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验证纪实 真中医指南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病愈或病亡,是人体内正邪气在所处环境之气综合争斗的结果,绝对不是迷信。

比如近些年,财力许可下,出现了候鸟老人,利用地理气候差异,规避恶劣天气对病体的伤害,延年益寿。
 
死症,要特别留意,没有金刚钻,不要轻易出手,否则病人经手后很快就去世,要想想,责任能不能担得起?
生老病死是规律,死虽然残忍,但如果肌体已经严重透支,暂时挽回,不过是增加病人痛苦而已,所以此时敢于决断,才是医德医术,仁心的体现。道法自然!
Screenshot_20201119_214516.jpg
 
各种按之,真中医为了查病,手段多样!
Screenshot_20201121_084931.jpg
 
这么多的病症之死,你说他的医术是高吗?按阴阳辨证论治后有些病症是死不了的。不要迷信死框框。
 
什么是阴阳?不足与有余也。补不足泄有余。阴阳才是中医法本,活人之根本。六经辨证杂乱不好明细乱人思虑。
 
这么多的病症之死,你说他的医术是高吗?按阴阳辨证论治后有些病症是死不了的。不要迷信死框框。
如果你看不出来”这么多”里面有本身必死无疑,有误治必死的(当然是告诫的意思),只能说明医圣水平还是顶呱呱的。

另外,你治了这么多年病,没有人死在你手里,很可能就是到了病危阶段的病人,都不来找你,你威望不够托付危重病人!

另外,差不多900多条,有46条直接谈论死亡而已,医圣的书肯定不是扫一眼就算看了那种。

我这里列出来,是提供踏踏实实学习的思路,总体就是个指南,路还得自己走……
 
当医者为病人治病时,医者会向病人的病灶输入能量意识运动方向,这种能量意识是会作用在物质上的。而后所发生现象会清清楚楚地显示在你面前。
 
医圣的胸怀是“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反对”各承家技"。无此胸怀和踏踏实实的治学行医精神,半路学医的他不可能达到“医圣”的境界!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

楼上就不要普及你的那点荧光了,至少不要在本贴里,谢谢。本帖是对想学或了解真中医的人指引,不要作出1楼提到的第1条中那种拐骗人的事情!
 
最后编辑:
刺穴,单独治疗或联合药物治疗。
Screenshot_20201121_231948.jpg
 
说的什么啊? 净吐槽了?
 
说的什么啊? 净吐槽了?
切莫大惊小怪,知常达变而已:首先得知道常,面对真中医,什么是常,然后才能达变。

本帖从揭假中医如何出来开始(这是当今之常),反面就是如何学成真中医。
 
前面提到病人生死问题,被人误解成医圣水平不行。
那看看这个资料吧!

Screenshot_20201122_162629_org.mozilla.firefox.png
mmexport1606036914993.jpg
 
有了医圣技术,还需要120大街小巷乱窜,不远百里转移病人吗?
 
这部分不常见,所以转录一下,看看救死扶伤的各种方法。

杂疗方第二十三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 白朮八分 陈皮五分 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 生姜五分 桔梗七分 春三月加枳实 减白朮共六味 夏三月加生姜三分 枳实五分 甘草三分共八味 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 上□咀,分为三贴,一贴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每贴分作三小贴,每小贴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再合滓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

疑非仲景方。 长服诃黎勒丸方:疑非仲景方。 诃黎勒煨 陈皮 厚朴各三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饮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三物备急丸方:见《千金》司空裴秀为散用亦可。先和成汁,乃倾口中,令从齿间得入,至良验。 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 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歇。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苦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差,如未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治伤寒令愈不复,紫石寒食散方:见《千金翼》。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钟乳研炼 栝蒌根 防风 桔梗 文蛤 鬼臼各十分 太乙余粮十分烧 干姜 附子炮去皮 桂枝去皮各四分 上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

救卒死方: 薤捣汁,灌鼻中。 又方: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 猪脂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 鸡肝及血,涂面上,以灰围四旁,立起。 大豆二七粒,以鸡子白并酒和,尽以吞之。

救卒死而壮热者方: 矾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

救卒死而目闭者方: 骑牛临面,捣薤汁灌耳中,吹皂荚末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张口反折者方: 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了,饮以五毒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 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 稀粪也一升,温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差。

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狗屎一丸,绞取汁以灌之;无湿者,水煮干者,取汁。

尸蹶,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治方:脉证见上卷。菖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着舌下。又方:剔取左角发方寸,烧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救卒死,客忤死,还魂汤主之方。《千金方》云:主卒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无脉,口噤拗不开,去齿下汤。汤下口不下者,分病人发左右,捉肩引之。药下复增取一升,须臾立苏。麻黄三两 去节。一方四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千金》用桂心二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诸感忤。 又方:韭根一把 乌梅二七个 吴茱萸半升,炒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栉内中,三沸,栉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饮之。
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臾,可少与桂枝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疗之方: 屈草带,绕暍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亦可扣瓦碗底,按及车缸,以着暍人,取令溺须得流去,此谓道路穷,卒无汤当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温,若汤,便可与之,不可泥及车缸,恐此物冷,暍既在夏月,得热泥土,暖车缸,亦可用也。
救溺死方: 取灶中灰两石余,以埋人,从头至足,水出七孔,即活。

上疗自缢溺暍之法并出自张仲景为之,其意殊绝,殆非常情所及,本草所能关,实救人之大术矣,伤寒家数有暍病,非此遇热之暍。见《外台》《肘后》目。

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见《肘后方》。 大黄一两,切浸汤成下 绯帛如手大烧灰 乱发如鸡子大烧灰用 久用炊单布一尺,烧灰 败蒲一握三寸 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熬 甘草如中指节,炙銼。 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成汤,内酒一大盏,次下大黄,去滓,分温三服,先銼败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盖覆,斯须,通利数行,痛楚立差,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医法“病体自救之道”

《道德经》是华夏最早最重要的哲学书,是诸子百家理论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自然会指导医学,包括医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通常,剧烈运动时出汗排出有害废物、降低体内温度;吐出味道异常的有害食物;吃到腐败食物后拉肚子;天冷时手揣怀里的暖和法。

生病时,病体自救之道,就是通过汗吐下和祛邪强身。

真中医医理:法病体自救之道,用自然药材或非药材助病体更高效的汗吐下和,最后祛邪强身。 在医圣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各条辨中,汗吐下和之道常常是用药的核心关键字。

医圣仲景之后的人不懂道、不敢提“道”, 所以对《伤寒杂病论》中的医道视而不见。然后弄出阴阳、五行乱七八糟的东西,搞乱了医理,让今人说是不科学。

如果紧扣“汗吐下和”,抛弃阴阳、五行说法,重新梳理《伤寒杂病论》,就可以还原出最正统的医圣原版《伤寒杂病论》,那么后学可以用最少时间学到正统的真中医用药治病知识——症药对应关系。必将直接造福全社会。

医圣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把真中医引入了正道。可惜后来受假药材、假中医的影响,今日中医和医学都误入歧途,而且太深!实在可悲可叹!

医法”病体自救之道”,本身就是最科学,最权威的,最终极的治病之道。

mmexport1606007675233.jpg
 
各个阶段,依然有伤寒,而且日程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所以只有辨证论治,才是唯一出路。

Screenshot_20201125_082717.jpg
 
医圣每个条辨,很少提及男女老少,不关心年龄性别,只关心可能是“XX家”,然后药方统一!

这就打脸《内经》中,地域、体质等各种庸医靠瞎猜治病法。看不出来这些共性,《伤寒杂病论》就白学了,必然是庸医一枚!
 
状态
主题已关闭,不接受新的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