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虽好,但是枳实用量过大,总让人感觉有点悬!我觉得把枳实减量似乎比较妥当!枳实剂量如此之大,万一辨证失误,那可就麻烦了!
“中气虚陷不甚而痞证较重”的宜以大剂量枳实为主药,且这个痞应该是“痰气痞”。
如果是“湿热痞”就要用“芩连参姜”,“寒湿痞”当用(附子){理中辈}、(茯苓、人参){四逆辈},而“寒湿兼痰气的痞证”可考虑《和剂局方》[枳实理中丸]方。
【方名】枳实理中丸《和剂局方》
【分类】温里回阳剂>>温中散寒
【组成】人参9 干姜9 炙甘草9 白术9 枳实9 茯苓9
【功效】理中除痞 逐饮止痛
【主治】寒结胸,心下满闷,按之痛者,及胃口著寒,伤生冷者
书言病症与临床病症往往有很大差别。书言病症通常是症候分明、病机单一,而临床病症通常则是虚实寒热兼见而错综复杂。临床上,有些病就算是面诊甚至反复面诊都还容易搞错。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误治坏病、最后搞得患者痛不欲生呢?
“中气虚陷不甚而痞证较重”的宜以大剂量枳实为主药,且这个痞应该是“痰气痞”。
如果是“湿热痞”就要用“芩连参姜”,“寒湿痞”当用(附子){理中辈}、(茯苓、人参){四逆辈},而“寒湿兼痰气的痞证”可考虑《和剂局方》[枳实理中丸]方。
【方名】枳实理中丸《和剂局方》
【分类】温里回阳剂>>温中散寒
【组成】人参9 干姜9 炙甘草9 白术9 枳实9 茯苓9
【功效】理中除痞 逐饮止痛
【主治】寒结胸,心下满闷,按之痛者,及胃口著寒,伤生冷者
书言病症与临床病症往往有很大差别。书言病症通常是症候分明、病机单一,而临床病症通常则是虚实寒热兼见而错综复杂。临床上,有些病就算是面诊甚至反复面诊都还容易搞错。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误治坏病、最后搞得患者痛不欲生呢?
总之,枳实用量还是悠着点好啊。不然,一旦辨证错误,用药失误,要想再挽回就难了。
〈饮食第四〉
身在田野,尤宜备赡,须识罪福之事,不可为食损命。所有资身,在药菜而已。料理如法,殊益于人。枸杞、甘菊、术、牛膝、苜蓿、商陆、白蒿、五加,服石者不宜吃。
〈种造药第六〉
种商陆法:又取根紫色者、白色者良。赤及黄色者有毒。根擘破畦中作行种,种子亦得。根苗并堪食。色紫者味尤佳,更胜白者。净洗熟蒸,不用灰汁煮炼,并无毒,尤下诸药。服丹砂、乳石等人不宜服。
【药名】商陆
【分类】泻下药>>峻下逐水药
【特性】苦寒,有毒,肺肾大肠
【功效】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主治】1、用于水肿,臌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2、用于疮痈肿毒。
【始载药典】《神农本草经》
总之,枳实用量还是悠着点好啊。不然,一旦辨证错误,用药失误,要想再挽回就难了。
战友啊,没有这两篇文章。不用看也能明白,这两篇文章是在拿老祖宗特别是《神农本草经》的话做依据。从这两篇文章的标题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作者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在《神农本草经》里说的枳实其实就是今天说的枳壳。在《伤寒论》里虽然名称上仍然叫枳实,但是对枳实也有了大小之分。《伤寒论》中说的“枳实(大者)”就是今天说的枳壳,而枳实(未标大者)则为今天的个头居中的等级比较差的枳实。同一产地的枳实,比较好的是葡萄枳实,最好的是鹅眼枳实。
我在网上看到两篇认为{枳实有益气升清之功}的论文,但都无法全文阅读。
战友藏书颇丰,不知有没有相关刊物和论文全文:
============
枳实有补气升清之功
袁学山 《山东中医杂志》 1993年02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ZY199302043.htm
【摘要】:正 枳实味苦性微寒(另有说味辛性微酸、微温),归脾胃大肠经。主要功用破气、消积、导滞、除痞,常用于破泄胃肠结气,对心下痞痛、胃脘硬胀、食滞腹痛、肠胃结气、大便不畅等症有较好的效果。考《神农本草经》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明确指出有益气之功。但自《本经》
【作者单位】: 东明县人民医院
============
浅谈枳实益气升清之功
杜维祥 酒钢医院中医科 735100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filename=GSZY199405033
摘要:<正>枳实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大肠经。临床多取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功,而枳实益气升清之效历来褒贬不一,莫衷一是,致使临床用多讳谨。如《本草经疏》枳实条下有:“脾气虚,中气不足而疼痛喘急者忌之。”汪昂亦云:“孕妇及气虚之人忌用”(《本草备要》)。《本草求真》则进一步指出:“枳实气味与枳壳苦酸微寒无异,但实小性酷,下气较壳最迅,故书载有推墙倒壁之功。……若气虚痞满而用枳实枳壳,则与抱薪救火者无异矣。”等等如上之说甚多,举之不尽。故愚不揣浅识,对枳实益气升清之功略述于下:
书言病症与临床病症往往有很大差别。书言病症通常是症候分明、病机单一,而临床病症通常则是虚实寒热兼见而错综复杂。临床上,有些病就算是面诊甚至反复面诊都还容易搞错。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误治坏病、最后搞得患者痛不欲生呢?
战友啊,没有这两篇文章。不用看也能明白,这两篇文章是在拿老祖宗特别是《神农本草经》的话做依据。从这两篇文章的标题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作者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在《神农本草经》里说的枳实其实就是今天说的枳壳。在《伤寒论》里虽然名称上仍然叫枳实,但是对枳实也有了大小之分。《伤寒论》中说的“枳实(大者)”就是今天说的枳壳,而枳实(未标大者)则为今天的个头居中的等级比较差的枳实。同一产地的枳实,比较好的是葡萄枳实,最好的是鹅眼枳实。
今天的枳实如何?不用去书上找论据,自己去药店单独抓那种葡萄枳实或鹅眼枳实20克煮水喝试试就明白了
我们俩,你是激进派,我是保守派。看来,我们永远是战友啦!这就是缘分啊!
今天的枳实如何?不用去书上找论据,自己去药店单独抓那种葡萄枳实或鹅眼枳实20克煮水喝试试就明白了
战友啊,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试试
不从书上找证据,那从临床实践中找,可靠不?可信不?:
个人的用药反应不代表大多数人会有同样的用药反应,个体经验只适合用于自己的调养。
医者要全面客观的把握一个药物的药性,须根据大多数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用药反应。
下面这个方子是临床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李志红:主任医师)的一个用于胃胀痛的经验方,由苏梗、陈皮、制香附、枳实、连翘、焦山楂共六味药组成,重用枳实20克,其余均为10克。
此方是在当今临床用药中总结出来的,枳实该不会是枳壳了吧?
战友不是说陈皮的破气之力比枳壳都要强吗,那此方中不仅重用枳实20克,还有陈皮10克,还有制香附、苏梗等行气的药,不知适合多少人用呢?
能在电视养生节目中公开传播的方子,想必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应该是有普适性的。
此方的[禁忌]是脾胃虚寒的人酌情服用,医生说明其原因是方中含有苦寒的连翘,并非是枳实: