处方要精确,选药要恰当,剂量要适中,服后要安全,治不好疾病不要紧,但是千万不要出事。所以看看孟河医派的书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孟河派的诸名家,用药都是平正轻灵,剂量小,又都很平和,正如费伯雄先生讲的那样,平淡至极,乃为神奇。金陵张简斋先生的处方以及北平四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的处方均具有这样的特点,用药看似杂乱,但是细看又井井有条,味多而量小,疗效又出奇的好,非当今人所想,剂量大,好的快,中药很多时候调的是气机,挑拨正气去对抗疾病,而不是用霸道药物来建功。所以由此而知,针灸治疗痹症也是这样,不是用粗针,针的深,刺激量大,效果就好,很多时候,针灸反而是用小针,轻刺激而获得良好效果,治病用的是巧法,不是蛮力。
痹症能否治愈,是医患互相配合的结果。中医师的技艺精湛,患者能笃信不疑,双方互相配合,共同应对疾病,长期坚持不懈的治疗,疾病才能治愈。若是患者有急于求成的心,痹症是很难治愈的。在痹症治疗过程当中会有多次反复,就是疼痛减轻几天,又突然加重一两天,这不是真的病情加重,而是疾病好转前的反应,医师应该提前告诉患者,若遇到此种情况不要害怕,坚持治疗即可。是凡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当中都会出现反复的情况,我们作为医师的必须要心里有数,自己不但要知道,也要提前告诉患者。但还要防范有的是药后的副作用,避免和证情反复相混淆,免得发生意外。
我以上总结的经验仅供业内中医师之间互相交流使用,患者或者爱好者如果想尝试使用里面的处方,需要在资深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免得发生意外。
以上给大家说的这些经验都是自己从临床中实实在在的总结。如果同行或者初学的朋友能从我这里获取一些经验,那就不负我这两天的写作,我会感到很是欣慰。希望同行可以互相交流,不吝赐教。
附:医案
一:刘右,70岁,郯城县重坊村人,右膝关节炎半年,蹲下不能起来,膝关节肿胀,伸缩时里面有鸣响。西医检查为膝骨质增生,服用西药无效。舌苔白腻,脉弦紧。此为寒湿瘀阻经筋,致使关节疼痛,伸缩有碍,处方用赤芍、甘草、黑骨风、骨碎补、白芍、附子、白术、制川乌、伸筋草、穿山龙、丁公藤、牛膝、五香血藤,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前后服用二十余剂治愈。
二:高右,43岁,兰陵县庄坞镇人。患双膝关节疼痛一年余,行走尚可,不能蹲起,阴雨天也疼痛,患处怕凉,脉象沉缓。处方:白芷、川乌、白芍、伸筋草、骨碎补、桂枝、杜仲、牛膝、续断、穿山龙、追地风、甘草、泽兰,前后服用一月而愈。
三:许右,18岁,长城镇山西村,下关穴处疼痛,咀嚼东西时候颌颞部位疼痛异常,以致逐渐加重不能张口,牵拉牙齿也疼,很是痛苦,去医院看,拍片无异常,拿西药服用无效,复诊,西医说没有办法治疗。患者母亲听说本村一患者也是同样疾病,在上海治疗,花费了万余元也没治愈,很害怕,问我是否可以治愈。经过四诊,感觉此病虽然很少见,但是可以痹症思路治疗,此颌颞部也有关节炎证,虽然得病原因不明,但是可以此思路调治,况且患者脉象浮紧,随即处桂芍知母汤,方用:川乌、草乌、桂枝、白芍、老鹳草、麻黄、防风、白术、黄芪、伸筋草、细辛,前后服用二十余日而愈。
四:马右,53岁,兰陵县芦柞乡,双膝关节炎,病已三年,膝关节里面弹响,从膝关节止足都凉,双尺脉沉缓细,处方:川乌、草乌、伸筋草、白芍、炙甘草、青风藤、骨碎补、穿山龙、合欢皮、生姜、大枣,前后治疗月余始愈。
五:李右,49岁,兰陵县庄坞镇后銮墩村,右膝关节炎四个月,疼痛肿胀,不能下蹲,蹲下则不能起来,右手尺脉沉缓,此为寒湿阻络。治疗应该温通经络,祛风燥湿,处方:薏苡仁、苍术、桂枝、麻黄、羌活、独活、防风、甘草、制川乌、川芎、当归、伸筋草、白芍,七剂,后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服药二十剂,当中又予以针灸十余次,膝肿全消,疼痛全无。
六:刘右,57岁,家居长城镇小庄,双膝关节炎,右膝比较严重,已经肿胀变形弯曲,行走当中经常会突然疼痛一下,当即欲要跌倒,膝以下恶风怕凉,曾经在郯城按摩针灸,没获得明显效果,双手脉象沉而缓细。处乌头汤治之:制川乌、制草乌、白芍、麻黄、桂枝,黄芪、甘草,十剂。二诊,服用后感觉身上时时出汗,尤其双膝关节出汗尤多,并且是凉汗,每次出汗以后会感觉双膝疼痛明显减轻,肿胀也明显消退。脉象沉缓,由沉转浮。治疗应该趁势追击,搜剔寒湿,处方:麻黄、制附子、白芍、制草乌、黄芪、甘草、追地风、穿山龙、知母。患者服用此药后,关节疼痛继续缓解,治疗当中有几次反复,每次感觉病情加重过后,即又感觉病情又突然减轻很多。以后又以第二次处方加减,又来拿药三次,双膝肿痛全消,然右膝变形已经不能治疗,患者自己感觉也很满意,自言不在乎腿弯变形,只要不痛就已经知足。
七:杨右,53岁,家居兰陵县芦柞镇杨庄村,浑身关节都疼,双手指肿痛,双膝并足踝俱肿痛,肩臂也疼,有时疼痛会移动,恶风怕凉,即使夏天也要穿毛衣(我们山东这里夏天很热),在医院检查为类风湿,病已二十年,服用西药没有显效,并且长期服用西药,脾胃已经受损,时长胃痛,由于长期到处看病而没有效果,患者已经丧失信心,其侄女网球肘在我这里治愈,所以对我很信任,介绍来我这里医治。患者愁苦表情,自言病情深重,难以治愈,我随即开导说,我治疗过很多比你还严重的患者,都已经治愈,只要你有决心、信心、毅力,你的疾病会治愈的。脉诊,患者双手脉沉缓细,舌苔白腻。患者此病为阳气亏虚之时,感受风寒湿气,三邪结伴入侵,留恋经络,稽留关节,正气亏虚,难以驱逐,故邪气日益嚣张,治疗应温阳达表,搜风燥湿,通络舒筋,处方:麻黄、附子、白芍、黄芪、甘草、穿山龙、独活、知母、防风、老鹳草、青风藤、千年健、白茄根。十剂。患者服用此方后,感觉身上时时汗出,汗后反快,原来身上感觉穿戴厚衣,沉重异常,现在感觉身体非常轻松,继续治疗的信心也大为增强。后继续以此方治疗,时有增减,或加补肾壮骨的药,或加健脾燥湿的药,或加搜风活血的药,病情日渐减轻,前后治疗五个月,病始得痊。按;此患者虽然是类风湿,所幸关节尚未变形,由于患者的意志力顽强坚决,能够坚持治疗,终克顽疾。
八:杜右,38岁,家居兰陵县长城镇山西村。患者产后受风,浑身关节俱痛,严重时不能行走,夏天需要穿毛衣棉袄,身上还常常出汗,浑身酸软无力,眠差心慌,病已二年,脉象缓细无力。患者曾两次去济南医治,而没有显效,经朋友介绍,来我这里医治。患者虽病情严重,然病不复杂,患者血亏身弱,营卫亏虚之际感受风寒,致病邪嚣张,正邪交争,故身疼不已,治疗总以和解营卫,经络虚者宜填实,寒气重者宜温之,用桂枝加附子、鸡血藤、夜交藤、当归、川芎治之,煎服法如桂枝汤。以后治法总以调和营卫,疏调气血,兼以祛风散寒,健脾燥湿,前后治疗年余,方才治愈。
九:管左,50岁 ,长城镇小马庄村人,左侧肩和左膝都疼,夜眠不敢翻身,行走困难,疼处怕风怕冷,手臂不能正常穿衣,病已半年余,曾在别处针刺无效,脉象浮紧。此为风寒侵袭经络,血脉闭塞不通,治疗应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处方:桂枝、白芍、伸筋草、片姜黄、香附子、丁公藤、红景天、当归、川芎、秦艽、防风、透骨草、甘草,七剂。二诊,肩膝疼痛大为缓解,脉渐缓和,处方用桂枝、白芍、伸筋草、片姜黄、秦艽、当归、川芎、熟地、透骨草、防风、丁公藤、骨碎补、宽筋藤,三月后,带人来诊病说关节痛已经痊愈。
十:朱右,49岁,郯城县重坊镇人,腰痛,左侧肩膀也痛,浑身怕风寒,经常便秘,左手尺脉沉而缓细,右关浮,内热外寒,营卫不和之体,法宜治外和内,处方:秦艽、防风、白术、甘草、红杜仲、追地风、桂枝、知母、麻黄、制附子、白芷、黄芩、干姜、白芍、枳实、厚朴,十剂。患者药后感觉病痛减轻,由于在南方经营炒货,没空熬药服用,而以后病痛越来越轻,春节后微信告知,身疼便秘诸病皆愈。按:临床中确实经常发现有这种患者,针刺或者中药以后,没痊愈,而在停诊一两个月以后,疾病逐渐痊愈,此种情况应该是患者的身体经过调整,抗病能力增强。
十一:张右,43,兰陵县层山乡人,患类风湿三年。患者足趾足踝以及手指都肿痛,尚未变形。右关脉弦滑,左手关尺弦紧,寒湿瘀阻经络,阳气不达四肢,处方:片姜黄、牡丹皮、白芍、甘草、苍术、黄柏、豨莶草、制川乌、秦艽、青风藤、雷公藤、透骨草,以此方加减与之,治疗半年余,患者始痊愈。
十二;程左,35岁,家居郯城县新村乡鲍村。患者半年来双侧髂骨至髀关穴处(大腿根一圈)疼痛,疼痛部位如有豆角样凸起,按压则疼痛加剧,后背也经常疼痛,行走或劳累则疼痛加剧,西医检查为髂骨炎,患者很是害怕,恐不能治愈,我随即安慰患者,西医说不能治疗,中医还有希望,不要害怕,来我门诊的很多患者都是经过西医疗法不佳的,但是大多数都通过中药治疗痊愈。脉诊见患者双手尺脉沉缓而短,可见此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处方:白芍、甘草、威灵仙、伸筋草、牡丹皮、香附子、五香血藤、金毛狗脊、海龙、三棱、莪术、杜仲,十剂。患者药后,即感觉疼痛大为缓解,后以此方加减治疗,服药三十剂痊愈。
 
佩服,现在基本上看不到用川乌和草乌内服的人了。只有多了解才能进一步用好毒药。
 
  
  非常感谢赵老师无私分享宝贵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受益匪浅,收藏学习。
 
大善。
关于类风湿的猜想:正常风湿的起因大概是外感风寒湿,而类风湿是内生,毕竟外部有大环境,内部有小环境,肝脾肾同病正好对应类风湿,而肝病是关键,这个又到了厥阴的范畴,类似于血液有病,所以难治。一到血液病用的都是大毒药,砒霜,雄黄,雷公藤大约也是。
 
  我常常见有的医生开药里面,喜欢用乳香、没药,并且剂量达到二三十克,不知道此两味药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非专为风湿痹症而设。且即使需要此二味药,也只用十克左右即可,开药的医生很多不知道药的品味,此二药,味苦,香,燥烈,大剂量使用,脾胃难以忍受。
  曾见有中医爱好者在网上给人出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开30克,估计也是没有尝过这个药。
 
以前不敢用细辛,久了才敢用,毒药在国内没有普及用法和治疗效果。很多人畏惧,宁愿治不好病,也不用
 
吴茱萸这药极苦又带香辣,仲景都是洗过再熬
  
  吴茱萸我自己喝过一次,用了5克,已经很苦辣,有些麻舌头了。
  
  从一些医案上看,吴茱萸常规用量也就3-5克左右,最大也不过10-15克。
  比如黄煌教授开[温经汤]一般吴茱萸用5克,胡希恕教授的一个医案用过10-12克。

  关于{吴茱萸类方}中吴茱萸的原始剂量之迷,个人的看法和推测是
  经方中以升来量的药材,多数有可能是采摘不久的鲜品,比如[四逆散]加味薤白三升,鲜品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大约5-6斤鲜品才能晒制成1斤干品。
  两升(400毫升)吴茱萸鲜品大概有500克左右,晒成干品大概90克左右,如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的其它药材原始剂量(一两=15克)的话,吴茱萸(干品)的量就当为90克,若按一两=3克取,吴茱萸(干品)的量就当为18克。
  『吴茱萸汤』用吴茱萸(鲜品)一升,在其它药按一两=3克折算时,吴茱萸的量为9克。
  『温经汤』用吴茱萸(干品)三两,在其它药按一两=3克折算时,吴茱萸的量也为9克。
  
 
类风湿这个名字就说明它症状与风湿类似,但病因不明,其特点是女性居多,那就说明跟血液、气郁有关。心(诸痛属于心,实则说的是血的循环问题)、肝,脾三者逃不了关系,如果兼有贫血或是类风湿已经年有月,则肾也有所虚损。主要是厥阴、少阴问题。
 
类风湿这个名字就说明它症状与风湿类似,但病因不明,其特点是女性居多,那就说明跟血液、气郁有关。心(诸痛属于心,实则说的是血的循环问题)、肝,脾三者逃不了关系,如果兼有贫血或是类风湿已经年有月,则肾也有所虚损。主要是厥阴、少阴问题。
最近思考到一个问题,风湿这个事情,好像是人体因为寒热导致的流动性旺盛,在某一个节点被卡住了,出现了湿滞,单纯的湿是不会痛的,只有压力存在的时候才会痛,具体是先有的湿,还是先有的风,还是恰好这里有寒,才导致卡住的情况,不得而知,反正该怎么治怎么治。
那么类风湿这病,可能就是关节痛这个症状像风湿,所以搞了个类风湿,实际上不挨着。
 
最近思考到一个问题,风湿这个事情,好像是人体因为寒热导致的流动性旺盛,在某一个节点被卡住了,出现了湿滞,单纯的湿是不会痛的,只有压力存在的时候才会痛,具体是先有的湿,还是先有的风,还是恰好这里有寒,才导致卡住的情况,不得而知,反正该怎么治怎么治。
那么类风湿这病,可能就是关节痛这个症状像风湿,所以搞了个类风湿,实际上不挨着。
个人认为类风湿是跟风无关,它痛有定处,且对称性,在关节处。不管有没有风湿,它这个是关节处的炎症,关节有润滑液,周围组织需要血液的润养,而关节处大多皮薄,容易受寒,血液凝滞不行,痰湿产物带不走,积聚后久而化热。所以还是血液问题,淤堵。
 
个人认为类风湿是跟风无关,它痛有定处,且对称性,在关节处。不管有没有风湿,它这个是关节处的炎症,关节有润滑液,周围组织需要血液的润养,而关节处大多皮薄,容易受寒,血液凝滞不行,痰湿产物带不走,积聚后久而化热。所以还是血液问题,淤堵。
主要是我对风的理解不一样了,以前我以为是乱窜的那种是风,后来我觉得流动性就是风,有风大风小的区别,那么再关节处,受寒或者痰饮,导致风在这里过不去了,其他地方流通顺畅,这里急速变小,就形成了压力,产生了痛感,那么如果降低这个风,都变小,刚好能够通过,没有压力了,其实也不会痛,急性的疼痛时间长了就变慢性病一样,人体会自己调整,就变成偶尔急性发作,平时只是僵硬。
 
类风湿这个名字就说明它症状与风湿类似,但病因不明,其特点是女性居多,那就说明跟血液、气郁有关。心(诸痛属于心,实则说的是血的循环问题)、肝,脾三者逃不了关系,如果兼有贫血或是类风湿已经年有月,则肾也有所虚损。主要是厥阴、少阴问题。

个人认为类风湿是跟风无关,它痛有定处,且对称性,在关节处。不管有没有风湿,它这个是关节处的炎症,关节有润滑液,周围组织需要血液的润养,而关节处大多皮薄,容易受寒,血液凝滞不行,痰湿产物带不走,积聚后久而化热。所以还是血液问题,淤堵。
  
  内风湿是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跟情绪抑郁和营养过剩密切相关,在有一定先天遗传禀赋的背景下发病,主要病机是“湿热至萎(肌萎、筋萎、骨萎)”。

  从发病部位看,短期痛有定处,但长期则从小关节一直侵犯到大关节;从每日症状的轻重来看,有明显的晨僵,两三个小时过后能够明显缓解。这两点说明其仍然属于“风邪”。
 
  
  内风湿是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跟情绪抑郁和营养过剩密切相关,在有一定先天遗传禀赋的背景下发病,主要病机是“湿热至萎(肌萎、筋萎、骨萎)”。

  从发病部位看,短期痛有定处,但长期则从小关节一直侵犯到大关节;从每日症状的轻重来看,有明显的晨僵,两三个小时过后能够明显缓解。这两点说明其仍然属于“风邪”。
风湿病,痛无定处,具有游走性;类风湿,痛有定处——这正是“类”所警告的,它不是风湿,所以不是风邪。
 
风湿病,痛无定处,具有游走性;类风湿,痛有定处——这正是“类”所警告的,它不是风湿,所以不是风邪。
  
  类风湿是西医名,全称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应中医的“痹证”,多数属于“湿热痹”。
  但风能胜湿,除了治疗“风痹”要用风药之外,治疗“寒湿痹”治疗“湿热痹”同样要用到风药,所以说类风湿病同样是兼有风邪的。

  如果认为类风湿的病机没有风邪,就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理法与方药脱钩是会影响疗效。

  晨僵实实在在就是一种风证。
  晨僵是本病诊断的首要症状: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曾修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①晨起关节僵硬(至少持续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大(≥6周)。③腕、掌指或近侧指间关节肿大(≥ 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大(≥6周)。⑤手部X射线改变。⑥皮下结节。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存在任何4种,诊断为本病。此诊断标准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0%。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